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初三孩子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面对初三孩子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

ID:292935

大小:13.9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0-09-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初三学生的一些特点   1、身体发育的特点   家长们都知道,13—16岁的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也是人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在生理发育上,这一时期不但是人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外形的第二次突增阶段,而且,生理机能逐步健全,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身体的急剧变化,使得青春期的初中生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别于成人。常发生一些青春期常见的疾病,而且在心理上也会产生激励动荡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因此,家长只有了解初中生生理发育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初中生身体成熟、性成熟过程的一系列身心变化,才能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帮助孩子顺利地渡过青春期这一“危险阶段”,实施正确的卫生保健,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2、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黄金时期开端,他们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许多父母在分析孩子的青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新的困惑:“以前我女儿什么事都对我说,喜欢和我在一起,上了中学以后,我们母女反而疏远了许多,她很少向我述说什么了,在家里沉闷寡言,似乎不愿和我呆在一起。”“我儿子现在不愿让我去收拾他的房间,有时我也想知道他在干什么,翻了他的东西,他知道后就大发脾气,现在他把自己的抽屉都上了锁。”“我孩子不听话,我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他总是嫌我烦,我叫他不要这样,他偏要这样,真拿他没办法。他在小学时不是这样的,现在怎么会变得那么爱顶嘴,那么冲动。”……对这些困惑加以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父母仍用不变的方式来教育变化了的孩子。父母往往只看到生理上的变化,却忽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依然把子女看成“儿童”,按照以往的老方法来教育他们。   其实,孩子到初中,心理发展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已开始认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一种“成人感”,试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显示认知上、情感上的独立,具有了不同于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3、学习特点   有的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虽花费了不少心血和许多口舌,但效果甚微,有的甚至事与愿违。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家长虽有教子之志,但无教子之方,他们既不了解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也不太懂得对孩子进行家庭辅导的方法。初三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增多加深很快,常识性的东西越来越少,而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越来越强,对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习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记忆的方法更偏更于理解记忆,联想记忆,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占主导地位,思维的批判性也日益增强,常提出一些疑问和不同的看法,并就某些问题进行争论。此外,他们的意志力也在增强,能较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和自制力。学习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可以独立地进行课外学习,开始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方式上也明显多样化,如调查、访问、简单的实验、讨论等。总而言之,学习的内容深化了,学习方法多样化了,学习能力提高了。   二、主要外在的一些表现   1、早恋   少男少女在一起,难免产生青春的躁动和心灵的波颤,乃至萌发出一种朦胧的爱恋和憧憬,青春期异性之间的这种爱慕和憧憬,正如早晨太阳初升时的一层薄雾,它是美丽的,是一种纯真的感情,是性生理开始成熟,性意识逐渐觉醒和发展的一种表现,许多专家学者研究表明,青春期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异性之间释放性心理能量,具体地说,青春期男女之间的正当交往,无论是集体活动,小组活动或其他交往,都可以使青少年满足对异性的好奇心,在与异性同龄人的交往中,他们的性心理能量得到自然的释放。   2、上网   据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的最新调查显示:六成孩子会用电脑,两成的孩子会上网,电脑、上网无论从便捷的通讯还是从信息教育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件好事情。问题在于青少年的意志力还不够强,容易一头扎进网中,脱身不得。带来了许多影响青少年健康发育的网络问题:首先是身体健康问题。沉溺于游戏,长时间近距离接触闪烁不定的电脑显示屏,会严重损害视力,其次是心理健康问题。性格内向的孩子,因玩电脑成癖,常上网倾吐心声,减少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更加孤僻闭塞,难于与人沟通,甚至导致“心理闭锁”。早恋现象也不容忽视,有些孩子毫不客气地进入成人信息世界,在不恰当的时候窥视并模仿成人的隐秘。另外,网络也有可能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3、厌学   随着课程难度的不断加深,教学进度的不断加快,又是新课,又是复习,对部分学生来说,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不想听老师上课,不想做作业,或是一抄了事,成绩差了也无所谓,进而会产生一些其他问题,在这一点上,进初三以后更应引起重视。   4、爱打扮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注意打扮,喜欢在别人面前显露自己,这是必然的,也是孩子逐渐成熟的象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从用的文具盒、包书的纸,穿的衣裤鞋袜、发型、发夹等都十分讲究,有的甚至用首饰、耳环、化妆品悄悄打扮自己,有的孩子之间相互攀比,消费大手大脚,标新立异以此来吸引别人的目光。 三、做父母的一些做法   1、打骂孩子   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据最新调查发现,家庭教育暴露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被调查的139份男生问卷中,挨过打的男生127名,只有9人从未挨过打,女生稍少一些,对于家长选择“打”这一举措,很多学生认为家长的打骂教育是正确(其实是违心的),只不过因为太普遍了,他们的育人观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或情不自禁地接收下来,孩子成绩差了要打,上网要打,早恋要打,自己心情不好也要打。   2、陪孩子读书   家长关心孩子的生活,无可厚非,但仅仅停留在“让他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等本能义务上,还很不够。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关心的还是孩子在学校的考分,回家以后陪读、陪背:“我一回家,妈妈就陪着我背书,看我做作业”,“当我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妈妈就批评我,教育我”,“当我考试得到了好成绩,爸爸、妈妈就给我发奖金。”如此种种,我认为仅仅还只是低层次的关心而已。   3、总喜欢提自己当年如何   很多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这样说,我当年如何如何,哪像你现在……这样说的动机当然不坏,无非是想激励孩子向自己看齐,把学习搞上去。但这种说法本身就有问题,问题就在于:你当年的“如何”究竟如何呢?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当年我的父母不管我,我不也是学得挺好的吗?孩子不用管,由他自己去吧,将来自然会好的。”时代不同了,过去哪些是好的,仍应借鉴,哪些事过境迁了,就应该放弃,今天的哪些做法有问题,更应该想办法改进。   4、成绩不行请“家教”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尽如意,也不分青红皂白,宁愿自己省吃俭用,给子女请“家庭教师”,进行补课辅导,有些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或者说是某段时间,某门课程上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整体进步不大,而且有些学生还会产生依赖思想,放弃最主要的课堂45分钟,得不偿失。   5、“四个过多,一个过高”   (1)满足过多;(2)照顾过多;(3)包办过多;(4)禁止过多;(5)期望过高。   四、如何当好学生的家长   1、八字方针   看见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们是否能面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总是处理自如?怎样做一位合格的中学生家长?问题的答案,就在以下的八个字之中。   (1)了解。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一般家长都会说,我每天与他(她)朝夕相处,肯定了解。但你知道孩子现在要些什么?心思放在什么地方?看见孩子学习不努力,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他(她)在生活、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孩子怎样评价你?……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理解。面对孩子的问题,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十分必要,如孩子学习不努力,上课不听讲,不交作业,在指责孩子前,先想想是不是因为孩子的基础差,听不懂,没兴趣,知道原因后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我们常看到这种现象:父母向孩子讲述自己或他人当年如何通过刻苦学习、拼命工作,换来成功的结果。孩子听后却不以为然,我心依旧。为什么有如此反差?其实很简单,这个问题仍然是没有从孩子的心理、年龄、经历去理解,而按成年人(甚至伟人)的要求去要求中学生,这当然有问题。   (3)鼓励。中学生面对的问题是: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长,家长要求高,竞争日趋激烈,心理承受能力差。就是成绩好的学生,也常感到身心疲惫,何况基础较差的孩子。在这种背景下,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还不断地唠叨、施压、说教,自然换来的是孩子的厌学、烦躁、消极抵抗,可以说某些家长将自己的孩子毁在自己的手中。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良方是鼓励,和孩子坐下来谈谈,听听他(她)的心声,给孩子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哪怕就是一点安慰,看到孩子的一点进步就是鼓励,让他(她)在生活学习的道路上充满成就感,充满自信心,充满勇气,我想他(她)就会成功。   (4)督促。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常听家长讲:“孩子学的课程我都不懂。”其实,孩子的天性是贪玩的,对孩子缺乏督促,就是对孩子的放任,不自觉的孩子就会荒废学业。督促的目标,是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规律,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及时指出孩子的问题,不断地和懒惰作斗争。这一切比你能辅导孩子学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以上“八字方针”,是我既作教师又作家长的一点体会,提供给中学生的家长朋友们,以作参考。总之,面对中学生,应少说多做。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我们的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2、正确看待考试和分数   考试,古今中外都有,尽管它有各种弊端,也有人想废弃,但总还没找到一种比它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来代替它。因此,我们就要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对待它,以指导孩子认真对待学校的各种考试,诸如平时考、期末考、毕业考等,可以起到总结学习经验、巩固加深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作用。既不要过于看重,也不要满不在乎。要想考出好成绩,重在平时学好每一科,学好每一课。如果平时没打好基础,只到考试时才乱抓一气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考试前的系统复习是必要的,通过复习,找到弱科和弱项及时弥补,明确各科重点难点,加深理解,进一步提高。   考试之前,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良好的环境,鼓励孩子努力考好,但也要有考不理想的思想准备,不要向孩子提考多少分的具体要求和考试成绩好坏的奖惩条件,要使其保持一个平静的、力争上游的心理状态。否则,不但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不利于考试,而且也影响孩子正确学习目的的建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考后,分数多少要了解,因它从一定意义上说明成绩的好坏。但也不尽然。目前,分数高能力低的现象很普遍。个别学生还有作弊现象。了解分数后,高就高兴、就表扬,低就生气、就批评,甚至打骂,这是不应当的,也是很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是:具体分析各科分数高低的原因,从中总结学习经验,找出失分的具体原因:是平时没学会,没复习到,还是考试时粗心马虎……并把缺陷部分及时设法弥补上,以利今后的前进。通过考试,还要分析总结学习方法的得失,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和改进状况等,坚持这样做,考试就起到了既能巩固、加深知识,又能提高自身素质的作用。   天添资源网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