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校 10 月联考高三地理试卷参考答案(共 2 页第1 页)
六校 10 月联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B D B C D C D C A B B D C C B
第一题组 1~2 题测试内容:地球运动相关知识(时间计算、太阳方位与影子朝向、太阳高度
角与影子长短)。
解析:第 1 题,影子朝向偏西方,说明当地地方时是上午 6 时之后 12 点之前,北京时间约
8 时之后 14 时之前。答案为 B。
第 2 题,1 小时后,太阳方位向南移动,墙面上的影子向下移动(正午影子位于灯的正下方);
太阳高度角增大,与墙面的夹角减小,墙面上的影子变长,答案为 D。
第二题组 3~4 题测试内容:气候变化、湖水盐度相关知识。
解析:第 3 题,碳酸盐含量高表示湖水变咸,湖面缩小,说明气候暖干。碳酸盐含量低表示
湖水变淡,湖面变大,说明气候冷湿。答案为 B。
第 4 题,1800 年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最低,说明湖水的含盐量最低,此时湖水量最大,湖泊
面积最大。正确答案为 C。
第三题组 5~6 题测试内容:水循环相关知识。
解析:第 5 题,(与原土层比)碎石粒径较大,孔隙大,利于雨水下渗和蓄水,答案为 D.
第 6 题,该系统通过洼地及渗渠,增加了地表洼地储水能力及地下渗渠储水能力,减轻排水
管道的压力,储水和排水相结合,答案为 C。
第四题组 7~8 题测试内容:地质作用相关知识。
解析:第 7 题,根据材料中岩层形成与海水深浅的条件关系分析,图中①岩层形成时是深海
环境,②岩层形成时海水变浅,说明是海退。③岩层是陆相沉积,该过程仍表示海退。④岩
层是浅海环境,说明海进。所以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海
退→海退→海进,答案为 D。
第 8 题,②与③之间界面呈现不规则的弯曲界面,界面呈现不规则的弯曲界面,应该是侵蚀
的结果。答案为 C。
第五题组 9~10 题测试内容:洋流相关知识。
解析:第 9 题,依据等温线,①海域表层水温最低,说明底部冷海水上升补充,带来的营
养物质多。答案为 A。
第 10 题,①海域位于海南岛东部,依据水温可判断为夏季,西南风是离岸风,东南风是近
岸风。答案为 B。
第六题组 11~12 题测试内容:气候、自然带等相关知识。
解析:第 11 题,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
积雪严重,B 正确;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 错
误;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
A、C 错误。答案为 B。
第 12 题,公路北端海拔约 750 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地带性植被是灌丛荒漠,D 正确;针叶林应位于天山北坡
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 错误;山地草原与高寒草甸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
错误。答案为 D。
第七题组 13~15 题测试内容:自然灾害相关知识。
解析:第 13 题,读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形阶梯交界处,因地势变化大,地形因素加强了上升六校 10 月联考高三地理试卷参考答案(共 2 页第2 页)
气流,利于冰雹形成,是我国冰雹灾害多发中心。答案为 C。
第 14 题,据冰雹形成示意图,形成冰雹需要强烈的上升气流和充足的水汽,青藏高原三江
源地区因海拔高,气温较低,水汽含量较少,以颗粒小的冰雹为主。答案为 C。
第 15 题,因三江源地区畜牧业比重下降,种植业比重上升,冰雹对农作物造成损失加大。
答案为 B
第 16 题: (1)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荒漠广布;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山地降水,祁连山多冰
川。(每点 2 分,共 4 分)
(2)河流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断流),注入湖泊水量减少,湖泊萎
缩(消失),地下水位下降;植物缺水死亡,生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
漠化加重,灌区不合理灌溉加重土壤盐碱化等。( 从水文、生物、土壤三方面每一点 2 分,
共 6 分)
(3 破坏地表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工矿业粉尘,加速冰川消融,工业生产耗水加剧
水源枯竭;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两方面每
一点 2 分,共 4 分)
第 17 题:(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变率大,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径流量
变率大,洪灾多发;人多地少,粮食短缺,为获得更多的粮食,广筑圩垸。(每点 2 分,共
4 分)
(2)圩垸扩张侵占河湖,导致河流泄洪能力减弱,湖泊蓄洪能力下降;随着圩垸扩张,圩垸地
区人口增多,经济总量增大,洪灾损失加重。(每点 2 分,共 4 分)
(3)完善水利设施、优化农业结构,发挥农业生产功能;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发挥文化传承
功能;退田还湖(湿)、平垸行洪,发挥防洪功能,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发挥生态功能。
(兼顾圩垸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每点 2 分共 6 分)
第 18 题:(1)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珊瑚虫的骨架和生物碎屑不断堆积;形成海底隆起,成
为珊瑚礁。(每点 2 分,共 4 分)
(2)降水量大,岛屿面积较大,能够承接较多雨水转化为地下水;浅地表层物质颗粒小、
孔隙小,海水不易渗入。( 每点 2 分,共 4 分))
(3)岛上居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量增大,过量抽取地下淡水;地下咸水层的水面上升;
海水入侵,地下水盐度升高。(每点 2 分,共 6 分)
第 19 题:( 1)受中纬西风带影响,多阴雨天气; (1 分)纬度较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1 分)冬季昼短夜长。(1 分)
(2)全玻璃结构,增加透光面积,骨架少,减少骨架的阴影面积,Z 字形屋面,利用太阳光
的二次反射增加透光率,定时清洗玻璃,增加透光率;使用高压钠灯人工补光。(每点 2 分,
共 4 分)
(3)集约化种植,单位面积产量高,番茄出口量大;推广新品种,农药使用量少,番茄质
量优;温室技术先进,番茄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性好;交通便利,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
市场。(每点 2 分,共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