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能力提升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能力提升卷)

ID:285767

大小:304.1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1-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能力提升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4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 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山东德州二模·4)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文官有称为“职”的衔号, 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权力则有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某机构事、 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此举意在(  ) A.继承隋唐政治传统 B.防止官员专擅权力 C.提高士人政治地位 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 【答案】B 【解析】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其工作带有临时性质,不得长期专擅某项权力,故选 B 项;宋代只保留隋唐传统官称,而不是继承隋唐政治传统,排除 A 项;官、职、差遣分离制度有利 于防止官员专擅权力,不涉及提高士人政治地位,排除 C 项;材料强调防止官员专擅权力,未体现 创新官员监察机制,排除 D 项。 2.(2020·辽宁丹东二模·26)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 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 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 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 然后行下”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故选 A 项;宋代中枢机构是 君主专制的产物,并非“分权与制衡”,排除 B 项;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 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过程程序严格,一定程度制 约皇权,并非“有效制约”,排除 C 项;二府三司制使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排除 D 项。 3.(2020·山西运城高中联合体高三模拟测试四·26)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曹翰知颍州,“部内不治”。 其下属汝阴县令孙崇望告发曹翰“盗用官钱,擅筑烽台,私蓄兵器,擅补牙官,取官租羡利钱五 百万,绢百匹”等,太宗因而削夺曹翰官爵。据此可知,北宋前期(  ) A.地方行政制度混乱 B.州县官员权势过重 C.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D.君主专制制度完善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曹翰知颍州,‘部内不治’。其下属汝阴县令孙崇望告发曹榆‘盗 用官钱,擅筑烽台,私蓄兵器,擅补牙官,取官租羡利钱五百万,绢百 匹’等,太宗因而削夺曹翰官爵”,可知宋代地方没有铸币权、军事权和任官权,而且下级官员可以 举报上级官员,说明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C 项;材料说的是下级官员揭发检举上级官员的不法行 为,不属于行政制度混乱,排除 A 项;宋代将地方的军事权和财政大权收归中央,地方官员权势不 可能过重,排除 B 项;材料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君主专制强调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 D 项。 4.(2020·山西大同三模·26)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 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  ) 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 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可知南宋时期土地利用率高,农 业增产,有利于缓解人口压力,故选 A 项;材料说的是南宋时期农业生产情况,无法说明经济重心 南移完成,排除 B 项;材料只提到土地利用率高,并未提到农作物用于商品交换,排除 C 项;宋代的土地不抑兼并,与土地利用形式和熟制无关,排除 D 项。 5.(2020·陕西咸阳二模·27)下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 材料 出处 湖州农户“以蚕桑为岁计” 宋《嘉泰吴兴志》 严州“谷食不足,仰给他州,唯蚕染是务” 宋《严州图经》 “蜀之茶国,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 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 《宋史·食货志》 A.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 B.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 C.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 D.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答案】A 【解析】根据“以蚕桑为岁计”“唯蚕染是务”“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 可知,宋代社会经济型作物的地位提升,故选 A 项;题干反映了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很大,但 没有居于农业的主导地位,当时仍然以粮食作物的种植为主,排除 B 项;宋代农业生产确实有商品 化的趋势,但仅限于局部地区,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 项;题干主要反映的 是农业生产的状况,没有体现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排除 D 项。 6.(2020·湖南长沙高考明达、明德联考·26)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北方村落之间,多结为锄社。 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间有 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苗无荒秽,岁皆丰熟。” 这一现象(  ) A.推动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B.萌发了早期的土地公有 C.消除了农村的贫富分化 D.有助于稳定自耕农经济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北方村落之间,多结为锄社。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余次 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间有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苗无荒秽,岁皆丰熟”可知农耕互 助组织增强了村落成员间的互帮互助性,有利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故选 D 项;材料强调的是农 民土地私有制而非大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 A 项;井田制是早期的土地公有制,排除 B 项;“消除 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 项。 7.(2020·广东汕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一·26)宋代规定地方刑事案件须在一个月内审结,但对地方民 事诉讼有“务限法”,即地方司法机构以每年二月初一到九月三十日为“务限”,停止审理民间的 上诉案件,至每年十月初一“开务”后,始行受理。这一举措意在(  )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保证农时不妨农务 C.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确保地方司法公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规定地方刑事案件须在一个月内审结……即地方司法机构以每年二月初一到 九月三十日为‘务限’,停止审理民间的上诉案件”可知,宋代地方司法机构审理案件具有时间限制, 结合所学知识,“二月初一到九月三十日”正是农忙时期,同时又规定“案件须在一个月内审结”,这 种规定有利于避免因审理案件耽误农时,故选 B 项;根据材料“即地方司法机构以每年二月初一到九 月三十日为‘务限’,停止审理民间的上诉案件”可知,在此时间段内,会积压大量案件,不利于提高 司法效率,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从不违农时角度出发,限制案件审理时间,不涉及中央集 权,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从不违农时角度出发,限制案件审理时间,不能确保司法公平, 排除 D 项。 8.(2020·四川雅安三模·27)下表为中国古代各时期分别发生在南方和北方的战争比例。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明 清 北 87% 76% 61% 68% 50% 29% 26% 南 13% 24% 39% 32% 50% 71% 74% 上表中南北方战争比例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 A.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威胁消除 B.南方经济战略地位上升 C.统治者更重视北方军事建设 D.政治统治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B 【解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利益是战争爆发的根源,因此随着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随着南方经济战略地位的上升,在南方发动战争的比例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故选 B 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几乎一直存在,到清朝还多次平定西北地区的叛乱,排除 A 项; 元明清时期战争百分之七十以上发生在南方,因此统治者更重视南方军事建设才符合情理,排除 C 项;都城是政治中心的代表,明朝迁都北京,元朝清朝均定都北京,排除 D 项。 9.(2020·吉林吉林五模·26)北宋时期,西北和京师是消费性商业市场,而东南则是生产发达的地区, 京师与西北货币供应量大,东南货币供应量小,而东南的铜钱不断地通过上供形式流向北方, 这一矛盾是宋代商品货币流通的一大特色。该特色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东南地区商品经济滞后 B.政治、军事因素影响货币流通 C.铜钱地区间分布不平衡 D.西北与东南地区无法直接贸易【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东南的铜钱不断地通过上供形式流向北方”可知,东南的铜钱流向北方,受到政 治统治的因素影响,同时根据材料“西北和京师是消费性商业市场,而东南则是生产发达的地区”并 结合所学知识,西北地区成为消费性商业市场是因为边疆地区军事建设的需要,京师成为消费性商 业市场是因为其政治中心的地位,而非因为生产发达促进消费,故选 B 项;根据材料“而东南则是生 产发达的地区,京师与西北货币供应量大,东南货币供应量小,而东南的铜钱不断地通过上供形式 流向北方”可知,东南地区的货币流向北方受到非经济因素影响大,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期,经济 重心逐渐南移,加之东南地区海外贸易繁荣,因此东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排除 A 项;根据 材料“京师与西北货币供应量大,东南货币供应量小,而东南的铜钱不断地通过上供形式流向北方” 可知,这种特色即是铜钱地区间分布不平衡,选项内容是对材料的概括,而没有分析其深层次的内 容,排除 C 项;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商品经济发达,全国范围内贸易往来频繁,排除 D 项。 10.(2020·湖南永州三模·26)北宋时期,州、府级城市实行厢坊两级管理体制,县级城市一般只允许 设置坊巷和市。但到南宋时,江南地区的一些市镇开始仿效州府城市,私自设立厢级机构。出 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度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 B.经济规模扩大和社区布局复杂 C.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 D.市民阶层兴起影响行政区变更 【答案】B 【解析】题干中南宋时江南地区的地方行政机构出现较大变动,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江南经济得到较 快发展,经济的发展扩大带动了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甚或“江南地区的一些市镇开始仿效州府城市, ‘私自’设立厢级机构”,可知市镇突破政策限制,故选 B 项;题干体现的是南宋中央集权弱化,排除 A 项;宋朝时期中央严格限制地方军力的扩充,排除 C 项;市民阶层兴起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而城 市管理体制的变动是官府行为,排除 D 项。 11.(2020·广东肇庆高三高考质量检测考试·26)北宋时期,白银跻身于流通领域,从而形成了铜钱、 铁钱、楮币和银两并行的过渡性货币体系。汴京、临安城内出现了“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即不同 货币的兑换处。这反映了(  ) A.商业规模的扩大交易频繁 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 C.白银开始出现货币化趋势 D.城市发展打破了空间限制 【答案】A 【解析】北宋时期,白银跻身于流通领域,还出现了不同货币兑换处,表明宋代商业经济繁荣,商 品种类较多,商品交易频繁,货币需求量较大,故选 A 项;“?盐钞引?”就是政府发给商人运销盐茶之类管制商品的证券,盐茶之类依然是政府管制商品,因此“抑商"政策没有松动,排除 B 项;“开始” 一说错误,在《新唐书》中已经广泛记载了白银在普通贸易中用于购买商品的情形,排除 C 项;材 料只是阐述了货币的发展情况,没有涉及城市发展,排除 D 项。 12.(2020·山东淄博二模·4)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相标榜, 而是流行用与“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专有称谓。这说明 宋代(  ) A.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 B.世俗化的倾向加强 C.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 D.民间行为影响皇权 【答案】B 【解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平民社会发展,世俗化称谓普遍出现,宋代帝王喜闻乐见用与“酒家”“农 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体现了皇权观念的世俗化,故选 B 项;五代乱局以后,皇权观念下降, 注重功业的皇帝观不流行,排除 A 项;“官家”称谓体现世俗化的倾向加强,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 项;“酒家”“农家”“医家”与“官家”体现世俗化称谓普遍出现,不能说民间行 为影响皇权,排除 D 项。 13.(2020·河北石家庄二模·26)宋代,张载提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安石主持编订 《三经新义》、程颐著《周易程氏传》、朱熹编撰《四书章句集注》。这说明该时期(  ) A.空疏无具的风气盛行 B.科举制发展亟需标准化教材 C.理学已成为主流思想 D.儒士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张载提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安石主持编订《三经新义》、程颐 著《周易程氏传》、朱熹编撰《四书章句集注》”可知该时期的学者继承先秦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 怀着平天下的崇高理想,编著阐释先秦儒家经典,是谓“为往圣继绝学”,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故选 D 项;空疏无具指的是空洞没有价值,而这些学者在治学理念和阐述实践中对先秦儒家社会责 任意识和历史担当精神都有自觉的继承,精神崇高,学问扎实,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王安石、程颐、 朱熹是在践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编订了一些书籍,并未体现书籍与科举制的关系, 排除 B 项;材料只是反映了一些理学家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以及对儒家经典的阐释,没有说明他们的影 响以及在思想界的地位,无法得出理学已成为主流思想,排除 C 项。 14.(2020·福建南平三模·26)宋明理学吸取“佛老”的哲学理论成果,靠近人生哲学,得心应手地把儒 学从一种政治制度的论证方式,讲成精神生活的安顿方式。这反映了(  )A.传统儒学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 B.儒学复兴促进程朱理学的发展 C.人生哲学成为时代的精神动力 D.士人阶层实现思想的综合创新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从一种政治制度的论证方式,讲成精神生活的安顿方式”说明儒家思想实现思想上 的创新,故选 D 项;据材料“吸取‘佛老’的哲学理论成果”可知是吸收异质文化而不是受到冲击,排 除 A 项;材料“宋明理学吸取‘佛老’的哲学理论成果”说明是吸收佛道的结果而不是儒学复兴促进, 排除 B 项;材料论述儒学的创新不是人生哲学的作用,排除 C 项。 15.(2018·清华大学 3 月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题·26)葛兆光先生说:“思想成为原则,而 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 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下列能够验证这一说法的是(  ) A.科举制成为古代主要选官途径 B.理学中忠孝仁义思想的世俗化 C.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专制集权制是维护大一统的需要 【答案】B 【解析】科举制是政治制度,并非民众生活常识,故 A 项错误;随着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所倡 导的忠孝仁义思想逐渐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民众生活常识,故 B 项正确;小农经济是经 济形态,并非思想,故 C 项错误;专制集权制是政治制度,是统治者的观念,并非民众生活常识, 故 D 项错误。 16.(2020·山东济宁三模·4)北宋《宣和画谱》称:李公麟画人物“能分别状貌,画尊卑贵贱,咸有区 别”。比如他绘制的《孝经图》中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谨;宽衣长袖, 仅从发饰上才可看出女性的性征特点。李公麟这种绘画方式旨在(  ) A.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 B.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C.呼吁尊重并体恤女性 D.开创文人画新的绘画技巧 【答案】B 【解析】李公麟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谨”,可知这种绘画方式受到了儒家思 想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故选 B 项;这些绘画景象未必是真实的生活场景, 排除 A 项;仅通过绘画的描述无法得出对女性的尊重与体恤,排除 C 项;这种绘画技巧不属于新的 绘画技巧,排除 D 项。 17.(2020·广东佛山顺德区高三适应性训练·27)两宋山水画对比 时期 北宋 南宋 代表类型 以汴梁为中心的北方山水 以临安为中心的南方山水 内容 高山大川 岸芷汀兰 植被 多表现阔叶落叶林 多表现常绿阔叶落叶林 用笔 强调笔法 强调墨法 意境 阳刚、壮美、雄浑 阴柔、优美、飘渺 某同学据上表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该同学(  ) A.运用了唯物史观分析法 B.全面准确解读了表格的信息 C.忽视了政治经济等因素 D.展现了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两宋山水画对比““某同学据上表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可知这位 同学只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两宋绘画的不同,并没有看到其深受两宋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 故选 C 项;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材料没有提到生产力方面 的影响,排除 A 项;材料只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片面解读了表格信息,,排除 B 项;鉴赏艺术品应 该从其风格、特点、绘画等全方位进行,而不是单独从绘画风格不同的原因鉴赏,排除 D 项。 18.(2020·山东高考·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 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既可以 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创造就业机会,从长远上解决灾 民生计问题,故选 C 项;根据材料“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既可 以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创造就业机会,未涉及“减轻政 府的救灾负担”,排除 A 项; “募饥民修水利”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煮粥赈灾”“开仓放粮”都有利 于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并非其与其他赈灾方式相比的不同点,排除 B 项;材料仅涉及“募饥民修水 利”,未涉及其他抗灾救荒措施,无法得出“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 D 项。 19.(2020·广东汕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五·26)蹴鞠为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盛行于宫廷和民间,宋人 记载“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下图为元代钱选所绘《宋太祖蹴鞠图》。这说明(  ) A.艺术创作源于一定的社会现实 B.绘画如实再现历史场景 C.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 D.古人普遍重视体育锻炼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触处则蹴鞠疏狂’”说明宋人蹴鞠活动普遍,材料《宋太祖蹴鞠图》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蹴鞠的社会现实说明艺术创作源于一定的社会现实,故选 A 项;据所学艺术创作带有作者感情, 不能如实再现历史场景,排除 B 项;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英国,材料“蹴鞠为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 证说明不是现代足球,排除 C 项;材料可得出古人喜欢蹴鞠这项活动,但无法进一步推出其目的在 锻炼身体且宋朝不能说明整个古代情况,排除 D 项。 20.(2020·广东汕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三·26)《宋史·吐蕃传》记载,当时河西走廊为西夏所据, 高 昌(今新疆吐鲁番地)诸国商人多绕道鄯州(今青海乐都)贸易, 西域诸国与宋朝通使亦取道于此。 这反映出当时(  ) A.战乱促进边疆地区商业的发展 B.政权并立局面并未阻隔中外贸易 C.青藏地区的政局相对比较稳定 D.宋朝政权积极维持与西域的联系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河西走廊为西夏所据,高昌诸国商人多绕道鄯州贸易,西域诸国与宋朝通使亦取道 于此”可知尽管国家处于政权并立的局面,但丝绸之路上的商品贸易依然继续进行,故选 B 项;战乱 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商人绕道高昌、鄯州地区,无法体现出该地区的政局 情况,排除 C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宋朝政府对待贸易的态度,排除 D 项。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21.(22 分)(2020·山东威海一模·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 1 图 2 (1)结合图 1 及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8 分) (2)比较图 1 和图 2,指出图 2 中北宋政治所发生的变化。(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 2 的变化给北宋统治带来的主要问题,并说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 石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10 分) 【答案】(1)政治上: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4 分) 经济上:北方战乱,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陆上丝绸之路 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4 分,回答出其中 2 点即可) (2)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废道改路;北宋面临的少数民族威胁更加严重(或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 不已);失去了幽云地区。(4 分,回答出其中 2 点即可) (3)问题:出现积贫积弱局面。(2 分)举措:为改变积贫局面,推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 易法、均输法。(4 分,回答出其中两条措施即可)为改变积弱局面,推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4 分,回答出其中两条措施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政治状况,据所学唐朝历史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据图 1“唐代藩 镇的分布”“XX 节度使“的文字信息可知,藩镇割据,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第二小问经济 状况,据所学唐朝经济史的知识可知,北方战乱,经济遭到破坏;据所学唐朝经济史的知识可知, 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据所学唐朝对外贸易的知识可知,陆上丝绸之路受 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2)据所学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知识可知,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据图 2 中“河东路”等地区名称为 XX 路的信息可知,废道改路;据图 2“1044 年北宋与西夏作战…….”“1044 年宋辽澶州之战后订立‘澶渊 之盟’”等文字信息可知,北宋面临的少数民族威胁更加严重(或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据所 学宋朝历史可知,失去了幽云地区。 (3)第一小问问题,据所学宋朝历史可知,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第二小问措施,据所学王安石变法的 知识可知,为改变积贫局面,推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同时,为改变 积弱局面,推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22.(18 分)(2020·山东青岛高三 5 月统一质量检测·17)基层治理关乎社会稳定,宋朝以来绅士阶层 随着科举改革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在基层治理中愈加发挥重要的作用。某学校学生就此开展研 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绘制:宋朝以来社会治理结构图 材料二 某同学整理:宋朝以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 社会问题 解决方案 方案 提出 内容 结果 三舍法 北宋 王安石 将各地选送的太学生分为 三等,层层培训选拔官员, 改革单纯通过考试选拔官 僚的制度。 变法的政治实 验失败。 均田制崩溃以后 国家不能越过地 主阶级直接掌握 土地与农民。宋 朝田制不立,不 抑兼并,地方绅 学校取 北宋 通过学校选拔官员并要求 没有得到统治士 程颢 由儒家学者主导文化教育 并获得向朝廷推举官员的 权力。 者的采纳。 士阶层难以获得 政权,成将自己 的经济、文化力 量上升为政治力 量控制乡村社 会,出现了国家 与地方社会脱节 的现象。 科举 理学化 南宋 姚勉 通过科举理学化,让皇帝 承认信奉理学的乡村绅士 才是国家选官的恰当对 象,承认他们在乡村社会 的文化权力和政治地位。 理学的最高解 释权归皇帝, 将升科举、理 学与官学体系 结合,秀才和 举人成为功名 身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宋朝以来社会治理结构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以绅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升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的相关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0 分) 【答案】(1)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通过皇帝制度、官僚机构,到达州县,再以乡绅自治为中介,延伸 到宗族家庭,实现家国同构和中央集权。 (2)均田制崩溃,大地主势力强大,绅士阶层缺乏稳固地位,国家与地方社会治理脱节;王安石变法 通过三舍法取士,但改革最终失败;北宋学者提出的文人主导学校取士的方案未被统治者采纳;南 宋学者试图将科举理学化,有助于绅士阶层获得功名身份;绅士阶层地位的提升是利益集团博弈的 产物。 【解析】(1)根据材料“通过学校选拔官员并要求由儒家学者主导文化教育并获得向朝廷推举官员的权 力”可得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根据材料“通过科举理学化,让皇帝承认信奉理学的乡村绅士才是国家 选官的恰当对象,承认他们在乡村社会的文化权力和政治地位”可得通过皇帝制度、官僚机构,到达 州县,再以乡绅自治为中介,延伸到宗族家庭,实现家国同构和中央集权。 (2)根据材料“地方绅士阶层难以获得政权,……出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脱节的现象”可得均田制崩溃, 大地主势力强大,绅士阶层缺乏稳固地位,国家与地方社会治理脱节;根据材料“三舍法”“王安石变 法”“变法的政治实验失败”等关键信息可得王安石变法通过三舍法取士,但改革最终失败;根据材料 “通过学校选拔官员并要求由儒家学者主导文化教育并获得向朝廷推举官员的权力”“没有得到统治 者的采纳”等关键信息可得北宋学者提出的文人主导学校取士的方案未被统治者采纳;根据材料“理 学的最高解释权归皇帝,将升科举、理学与官学体系结合,秀才和举人成为功名身份”可南宋学者试 图将科举理学化,有助于绅士阶层获得功名身份;综合材料信息从本质角度思考可得绅士阶层地位的提升是利益集团博弈的产物。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