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学习历史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学习历史

ID:293712

大小:1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3-05-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学习历史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在国外构建主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教与学已经成为改革的基本思 路。近年来,我们中山市也提出了历史教学要向“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转变。我认为,随着 教师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实施,必然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对 历史问题进行质疑、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也称为“基于任务的学习”,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时,要以问题为先导 ,在教师所创设的类似现实的真实情境下,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实现知识的搜集、掌握、领会和 运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倡导学习小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 、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这里,“问题”始终是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是学生探索的起点 ;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的过程。我认为,各种历史“问题”只有在不断的 质疑中,通过反复的探究,才能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促成知识的生成;才能引导学生认识的 逐渐深化,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究学习;才能推进思维的积极发展,获得创新的能力。    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历史,符合现代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家贝德福特说过:“你 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去教他学习,他则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应从各个方面为学生 这一学习主体的探究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在这里,作 为教师,我们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应该注重呵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让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已经一再表明,这种模式比单纯的讲授训练 更为有效。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在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设疑中,学生的大脑就 如同一泓平静的池水,投入了一粒小小的石子,激起了朵朵质疑的浪花,启迪着学生的心扉,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探究的最佳状态。例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学生以前是要么 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现在学生,养成了从多方面去思维的习惯。记得一次学校公开课, 是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节,讲完长平之战简单的过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赵括这个人?”。显然,这个问题是有预设答案的,即“纸上谈兵”。但学 生却喜欢多质疑,有个男学生大胆提出“我觉得赵括这个人很了不起。”“因为长平被围三年 了,几十万赵军和城中老百姓既缺乏粮草,也没有援兵,摆在赵括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活活 饿死,要么投降秦军,但他却冒死突围。他就这么做了,虽然战败而死,但也是为国捐躯,虽 死犹荣。”听课的教师都吃了一惊,也投来了赞许的眼光。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学生的质 疑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有时还往往会把质疑简单的理解为否定,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 还是要对敢于对历史问题提出质疑的学生表示赞许和鼓励。学生正是通过对没有掌握的历史问 题的怀疑,对暂时不理解、不完全接受的历史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才达到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正是在对历史问题的否定之否定中,学生获得了许多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历史,是初中生的特点使然。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 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现在的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左右,现代社会,丰 富的物质条件和多元的文化条件促成了学生智力的早熟,这突出的表现便是在这一阶段,他们 的形象思维急剧的向逻辑思维发展,一方面,他们往往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 和历史人物感到兴趣,但是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又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接受这些历史知识时 还容易产生大量的怀疑;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他们可以从各种媒体 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十分强烈。在学习历史过程中, 许多学生正是通过不断的质疑,自主探究,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最终大多也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主解决了问题。正如上海市《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新课程方案的设想》中提出的那样: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 法,敢于质疑,有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如果把学习都搞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本 来生气勃勃的青年学生就真的是成了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了。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历史,这是历史学科特点要求。历史知识是综合的、多样性的。 从时间上看,上下穿梭五千年,贯穿古代、近代、现代;从空间上看,左右纵横五洲四海,涉 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 外交往、科技文化、社会生活、宗教信仰、风俗民情等各个领域。历史的多姿多彩,谁是谁非 ,许多都没有盖棺定论,千秋功过,谁能评说。历史学科这个显著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了极其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又例如,在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历史遗址、文物 古迹和文字材料等,这些反映和记录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丰富的史料,便为历史学科进行探究 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独特的优势条件。常说的“论从史出”指的就是历史学必须依据史料收集 、鉴别和解释才有可能进行。因此,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提出质疑后,往 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广泛收集、接触教材以外众多的史籍、文献和实物等史料,通过对史料的 分析、判断,从而弄清了历史事件和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是如何影响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教 材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献和证据是可信的等等。因此,在不断的质疑探 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          二、学生成功的喜悦与收获人人天天都在学习,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但学习效果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不会学习、学习 方法不当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习需要正确的方法,需用适当的形式,才能提高学习效 果。在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模式中,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 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做出合乎逻辑解释的 学习方式。在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质疑出现,通过反复的探究,质疑 的解决,学生真正获得了学习历史的喜悦与乐趣。(一) 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即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可以丰富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 拓展人们的视野,增添人们以古揽今,鉴往知来,认识现实的智慧和能力。然而,过去学校的 历史教学的成效却大相径庭。《人民日报》曾经报道,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若干 重点城市14--28岁的“中国青少年历史知识现状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了解历史知识 呈现低认知度现象,调查问卷以初中历史课本为基本知识范围,仅有1.5%的青少年及格。究其 原因在于,历史这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多被看成是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记忆性强被当作历史 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教师较多的是将现成的结论“喂 ”给学生,而不要求知道是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也不知除此结论外,是否还有其他可信的、 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和观点。检查考试中也往往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认为学生只需看看记记背 背即可,没有提供足够的让学生动脑思维的空间,学生当然考完就忘。 “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维就无所收获。自从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后,学生通过对一个个历 史问题的质疑、探究,体会到了历史学习真正可以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 思考的人,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盎然而生,以前学习是为了考试,平时没兴趣,考前突击背 的现象无形中慢慢消失了。许多同学喜欢上了历史剧、人物传记、历史小说;谈论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事件往往唇枪齿剑,眉飞色舞,津津乐道。(二)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向“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转轨中,教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 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由于教 师教学模式转变,直接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单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 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学生主动上网查找资料,查阅历史资料,请教历史教师等等 。在质疑和探究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不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提高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分享与合作、培养了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学生张扬的个性也得到保护、展现与发展。(三)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一个历史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必需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于是,学生往往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然后交流所 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将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解决;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发生质疑, 于是往往又要再进一步查找资料,交流并讨论问题,直到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还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值得一提的是,我们 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参加“奥数竞赛班”、“信息学竞赛班”的同学反映,历史学习中培养起 来的质疑、反向思维等,有时对解答奥数和信息学难题有时有启迪作用呢。在质疑中探究,在 探究中学习的模式,确实能够有助于学生打下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 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生学习的困惑和希望 (一)教材陈旧,与“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不配套质疑式、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以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为载体。教材中确实有不少“ 动脑筋”的栏目,每一单元也都配有活动课,如七年级上册的“寻找历史”、“编历史小故事 ”、“秦始皇的功过辩论”等等。但总的说来,初中历史中有关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偏少了,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按照教材的编排选择内容,如:《人类的起源》、《明末清 初的中西文化交流》等,让学生质疑,也要善于整合教材内容,尝试大胆处理教材内容,让学 生探讨。如通过整合杨贵妃、吕太后、昭君出塞、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慈禧太后卖国求荣等内 容,讨论“女人是红颜祸水吗?”通过整合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等科学技术成就,探讨“封建专 制下的中国真的是世界科技最先进的国家吗?”、“为什么曾经高度发展的中国后来急剧的落 伍了?”等等。教材大多还是一家之言,我们教师可以经常补充一些古今中外学术上的百家争 鸣的观点,开拓学生的视野。(二)质疑式、探究性学习模式与现行学习评价方式的矛盾冲突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或质疑式、探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出发点好 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是学生的创 新精神;关注的则是参与探究的过程、探究的轨迹,而不仅仅是结果。但是,目前的现实是, 历史课目前已经成为中考的主要科目,作为中考科目,考察的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掌握,对知识 点的应用。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自觉不自觉的追逐让学生考取高分这一结果。由于中考 的压力,学生也往往容易陷入简单的死记硬背之中。凡此种种,如果这些冲突好矛盾不能妥善 加以以处理好解决,就会使学生对新的学习模式发生怀疑、犹豫、乃至放弃。(三)学习兴趣与学习时间相对短缺、学习精力不足相冲突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目前的历史基础知识相对缺乏,思维能力 也还不高,在学习中要做到经常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 力,但是在目前初中学习阶段,学生还有大量的学习课程,而且,像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基 础课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要应付大量的作业,不少同学还参加各种类型不同科目的种种 竞赛,如此等等,都与历史学习新模式发生矛盾,所以不免产生勉为其难的感觉。(四)不要片面或僵化理解好执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确实要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质疑好探究,即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有些显而易见的知识、有的早已经盖棺定论的人物事件,不宜一概要求学生去质 疑好探讨,一则时间不允许,二则不一定符合教学大纲。我觉得学生应该更多的质疑探索那些 与现实有关联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英国史学家爱德华等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曾经指出 ,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人类历史在永不停息地发展着,过去、 现在和未来是处于同一条不间断的历史长河中,是无论如何也割不断的,过去了的东西总是或 多或少、以这样或那样的改变了的形式浓缩在现实之中。昨天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昨天的发 展,其间含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例如:明末清初是中国古代与近代的连接点,是中国辉煌到 衰落的转折点,质疑探究其间中西文化交流的史实以及交流中断落后的原因,对学生如何看待 外来文化、认识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例如,我这个学期讲授《中国历史》八年级 下册,在学习相关内容时,讲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现实“三农问题”、减免农业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上农业政策的变迁联系起来,在讲到民族关系问题时,把西藏3.14骚乱 与历史上藏汉民族友好交往、不同历史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的有效果管辖联系起来,讲到 祖国统一时,把现实的“台独”势力与台湾历史演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 深入探讨。如此等等,选择此类与现实息息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质疑式、探究性的学习,有助 于培养学生以古鉴今,认识复杂现实问题和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 习历史课程价值的认识。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随着“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逐步确立,学生已经逐步习惯 善于对历史问题进行质疑、善于在质疑中探究,善于在探究中学习。一旦这些“善于”成了学 生同学们的兴趣与习惯,学习历史课对学生来说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将在 历史质疑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获得创新的才华与能力。为此,我们正在努力着,也在热切的期盼着。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