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目前信息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加强收集信息的能力,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的教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锻炼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主要表现在:
1、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学习中从生活的角出发,让学生自己表述自己所认识的角,然后通过自己动手去尝试折一个角,画一个角和做一个角,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进而对角有了深刻的了解。最后数学语言进行发现总结,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寻找角,获得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折角、画角,使之学生对角的特点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发现了角的多种特征及表示方法。接下来是引入理论的学习。由于给予了学生一个自己去寻找、发现角的过程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这些都是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的,还有些非常具有创造性。因此,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效果。
3、 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课堂发现,不仅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意识大大增强,也能从深层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教师积极的过程评价,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