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5 西方代议制-2021届备战高考历史题型攻略1000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考点05 西方代议制-2021届备战高考历史题型攻略1000例

ID:284708

大小:18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0-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 05 西方代议制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 III,33,4 分)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 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 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命题分析】 命题视角宽 通过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 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考查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 扩大了考查知识面,拓宽了教材内容 注重能力素养 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 科素养 选项分析 A 项,据材料“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说明限制各州权力,排除 A 项。 B 项,1787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而不是恢复邦联制,排除 B 项。 C 项,据材料“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 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反映出当时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而材料 “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明确了中央 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故选 C 项。 D 项,材料“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说明 扩大联邦政府的同权力同时,还有规定地方的权力界限,中央与地方分权而治, 排除 D 项。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I,34,4分)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 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命题分析】 命题视野宽 以“19 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 的俾斯麦辞职”为切入命题,而这一现象在教材中很少涉及 能力立意高 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 的解读能力;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 能力 素养考查广 时空观念:19 世纪末,德国君主立宪制 史料实证: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 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 历史解释:考查“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选项分析 A 项,帝国议会权利很小,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限制,对政府几乎没 有任何监督权的,排除 A 项。 B 项,由材料“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 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可知俾斯麦因 与新皇帝意见不同被迫辞职,结合德国宰相、议会对皇帝负责的特点, 可知德国的权力中心在于皇帝,故选 B 项。 C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德国的对外政策,排除 C 项。 D 项,这时候的德国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更谈不上分权制衡体制的成熟, 排除 D 项。 【知识攻略】 1.英国君主立宪制 特点:(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 (3)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4)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5)实行分权原则。 作用:(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各派可以通过议 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3)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 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它代 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4)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 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 式,不少国家后来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2.美国 1787 年宪法 (1)联邦制原则:最高行政权归总统。联邦财政、立法权归国会。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 体系,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中央与地方分权。 (3)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都由民选产生。 3.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与特点 (1)建立 ①英国资产阶级在 1688 年进行了“光荣革命”,1689 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用一系列的法案限制国王 的权利,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大革命发生在 1789 年,到 1870 年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于 1875 年通过宪法,此后一直实行共和制。美国根据 1787 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其突出特点在于实行三权分立。 德国 1871 年统一完成后,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反对封建制度的檄文,这些法律文件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 的成果,重要的法律文件有:1689 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 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 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 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也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 年美国制定的 1787 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如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等,是对启蒙思 想的首次实践。 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 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 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2)特点 ①公民民主,实行普选制,人们对政策可以自由发表见解。主动参与意识较强,人权得到比较充分的尊重。 ②实行政党政治,该制度的优势在于将竞争机制引进政治生活。 ③健全议会民主制度,议会成为真正的立法机构。在自由竞选的原则下,各党派和个人充分表明见解,靠 公民的选票来决定。 4.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上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及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1)统一性的表现 ①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如何解决人民行使权力问题上,代议制民主是直接民主在难以实现的情境下的 一种最先进的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制。 ②两种政体,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 ③三项原则:一是民主化原则;二是法律化原则;三是制度化原则。 (2)多样性的表现 ①法、德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典型国家,1870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1875 年颁布宪法确立共和政体, 但与美国的共和政体又有的差别是: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而美国是总统制共和 制,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 ②1871 年德意志完成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但与英国的也不同,英国是议 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而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首相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③法德、法英、法美、英美之间的政体依然存在着差别,可见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呈现着形式上的多样 性特点。 (3)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①否定了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性的民主精神,对于经济 发展、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的矛盾,有效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稳定了资本 主义制度。 ③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合法权益,推 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易错攻略】 ①英国《大宪章》的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实质是维护封建贵族特权。 ②1689 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 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③英国议会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鼻祖,它起源于中世纪,大约在 13 世纪中期建立议会,形成议会制度。但是, 这一时期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 ④《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法律获得至上的地位,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这是英国走向民 主政治的关键一步。 ⑤英国属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从法律上看, 国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⑥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虚,君主是实。 ⑦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⑧19 世纪中期,民主党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19 世纪末,两 党都演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根本利益已基本一致,只是各自代表的大财团不同。 ⑨大革命前,法国是欧洲封建专制的堡垒,专制势力十分强大,阶级矛盾非常尖锐,这是引发法国资产阶 级革命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⑩法国近代以来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①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频繁发生革命。②共和制与君主 制长期斗争,最终确立起民主共和政体。 ○11.注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二者相互制约。 ○12.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13.德国的统一实质上是普鲁士势力的延伸。德意志帝国和英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如君主的实际权力:英国是虚位元首,德皇有很大的权力;议会和首相的关系: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德 国首相(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等。 考向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 【例 136】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造成的主 要政治影响是 A.推动了 1832 年的议会改革 B.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 C.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数据可知,四个经济部门收入都有增长,但工业增长最多、工商业在四个经济部门中所 占比重上升明显,根据图表所示时间,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为 1832 年议会改革提供了条件,故选 A 项;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 B 项;光荣 革命后,英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 C 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在 18 世纪中期已经形成,排除 D 项。 【例 137】1839 年,英国有人说道:当内阁依旧得到国王和下院支持时,即使上院反对,仍不必辞职。后 来,又有人说道:若某议案遭到上院否决后重新又在下院通过,那么它理应成为法律。这些言论旨在 A.限制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 B.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C.提高英国议会决策的效率 D.阐释内阁集体负责制原则 【答案】A 【解析】据材料 1839 年,英国有人说道:当内阁依旧得到国王和下院支持时,即使上院反对,仍不必辞职。 后来,又有人说道:若某议案遭到上院否决后重新又在下院通过,那么它理应成为法律。这些言论旨在限 制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故选 A 项;垄断组织在 19 世界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排除 B 项;材料中讨论上 院与下院出现分歧时的解决办法,不能体现对决策效率的影响,排除 C 项;内阁对议会负责,上下两院都 属于议会组成部分,排除 D 项。 【例 138】1837—1901 年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也是英国的鼎盛时期,被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在英 国所有的国王中,她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而是因为她什么都没做。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B.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张 C.政党之间权力斗争的激烈 D.立宪政体的日趋完善 【答案】D 【解析】“她什么都没做”却享有盛誉,说明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反映了立宪政体的日趋 完善,故选 D 项;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指的是在经济生活中减少国家的管控,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材料仅提及国王,并未提及内阁,B 选项与材料主体不一致,排除 B 项;英国国王并不隶属于任何政党,无法体现政党之间权力斗争的激烈,排除 C 项。 【例 139】1701 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于侄 子或者女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这说明 A.王权受到进一步限制 B.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C.事实上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君主立宪制正式形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701 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于侄子或者女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可知议会权力大于王权,故选 A 项;议会权 力在《权利法案》通过后开始高于王权,排除 B 项;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排除 C 项;君主 立宪制在《权利法案》通过后正式形成,排除 D 项。 【例 140】1689 年《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批准,在超过规定的时间或以非规定的方式,凭王权的借 口,为国王之用而征款是违法的。”这说明 ①英国议会在同国王争夺税权的长期斗争中获胜 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已成为社会共识 ③国王在新政治体制中完全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④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权得到了议会和法律的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未经议会批准……为国王之用而征款是违法的”可知议会控制了税权,故①正确;材料 突 出反映的是国王权力受到议会和法律的限制,并没有侧重体现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成为社会共识,故②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了国王的税权受到限制,国王在最初的新政治体制中还拥有行政大权,故③错误;材料反映 了国王的征税权受到议会和法律的限制,体现了对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保护,故④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 意。 【例 14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 3 种政治势力博弈与妥协的结果。读图并指出,这些政治势力的聚集机 构分别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㈡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由材料“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 3 种政治势力博弈与妥协的结果”可知三种政治势力分别指君主、上院 贵族、下院民主,①是下院民主政治势力的体现,故①正确;②是贵族上院政治势力的体现,故②正确;③是责任制内阁,是民主政治势力的体现,故③错误;④是女王,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故④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例 142】英国议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之分。1911 年,新《议会法》通过,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 现代议会制度确立;世袭贵族为主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掌握着 最高司法权力。这表明英国议会制度 A.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谋求平衡 B.是对开明专制思想的实践 C.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和代议民主的精神相违背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可知,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材料“世袭贵族为主 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力”可知,仍保留了上议 院的某些传统权力,故选 A 项;此时的英国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排除 B 项;题目反映的是上下两院的权力 分割,不是行政、立法、司法三者之间的分立,排除 C 项;题目反映的下议院权力扩大,但又通过保留上 议院的某些权力以进行制衡,这能够进一步完善君主立宪制,促进民主,排除 D 项。 【例 143】1784 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当时有不少议员被 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 17 年。材料表明 A.英国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B.首相取代国王的元首地位 C.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加强 D.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运用 【答案】D 【解析】根据“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可知,虽然国王收买了不少议 员,但首相通过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的方式最终实现了改革,这体现了对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有效运用, 故选 D 项;英国内阁依旧集体对议会负责,排除 A 项;首相是政府首脑,没有取代国王国家元首的地位, 排除 B 项;当时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还没有加强,排除 C 项。 【例 144】1846—1851 年,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对重要的外交部公文,不是呈报过晚使女王来不及审批, 就是压根不呈报。对此,维多利亚女王致函首相,建议帕麦斯顿如不改正就将其罢免。结果帕氏仅道歉了 事。这说明当时英国 A.女王掌握外交决定权 B.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 C.国王已成为了“虚君” D.责任内阁制尚未完善 【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英王对于外交大臣的行为,只能向首相建议罢免,而没有直接处理的权力,可知体现了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下,国家行政大权掌握在内阁和首相手中,英王只是国家元首,没有实权,故选 C 项; 从材料“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对重要的外交部公文,不是呈报过晚使女王来不及审批,就是压根不呈报”, 可知英国女王有审批外交部公文的权力,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中国王没有实权,可知女王不能掌握外交 决定权,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英王和外交大臣的矛盾,没有涉及到英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了立法权、行 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排除 B 项;材料体现外交大臣藐视英王,结果却以道歉了事,反映出当时国王 没有实权,行政大权掌握在内阁和首相手中,是英国责任内阁制完善的表现,排除 D 项。 【例 145】在现代英国宪政体制中,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详细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 却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这是因为英国 A.国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B.上院制约了下院行使某些权力 C.宪法是非独立性宪法文件 D.行政权与立法权未能正式分开 【答案】D 【解析】“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详细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却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 立法”,议会下院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下院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说明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 相互关联,没有正式分开,故选 D 项;18 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真正的统而不治,是虚君,只 是名义上的统治者,材料的内容是下院不能违背内阁的意愿修改立法说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相互关联, 排除 A 项;英国宪政体制中,下院的权力很大,上院是贵族院,权力很小,上院对下院没有制约作用,排 除 B 项;英国宪法是由一个个独立性的宪法文件组成,排除 C 项。 【例 146】英国学者克拉克认为:“1660—1832 年英国社会经历了不断的冲突,最终确立了一个成功的国家 体制,它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富结合起来。”克拉克强调的是英国 A.务实与妥协的传统 B.利益分享的公平性 C.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D.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答案】A 【解析】根据“它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富结合起来”,结合光荣革命中资 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妥协、开展圈地运动和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等史实可知,克拉克强调的是英国务实 与妥协的传统,故选 A 项;克拉克的观点不能反映出冲突解决后实现了利益分享的公平性,排除 B 项;克 拉克并不强调英国社会经历的一系列冲突,而强调的是冲突的最终解决,排除 C 项;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不 能涵盖 1660—1832 年英国社会经历的全部的冲突,排除 D 项。 【例 147】1742 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 例。1784 年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乃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说明英国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当时君主立宪制尚未真正确立 C.内阁和议会实行分权制衡 D.政治制度在渐进性变革中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体现出议会对内阁的制衡,皮特首相提请国王解散下院, 反映出内阁对议会的制衡,责任内阁制的发展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渐进性变革中发展,故选 D 项;材 料强调议会与内阁的制衡关系,A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A 项;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君主立宪 制已经确立,排除 B 项;C 项是表面现象,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政治制度的发展,排除 C 项。 【例 148】1857 年,英国下院谴责政府,认为因“亚罗号”事件,英国炮轰广州的行为“非正义”,首相帕默斯 顿对此回应,请求女王解散下院,进行大选,最终同情中国的大多数反对者丧失了议会的席位。这反映出 当时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B.议会无权制约内阁首相 C.君主立宪制受到了严重挑战 D.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答案】A 【解析】1856 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满足其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对 海外市场和原料的极大需求,而材料“最终同情中国的大多数反对者丧失了议会的席位”恰恰说明,工业资产 阶级力量发展壮大,故选 A 项;据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知识可知,英国首相要对议会负责,受到议会的 制约,排除 B 项;材料中首相和女王的做法都是符合英国法律的,并没有背离君主立宪制,说明这一制度 并未受到严重挑战,排除 C 项;据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知识可知,内阁并未被国王所控制,排除 D 项。 【例 149】 时间 1215 年《大宪章》 1628 年《权利请愿书》 1689 年《权利法案》 制定者 封建大贵族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 数的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 议会 内容 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 是征税权,没有贵 族同意,国王不得 随意征税。 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 是征税权,没有议 会同意,国王不得 随意征税。 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 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 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 和军权等。 表中内容最合适用来论证的主题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君主立宪制不是完美的政治制度C.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 D.法律是保证中央权力的重要武器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从 1215 年的《大宪章》到 1628 年的《权利请愿书》,再到 1689 年的《权利法案》, 制定者由封建大贵族变为议会,君主的权力变小,议会的权力变大,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建立具 有渐进性,故选 C 项;材料说的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所通过的关键性法案,不能说明其不彻底性,排 除 A 项;君主立宪制完美与否无法判断,排除 B 项;材料的三个法案都是限制君主权力,扩大议会的权力, 没有提及中央权力,排除 D 项。 【例 150】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 在位)生性犹豫,遇事很难作出决断。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 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一议事流程 A.表明国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框架 C.实质是内阁与国王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 D.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 【答案】D 【解析】题干“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 提交女王批准”反映当时在内阁与女王的关系中,内阁在处理国家大事时主导,故选 D 项;题干反映在英女 王遇事很难做出决断的情况下由内阁大臣商议,说明英女王还具有行政权,据所学直到 19 世纪初英国国王 才统而不治,排除 A 项;1689 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法律框 架,排除 B 项;题干反映的是内阁与英国国王达成一种政治合作与默契并未权力斗争激烈,排除 C 项。 考向二 美国共和政体 【例 151】1789 年,美国提出 10 个宪法修正案并于 1791 年通过,主要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对政府的限制, 因此被统称为“权利法案”。说明美国 A.致力于树立联邦政府的权威 B.力求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体系在修正中不断完善 D.加强了美国各州的政府权威 【答案】C 【解析】宪法修正案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并对政府进行限制,说明宪法修正案有助于美国的法律体系不断 完善,故选 C 项;宪法修正案限制了政府的权力,A 项与此不符,排除 A 项;1787 年宪法没有赋予黑人等 有色人种平等的选举权,B 项与此不符,排除 B 项;宪法修正案限制了政府的权力,D 项与此不符,排除 D 项。【例 152】杰弗逊和汉密尔领是美国建国的灵魂人物,两人在加强联邦政府权力等问题上有很大分歧。19 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中,汉密尔顿加强政府权力的主张逐渐取代杰弗逊制约政府权力的观 点。这一变化 A.标志着美国立国原则的转变 B.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革 C.违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表明两党制引发了治国理念的改变 【答案】B 【解析】据材料 19 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中,汉密尔顿加强政府权力的主张逐渐取代杰弗逊 制约政府权力的观点。这一变化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革,故选 B 项;《独立宣言》是美国的立 国原则,制约或者加强政府权力都不影响,排除 A 项;三权分立主张在政府权力中划分,排除 C 项;不管 是制约或是加强政府权力,两党只是执政理念的不同,而不是治国理念,排除 D 项。 【例 153】1776 年,北美民众从一本小册子中读到:“因为一个孩子是吃奶长大的,所以他永远不该吃肉; 或者说,我们一生的开头二十年应该成为第二个二十年的先例。这些是强词夺理的说法。”据此推知,这本 小册子在当时 A.契合了北美政治变革的需要 B.得到殖民地民众的普遍认同 C.改变了美国的近代历史进程 D.意在分享儿童教育先进理念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一个孩子是吃奶长大的,所以他永远不该吃肉;或者说,我们一生的开头二十年应 该成为第二个二十年的先例。这些是强词夺理的说法”可知《常识》在当时呼吁人们与英国决裂,拿起武器 反抗,独立建国,契合了北美政治变革的需要,故选 A 项;独立战争改变了美国的近代历史进程 ,并非 “《常 识》”,排除 B 项;材料仅涉及《常识》的主张,未涉及民众对此的态度,排除 C 项;根据材料“因为一个 孩子是吃奶长大的,所以他永远不该吃肉;或者说,我们一生的开头二十年应该成为第二个二十年的先例。 这些是强词夺理的说法”可知《常识》在当时呼吁美国独立,并非“分享儿童教育先进理念”,排除 D 项。 【例 154】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影响 2020 年春季美国总统选举的一大议题。沃伦等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抨 击政府的抗疫行动不力,而身为总统的共和党人特朗普则抨击沃伦行为是“政治闹剧”。材料中两大政党互相 攻击 A.源于其政治利益的争夺 B.损害了美国的国家根本利益 C.加剧了美国的政治危机 D.导致美国政府管理效能低下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围绕总统选举,民主党和共和党相互攻击,结合所学知识,两党斗争是为了争夺执政党地位,故选 A 项;材料反映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围绕总统选举而相互攻击的现象,属于正常的美国共和 政体内容,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围绕总统选举而相互攻击的现象,属于正常的总统选举 现象,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围绕总统选举而相互攻击的现象,与美国政府管理效能无关, 排除 D 项。 【例 15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国家权 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应该建立一个强大中央政权 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C.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 D.他对美国的民主制度很失望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 专制大国还要集权”可知美国通过联邦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美国已经加强了中央集 权,排除 A 项;美国政治制度具有科学性,且材料并未提及这一政治制度的弊端,排除 B 项;托克维尔是 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分析,并未表达对这一制度的失望,排除 D 项。 【例 156】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形象地说:“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 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此话可以用来说明 A.制度设计要按既定模板 B.要善于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C.妥协也是一种政治智慧 D.改革更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 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可知 1787 年制宪会议是双方妥协的产物,故选 C 项;材料说的是妥协,并不 是按既定模板,排除 A 项;材料说的是“两头分别去掉一些”,与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无关,排除 B 项; 材料说的是美国 1787 年制宪会议的情况,并不是社会的发展进步,排除 D 项。 【例 157】《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中写道:“大多数美国人认为,18 世纪后期宪法通过后就有民主了。但 在 1787 年,选举权仍有严重限制,之后才逐步开放给无产白人、非裔美国人和妇女,直到 1920 年第十九 条修正案的批准才彻底放开。实际上,对南部黑人投票的各种设限意味着,充分选举权还要等到 1965 年 《选 举权法》的通过。”由此可见 A.民主必须通过法治进行保障 B.美国民主一直具有很强的阶级性 C.美国的民主之路遥远漫长 D.分权制衡是美国民主的本质特征 【答案】C【解析】由材料“1787 年,选举权仍有严重限制,之后才逐步开放给无产白人、非裔美国人和妇女,直 到 1920 年第十九条修正案的批准才彻底放开。实际上,对南部黑人投票的各种设限意味着,充分选举权还要 等到 1965 年《选举权法》的通过”可知《1787 年宪法》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不 可避免的局限性,民主政治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局限性,而非 民主和法治之间的关系,排除 A 项;由材料可知美国的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一直”表述过于绝 对,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宪法中没有赋予黑人、妇女民主权利,并未涉及分权制衡的特征,排除 D 项。 【例 158】1973 年美国通过《战争权力法》,规定总统若未经国会动用武力,必须在 48 小时通知国会。总 统在向国会通报后,若 60 天内国会未宣战,总统须在其后 30 天撤出军队。该项法令 A.表明国会主张收回总统的宣战权 B.体现出总统权力受到了限制 C.严重冲击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提升了美国的行政效率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总统若未经国会动用武力,必须在 48 小时通知国会。总统在向国会通报后,若 60 天内国 会未宣战,总统须在其后 30 天撤出军队”,可知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故选 B 项;材料可知总统有权 宣战,但需经过国会的同意,排除 A 项;该法令体现了三权分立,排除 C 项;材料说的是总统与国会权力 的制衡,并非行政效率,排除 D 项。 【例 159】美国最高法院在裁决是否允许公开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的案子时,站在报纸而不是政府一边。 美国最高法院还裁决说,新闻媒体应该受到“第一修正案”的某些保护使之不受诽谤罪威胁,从而避免媒体业 主因害怕受到诉讼和财产损失而不愿意对公共事务做充分报导。材料反映了 A.最高法院拥有媒体审核权 B.最高法院拥有较高独立性 C.媒体影响最高法院的审判 D.新闻自由在美同存在争议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站在报纸而不是政府一边”可知,美国最高法院在裁决案件时,不一定与政府保持一致,说 明其不受政府干涉,拥有较高的司法独立性,故选 B 项;媒体的审核权掌握在政府的新闻出版部门,最高 法院拥有的是司法权,排除 A 项;最高法院的审判依据的是国家法律,不会受到媒体影响,排除 C 项;“争 议”一词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且据“新闻媒体应该受到‘第一修正案’”的某些保护”可知,最高法院和联邦宪法 修正案在一定程度上都在保护新闻自由,材料主旨并非强调新闻自由,排除 D 项。 【例 160】1781 年,美国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杰伊发表一封致各州的公开信,详细介绍了当时的财政状况, 呼吁各州为了共同的福利,向国库交纳应缴的派款,但其呼吁收效甚微。这种状况出现主要是由于A.战争对美国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B.大陆会议没有强制性的征收权力 C.美国各州之间存在着复杂矛盾 D.各州普遍存在对中央政府的疑虑 【答案】B 【解析】1781 年美国为邦联制,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大陆会议没有实权,故选 B 项;材料强调大陆会议没有强制性的征收权力,体现不出战争对美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排除 A 项;材料是 大陆会议向各州征收款项收效甚微,看不出各州之间存在着复杂矛盾,排除 C 项;材料的主旨是大陆会议 没有强制性的征收权力,而不是各州普遍存在对中央政府的疑虑,排除 D 项。 【例 161】从历史上看,每当美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时,更多体现的是政党政治选举的隐性需求。至于 “国家利益”和“民族经济主义”是否与大众的利益相一致则成了次要的问题。这表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A.完全背离本国大众利益 B.是政党自利取向的产物 C.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D.顺应了民族主义的潮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更多体现的是政党政治选举的隐性需求”,而“国家利益” 和“民族经济主义”则被放在次要位置,说明其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各自政党政治选举的利益,是 每一个政党自利取向的产物,故选 B 项;题干述及在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家利益”和“民族经济主义” 被放在次要位置,而不是完全背离大众利益,排除 A 项;从长远来看,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美国自 身,但是在题干中并没有述及该层意思,排除 C 项;题干中提及了“民族经济主义”,但是它与“民族主义” 不是一个意思,前者是一种狭隘的、自私自利的经济观念,排除 D 项。 【例 162】鸦片战争时期起草的《望厦条约》规定,由合众国代表美国,涉及条约修改事宜,只能由合众国 政府与中国政府交涉,合众国内各州不能与中国政府交涉修约事宜。这项规定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 A.联邦制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共和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关于修改条约事宜,“只能由合众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交涉”,而其他各州是没有 任何权力的,说明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要大于地方各州的权力,据此可以得知,题干所述现象体现了美国 的联邦制原则,故选 A 项;三权分立原则是指美国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 权,他们之间是一种制约平衡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排除 B 项;共和制是一种政权组 织形式,具体而言,它是指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 权组织形式,而该内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 C 项;人民主权原则是指国家的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而 该现象在题干中并未涉及“人民”,排除 D 项。 【例 163】美国宪法规定国会两院通过的法案需要提交给总统予以批准,总统能够否决或者威胁否决他认为有问题的立法。除此之外,联邦宪法第二条第三条款还规定总统“负责法律得到忠诚的执行”。这些规定 A.体现了分权与相互制衡原则 B.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C.旨在保障美国的宪政民主 D.表明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 【答案】C 【解析】议会的立法权受到总统的牵制,总统受到议会制定的法律的牵制,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权力的相 互牵制达到平衡,进而维护美国的民主政治,故选 C 项;分权制衡不是最终目的,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 行政权力加强的信息,排除 B 项;单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的结论,排除 D 项。 【例 164】下为《美国文明史》的部分目录,依据内容推断,横线空白处应填写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独立宣言》 C.大陆会议的召开 D.《联邦宪法》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㈡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解析】1787 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选 D 项;波士顿倾茶 事件发生在 1773 年,不是 1787 年,排除 A 项;《独立宣言》发表于 1776 年,排除 B 项;大陆会议的召开 是在 1774 年到 1781 年,排除 C 项。 【答案】D 考向三 欧洲政体 【例 165】1877 年,时任法国总统麦克马洪在逼迫共和派内阁下台之后,任命布罗伊再度组成君主派内阁。 面对君主派的反扑,控制众议院的共和派议员以惊人的一致对布罗伊内阁投了不信任票。根据当时的宪法,麦克马洪接下来可以 A.直接任命内阁 B.直接修改法律 C.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D.经最高法院同意解散议会 【答案】C 【解析】按照 1875 年宪法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故选 C 项;内阁由总理组织,排除 A 项; 修改法律是参众两院的权利,排除 B 项;法国总统没有经最高法院解散议会的权力,排除 D 项。 【例 166】1790 年,俄国著名学者拉吉舍夫指出,人民处决沙皇是“天赋的复仇之权”,因为如果君主破坏了 契约,就失去了执掌政柄的权利,人民有权起义推翻破坏契约的君主,审判他,将他推上断头台。这表明 A.沙皇专制政权濒于崩溃 B.俄国兴起了社会主义思潮 C.外国政局变动波及俄国 D.民主思想在俄国广泛传播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1790 年,当时正值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人民在启蒙运动的指导下,反对 君主专制、追求民主和自由,材料中的现象正是受其影响而发生的,故选 C 项;1790 年俄国依然是沙皇专 制统治,其濒于崩溃是在十月革命前,排除 A 项;社会主义思潮兴起于 19 世纪,排除 B 项;材料仅提及拉 吉舍夫一人的看法,无法表明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排除 D 项。 【例 16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内阁的组成,一般是由总统提名一个议会多数党领袖成为总 理,然后由总理提供一份阁员名单交由总统任命。由于党派众多,一个政党几乎无法组阁,几乎都是多党 联合组阁。这一现象 A.导致法国内阁更迭频繁 B.体现总统对议会的制约 C.表明总统行政权的扩张 D.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内阁的组成……由于党派众多,一个政党几乎无法 组阁,几乎都是多党联合组阁”可知,宪法对内阁的规定模糊,同时又由于法国党派众多,党派之间的斗争 激烈,因此多党联合组成的内阁并不稳定,从而导致法国内阁容易经常更迭,故选 A 项;根据材料“一般是 由总统提名一个议会多数党领袖成为总理”可知,内阁总理来自于议会多数党领袖,而不是完全由总统提名, 说明内阁总理受议会影响更大,无法体现总统对议会的制约,排除 B 项;根据材料“一般是由总统提名一个 议会多数党领袖成为总理”可知,内阁的组成是“一般”的惯例做法,无法体现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内阁组成的过程,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排除 D 项。 【例 168】法国 1875 年宪法的内容中,既有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又确立了共和派反对的参、 众两院制议会体制,宪法还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说明A.第三共和国宪法违背时代潮流 B.法国民主共和制度徒有其表 C.人民在共和制建立中作用有限 D.妥协是推进法国民主的途径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法国 1875 年宪法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并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 和政体,促进了法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这说明妥协是推进法国民主的途径,故选 D 项;宪法确立了民 主共和政体,符合政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排除 A 项;“徒有其表”太绝对,宪法规定议会、总统均由选举 产生,排除 B 项;材料未见“人民”只见政党派别,排除 C 项。 【例 16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更换频繁,但在 1879 年到 1940 年的 94 届政府中,74 届内阁中至少有一 名成员来自前内阁,有 40 届内阁一半以上的部长来自前内阁。这一现象 A.巩固了议会权力中心的地位 B.体现了各派政治妥协的特征 C.利于维护统治的延续与稳定 D.导致内阁行政权力过度集中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但在 1879 年到 1940 年的 94 届政府中,74 届内阁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来自前内阁,有 40 届 内阁一半以上的部长来自前内阁”,可知内阁虽然更迭频繁,但是内阁成员变化不大,这样有利于之前政府 的政令继续推行,国家政令不会朝令夕改,有利于维护统治的延续和稳定,故选 C 项;材料体现的是 内阁更迭带来的内阁人事变化,与立法机构议会无关,不能体现巩固了议会权力中心的地位,排除 A 项; 材料体现的是内阁更迭过程中,很多内阁成员都是前一届内阁成员,但是没有体现出这些内阁成员所属的 党派,故反映不出内阁成员沿袭是各党派的政治妥协,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内阁成员的变化特点,没 有涉及到内阁的行政权力大小的变化,排除 D 项。 【例 170】1872 年 11 月,梯也尔总统在法国议会上说道:“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 的 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由此可见,梯也尔认为推行共和制的意义在于 A.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化解各个派别之间的矛盾 C.利于稳定法国社会秩序 D.践行第三共和国宪法精神 【答案】C 【解析】材料 “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可知他认为推行共和制是为了防止“可怕的革命”, 故选 C 项;材料题干中设问的是“梯也尔认为”因而主要看他发言中的内容,他强调了要求别的东西将引发 革命,与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无关,排除 A 项;材料中主要强调害怕引起新的革命,且根据所学可知,推 行共和制无法化解共和派和君主派之间的矛盾,排除 B 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颁布于 1875 年,排除 D 项。【例 171】法国 1875 年宪法并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只是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务。由于 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其中有 75 名终身制议员),因而这一宪法也同样适合 于君主制。由此可知,这部宪法 A.是君主派掌握实权时期的民主成果 B.是为获得长期安定制定的永久宪法 C.是对当时特殊经济环境的直接体现 D.是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妥协的产物 【答案】D 【解析】1875 年宪法既赋予总统极大权力,又有终身制议员,这是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妥协的产物,故选 D 项;1875 年宪法通过之时君主派与民主派势均力敌,“掌握实权”说法欠妥,排除 A 项;1875 年宪法在 1940 年被废除,并非永久宪法,排除 B 项;1875 年宪法是当时特殊经济环境的间接体现,而非直接体现,排除 C 项。 【例 173】1887 年,法国右翼势力代表人物布朗热,利用国内因发生经济危机而引发的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情绪,发动了一场旨在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独裁政权的政治运动。但是在 1889 年的众议院大选中, 共和派仍获得了 366 个席位,保守派仅获得 168 个席位。这场运动最终瓦解。这表明法国当时 A.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激烈 B.经济危机对社会破坏严重 C.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十分顽固 D.共和政体得到进一步巩固 【答案】D 【解析】众议院的大选结果表明在 1875 年法国确立共和政体以后该政体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故选 D 项;共 和派的席位显然多于保守派说明共和派优势明显,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政治斗争的 问题,排除 B 项;保守派的失败说明封建残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排除 C 项。 【例 174】有学者认为,德国统一的道路对德国宪政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不是自由 主义者所设想的将普鲁士包容于德意志联邦,而是将普鲁士王国扩大到整个德意志联邦。这一立论的依据 是 A.德意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猛发展 B.普鲁士容克贵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 C.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度 D.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扩展至整个帝国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将普鲁士王国扩大到整个德意志联邦”可知,统一后的德意志受到普鲁士的控制,原因在于 普鲁士容克贵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普鲁士对德意志统一的作用,A 选项不符 合题意,排除 A 项;联邦制度并不能突出普鲁士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的主导作用,排除 C 项;材料强调 的是普鲁士的统治扩展至整个帝国,而不仅仅是军国主义思想,排除 D 项。 【例 175】19 世纪中期的德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男士都穿着昂贵的黑色或者深灰色的西装,有部分贵族被工业财富所诱惑,不惜降低“身份”与工业家联姻,还有少数富人被封为贵族。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德国 A.贵族与资本家走向联合 B.拜金主义思想逐渐兴盛 C.传统的等级秩序受冲击 D.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答案】C 【解析】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虽然有高低等级秩序之分,但衣着相同,甚至少数资产阶级被封为贵族,说 明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受到了冲击,故选 C 项;贵族与资产阶级有“身份”高低之别,排除 A 项;只有部分 贵族被财富所诱惑,排除 B 项;垄断资本主义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形成,排除 D 项。 【例 176】德皇威廉一世行宫外一座破旧的大风车磨坊影响了他的心情,派士兵前去与磨坊主交涉,愿意出 高价购买后再拆除老磨坊,但是磨坊的主人坚持不肯出卖,威廉一世派御林军强行拆除了老磨坊,这位倔 强的磨坊主破天荒的一纸诉状将德皇威廉诉至普鲁士最高法院,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人在原址重建同样大小 的磨坊,并赔偿各项损失,威廉一世不得不按照普鲁士最高法院的判决书一一照办。这则材料说明当时德 国 A.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B.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民主制度 C.专制是实立宪是虚 D.帝国皇帝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答案】A 【解析】威廉一世作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握有实权,但他“不得不按照普鲁士最高法院的判决书一一照办”,可 知在当时即便德国皇帝也要服从法院据法律做出的判决,法律地位至高无上,故选 A 项;据《德意志帝国 宪法》可知,当时的德国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据“威廉一世不得不按照 普鲁士最高法院的判决书一一照办”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在德国至高无上的地位,排除 C 项;按照《德 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皇帝握有实权,D 项说法错误,排除 D 项。 【例 177】1882 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7 年,俾斯麦要求帝国议会批准今后七 年的军事预算草案,再次遭到议会拒绝,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 算提案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A.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B.帝国议会掌握国家立法大权 C.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D.代议制民主得到进一步发展 【答案】D 【解析】“1882 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7 年,俾斯麦要求帝国议会批准今后七 年的军事预算草案,再次遭到议会拒绝”这是代议制民主的表现,故选 D 项;“1882 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 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这个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君主,无法判断君主立宪政体的情况,从议会的表现来看, 体现了君主立宪制,排除 A 项;“1887 年,俾斯麦要求帝国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再次遭到议会拒绝,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可见帝国议会 最终受君权的制约,排除 B 项;“1882 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可见首相和议会的立 场并不一致,不是议会的代言人,排除 C 项。 【例 178】下面漫画中德皇威廉二世正在啃噬地球仪。该漫画所描述的现象 A.充分证明德意志帝国皇帝的专制独裁 B.与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传统紧密相关 C.反映了德意志帝国民族矛盾不断加深 D.说明德意志帝国 1871 年宪法亟待颁布 【答案】B 【解析】图中威廉二世身着军装,漫画表达了德国吞噬世界的野心,这与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相关,故选 B 项;德意志帝国皇帝的独裁仅是对内独裁,图中他是对世界有妄想,排除 A 项;材料中无法看出德意志帝 国内部的民族矛盾,主要是德意志帝国对世界的野心,排除 C 项;威廉二世时期德意志帝国宪法已经颁布 了,排除 D 项。 【例 179】一战前,德国政府在处理外交问题时不敢轻易妥协,否则会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这使得德 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材料表明 A.激进民族主义影响外交政策 B.德国欲借战争转移国内矛盾 C.德国政府的决策被民意左右 D.民众的民主诉求得到了落实 【答案】A 【解析】“总是保持强硬态度”显得激进,激进民族主义影响政策,与材料中“不敢轻易妥协,否则会被民众 批评为软弱或胆怯”相符,故选 A 项;材料中“处理外交问题”“政府在处理危机时”不等于要发动战争,排除 B 项;“一战前”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排除 C 项;“处理外交问题”不等于民众的民主诉求,排除 D 项。 【例 180】有学者指出,早在君主政体下,君主政权决定了德国政党对国家行政的有限影响;到德意志帝国时期,虽然流行多党政治,但德国政党数目不多,对其制约与管控也比较容易。这说明,德意志帝国时期 A.政党之间矛盾激烈 B.代议制度有待发展 C.经济发展不合时宜 D.宪政意识尚未出现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虽然流行多党政治,但德国政党数目不多,对其制约与管控也比较容易”,可知德意志中央 权力极大,政党政治不能有效发挥其在代议制中的政治作用,说明德国代议制有待改进,故选 B 项;材料 说的是政党数目不多,并没有说明政党矛盾激烈,排除 A 项;材料说的是德意志帝国的政治而不是经济, 排除 C 项;德意志帝国时期已经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说明当时已经具备宪政意识,排除 D 项。 【例 181】“德国 19 世纪历史的主要题目就是统一和自由,那时,德国还不是像法国和英国那样统一的民族 国家。”推动德意志统一的因素有 ①工业革命的开展 ②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强硬有力的政策 ④民族的认同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从 30 年代起,德意志开始了工业革命;1870 年其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严重 的政治分裂局面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①正确;德国启蒙思想家反分裂割据,主张建立统 一的民族国家,故②正确;在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故③正确;德 意 志民族的民族意识,使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兴起,并在此后转化为政治民族主义,为 1871 年德意志的统一做 了思想准备,故④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例 182】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迈克尔·霍华德敏锐地指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制度不是社会 制度以外的独 立部分,而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方面。”材料评价的是 A.1871—1918 年的德意志 B.1852—1870 年的法国 C.1861—1922 年的俄罗斯 D.1945—1972 年的日本 【答案】A 【解析】1871 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德国完成民族统一,统一以后的德意志,保存了普鲁士的专制制度和军 国主义传统,故选 A 项;1852—1870 年的法国属于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军事制度有所强化但远逊于德国, 排除 B 项;C 项中的起止时间包含着苏俄时期,且苏俄时期主张和平,排除 C 项;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 改造,排除 D 项。 【例 183】1861 年,普鲁士政府提出要扩充军队、增加军费,在讨论军费预算议案时,遭到资产阶级进步 党的反对,使预算议案未获通过。同年新即位的国王威廉一世解散了议会,但是新选出的议会于 1862 年 9月再次否决了军费预算。这一斗争反映 A.德意志帝国具有一定的民主形式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争夺国家主导权 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 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 【答案】B 【解析】材料“1861 年普鲁士政府提出要扩充军队、增加军费……的议案,遭到资产阶级进步党的反对…… 新选出的议会……再次否决了军费预算”,说明了以议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与国王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围绕 “国家主导权”进行了争夺,故选 B 项;据所学可知,1871 年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 排除 A 项;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是 1866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普 鲁士邦内的争夺,而不是普鲁士与其他各邦之间的争斗,排除 D 项。 【例 184】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 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 适应 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岀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A.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B.外来移民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C.犹太人在帝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D.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很彻底 【答案】A 【解析】“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 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 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岀了巨大贡献”体现了宪法的积极作用,故选 A 项;“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 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不能说明它们是外来移民,排除 B 项;“对德国 的繁荣和进步做岀了巨大贡献”不能体现犹太人的主流作用,排除 C 项;“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 信仰自由”这是一个宪法基本的内容,无法体现其民主的彻底性,排除 D 项。 【例 185】1888 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即位,他主张挑战英国的世界霸权,首相俾斯麦主张遏制法国,确 保德国的欧洲大陆霸权,二人在许多政策上产生矛盾。在这种状况下,俾斯麦可以能够做的是 A.主持召开联邦议会,弹劾威廉二世 B.向威廉二世递交辞职书,无奈下野 C.解散帝国议会,重新举行议会选举 D.带领军队逼宫,迫使威廉二世让步 【答案】B 【解析】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故选 B 项;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排除 A 项;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排除 C 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排除 D 项。 【例 186】马克思评价某个国家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 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有关该国说法正确的是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政府首脑对宪法负责 C.具有保皇色彩的共和国 D.由宪法确立联邦体制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混杂着封建残余”“军事专制制度”可知该国为德意志德国,德意志德国由宪法确立联邦体制, 故选 D 项;德意志德国不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 A 项;德意志德国政府首脑对皇帝负责,排除 B 项;德意 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国家而不是共和国,排除 C 项。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