想北平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想北平说课稿

ID:296666

大小:9.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6-07-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说课者,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想北平》。首先,我对课本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新教材是以人文主题为参照进行编排的,《想北平》是新必修一第三专题第一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专题要学生感受的人文主题是人与故乡的关系。在这个专题中,编者安排了两个板块阐述人与故乡的关系,第一个板块“漂泊的旅人”是从故乡对于身处异乡的人的意义这一角度选取课文的,第二个板块“乡关何处”则是从人对故乡的精神层面的意义探寻这个角度选取课文。这个专题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方面的要求是:(1)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2)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能进一步认识散文的文体特点。该板块旨在阐释人与故乡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能在研习文本的同时,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想北平》对北平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真挚的情感。这篇课文用口语化、平民化的语言描绘了平民化的内容,即静儿多、空儿多、花多、菜多、果子多。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表达效果。根据此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认知结构,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掌握作者平民化的写作技巧 (2) 学生能解释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法和评点法; (2)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体味老舍先生字里行间的对北平的热爱之情; (2)能树立起对自己的家乡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安排2课时讲授本文。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文的基本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文中渗透了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和思乡之情。所以教学重点为:学会分析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散文的语言往往渗透作者的情感,而散文语言的情感又往往是作者写作意图的流露,大多时候它就是文章的中心。把握了这些也就把握了文章,其它问题也就随之而解。但是学生平时在鉴赏方法上积累较少,生活的经验积累也少,少年人来理解成年人的情感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位为: 揣摩语言的特色和分析理解关键语句的情感和含义。 四、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的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因此我在本课中安排了评点交流、朗读、讨论的教学方法。 评点交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文本做评注,这样既可以促进他们走进文本,也能促进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在学习本课时,共有两次让学生评点,一次在课前,当作是自学的作业,一次是在课堂上。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评点交流设计为教学的重点环节,在课堂上留足了时间给学生细细品读,让学生对课前作的评点进行补充。评点完了,还要有一个交流的平台,考虑到不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起来发言,故采取四人小组交流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是想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当然四个人交流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四人个人的合作,把评点的内容补充得更完善。之后就是学生代表的发言了,我要做的是尽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对话,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朗读的设计放在评点之后,在体会到了文章的情感后再去朗读更能读出感觉来。在设计朗读这道环节时,对朗读的内容作了要求,就是让学生选取自己作过评点的段落来读,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也读出来。 讨论法,在教学中有两次运用,第一次是在评点后的交流中,第二次是在理解作者的情感时。本文的语言质朴,表达的情感较容易把握,但是对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的问题就会有点难度,所以这里用了让学生讨论的方法。在用讨论法时,也注意到了落实,让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再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五、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作主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说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导入新课。安排时间2-3分钟。 配乐诗歌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乡愁的惆怅。 从而导入老舍的《想北平》,说明这是老舍对乡情最精妙的诠释。 2、讲授新课。安排时间35分钟。 (1)  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感性感受       学生初读课文后用一句话写下自己的初读感受,然后请2-3名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激励学生表达,让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长久这样既能能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又增强学生的感受力 (2)第二环节: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首先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作者直接言说他感情的语句:1)第2段:①“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2)第3段:“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3)第8段:“真想念北平等语句,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种感情——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深入文本自己概括,让学生积极的与文本进行对话,而背景知识的引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感情。 那作者的情感是以何为依托来抒发的呢?接下来便是第三个环节。 (3)第三环节:三读课文,研讨内容 学生三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诵读法、评点法在文章中圈化词语,在对话栏中总结概括,写感受。看文章写了哪些北平的事物,这些事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自己又能得出什么体会?自己独立得出结论之后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整合出较完整的意见。请同学发言。最后介绍老舍背景资料,为学生得出结论提供帮助。 设题意图:教会学生使用评点法,有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小组合作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到课堂中来。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时间安排2-3分钟 让学生谈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对文本的内容和感情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本课脉络,老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下节课将重点学习本文的语言和写作技巧做好准备。 4、布置作业 在学生已经基本把握文脉、理解作品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老舍自传》中的一节文章《望北平》。通过这段文字的阅读,强化学生对老舍散文思想内容以及艺术手法的感知,并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以及对“故乡”这一概念的思考。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