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文化与生活(问题详解)-2021年浙江选考高效复习指南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问题详解)-2021年浙江选考高效复习指南

ID:283294

大小:16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9-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9 文化与生活(问题详解)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1.什么是文化(从内涵、形式、性质和本质四方面理解)? (1)从内涵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从性质看:文化有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非意识形态之分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没有阶级性)。 (3)从形式看: ①(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②(动态)人们进行这种精神性即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学习、文化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从实质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物质现象。 2.文化有什么特点(从文化的产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和文化与物质的关系 三方面理解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主要强调的是 文化是非自然的。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 培养出来的——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侧重于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从文化与物质载体的 关系看,针对的是文化的存在和传播。 3.人的文化素养是如何形成的?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活 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如何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现象? 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现象,要把握三点:一看是否属于人类社会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 二看是不是精神活动或精神产品;三看是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多维导学】 (1)文化属于精神、意识范畴,所以学习文化相关知识时可与哲学的意识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理解。 (2)九寨沟、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属于文化? 提示:错。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3)文化就是人们的精神活动或精神产品吗? 提示:错。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既包括文化活动,也包括文化产品。 (4)文化是指文学、艺术、戏曲、歌曲等文化产品? 提示: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既包括文学、艺术、戏曲、歌曲等文化产品,也包括从事文学、艺术、戏 曲、歌曲等创作或表演等文化活动。 (5)文化具有阶级性或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之分? 提示:错。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 态性质的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6)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吗? 提示: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 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7)文化是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活动? 提示: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活动属于文化活动,但文化不单指这些精神活动,还包括精 神产品。 (8)文化与物质相互依赖? 提示:文化依赖于物质,如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但物 质不依赖于文化。 (9)文化来源于什么? 提示: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10)经济、政治现象属于文化现象? (11)人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吗 提示:错。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 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1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也在实践中享用文化? 提示:正确。 (13)网购、村长选举等活动是文化活动? 提示:错。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纯粹的经济活动或政治活动 不属于文化。 (14)诗人以诗抒情,借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属于文化吗?这说明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错。属于文化。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 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15)古人强调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 培养出来的。 (16)我们今天可以通过书籍、石刻等感受古人对明月的情怀,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17)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说明文化是与生俱来的? 提示:从个人文化素养形成的角度看,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 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典例运用】 典例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 现象的是 ①2018 年 9 月 10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 ②第七十五届威尼斯电影节 2018 年 9 月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行 ③3 月 17 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画面:当选国家主席手按宪法郑重宣誓 ④2018 年 11 月 4 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提示:答案 A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形式有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 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可见,“全 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和“第七十五届威尼斯电影节 2018 年 9 月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行”属于文化现象, 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选项属于政治现象,④选项属于经济现象,故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 A。 典例 2(16.10.22)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 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由此可见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提示:答案C 生产和生活属于物质活动,几分执着,几分坚守属于精神活动,②符合题意,排除①。 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体现了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在 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④符合题意。③错误。 典例 3(2019.4.23.)H 村村民自筹资金建立村史馆,展示该村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生产生活的发展状 况,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这说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自信源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提示:答案 A 村史馆是承载该村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文化的物质载体,该村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的文化是村民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创造出来了,村史馆的建立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体现人们在社 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故①②。③④未体现。 如何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1)文化的本质: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 (2)作用途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量的角 度 文化的力量有大小之分。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 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质的角 度 文化的力量有好坏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 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多维导学】 (1)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提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 物质世界,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也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提示:正确。 (3)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提示:错。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4)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提示:错。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文化的力量就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提示:错。文化的力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典例运用】 典例 4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最大限度发挥红色革命资源的教育功能,把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牢牢地凝固在中华大地上,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心中,使之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 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提示:答案 C 材料体现了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C 正确,D 错误。A、B 不符合题意。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各是什么? (应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等方 面把握)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①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 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①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 ②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 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经济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 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经济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 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从个人来看: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从国家来看: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如何理解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第一,经济、政治的性质决定文化的性质。如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经 济、政治制度下的资本主义文化性质不同。 第二,经济、政治的状况决定文化的发展状况。如经济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政治发展 则为文化提供了政治条件和环境。 第三,经济、政治的变化决定文化的变化。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们逐渐抛弃落后的小农意识, 确立平等、竞争、公正、法治等理念。 3、怎样理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1)文化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 (2)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不完全同步性、历史传承性和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多维导学】 (1)如何理解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提示:从选三的国家的含义理解; 如果没有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造,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国 家? (2)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提示:错。: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落后、 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提示:错。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4)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 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提示:这种观点不对,该观点看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但忽视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相对独立性。 (5)文化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 提示:错。先进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具有阻碍作用。 (6)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提示:正确。经济决定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带来文化的繁荣,但并不等 于经济的发展立即带来文化的繁荣,因为,文化的发展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相对独立性。 (7)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或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的 发展同步? 提示: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或同步,文 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8)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提示:错。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9)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提示:错。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10)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决定作用? 提示: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11)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文化对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对不对? 提示:正确。 (12)正确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交融”。 内涵 侧重点 相 互影 响 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 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强调的是彼此制约、 相互作用 相 互交 融 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 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强调的是彼此渗透、 相互融合 三种方法快速判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标志词法 侧重点法 图示法 相互 影响 “决定”“反作用”“基础”“重大影 响”“促进”等 强 调 的 是 彼 此制约、相互作用 相互 交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 素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知 识经济”等 强调彼此 渗透、相互 融合【典例运用】 典例 5 (2019.4.22.)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时至今日,“和 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提示:答案 A “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 反作用,①符合题意。整个材料体现了文化具有传承性, ②符合题意。③④ 不合题意。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为什么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 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3、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 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多维导学】 (1)科学文化知识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正确的方向保证? 提示:错。科学文化知识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优秀文化如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为经济建设提 供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具体要结合材料而定。 (2)文化决定综合国力或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或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文化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的较量? 提示:错。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竞争是综合国力 竞争的一部分。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国际竞争并不以文化竞争为主,主要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竞争。 (3)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务? 提示:错。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务。 (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对吗? 提示:正确。 (5)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决定作用,启示我们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示:错。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启示我们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6)了解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含义。 ①文化侵略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试图用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去取代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核心价值 观念。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完全被其他民族的文化同化时, 就是这个民族消亡的时候。最高明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被灭绝了文化的民族,也就是断了根的民族,必 然会干枯,必然会死亡。 ②所谓文化霸权主义,就是否认别国文化的优越性,认为本国的文化优越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妄图借 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文化。 (7)正确理解文化软实力。 ①内涵:“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软实力” 是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 ②作用:当今世界,面对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 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正 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正确态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典例运用】 典例 6(2020.1.6)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提示:T 典例 7(17.4.22)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 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意味着 ①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④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提示:答案 D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不合题意。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 不是决定因素,因为文化以属于意识的范畴,③错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厚植工匠文化,推动中 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②④符合题意。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 感受文化的影响 区别“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感受文化的影响”,各自所包含的不同知识范围。区分 “文化对人的影响”(第 二课)与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第一课)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自于什么?怎么理解?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理解:①从内容看,包括:一是特定的文化环境,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们有不同的影响;二是各种形 式的文化活动,人们在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等各种文化活动中受到文化的影响。 ②从性质看,注意文化影响的双重性:文化环境、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 影响。 ③从程度看,不能把影响作用当成决定作用。 2.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怎么理解)?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注意:关于文化对人的影响,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同性质的文化其影响不同,强调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的熏陶和影响;二是不能夸大文化的影响作用,不能将文化的影响作用看作决定作用。 3.理解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的关系 区 别 ①实践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活动②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活动③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维形式 和思维程序的综合,是一种思维框架联 系 三者相互影响,一方面实践、认识活动决定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们在 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思维方式不同会影响人们认识事 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4、正确区分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认识活动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即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活动,其结果是使人的主观认识发生变化。 (2)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 的综合,是一种思维框架。 5.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是什么(怎么理解)?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含义 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的影响 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影响 角度 侧重影响的过程和无形性 侧重影响的效果和持久性 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一般不会 改变 注意 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一 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学习、 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 不是一成不变的 实现形 式 文化氛围、文化活动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 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 响 要求 启示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 向上的文化,提高自身素养 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 远持久的影响。 7.区分文化的特点与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文化有什么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主要强调的是 文化是非自然的。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 培养出来的——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侧重于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从文化与物质载体的 关系看,针对的是文化的存在和传播。 (2)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即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多维导学】 (1)人们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提示:错。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处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学习,即使处 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也不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2)只要参加文化活动就能促进个人的成长? 提示:不一定。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有不同的文化影响,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可以促进人的成长,落 后、腐朽的文化活动则会阻碍人的成长。 (3)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提示:错。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不是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4)思维方式与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5)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都取决于价值观念? 提示: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取决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6)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即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言行举止? 提示:错。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通过实物(语言、符号、器物)和行为举止体现出来。 (7)人们接受文化影响是被动的吗? 提示:不一定。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8)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即意味着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无形的、非强制的? 提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并不意味着文化对人的影响 都是无形的、非强制的。也可以是有形的、强制的。 潜移默化≠虚无飘渺。潜移默化≠消积被动。深远持久≠稳定不变。 (10)怎么理解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有自己的特点,但并非完全不同?怎 么理解? 提示: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有自己的特点即个性,但也有共性。也就是说,文化既有民族性,又 有共性。(11)如何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提示:①“潜移默化”是从空间、文化环境、氛围、活动等方面的影响,主要关键词有:“无形中”“熏 陶”“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每时每刻”“不知不觉”等。“深远持久”是指影响时间久远、效果持久、“三观”形 成等方面的影响,主要关键词有:“保持”“乡音难改”“经年累月”“难以抹去”“难以改变”等。 ②“潜移默化”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 久”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1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就是表现在思维方式上? 提示:错。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 持久的。 (13)怎么区分文化影响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提示:交往方式侧重交往行为的体现,思维方式通常体现在对各种情况下所共有的一种价值取向。 (14)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对吗? (15)各种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产生非常重要 的影响? 提示:正确。各种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论是正确的还错误的,都会对人的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思维方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16)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所以,文化的对人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提示:错。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深远持久的,但并不是不可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等, 人们已经形成的观念、思维方式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17)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意味着人们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响? 提示:错。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意味着人们总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响。人 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8)中国人和西方人写信中姓名的书写顺序不同,反映出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提示:错。中国人和西方人写信中姓名的书写顺序不同,反映出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1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不会发生变化? 提示: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深远持久”不等于“永久不变”。 【典例运用】 典例 8 (17.11.22)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 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于北京时间上午 10 点整在其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 这一要求的依据是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C.人的精神力量源自人的文化素养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提示:答案 D 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中提出的要求的目的在全国是营造爱国的氛围,以 培养广大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D 符合题意。A 错误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B 错误,文化具 有双重性,只有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C 错误。 典例 9(16.4.23).“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手机”令人深思,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 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这表明 A.人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D.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提示:答案 B “爸爸只爱手机”表达了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体 现了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 符合题意。A 不合题意。CD 错误。 典例 10( 15.9.22)尽 管 已 在 德 国 定 居 几 十 年 , 祖 籍 浙 江 的 宗 先 生 还 是 喜 欢 喝 龙 井 茶 , 习 惯 用 筷 子 , 见 到 家 乡 人 仍 讲 地 道 的 家 乡 话 。 这 说 明 文 化 对 人 的 影 响 A.具 有 潜 移 默 化 的 特 点 B.具 有 深 远 持 久 的 特 点 C.总 是 无 法 抹 去 的 D.总 是 积 极 健 康 的 提示:答案 B 整个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是深 远 持 久 的 , B 符 合 题 意 。 A 不 合 题 意 。 CD 错 误 。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有哪些?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作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要求: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 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 面得到全面提高。 ③优秀文化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3.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了与人的全面 发展都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多维导学】 (1)如何区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主要 内涵 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或者 一定形式的活动,使人的意识领域不断拓 宽,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强调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 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并在 这一精神的作用下产生持久的行为表现 主要 表现 主要表现在人的主观领域,侧重广度 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侧重 力度 关键 词 “丰富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 体验到、体会到、领略到、修养、境界等 “增强精神力量”常用增强、鼓舞、激励、 振奋、促进等词语 举例 文学赏析、听音乐、绘画赏析、阅读 美文、欣赏精美歌舞和电视剧等,使人开 阔视野、增加知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拼搏、进取、团结、创优”的奥运精神, 鼓舞奥运健儿不断创造辉煌,激励着国人以 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和建设中 相同 二者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都改造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利点 于人的健康成长。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利于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 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从而丰富精神世界,二者具有统一性, 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提示:正确。 (3)文化塑造人生的三点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优秀文化? 提示:正确。 (4)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起决定作用? 提示:错。优秀文化是塑造人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也对人的健全人格的形成 有重要影响,所以,不能将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影响看作起决定作用、唯一的起作用的因素。 (5)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就能够塑造健全人格? 提示:不一定。文化活动分为健康有益的和消极落后的。优秀的、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活动,则会消磨人的意志,把人引向歧途。只有 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才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6)只要积极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就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提示:错。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不止一条,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不是 主要途径,更不是唯一的途径。 (7)积极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 提示:错。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不是主要途径。 (8)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示:不一定。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只有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 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9)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提示:错。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只有优秀文化才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基础性 的作用? 提示:错。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 (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为个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提示:错。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性质是不同的,优秀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为个人的健康成长提 供精神食粮。 (12)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提示:错。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需的客观条件,如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 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必然的、充分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 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典例运用】 典例 11 世纪老人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们之所以应该经常读好书,是因为 A.读书可以使我们了解一切知识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C.文化能促进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 D.读书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 提示:答案 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 中“一切”的表述太绝对;C 说法有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优秀文化 促进人的发展;D 说法太绝对;B 应选。 典例 12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 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每当人们听到 这首乐曲,总会得到极大的振奋和力量。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 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进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提示:答案 B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前者侧重于停留在主观领域,后者侧重于 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由此可知本题选 B 不选 A。同时,还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解 出本题,即抓住题干中“战胜”“振奋”“力量”等。C、D 两项与题意不符。 典例 13“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A.没有文化的人不可能确立远大的理想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C.优秀文化具有熏陶人、塑造人的功能 D.知识文化水平越高人越完美 提示:答案 C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 适合题意;A 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 想道德修养,但不是知识文化水平越高人越完美,排除 D;故本题答案选 C。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