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20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Ⅱ卷)真题分类汇编(word解析版 78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2020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Ⅱ卷)真题分类汇编(word解析版 78页)

ID:282015

大小:15.73 MB

页数:78页

时间:2020-09-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2020 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Ⅱ卷)真题分类汇编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推理与证明 【2019.1】已知集合 , ,则 A∩B=( ) A.(–1,+∞) B.(–∞,2) C.(–1,2) D. 1.(2017·1)设集合 则 ( ) A. B. C. D. 2.(2016·1)已知集合 A={1,2,3},B={x | x2 < 9},则 ( ) A.{-2,-1,0,1,2,3} B.{-2,-1,0,1,2} C.{1,2,3} D.{1,2} 3.(2015·1)已知集合 , ,则 A∪B=( ) A. B. C. D. 4.(2014·1)已知集合 A={-2, 0, 2},B={x|x2-x-2=0},则 A B=( ) A.Φ B.{2} C.{0} D. {-2} 5.(2013·1)已知集合 , ,则 ( ) A.{-2, -2, 0, 1} B.{-3, -2, -1, 0} C.{-2, -1, 0} D.{-3, -2, -1} A B = }21|{ 2 7 1 15a = × + = , 3 1 4k = + = 15 10> 4k = 1xe − e 1x− − e 1x− + e 1x−− − e 1x−− + 【答案】D 【解析】 是奇函数, .当 时, , , 得 .故选 D. ( )f x 0 2 0 0 1 1( )f x x x = +′ 0x < 0x− > ( ) e 1 ( )xf x f x−− = − = − ( ) e 1xf x −= − + 2( ) ln( 2 8)f x x x= − − ∞ ∞ ∞ ∞ (2017·8)D 解析:函数有意义,则 x 2-2x-8>0,解得 x4,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和复合函数“同增异减”的原则可得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4,+∞),故选 D.A.y=x B.y=lgx C.y=2x D. *3.(2016·12 )已知函数 f(x)(x∈R)满足 f(x)=f(2-x),若函数 y=|x2-2x-3| 与 y=f(x) 图像的交点为 , ,…, ,则 ( ) A.0 B.m C.2m D.4m 4.(2015·11)如图,长方形 ABCD 的边 AB=2,BC=1,O 是 AB 的中点,点 P 沿着边 BC,CD 与 DA 运动,∠ BOP=x.将动点 P 到 A,B 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 x 的函数 f(x),则 f(x)的图像大致为 ( ) A. B. C. D. *5.(2015·12)设函数 ,则使得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2014·11)若函数 f (x) = kx-lnx 在区间(1,+ )单调递增,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6.A. B. C. D. 1y x = (2016·10)D 解析: ,定义域与值域均为 ,只有 D 满足,故选 D.lg10 xy x= = ( )0,+∞ 1 1( , )x y 2 2( , )x y ( , )m mx y 1 m i i x = =∑ (2016·12)B 解析:因为 都关于 对称,所以它们交点也关于 对称,当 为偶 数时,其和为 ,当 为奇数时,其和为 ,因此选 B. 2( ) | 2 3|y f x y x x= = − −, 1x = 1x = m 2 2 m m× = m 12 12 m m −× + = (2015·11)B】解析:∵ , ,∴ ,由此可排除 C,D,当 时, ,可排除 A. ( ) 2 22f π = ( ) 5 14f π = + ( ) ( )2 4f f π π< 3 4 x π π≤ ≤ 1( ) tan cosf x x x = − + 2 1( ) ln(1 ) 1f x | x| x = + − + ( ) (2 1)f x f x> − 1( ,1)3 1( , ) (1, )3 −∞ +∞ 1 1( , )3 3 − 1 1( , ) ( , )3 3 −∞ − +∞ (2015·12)A 解析: 是偶函数,且在[0, +∞)是增函数,所以 . ( )f x ( ) (2 1) (| |) (|2 1|)f x f x f x f x> − ⇔ > − 1| | | 2 1| 13x x x⇔ > − ⇔ < < ∞ ( ], 2−∞ − ( ], 1−∞ − [ )2,+∞ [ )1,+∞7.(2013·8)设 , , ,则( ) A. B. C. D. 8.(2017·14)已知函数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当 时, ,则 = 9.(2015·13)已知函数 f (x) = ax3-2x 的图象过点(-1, 4),则 a = . *10.(2015·16)已知曲线 在点(1, 1)处的切线与曲线 相切,则 . 11.(2014·15)偶函数 y = f (x)的图象关于直线 x = 2 对称,f (3) = 3,则 f (-1) = ______. 12.(2018·3)函数 的图像大致为 xxy ln+= 1)2(2 +++= xaaxy =a ( ) 2 e ex x f x x −−= 【答案:D】解析:∵函数 在区间(1,+∞)单调递增,∴当 x>1 时, 恒成立, ,∴ ,故选 D. ( )f x ( ) 0f x′ ≥ 1( ) ln ( ) 0f x kx x f x k x ′= − ∴ = − ≥ 11k x ≥ > 3log 2a = 5log 2b = 2log 3c = a c b> > b c a> > c b a> > c a b> > (2013·8)D 解析:因为 , ,又 ,所以 最大. 又 ,所以 ,即 ,所以 ,故选 D. 3 2 1log 2 1log 3 = < 5 2 1log 2 1log 5 = < 2log 3 1> c 2 21 log 3 log 5< < 2 2 1 1 log 3 log 5 > a b> c a b> > ( )f x ( 0),∈ −∞x 3 2( )=2 +f x x x (2)f (2017·14)12 解析: (2) ( 2) [2 ( 8) 4] 12f f= − − = − × − + = (2015·13)-2 解析: .( )1 2 4 2f a a− = − + = ⇒ = − 解析:曲线 y=x+lnx 在点(1,1)处的切线斜率为 2,故切线方程为 y=2x-1,与 y= ax2+(a+2)x+1 联立得 ax2+ax+2=0,显然 a≠0,所以由△=a2-8a=0,得 a=8 . (2014·15)3 解析:∵ 为偶函数,∴ ,∵ 的图像关于 对称,∴ ,∴ . ( )f x ( 1) (1)f f− = ( )f x 2x = (1) (3) 3f f= = ( 1) 3f − =13.(2018·12)已知 是定义域为 的奇函数,满足 .若 ,则 A. B.0 C.2 D.50 14、【2020.10】设函数 f(x)=x3- ,则 f(x) ( ) A. 是奇函数,且在(0,+∞)单调递增 B. 是奇函数,且在(0,+∞)单调递减 C. 是偶函数,且在(0,+∞)单调递增 D. 是偶函数,且在(0,+∞)单调递减 ( )f x ( , )−∞ +∞ (1 ) (1 )f x f x− = + (1) 2f = (1) (2) (3)f f f+ + (50)f+ + = 50− 【答案】B 【解析】 为奇函数,舍去 A, 舍去 D; ,所以舍去 C;因此选 B. 【答案】C 【解析】因为 f(x)是定义域为 的奇函数,且 , 所以 ,所以 ,所以 T=4, 因此 , 因为 ,所以 , ,从而 ,选 C. (1 ) (1 )f x f x− = +),( +∞−∞ )1()1( −−=+ xfxf )1()1()3( −=+−=+ xfxfxf 3 1 x15、【2020.12】若 2x-2y0 B. ln(y-x+1)0 D. ln∣x-y∣ 1 1y x∴ − + > ( )ln 1 0y x∴ − + > x y− 1 1 0x y− − π − = 2 2 1 0x y− − π − =C. D. 1.(2014·11)若函数 f (x) = kx-lnx 在区间(1,+ )单调递增,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2013·11)已知函数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 B.函数 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C.若 是 的极小值点,则 在区间 单调递减 D.若 是 的极值点,则 *3.(2013·12)若存在正数 使 成立,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 2 1 0x y+ − π + = 1 0x y+ − π + = 【答案】C 【解析】当 时, ,即点 在曲线 上. 则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即 .故选 C. x π= 2sin cos 1y = π + π = − ( , 1)π − 2sin cosy x x= + 2cos sin ,y x x′ = − 2cos sin 2,xy π π π=∴ = − = −′ 2sin cosy x x= + ( , 1)π − ( 1) 2( )y x− − = − − π 2 2 1 0x y+ − π + = ∞ ( ], 2−∞ − ( ], 1−∞ − [ )2,+∞ [ )1,+∞ (2014·11)D 解析:∵函数 在区间(1,+∞)单调递增,∴当 x>1 时, 恒成立, ,∴ ,故选 D. ( )f x ( ) 0f x′ ≥ 1( ) ln ( ) 0f x kx x f x k x ′= − ∴ = − ≥ 11k x ≥ > 3 2( )f x x ax bx c= + + + 0x R∃ ∈ 0( ) 0f x = ( )y f x= 0x ( )f x ( )f x 0( , )x−∞ 0x ( )f x 0( ) 0f x′ = (2013·11)C 解析:若 则有 ,所以 A 正确. 由 得 , 因为函数 的对称中心为(0,0),所以 的对称中心为 ,所以 B 正确. 由三次函数的图象可知,若 是 f (x)的极小值点,则极大值点在 的左侧,所以函数在区间(-∞, )单调递减是错误的,D 正确. 故选 C. 0c = (0) 0f = 3 2( )f x x ax bx c= + + + 3 2( )f x c x ax bx− = + + 3 2y x ax bx= + + 3 2( )f x x ax bx c= + + + (0, )c 0x 0x 0x x 2 ( ) 1x x a− < a ( , )−∞ +∞ ( 2, )− +∞ (0, )+∞ ( 1, )− +∞4.(2015·16)已知曲线 在点(1, 1)处的切线与曲线 相切,则 . 5.【2017,14】曲线 在 处的切线方程为 . 6.【2018,13】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 解答题(节选 15-19 年) xxy ln+= 1)2(2 +++= xaaxy =a 2lny x= (1, 0) (2013·12)D 解析:因为 ,所以由 得 ,在坐标系中,作出函数 的图象,当 时, ,所以如果存在 ,使 ,则有 ,即 ,故选 D. 2 0x > 2 ( ) 1x x a− < 1 22 x xx a −− < = ( ) , ( ) 2 xf x x a g x −= − = 0x > ( ) 2 1xg x −= < 0x > 2 ( ) 1x x a− < 1a− < 1a > − (2015·16)8 解析:曲线 y=x+lnx 在点(1,1)处的切线斜率为 2,故切线方程为 y=2x-1,与 y= ax 2+(a+2)x+1 联立 得 ax2+ax+2=0,显然 a≠0,所以由△=a2-8a=0,得 a=8 . 2 1y x x = + ( )1,2 【 解 】 . 求 导 得 , 故 切 线 的 斜 率 , 所 以 切 线 方 程 为 , 即 . 1y x= + 2 12y x x ′ = − 1| 1xk y =′= = 2 1y x− = − 1y x= + 【答案】y=2x–2【解析】由 ,得 ,则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 则所求切线方程为 ,即 .【2019.21】.已知函数 .证明: (1) 存在唯一的极值点; (2) 有且仅有两个实根,且两个实根互为倒数. 5. (2017·21)设函数 f (x) = (1-x2)ex. (1)讨论 f (x)的单调性; *(2)当 x 0 时,f (x) ax+1,求 a 的取值范围. ( ) ( 1)ln 1f x x x x= − − − ( )f x ( )=0f x 【解析】(1)由题意可得, 的定义域为 , 由 ,得 , 显然 单调递增; 又 , ,故存在唯一 ,使得 ; 又当 时, ,函数 单调递增;当 时, ,函数 单调递减; 因此, 存在唯一的极值点; ( )f x (0, )+∞ ( ) ( 1)ln 1f x x x x= − − − 1 1( ) ln 1 lnxf x x xx x −′ = + − = − 1( ) lnf x x x ′ = − (1) 1 0f ′ = − < 1 ln 4 1(2) ln 2 02 2f −′ = − = > 0x 0( ) 0f x′ = 0x x> 0( ) 0f x′ > ( )f x 00 x x< < 0( ) 0f x′ < ( )f x ( )f x (2)由(1)知, ,又 , 所以 在 内存在唯一实根,记作 . 由 得 ,又 , 故 是方程 在 内的唯一实根; 综上, 有且仅有两个实根,且两个实根互为倒数. 0( ) (1) 2f x f< = − 2 2( ) 3 0f e e= − > ( ) 0f x = 0( , )x +∞ x α= 01 x α< < 0 1 1 xα < < 1 1 1 1 ( )( ) ( 1)ln 1 0ff α α α α α α= − − − = = 1 α ( ) 0f x = 0(0, )x ( )=0f x ≥ ≤6.(2016·20)已知函数 . (Ⅰ)当 a=4 时,求曲线 y=f(x)在(1,f(1))处的切线方程; *(Ⅱ)若当 x∈(1,+∞)时,f(x)>0,求 的取值范围. ( ) ( 1)ln ( 1)f x x x a x= + − − a (2017·21) 解析:∵ ,令 得 , , 当 时, ;当 时, ; 当 时, ; 所以 f (x)在 ,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2)∵ , 当 a≥1 时,设函数 , ,因此 在 单调递减, 而 ,故 ,所以 ; 当 0 g( )x [0 + ), ∞ g(0)=0 1xe x≥ + 2( ) = (1 )(1 )f x x x− + 2 21 ((1 )(1 ) 1 )ax x a x xx x − − = − − −− + 0 5 4 1 2 ax − −= 0 (01),x ∈ 2 00 0(1 )(1 ) 0x x ax−+ =− 0 0( ) > +1f x ax 0 5 1 2x −= 2 0 00 0( ) > (1 )(1 1) 1f ax x x x+ >− = + [1 + ), ∞7.(2015·21)已知函数 f (x) = ln x +a(1- x). (Ⅰ)讨论 f (x)的单调性; *(Ⅱ)当 f (x)有最大值,且最大值大于 2a -2 时,求 a 的取值范围. (2016·20)(I) 的定义域为 . 当 时, , , 曲线 在 处的切线方程为 (II)当 时, 等价于 令 ,则 , (i)当 , 时, 故 在 上单调递增,因此 ; (ii)当 时,令 得 , 由 和 得 ,故当 时, , 在 单调递减, 因此 . 综上, 的取值范围是 ( )f x (0, )+∞ 4=a ( ) ( 1)ln 4( 1)f x x x x= + − − 1( ) ln 3f x x x ′ = + − (1) 2, (1) 0.′ = − =f f ( )=y f x (1, (1))f 2 2 0.x y+ − = (1, )∈ +∞x ( ) 0>f x ( 1)ln 0.1 −− >+ a xx x ( 1)( ) ln 1 −= − + a xg x x x 2 2 2 1 2 2(1 ) 1( ) , (1) 0( 1) ( 1) + − +′ = − = =+ + a x a xg x gx x x x 2≤a (1, )∈ +∞x 2 22(1 ) 1 2 1 0+ − + ≥ − + >x a x x x ( ) 0, ( )′ >g x g x (1, )∈ +∞x ( ) 0>g x 2>a ( ) 0′ =g x 2 2 1 21 ( 1) 1, 1 ( 1) 1= − − − − = − + − −x a a x a a 2 1>x 1 2 1=x x 1 1 1( , )x a ∈ +∞ ( ) 0,f x′ < ( )f x 1(0, )a 1( , )a +∞ 0a≤ ( ) (0, )f x +∞在 0a > ( )f x 1x a = 1 1 1( ) ln( ) (1 ) ln 1f a a aa a a = + − = − + − 1( ) 2 2f aa > − ln 1 0a a+ − < ( ) ln 1g a a a= + − ( )g a (0, )+∞ (1) 0g = 0 1a< < ( ) 0g a < 1a > ( ) 0g a > a (0,1)【2020.21】已知函数 f(x)=2lnx+1. (1)若 f(x)≤2x+c,求 c 的取值范围; (2)设 a>0 时,讨论函数 g(x)= 的单调性. (1)当 a=3 时,f(x)= ,f ′(x)= . 令 f ′(x)=0 解得 x= 或 x= . 当 x∈(–∞, )∪( ,+∞)时,f ′(x)>0; 当 x∈( , )时,f ′(x) ( ) 0f x = 3 2 3 01 x ax x − =+ + ( )g x 3 2 31 x ax x −+ + 2 2 2 2 ( 2 3) ( 1) x x x x x + + + + 2 21 1 16 2 6( ) 03 6 6a a a− + − = − − − < 1 03 > ( ) ( )f x f a x a − −八、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2019.8】若 x1= ,x2= 是函数 f(x)= ( >0)两个相邻的极值点,则 = ( ) A.2 B. C.1 D. 【详解】(1)函数 的定义域为: , , 设 ,则有 , 当 时, 单调递减,当 时, 单调递增, 所以当 时,函数 有最大值,即 , 要想不等式 在 上恒成立,只需 ; (2) 且 因此 ,设 ,则有 , 当 时, ,所以 , 单调递减,因此有 , 即 ,所以 单调递减; ( )f x (0, )+∞ ( ) 2 ( ) 2 0 2ln 1 2 0( )f x x c f x x c x x c≤ + ⇒ − − ≤ ⇒ + − − ≤ ∗ ( ) 2ln 1 2 ( 0)h x x x c x= + − − > 2 2(1 )( ) 2 xh x x x −′ = − = 1x > ( ) 0, ( )h x h x′ < 0 1x< < ( ) 0, ( )h x h x′ > 1x = ( )h x max( ) (1) 2ln1 1 2 1 1h x h c c= = + − × − = − − ( )∗ (0, )+∞ max( ) 0 1 0 1h x c c≤ ⇒ − − ≤ ⇒ ≥ − 2ln 1 (2ln 1) 2(ln ln )( ) ( 0x a x ag x xx a x a + − − −= = >− − )x a≠ 2 2( ln ln )( ) ( ) x a x x x ag x x x a − − +′ = − ( ) 2( ln ln )m x x a x x x a= − − + ( ) 2(ln ln )m x a x′ = − x a> ln lnx a> ( ) 0m x′ < ( )m x ( ) ( ) 0m x m a< = ( ) 0g x′ < ( )g x 当 时, ,所以 , 单调递增,因此有 ,即 ,所以 单调递减, 所以函数 在区间 和 上单调递减,没有递增区间. 0 x a< < ln lnx a< ( ) 0m x′ > ( )m x ( )m x ( ) ( ) 0mx ma< = ( ) 0g x′ < ( ) 0g x′ < (0, )a ( , )a +∞ 4 π 3 4 π sin xω ω ω 3 2 1 2【2019.11】已知 a∈(0, ),2sin2α=cos2α+1,则 sinα=( ) A. B. C. D. 【2019.15】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bsinA+acosB=0,则 B=___________. 1.(2017·3)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 )A.4 B.2 C. D. 2.(2016·3)函数 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B. = sin( )y A xω ϕ+ 2sin(2 )6y x π= − 2sin(2 )3y x π= −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 的周期 ,得 .故选 A.( ) sinf x xω= 2 32( )4 4T ω π π π= = − = π 2ω = π 2 1 5 5 5 3 3 2 5 5 【答案】B 【解析】 , . ,又 , ,又 , ,故选 B. 2sin 2 cos2 1α = α + 24sin cos 2cos . 0, , cos 02 π ∴ α⋅ α = α α∈ ∴ α >   sin 0, 2sin cosα > ∴ α = α 2 2sin cos 1α α+ = 2 2 15sin 1, sin 5 ∴ α = α = sin 0α > 5sin 5 α∴ = ABC 【答案】 .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 , 得 ,即 , 故选 D. 3 4 π sin sin sin cos 0B A A B+ = (0, ), (0, )A B∈ π ∈ π sin 0,A∴ ≠ sin cos 0B B+ = tan 1B = − 3 .4B π∴ = ( ) sin(2 )3 π= +f x x π π π 2 π (2017·3)C 解析:由题意 ,故选 C.2 2 π π= =TC. D. 3.(2016·11)函数 的最大值为( ) A.4 B.5 C.6 D.7 4.(2013·4)在△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 , ,则△ABC 的面积为 ( ) A. B. C. D. 5.(2013·6)已知 ,则 ( )A. B. C. D. 6.(2012·9)已知 >0, ,直线 = 和 = 是函数 图像的两条相邻的对称轴, 2sin(2 + )6y x π= 2sin(2 + )3y x π= π( ) cos2 6cos( )2f x x x= + − (2016·3)A 解析:由 及 得 ,由最大值 2 及最小值-2,的 A=2,再将 代 入解析式, ,解得 ,故 ,故选 A. ( )2 3 6 2 T π π π= − − = 2T π ω= | | 2=ω ( 2)3 π , 2sin(2 ) 23 π ϕ× + = 6 πϕ=- 2sin(2 )6y x π= − (2016·11)B 解析:因为 ,而 ,所以当 时,取最大值 5,选 B.23 11( ) 2(sin )2 2f x x= − − + sin [ 1,1]x∈ − sin 1x = 2b = 6B π= 4C π= 2 3 2+ 3 1+ 2 3 2− 3 1− (2013·4)B 解析:因为 ,所以 .由正弦定理得 ,解得 .所以三角 形的面积为 . 因为 , 所以 ,故选 B. ,6 4B C π π= = 7 12A π= sin sin6 4 b c π π= 2 2c = 1 1 7sin 2 2 2 sin2 2 12bc A π= × × 7 3 2 2 1 2 3 1sin sin( ) sin cos cos sin ( )12 3 4 3 4 3 4 2 2 2 2 2 2 2 π π π π π π π= + = + = × + × = + 1 2 3 1sin 2 2 ( ) 3 12 2 2 2bc A = × + = + 2sin 2 3 α = 2cos ( )4 πα + = 1 6 1 3 1 2 2 3 (2013·6)A 解析:因为 , 所以 ,故选 A. 2 1 cos2( ) 1 cos(2 ) 1 sin 24 2cos ( )4 2 2 2 π πα απ αα + + + + −+ = = = 2 211 sin 2 13cos ( )4 2 2 6 π αα −−+ = = = ω 0 ϕ π< < x 4 π x 5 4 π ( ) sin( )f x xω ϕ= +则 =( ) A.π 4 B.π 3 C.π 2 D.3π 4 7.(2011·7)已知角 θ 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 x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 y = 2x 上,则 cos2θ =( ) A. B. C. D. 8.(2011·11)设函数 ,则( ) A.y = f (x)在 单调递增,其图像关于直线 对称 B.y = f (x)在 单调递增,其图像关于直线 对称 C.y = f (x)在 单调递减,其图像关于直线 对称 D.y = f (x)在 单调递减,其图像关于直线 对称 9.(2017·13)函数 的最大值为 . 10.(2017·16)△ABC 的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若 2bcosB=acosC+ccosA,则 B= ϕ ( 2012·9 ) A 解 析 : 由 题 设 知 , = , ∴ =1 , ∴ = ( ),∴ = ( ),∵ ,∴ = ,故选 A. π ω 5 4 4 π π− ω 4 π ϕ+ 2k ππ + k Z∈ ϕ 4k ππ + k Z∈ 0 ϕ π< < ϕ 4 π 4 5 − 3 5 − 3 5 4 5 (2011·7)B 解析:易知 tan =2,cos = .由 cos2θ=2,cos2θ-1= ,故选 B.θ θ 5 1± 3 5- ( ) sin(2 ) cos(2 )4 4f x x x π π= + + + (0 )2, π 4x π= (0 )2, π 2x π= (0 )2, π 4x π= (0 )2, π 2x π= D 解析: . 所以 f (x) 在 单调递减,其图像关于直线 对称. 故选 D.( ) 2sin(2 ) 2cos22f x x x π= + = (0 )2, π 2x π= ( ) 2cos sin= +f x x x (2017·13) 解析: .5 ( )= 5 sin( )( tan 2) 5其中ϕ ϕ+ = ≤f x x11. (2016·15)△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若 , ,a=1,则 b=_____. 12.(2014·14)函数 f (x) = sin(x+φ)-2sinφcos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13.(2013·16)函数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后,与函数 的图象重合,则 _________. 14.(2018·7)在 中, , , ,则 A. B. C. D. 4cos 5A = 5cos 13C = ABC△ 5cos 2 5 C = 1BC = 5AC = AB = 4 2 30 29 2 5 (2017·16) 解析:由正弦定理可得 3 π 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 sin= + = + =B B A C C A A C B 1 πcos 2 3 ⇒ = ⇒ =B B (2016·15) 解析:因为 ,且 为三角形内角,所以 , ,又因为 ,所以 . 21 13 4 5cos ,cos5 13A C= = ,A C 3 12sin ,sin5 13A C= = 13sin sin( C) sin cos cos sin 65B A A C A C= + = + = sin sin a b A B = sin 21 sin 13 a Bb A = = (2014·14)1 解析:∵f (x) = sin(x+φ)-2sinφcosx = sinxcosφ+cosxsinφ-2sinφcosx = sinxcosφ-sinφcosx = sin(x-φ) ≤ 1, ∴f (x)的最大值为 1. cos(2 )( )y x ϕ π ϕ π= + − ≤ ≤ 2 π sin(2 )3y x π= + ϕ = (2013·16) 解析:函数 ,向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 ,即 向左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所以 向左平移 个单位,得 ,即 . 5 6 π cos(2 )y x ϕ= + 2 π sin(2 )3y x π= + sin(2 )3y x π= + 2 π cos(2 )y x ϕ= + sin(2 )3y x π= + 2 π sin[2( ) ] sin(2 )2 3 3y x x π π ππ= + + = + + sin(2 ) cos( 2 )3 2 3x x π π π=− + = + + 5cos(2 )6x π= + 5 6 πϕ =15.(2018·10)若 在 是减函数,则 的最大值是 A. B. C. D. 16.(2018·15)已知 ,则 __________. 17、【2020.13】若 ,则 __________. 解答题 17.(2015·17)在 ΔABC 中,D 是 BC 上的点,AD 平分∠BAC,BD=2DC. (Ⅰ)求 ; (Ⅱ)若∠BAC=60°,求∠B. ( ) cos sinf x x x= − [0, ]a a π 4 π 2 3π 4 π 5π 1tan( )4 5α − = tanα = 【答案】A 【解析】因为 所以 ,选 A. 【答案】C 【解析】因为 ,所以由 得 ,因此 , 的最大值为 ,选 A. 【答案】 【解析】 ,解方程得 . 2sin 3x = − cos2x = 【答案】 【详解】 .故答案为: .1 9 2 22 8 1cos2 1 2sin 1 2 ( ) 13 9 9x x= − = − × − = − = 1 9 sin sin B C ∠ ∠18.(2014·17)四边形 ABCD 的内角 A 与 C 互补,AB=1,BC=3,CD=DA=2. (Ⅰ)求 C 和 BD; (Ⅱ)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19.(2012·17)已知 a,b,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 A,B,C 的对边, . (Ⅰ)求 ; (Ⅱ)若 =2,△ABC 的面积为 ,求 , . ( 2015·17 ) 解 析 : ( Ⅰ ) 由 正 弦 定 理 得 因 为 AD 平 分 所以 , .sin sin sin sin AD BD AD DC B BAD C CAD = =∠ ∠ ∠ ∠ , 2 ,BAC DB DC∠ = sin 1 .sin 2 B DC C BD ∠ = =∠ ( Ⅱ ) 因 为 , 所 以 由(Ⅰ)知 所以 即 . 180 ( ), 60C BAC B BAC∠ = °− ∠ +∠ ∠ = ° sin sin( )C BAC B∠ = ∠ +∠ 3 1cos sin .2 2B B= ∠ + ∠ 2sin sin ,B C∠ = ∠ 3tan ,3B∠ = 30B∠ = ° (2014·17)解析:(Ⅰ)在△BCD 中,BC=3,CD=2,由余弦定理得:BD2 = BC2+CD2-2BC·CDcosC = 13 -12cosC ①,在△ABD 中,AB=1,DA=2,A+C=π,由余弦定理得:BD2 = AB2+AD2 -2AB·ADcosA = 5-4cosA = 5+4cosC ②,由①②得: ,则 C=60°, . (Ⅱ)∵ , ,∴ ,则 . 1cos 2C = 7BD = 1cos 2C = 1cosA 2 = − 3sin sin 2C A= = 1 1 1 3 1 3sin sin 1 2 3 2 2 32 2 2 2 2 2S AB DA A BC CD C= ⋅ + ⋅ = × × × + × × × = 3 sin cosc a C c A= − A a 3 b c20、【2020.17】△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 (1)求 A; (2)若 ,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 九、数列 1.(2015·5)设 是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若 ,则 ( ) A. 5 B. 7 C. 9 D. 11 nS }{ na n 3531 =++ aaa =5S (2012·17)解析:(Ⅰ)由 及正弦定理得 ,由于 ,所以 ,又 ,故 . (Ⅱ) 的面积 = = ,故 =4,而 ,故 ,解得 =2. 3 sin cosc a C c A= − 3sin sin cos sin sinA C A C C− = sin 0C ≠ 1sin( )6 2A π− = 0 A π< < 3A π= ABC∆ S 1 sin2 bc A 3 bc 2 2 2 2 cosa b c bc A= + − 2 2 =8c b+ b c= 2 5cos ( ) cos2 4A A π + + = 3 3b c a− = 【详解】(1)因为 ,所以 ,即 , 解得 ,又 ,所以 ; (2)因为 ,所以 ,即 ①, 又 ②, 将②代入①得, , 即 ,而 ,解得 ,所以 , 故 ,即 是直角三角形. 2 5cos cos2 4A A π + + =   2 5sin cos 4A A+ = 2 51 cos cos 4A A− + = 1cos 2A = 0 A π< < 3A π= 3A π= 2 2 2 1cos 2 2 b c aA bc + −= = 2 2 2b c a bc+ − = 3 3b c a− = ( )22 2 3b c b c bc+ − − = 2 22 2 5 0b c bc+ − = b c> 2b c= 3a c= 2 2 2b a c= + ABC2.(2015·9)已知等比数列 满足 , ,则 ( ) A. 2 B. 1 C. D. 3.(2014·5)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2,若 a2,a4,a8 成等比数列,则{an}的前 n 项 Sn=( ) A. B. C. D. 4.(2014·16)数列 满足 , = 2,则 =_________. 5、【2020.6】记 Sn 为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若 a5–a3=12,a6–a4=24,则 =( ) A. 2n–1 B. 2–21–n C. 2–2n–1 D. 21–n–1 }{ na 4 1 1 =a )1(4 453 −= aaa =2a 2 1 8 1 }{ na n n aa −=+ 1 1 1 2a 1a (2015·5)A 解析: , .1 3 5 3 33 3 1a a a a a+ + = = ⇒ = ( )1 5 5 3 5 5 52 a aS a += = = (2015·9)C 解析:由 a42 =a3·a5= 4(a4-1),得 a4 = 2,所以 ,故 .3 4 1 8 2aq qa = = ⇒ = 2 1 1 2a a q= = ( 1)n n + ( 1)n n − ( 1) 2 n n + ( 1) 2 n n − (2014·5)A 解析:∵d=2,a2,a4,a8 成等比,∴a42 = a2·a8, 即 a42=(a4-4)(a4 + 8),解得 a4=8,∴a1=a4-3×2=2,∴ ,故选 A.1 ( 1) ( 1)2 2 ( 1)2 2n n n n nS na d n n n − −= + = + × = + (2014·16) 解析:由已知得 ,∵ ,∴ , , , . 2 1 1 11n n a a + = − 8 2a = 7 8 1 11 2a a = − = 6 7 11 1a a = − = − 5 6 11 2a a = − = 4 3 2 1 1 11 22 2a a a a= = − = =, , , n n S a14.记 Sn 为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若 a1=–2,a2+a6=2,则 S10=__________. 解答题 18.已知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 (1)求 的通项公式;(2)设 ,求数列 的前 n 项和. 【答案】B 【详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 由 可得: , 所以 , 因此 . 故选:B. q 5 3 6 412, 24a a a a− = − = 4 2 1 1 5 3 11 1 12 2 124 a q a q q aa q a q  − = = ⇒  =− =  1 1 1 1 (1 ) 1 22 , 2 11 1 2 n n n n n n n a qa a q S q − − − −= = = = = −− − 1 1 2 1 2 22 n nn n n S a − − −= = − 【答案】 【详解】 是等差数列,且 , 设 等差数列的公差 ,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可得 ,即: 整理可得: ,解得: 根据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 可得: , ,故答案为: . 25  { }na 1 2a = − 2 6 2a a+ = { }na d ( )1 1na a n d+ −= 1 1 5 2a d a d+ + + = ( )2 2 5 2d d− + + − + = 6 6d = 1d =  n * 1 ( 1) ,2n n nS na d n N −= + ∈ ( )10 10 (10 1)10 2 20 45 252S × −= − + = − + = ∴ 10 25S = 25 { }na 1 3 22, 2 16a a a= = + { }na 2logn nb a= { }nb5.(2017·17)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等比数列{bn}的前 n 项和为 Tn,a1=-1,b1=1,a2 + b2 = 2. (1)若 a3 + b3 = 5,求{bn}的通项公式;(2)若 T3=21,求 S3. 6.(2016·17)等差数列{an}中,a3 + a4 = 4,a5 + a7 = 6. (Ⅰ)求{an}的通项公式; (Ⅱ)设 bn=[an],求数列{bn}的前 10 项和,其中[x]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整数,如[0.9]=0,[2.6]=2. 【解析】(1)因为数列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 , 所以令数列 的公比为 , , , 所以 ,解得 (舍去)或 , 所以数列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 (2)因为 ,所以 , , , 所以数列 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 { }na 3 22 16a a= + 1 2a = { }na q 2 2 3 1 =2a a q q= 2 1 2a a q q= = 22 4 16q q= + 2q = − 4 { }na 2 4 1 2 12 4 2n n na − −= × = 2logn nb a= 2 1nb n= − +1 2 1nb n= + 1 2n nb b+ - = { }nb 1 2 2 2 )121( nnnsn =−+= (2017·17)解析:(1)设{an}的公差为 d,{bn}的公比为 q,则 an = -1+(n-1)d,bn = qn-1 . 由 a2 + b2 = 2 得 d+q=3 ①,由 a3 + b3 = 5 得 2d+q2=6 ②,联立①和②解得 (舍去) ,因此{bn}的通项公式 bn =2n-1 . (2)由 b1=1,T1=21,得 q2+q-20=0. 解得 q =-5 或 q=4,当 q =-5 时,由①得 d=8,则 S3=21;当 q=4 时, 由①得 d=-1,则 S3=-6. 3 0 =  = d q 1 2 =  = d q (2016·17)解析:(Ⅰ)设数列 的公差为 d,由题意有 ,解得 ,所以 的通项公式为 . (Ⅱ)由(Ⅰ)知 ,当 n=1, 2, 3 时, ;当 n=4, 5 时, ; 当 n=6, 7, 8 时, ;当 n=9, 10 时, ,所以数列 的前 10 项和为 . { }na 1 12 5 4, 5 3a d a d− = − = 1 21, 5a d= = { }na 2 3 5n na += 2 3[ ]5n nb += 2 31 2, 15 n n b +≤ < = 2 32 3, 25 n n b +≤ < = 2 33 4, 35 n n b +≤ < = 2 34 5, 45 n n b +≤ < = { }nb 1 3 2 2 3 3 4 2 24× + × + × + × =7.(2013·17)已知等差数列 的公差不为零, ,且 成等比数列. (Ⅰ)求 的通项公式; (Ⅱ)求 . 8.(2018·17)记 为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已知 , . (1)求 的通项公式; (2)求 ,并求 的最小值. 十、立体几何 【2019.7】设 α,β 为两个平面,则 α∥β 的充要条件是( ) A.α 内有无数条直线与 β 平行 B.α 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 β 平行 C.α,β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α,β 垂直于同一平面 nS { }na n 1 7a = − 3 15S = − { }na nS nS { }na 1 25a = 1 11 13, ,a a a { }na 1 4 7 3 2+ na a a a −+ +⋅⋅⋅+ (2013·17)解析:(Ⅰ)设{an}的公差为 d. 由题意,a112=a1a13,即(a1+10d)2=a1(a1+12d). 于是 d(2a1+25d)=0. 又 a1=25,所以 d=0(舍去),d=-2. 故 an=-2n+27. (Ⅱ)令 Sn=a1+a4+a7+…+a3n-2. 由(Ⅰ)知 a3n-2=-6n+31,故{a3n-2}是首项为 25,公差为-6 的等差 数列.从而 Sn= (a1+a3n-2)= (-6n+56)=-3n2+28n.2 n 2 n 解:(1)设{an}的公差为 d,由题意得 3a1+3d=–15. 由 a1=–7 得 d=2.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 an=2n–9. (2)由(1)得 Sn=n2–8n=(n–4)2–16. 所以当 n=4 时,Sn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16.【2019.16】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 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 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 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 2 是一个棱数为 48 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 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 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____. 【答案】B 【解析】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 内两条相交直线都与 平行是 的充分条件,由面面平行性质定理 知,若 ,则 内任意一条直线都与 平行,所以 内两条相交直线都与 平行是 的必要条件,故 选 B. α β / /α β / /α β α β α β / /α β1.(2017·6)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 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90 B. 63 C. 42 D. 36 (2017·6) (2016·7) (2015·6) (2014·6) 【答案】共 26 个面. 棱长为 . 【解析】由图可知第一层与第三层各有 9 个面,计 18 个面,第二层共有 8 个面,所以该半正多面体共有 个面.如图,设该半正多面体的棱长为 ,则 ,延长 与 交于点 ,延长 交正方体棱于 ,由半正多面体对称性可知,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即该半正多面体棱长为 . 2 1− 18 8 26+ = x AB BE x= = BC FE G BC H BGE∆ 2 2, 2 ( 2 1) 12 2BG GE CH x GH x x x∴ = = = ∴ = × + = + = 1 2 1 2 1 x∴ = = − + 1 x x − π π π π (2017·6)B 解析:由题意,该几何体是由高为 6 的圆柱截取一半后的图形加上高为 4 的圆柱,故其体积为 ,故选 B.2 21 3 6 3 4 632V π π π= ⋅ ⋅ ⋅ + ⋅ ⋅ = 4 4 2 3 ·2.(2016·4)体积为 8 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面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3.(2016·7)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20π B.24π C.28π D.32π 4.(2015·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取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 比值为( ) A. B. C. D. 5.(2015·10)已知 A、B 是球 O 的球面上两点,∠AOB=90º,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 若三棱锥 O-ABC 体积的最大值 为 36,则球 O 的表面积为( ) A. 36π B. 64π C. 144π D. 256π 6.(2014·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 1(表示 1cm),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 个底面半径为 3cm,高为 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A. B. C. D. 7.(2014·7)正三棱柱 ABC-A1B1C1 的底面边长为 2,侧棱长为 ,D 为 BC 中点,则三棱锥 A-B1DC1 的体积为( ) 12π 32 3 π 8π 4π 8 1 7 1 6 1 5 1 (2016·4)A 解析:因为正方体的体积为 8,所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 ,所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 为 ,所以球面的表面积为 ,故选 A. 2 3 3 24 ( 3) 12π π⋅ = (2016·7)C 解析:因为原几何体由同底面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构成,所以其表面积为 ,故选 C.28S π= D 解析:截去部分是正方体的一个角,其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 ,所以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 1 6 1 5 (2015·10)C 解析:设球的半径为 R,则△AOB 面积为 ,三棱锥 O-ABC 体积最大时,C 到平面 AOB 距离 最大且为 R,此时 ,所以球 O 的表面积 . 21 2 R 31 36 66V R R= = ⇒ = 24 144S Rπ π= = 17 27 5 9 10 27 1 3 (2014·6)C 解析:原毛坯体积为:π·32·6=54π (cm2),由三视图,该零件由左侧底面半径为 2cm,高为 4cm 的 圆柱和右侧底面半径为 3cm,高为 2cm 的圆柱构成,所以该零件的体积为:π·32·2+π·2 2·4=34π (cm2),则切 削掉部分的体积为 54π-34π =20π(cm2),所以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故选 C.20 10 54 27 π π = 3A.3 B. C.1 D. 8. (2017·15)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3,2,1,其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则球 O 的表面积为 9(2013·15)正四棱锥 O-ABCD 的体积为 ,底面边长为 ,则以 O 为球心,OA 为半径的球的表面积为__. 10.(2018·9)在正方体 中, 为棱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 B. C. D. 1 1 1 1ABCD A B C D− E 1CC AE CD 2 2 3 2 5 2 7 2 3 2 3 2 (2014·7)C 解析:∵B1C1 // BD,∴BD // 面 AB1C1,点 B 和 D 到面 AB1C1 的距离相等, 故选 C.1 1 1 1- -D ABC B ABCV V∴ = 1 1- 1 1 2 3 3 13 2C ABBV= = ⋅ ⋅ ⋅ ⋅ = , (2017·15)14π 解析: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对角线,所以 . 2 2 2 22 = 3 +2 +1 = 14 4 14, π π= =R S R 3 2 2 3 解析:设正四棱锥的高为 ,则 ,解得高 . 则底面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 ,所以 ,所以球的表面积为 . 24π h 21 3 2( 3)3 2V h= × = 3 2 2h = 2 3 6× = 2 23 2 6( ) ( ) 62 2OA = + = 24 ( 6) 24π π= 【答案】C 【解析】在正方体 中, ,所以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为 , 设正方体边长为 ,则由 为棱 的中点,可得 ,所以 则 .故选 C.11.(2018·16)已知圆锥的顶点为 ,母线 , 互相垂直,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 ,若 的面积为 , 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 【2020.11】已知△ABC 是面积为 的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若球 O 的表面积为 16π,则 O 到 平面 ABC 的距离为( ) A. B. C. 1 D. 【2019.17】如图,长方体 ABCD–A1B1C1D1 的底面 ABCD 是正方形,点 E 在棱 AA1 上,BE⊥EC1. S SA SB SA 30° SAB△ 8 【答案】8π 【解析】如下图所示, ,又 , 解得 ,所以 ,所以该圆锥的体积为 . 9 3 4 3 3 2 3 2 【答案】C 【详解】设球 的半径为 ,则 ,解得: . 设 外接圆半径为 ,边长为 , 是面积为 的等边三角形, ,解得: , , 球心 到平面 的距离 ,故选:C. O R 24 16Rπ π= 2R = ABC r a ABC 9 3 4 21 3 9 3 2 2 4a∴ × = 3a = 2 22 2 99 33 4 3 4 ar a∴ = × − = × − = ∴ O ABC 2 2 4 3 1d R r= − = − =(1)证明:BE⊥平面 EB1C1; (2)若 AE=A1E,AB=3,求四棱锥 的体积. 12.(2017·18)如图,四棱锥 P-ABCD 中,侧面 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 ,∠BAD=∠ABC=90°. (1)证明:直线 BC∥平面 PAD; 1 1E BB C C− 【解析】(1)因为在长方体 中, 平面 ; 平面 ,所以 ,又 , , 且 平面 , 平面 ,所以 平面 ; (2)设长方体侧棱长为 ,则 , 由(1)可得 ;所以 ,即 , 又 ,所以 ,即 ,解得 ; 取 中点 ,连结 ,因为 ,则 ;所以 平面 , 所以四棱锥 的体积为 . 1 1 1 1ABCD A B C D− 1 1B C ⊥ 1 1AA B B BE ⊂ 1 1AA B B 1 1B C BE⊥ 1BE EC⊥ 1 1 1 1B C EC C∩ = 1EC ⊂ 1 1EB C 1 1B C ⊂ 1 1EB C BE ⊥ 1 1EB C 2a 1AE A E a= = 1EB BE⊥ 2 2 2 1 1EB BE BB+ = 2 2 12BE BB= 3AB = 2 2 2 12 2AE AB BB+ = 2 22 18 4a a+ = 3a = 1BB F EF 1AE A E= EF AB∥ EF ⊥ 1 1BB C C 1 1E BB C C− 1 1 1 1 1 1 1 1 3 6 3 183 3 3E BB C C BB C CV S EF BC BB EF− = ⋅ = ⋅ ⋅ ⋅ = × × × =矩形 1 2AB = BC = AD D P A B C(2)若△PCD 面积为 ,求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 13.(2016·19)如图,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与 BD 交于点 O,点 E、F 分别在 AD,CD 上,AE=CF,EF 交 BD 于点 H,将△DEF 沿 EF 折到△D´EF 的位置. (Ⅰ)证明: ; (Ⅱ)若 ,求五棱锥 D´—ABCE 'AC HD⊥ 55, 6, , ' 2 24AB AC AE OD= = = = 2 7 (2017·18)解析:(1)在平面 ABCD 内,因为∠BAD=∠ABC=90º,所以 BC//AD. 又 ,故 BC//平 面 PAD . (2)取 AD 的中点 M,连结 PM,CM,由 及 BC//AD,知四边形 ABCM 为正方形,则 CM⊥ AD. 因为侧面 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平面 PAD∩平面 ABCD=AD, ,所 以 CM ⊥面 PAD ,因为 ,所以 CM ⊥PM. 设 BC=x ,则 CM=x , , PC=PD=x。取得中点,连结,因为△PCD 的面积为 ,所以 ,解得 x=-2(舍去) x=2,于是 AB=BC=2,AD=4, ,所以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 . 面⊄BC PAD 1 2AB = BC = AD 底面⊂CM ABCD 面⊂PM PAD 2 3,= =CD x PM x 2 7 1 142 2 72 2 × × =x x 2 3PM = 1 2(2 4) 2 33 2V += × × 4 3= (2016·19 )解析:( I)由已知得, 又由 得 ,故 由此得 ,所以 (II)由 得 由 得 所以 于是 故 由(I)知 ,又 , 所以 平面 于是 又由 , 所以, 平面 又由 得 五边形 的面积 所以五棱锥 体积' ABCEFD − , .⊥ =AC BD AD CD =AE CF =AE CF AD CD / / .AC EF , ′⊥ ⊥EF HD EF HD / / .′AC HD / /EF AC 1 .4 = =OH AE DO AD 5, 6= =AB AC 2 2 4.= = − =DO BO AB AO 1, 3.′= = =OH D H DH 2 2 2 2 2(2 2) 1 9 ,′ ′+ = + = =OD OH D H .′ ⊥OD OH ′⊥AC HD , ′⊥ =AC BD BD HD H ⊥AC ,′BHD .′⊥AC OD ,′ ⊥ =OD OH AC OH O ′ ⊥OD .ABC =EF DH AC DO 9 .2 =EF ABCFE 1 1 9 696 8 3 .2 2 2 4 = × × − × × =S 1 69 23 22 2 .3 4 2 = × × =V O B A C F D H E D′14.(2015·19)如图,长方体 ABCD-A 1B1C1D1 中 AB=16,BC=10,AA1=8,点 E,F 分别在 A1B1 ,D1C1 上,A1E=D1F=4, 过点 E,F 的平面 α 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Ⅱ)求平面 α 把该长方体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值. 15.(2014·18)如图,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PA⊥平面 ABCD,E 为 PD 的点. (Ⅰ)证明:PB // 平面 AEC; (Ⅱ)设 AP=1,AD= ,三棱锥 P-ABD 的体积 V= ,求 A 点到平面 PBD 的距离. 16(2013·18)如图,直三棱柱 中, , 分别是 , 的中点. (Ⅰ)证明: 平面 ;(Ⅱ)设 , ,求三棱锥 的体积. 3 4 3 (2015·19)解析:(Ⅰ)交线围成的正方形 EHGF 如图: ( Ⅱ ) 作 EM ⊥ AB , 垂 足 为 M , 则 AM=A1E=4 , EB1=12 , EM=AA1=8. 因 为 EHGF 为 正 方 形 , 所 以 EH=EF=BC=10.于是 MH= .因为长方体被平面 分为两个高为 10 的直棱柱, 所以其体积的比值为 ( 也正确). 2 2 6, 10, 6EH EM AH HB− = = = α 9 7 7 9 (2014·18)解析:(Ⅰ)设 AC 的中点为 O, 连接 EO. 在三角形 PBD 中,中位线 EO//PB,且 EO 在平面 AEC 上,所以 PB//平面 AEC. (Ⅱ)∵AP=1, , , ,∴ ,作 AH⊥PB 角 PB 于 H,由题意可知 BC⊥平面 PAB,∴BC⊥AH,故 AH⊥平面 PBC.又 ,故 A 点 到平面 PBC 的距离 . 3AD = - 3 4P ABDV = - 1 1=3 2P ABDV PA AB AD∴ ⋅ ⋅ ⋅ 3 3= =6 4AB 3 2AB = 3 13 13 PA ABAH PB ⋅= = 3 13 13 1 1 1ABC ABC− D E AB 1BB 1 / /BC 1ACD 1 2AA AC CB= = = 2 2AB = 1C A DE−17.(2018·19) 如图,在三棱锥 中, , , 为 的中点. (1)证明: 平面 ; (2)若点 在棱 上,且 ,求点 到平面 的距离. P ABC− 2 2AB BC= = 4PA PB PC AC= = = = O AC PO ⊥ ABC M BC 2MC MB= C POM 解析:(Ⅰ)连结 AC1 交 A1C 于点 F,则 F 为 AC1 中点.又 D 是 AB 中点,连结 DF,则 BC1∥DF. 因为 DF⊂平面 A1CD, BC1 平面 A1CD,所以 BC1∥平面 A1CD. (Ⅱ)因为 ABC-A1B1C1 是直三棱柱,所以 AA1⊥CD. 由已知 AC=CB,D 为 AB 的中点,所以 CD⊥AB. 又 AA1∩AB=A,于是 CD⊥平面 ABB1A1. 由 AA1=AC=CB=2, 得∠ACB=90°, , , ,A1E=3,故 A1D2+DE2=A1E2,即 DE⊥A1D. 所以 E D B1 C1 A C B A1 ⊄ 2 2AB = 2CD = 1 6A D = 3DE = 1 1 1 6 3 2=13 2C A DEV × × × ×- =【2020.20】如图,已知三棱柱 ABC–A1B1C1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 BB1C1C 是矩形,M,N 分别为 BC,B1C1 的中 点,P 为 AM 上一点.过 B1C1 和 P 的平面交 AB 于 E,交 AC 于 F. (1)证明:AA1//MN,且平面 A1AMN⊥平面 EB1C1F; (2)设 O 为△A1B1C1 的中心,若 AO=AB=6,AO//平面 EB1C1F,且∠MPN= ,求四棱锥 B–EB1C1F 的体积. 17.解:(1)因为 AP=CP=AC=4,O 为 AC 的中点,所以 OP⊥AC,且 OP= . 连结 OB.因为 AB=BC=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OB⊥AC,OB= =2. 由 知,OP⊥OB.由 OP⊥OB,OP⊥AC 知 PO⊥平面 ABC. (2)作 CH⊥OM,垂足为 H.又由(1)可得 OP⊥CH,所以 CH⊥平面 POM. 故 CH 的长为点 C 到平面 POM 的距离.由题设可知 OC= =2,CM= = ,∠ACB=45°. 所以 OM= ,CH= = .所以点 C 到平面 POM 的距离为 . 2 3 2 2 AC 1 2 AC 2 2 2OP OB PB+ = 1 2 AC 2 3 BC 4 2 3 2 5 3 sinOC MC ACB OM ⋅ ⋅ ∠ 4 5 5 4 5 5 π 3【详解】(1) 分别为 , 的中点, 又 , 在等边 中, 为 中点,则 又 侧面 为矩形, , ,由 , 平面 平面 又 ,且 平面 , 平面 , 平面 又 平面 ,且平面 平面 , , 又 平面 , 平面 平面 , 平面 平面  ,M N BC 1 1B C 1//MN BB∴ 1 1/ /AA BB 1//MN AA∴ ABC M BC BC AM⊥  1 1BB C C 1BC BB∴ ⊥ 1//MN BB MN BC⊥ MN AM M∩ = ,MN AM ⊂ 1A AMN ∴ BC ⊥ 1A AMN  1 1 //B C BC 1 1B C ⊄ ABC BC ⊂ ABC 1 1 //B C∴ ABC  1 1B C ⊂ 1 1EB C F 1 1EB C F ∩ ABC EF= 1 1 / /B C EF∴ //EF BC∴ BC ⊥ 1A AMN ∴ EF ⊥ 1A AMN EF ⊂ 1 1EB C F ∴ 1 1EB C F ⊥ 1A AMN(2)过 作 垂线,交点为 , 画出图形,如图 平面 , 平面 ,平面 平面 又 , 为 的中心. 故: ,则 ,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平面 平面 又 在等边 中 ,即 由(1)知,四边形 为梯形 四边形 的面积为: , 为 到 的距离 , . M PN H  //AO 1 1EB C F AO ⊂ 1A AMN 1A AMN ∩ 1 1EB C F NP= //AO NP∴  //NO AP ∴ 6AO NP= =  O 1 1 1A B C△ ∴ 1 1 1 1sin 60 6 sin 60 33 3ON AC= ° = × × ° = 3ON AP= = 3 3 3AM AP= =  1 1EB C F ⊥ 1A AMN 1 1EB C F ∩ 1A AMN NP= MH ⊂ 1A AMN ∴ MH ⊥ 1 1EB C F  ABC EF AP BC AM = 3 6 2 3 3 AP BCEF AM ⋅ ×= = = 1 1EB C F ∴ 1 1EB C F 1 1 1 1 2 6= 6 242 2EB C F EF B CS NP + += ⋅ × =四边形 1 1 1 1 1 3B EB C F EB C FV S h−∴ = ⋅四边形 h M PN 2 3 sin 60 3MH ⋅= ° = ∴ 1 24 3 243V = × × =十一、解析几何 【2019.9】若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是椭圆 的一个焦点,则 p=( ) A.2 B.3 C.4 D.8 【2019.12】设 F 为双曲线 C: (a>0,b>0)的右焦点,O 为坐标原点,以 OF 为直径的圆与圆 x2+y2=a2 交于 P、Q 两点.若|PQ|=|OF|,则 C 的离心率为( ) A. B. C.2 D. 2 2 3 1x y p p + = 【答案】D 【解析】因为抛物线 的焦点 是椭圆 的一个焦点,所以 ,解得 ,故选 D. 2 2 ( 0)y px p= > ( ,0)2 p 2 2 3 1x y p p + = 23 ( )2 pp p− = 8p = 2 2 2 2 1x y a b − = 2 3 51.(2017·5)若 a>1,则双曲线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2017·12)过抛物线 C:y2 = 4x 的焦点 F,且斜率为 的直线交 C 于点 M(M 在 x 轴上方),l 为 C 的准线,点 N 在 l 上且 MN⊥l,则 M 到直线 NF 的距离为( ) A. B. C. D. 3.(2016·5)设 F 为抛物线 C:y2=4x 的焦点,曲线 y= (k>0)与 C 交于点 P,PF⊥x 轴,则 k =( ) A. B.1 C. D.2 k x 1 2 3 2 【答案】A 【解析】设 与 轴交于点 ,由对称性可知 轴,又 , 为以 为直径的圆的半径, 为圆心 . ,又 点在圆 上, ,即 . ,故选 A. PQ x A PQ x⊥ | |PQ OF c= = | | ,2 cPA PA∴ = ∴ OF A∴ | | 2 cOA = ,2 2 c cP ∴    P 2 2 2x y a+ = 2 2 2 4 4 c c a∴ + = 2 2 2 2 2, 22 c ca e a = ∴ = = 2e∴ = 2 2 2 1− =x ya 2 +∞( , ) 2 2( ,) 2(1, ) 1 2(,) (2017·5)C 解析:由题意 ,因为 a>1,所以 ,则 ,故选 C. 2 2 2 2 2 2 1 11 += = = +c ae a a a 2 11 1 2< + < a 1 2< PF x⊥ 21 k =4.(2016·6)圆 的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为 1,则 a =( ) A. B. C. D.2 5.(2015·7)已知三点 , , ,则 外接圆的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 ) A. B. C. D. 6.(2014·10)设 F 为抛物线 C:y2 = 3x 的焦点,过 F 且倾斜角为 30°的直线交于 C 于 A、B 两点,则|AB|=(  ) A. B.6 C.12 D. 7.(2014·12)设点 M(x0,1),若在圆 O:x2+y2=1 上存在点 N,使得∠OMN=45°,则 x0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 ( 2013·5 ) 设 椭 圆 的 左 、 右 焦 点 分 别 为 , P 是 C 上 的 点 , , ,则 C 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0,1(A )3,0(B )3,2(C ABC∆ 2 2 2 8 13 0x y x y+ − − + = 1 0ax y+ − = 4 3 − 3 4 − 3 (2016·6)A 解析:圆心为 ,半径 ,所以 ,解得 ,故选 A. (1,4) 2r = 2 2 | 4 1| 1 1 a a + − = + 4 3a = − 5 3 21 3 2 5 3 4 3 ( 2015·7 ) B 解 析 : 圆 心 在 直 线 BC 垂 直 平 分 线 上 , 即 直 线 x=1 上 , 设 圆 心 D(1, b) , 由 DA=DB 得 ,所以圆心到原点的距离 .2 2 3| | 1 ( 3) 3b b b= + − ⇒ = 2 22 3 211 ( )3 3d = + = 30 3 7 3 (2014·10)C 解析:由题意,得 又因为 ,故直线 AB 的方程为 ,与抛物线 联立,得 ,设 ,由抛物线定义得, 3( ,0).4F 3tan30 3k = °= 3 3( )3 4y x= − 2 =3y x 216 168 9 0x x− + =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1 2 168 3 1216 2AB x x p= + + = + = [ 1,1]− 1 1[ ]2 2 − , [ 2, 2]− 2 2[ ]2 2 − , (2014·12)A 解析:由题意画出图形如图:∵点 M(x0,1),∴若在圆 O:x2+y2=1 上存在点 N,使得 ∠OMN=45°,∴圆上的点到 MN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1,要使 MN=1,才能使得∠OMN=45°,图中 M′显然不 满足题意,当 MN 垂直 x 轴时,满足题意,∴x0 的取值范围是[-1,1]. 2 2 2 2: 1x yC a b + = ( 0)a b> > 1 2,F F 2 1 2PF F F⊥ 1 2 30PF F∠ =  3 6 1 3 1 2 3 39.(2013·10)设抛物线 C: y2=4x 的焦点为 F,直线 l 过 F 且与 C 交于 A,B 两点. 若|AF|=3|BF|,则 l 的方程为( ) A. 或 B. 或 C. 或 D. 或 10.(2015·15)已知双曲线过点 ,且渐近线方程为 ,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11.(2018·6)双曲线 的离心率为 ,则其渐近线方程为 A. B. C. D.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3 2y x= ± 3y x= ± 2 2y x= ± 3 2y x= ± (2013·5)D 解析:因为 ,所以 .又 ,所以 ,即椭圆的离心率为 ,故选 D. 2 1 2 1 2, 30PF F F PF F⊥ ∠ =  2 1 2 3 4 32 tan30 ,3 3PF c c PF c= = = 1 2 6 3 23PF PF c a+ = = 1 3 33 c a = = 3 3 1y x= − 1y x= − + 3 ( 1)3y x= − 3 ( 1)3y x= − − 3( 1)y x= − 3( 1)y x= − − 2 ( 1)2y x= − 2 ( 1)2y x= − − (2013·10)C 解析:抛物线 y2=4x 的焦点坐标为(1,0),准线方程为 x=-1,设 A(x1,y1),B(x2,y2),则因为 |AF|=3|BF|,所以 x1+1=3(x2+1),即 x1=3x2+2,因为|y1|=3|y2|,x1=9x2,所以 x1=3,x2= ,当 x1=3 时, ,所以此时 ,若 ,则 ,此时 ,此时直线方程 为 . 若 ,则 ,此时 ,此时直线方程为 . 所以 的方程是 或 ,故选 C. 1 3 2 1 12y = 1 12 2 3y = ± = ± 1 2 3y = 1 2 3(3,2 3), ( , )3 3A B − 3ABk = 3( 1)y x= − 1 2 3y = − 1 2 3(3, 2 3), ( , )3 3A B− 3ABk = − 3( 1)y x= − − l 3( 1)y x= − 3( 1)y x= − − (4, 3) 1 2y x= ± (2015·15) 解析:根据双曲线渐近线方程为 ,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把 代入得 m=1. 2 2 14 x y− = 1 2y x= ± 2 2 4 x y m− = (4, 3) 【答案】A【解析】 因为渐近线方程为 ,所以渐近线方程为 ,选 A.12.(2018·11)已知 , 是椭圆 的两个焦点, 是 上的一点,若 ,且 ,则 的离心 率为 A. B. C. D. 8.若过点(2,1)的圆与两坐标轴都相切,则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为( ) A. B. C. D. 9.设 为坐标原点,直线 与双曲线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 两点,若 的 面积为 8,则 的焦距的最小值为( ) A. 4 B. 8 C. 16 D. 1F 2F C P C 1 2PF PF⊥ 2 1 60PF F∠ = ° C 31 2 − 2 3− 3 1 2 − 3 1− 12.【答案】D 【解析】在 中, ,设 ,则 , 又由椭圆定义可知 ,则离心率 , 故选 D. 2 3 0x y− − = 5 5 2 5 5 3 5 5 4 5 5 【答案】B【详解】由于圆上的点 在第一象限,若圆心不在第一象限, 则圆与至少与一条坐标轴相交,不合乎题意,所以圆心必在第一象限, 设圆心的坐标为 ,则圆的半径为 ,圆的标准方程为 . 由题意可得 ,可得 ,解得 或 , 所以圆心的坐标为 或 ,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均为 ; 所以,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为 .故选:B. ( )2,1 ( ),a a a ( ) ( )2 2 2x a y a a− + − = ( ) ( )2 2 22 1a a a− + − = 2 6 5 0a a− + = 1a = 5a = ( )1,1 ( )5,5 2 3 0x y− − = 2 2 5 55 d −= = 2 3 0x y− − = 2 5 5 O x a=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D E ODE C三、解答题 【2019.20】已知 是椭圆 的两个焦点,P 为 C 上一点,O 为坐标原点. (1)若 为等边三角形,求 C 的离心率; (2)如果存在点 P,使得 ,且 的面积等于 16,求 b 的值和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B 【详解】 ,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直线 与双曲线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 , 两点 不妨设 为在第一象限, 在第四象限 联立 ,解得 ,故 ,联立 ,解得 ,故 , 面积为: 双曲线 , 其焦距为 当且仅当 取等号, 的焦距的最小值: ,故选:B. 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 by xa = ±  x a=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D E D E x a by xa = = x a y b =  = ( , )D a b x a by xa = = − x a y b =  = − ( , )E a b− ∴| | 2ED b= ∴ ODE 1 2 82ODES a b ab= × = =△ 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 2 22 2 2 2 2 16 8c a b ab= + ≥ = = 2 2a b= = ∴ C 8 1 2,F F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2POF 1 2PF PF⊥ 1 2F PF△13.(2017·20)设 O 为坐标原点,动点 M 在椭圆 C: 上,过 M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为 N,点 P 满足 (1)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2)设点 Q 在直线 x=-3 上,且 .证明过点 P 且垂直于 OQ 的直线 l 过 C 的左焦点 F. 【解析】(1)连结 ,由 为等边三角形可知:在 中, , , , 于是 ,故椭圆 C 的离心率为 ; (2)由题意可知,满足条件的点 存在,当且仅当 , , , 即 ① ② ③ 由②③以及 得 ,又由①知 ,故 ; 由②③得 ,所以 ,从而 ,故 ; 当 , 时,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 故 ,a 的取值范围为 . 1PF 2POF 1 2F PF△ 1 2 90F PF∠ =  2PF c= 1 3PF c= 1 22 3a PF PF c c= + = + 2 3 1 1 3 ce a = = = − + ( , )P x y 1 2 162 y c⋅ = 1y y x c x c ⋅ = −+ − 2 2 2 2 1x y a b + = 16c y = 2 2 2x y c+ = 2 2 2 2 1x y a b + = 2 2 2a b c= + 4 2 2 by c = 2 2 2 16y c = 4b = 2 2 2 2 2 ( )ax c bc = − 2 2c b≥ 2 2 2 22 32a b c b= + ≥ = 4 2a ≥ 4b = 4 2a ≥ ,22 c cP ∴   4b = [4 2, )+∞ 2 2 12 x y+ = 2NP NM=  1OP PQ⋅ = 14.(2016·21)已知 A 是椭圆 E: 的左顶点,斜率为 k (k>0)的直线交 E 于 A,M 两点,点 N 在 E 上, MA⊥NA. (Ⅰ)当|AM|=|AN|时,求△AMN 的面积; (Ⅱ)当 2|AM|=|AN|时,证明: . 解析:(1)设 , , , , ,即 ,代入椭圆方程 ,得到 ,∴点 的轨迹方程 . ( 2 ) 由 题 意 知 , 椭 圆 的 左 焦 点 为 F(-1 , 0) , 设 P(m , n) , Q(-3 , t) , 则 由 得 , 又 由 ( 1 ) 知 ,故 .所以 ,即 . 又过点 P 存在唯一直线垂直于, 所以过点 P 且垂直于 OQ 的直线 l 过 C 的左焦点 F. ( , )P x y ( , )M x y′ ′ ( ,0)N x′ 2NP NM=  ( , ) 2(0, )x x y y′ ′− = 0 2 2 x xx x yyy y ′ =′− = ⇒  ′ =′=  2 2 12 x y ′ ′+ = 2 2 2x y+ = P 2 2 2x y+ = ( , )OP m n= , ( 3, )OQ t= - , ( 3 )PQ m t n= − − − , , ( 1 )PF m n= − − − , , 1OP PQ⋅ =  2 23 1m m tn n− − + − = 2 2 2m n+ = 3+3 0m tn− = 3 3 0OQ PF m tn⋅ = + − =  OQ PF⊥  2 2 14 3 x y+ = 3 2k< < (2016·21)解析:(Ⅰ)设 ,则由题意知 .由已知及椭圆的对称性知,直线 的倾斜角为 , 又 ,因此直线 的方程为 .将 代入 得 ,解得 或 ,所以 .因此 的面积 . (Ⅱ)将直线 的方程 代入 得 .由 得 ,故 . 由题设,直线 的方程为 ,故同理可得 .由 得 ,即 . 设 ,则 是 的零点, , 1 1( , )M x y 1 0y > AM 4 π ( 2,0)A − AM 2y x= + 2x y= − 2 2 14 3 x y+ = 27 12 0y y− = 0y = 12 7y = 1 12 7y = AMN∆ 1 12 12 1442 2 7 7 49AMNS∆ = × × × = AM ( 2)( 0)y k x k= + > 2 2 14 3 x y+ = 2 2 2 2(3 4 ) 16 16 12 0k x k x k+ + + − = 2 1 2 16 12( 2) 3 4 kx k −⋅ − = + 2 1 2 2(3 4 ) 3 4 kx k −= + 2 2 1 2 12 1| | 1 | 2 | 3 4 kAM k x k += + + = + AN 1 ( 2)y xk = − + 2 2 12 1| | 4 3 k kAN k += + 2 | | | |AM AN= 2 2 2 3 4 4 3 k k k =+ + 3 24 6 3 8 0k k k− + − = 3 2( ) 4 6 3 8f t t t t= − + − k ( )f t 2 2'( ) 12 12 3 3(2 1) 0f t t t t= − + = − ≥ 所以 在 单调递增, 又 ,因此 在 有唯一的零点,且零点 在 内, 所以 . ( )f t (0, )+∞ ( 3) 15 3 26 0, (2) 6 0f f= − < = > ( )f t (0, )+∞ k ( 3,2) 3 2k< >0)的离心率为 ,点(2, )在 C 上. (Ⅰ)求 C 的方程; (Ⅱ)直线 l 不过原点 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 C 有两个交点 A、B,线段 AB 的中点为 M,证明:直线 OM 的斜率与直线 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16.(2014·20)设 F1 ,F2 分别是椭圆 C: (a>b>0)的左、右焦点,M 是 C 上一点且 MF2 与 x 轴垂直, 直线 MF1 与 C 的另一个交点为 N. (Ⅰ)若直线 MN 的斜率为 ,求 C 的离心率; (Ⅱ)若直线 MN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2 且|MN|=5|F1N|,求 a,b. 2 2 2 2 1x y a b + = a b 2 2 2 12 2 2 2 =+ b y a x 4 3 ( 2015·20 ) 解 析 : ( Ⅰ ) 由 题 意 有 , 解 得 . 所 以 C 的 方 程 为 (Ⅱ)设直线 将 代入 得 , 故 ,于是直线 OM 的斜率 , 即 ,所以直线 OM 的斜率与直线 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2 2 2 2 2 4 2, 12 a b a a b − = + = 2 28, 4a b= = 2 2 1.8 4 x y+ = 1 1 2 2: ( 0, 0), ( , ), ( , ), ( , ).M Ml y kx b k b A x y B x y M x y= + ≠ ≠ y kx b= + 2 2 18 4 x y+ = 2 2 2(2 1) 4 2 8 0k x kbx b+ + + − = 1 2 2 2 2 ,2 2 1 2 1M M M x x kb bx y kx bk k + −= = = + =+ + 1 2 M OM M yk x k = = − 1 2OMk k⋅ = −17.(2013·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圆 在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 ,在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 . (Ⅰ)求圆心 的轨迹方程; (Ⅱ)若 点到直线 的距离为 ,求圆 的方程. (2014·20)解析:∵M 是 C 上一点且 MF2 与 x 轴垂直,∴M 的横坐标为 c,当 x=c 时, ,即 , 若直线 MN 的斜率为 ,则 ,即 , 亦即 ,则 ,解得 ,故椭圆 C 的离心率为 . (Ⅱ)由题意,原点 O 是 F1F2 的中点,则直线 MF1 与 y 轴的交点 D(0,2)是线段 MF1 的中点,故 ,即 b2=4a,由|MN|=5|F1N|,解得|DF1|=2|F1N|,设 N(x1,y1),由题意知 y1<0,则 , 即 ,代入椭圆方程得 ,将 b2=4a 代入得 ,解得 a=7, . 2by a = 2 ( )bM c a , 3 4 2 2 1 2 3tan 2 2 4 b a bMF F c ac ∠ = = = 2 2 23 2b ac a c= = − 2 23 1 02 2c ac a− − = 22 3 2 0e e− − = 1 2e = 1 2 2 44 b = 1 1 2( ) 2 2 c x c y − − = − = 1 1 3 2 1 x c y  = −  − 2 2 2 9 1 14 c a b + = 2 2 9( 4 ) 1 14 4 a a a a − + = 2 7b = P x 2 2 y 2 3 P P y x= 2 2 P18 .( 2018·20 ) 设 抛 物 线 的 焦 点 为 , 过 且 斜 率 为 的 直 线 与 交 于 , 两 点 , . (1)求 的方程; (2)求过点 , 且与 的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2 4C y x=: F F ( 0)k k > l C A B | | 8AB = l A B C (2013·20)解析:(Ⅰ)设 P(x,y),圆 P 的半径为 r. 由题设 y2+2=r2,x2+3=r2. 从而 y2+2=x2+3. 故 P 点的轨迹方程为 y2-x2=1. (Ⅱ)设 P(x0,y0).由已知得 . 又 P 点在双曲线 y2-x2=1 上,从而得 . 由 ,得 . 此时,圆 P 的半径 . 由 ,得 . 此时,圆 P 的半径 . 故圆 P 的方程为 x2+(y-1)2=3 或 x2+(y+1)2=3. 0 0| | 2 22 x y− = 0 0 2 2 1 0 | | 1 1 x y y x − =  − = 0 0 2 2 0 0 1 1 x y y x − =  − = 0 0 0 1 x y =  = − 3r = 0 0 2 2 0 0 1 1 x y y x − = −  − = 0 0 0 1 x y =  = 3r =19.已知椭圆 C1: (a>b>0)的右焦点 F 与抛物线 C2 的焦点重合,C1 的中心与 C2 的顶点重合.过 F 且与 x 轴重直的直线交 C1 于 A,B 两点,交 C2 于 C,D 两点,且|CD|= |AB|. (1)求 C1 的离心率; (2)若 C1 的四个顶点到 C2 的准线距离之和为 12,求 C1 与 C2 的标准方程. 2018.20.解:(1)由题意得 F(1,0),l 的方程为 y=k(x–1)(k>0).设 A(x1,y1),B(x2,y2). 由 得 . ,故 . 所以 . 由题设知 ,解得 k=–1(舍去),k=1. 因此 l 的方程为 y=x–1. (2)由(1)得 AB 的中点坐标为(3,2),所以 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即 . 设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x0,y0),则 解得 或 因此所求圆的方程为 或 . 2 ( 1) 4 y k x y x = −  = 2 2 2 2(2 4) 0k x k x k− + + = 216 16 0k∆ = + = 2 1 2 2 2 4kx x k ++ = 2 1 2 2 4 4( 1) ( 1) kAB AF BF x x k += + = + + + = 2 2 4 4 8k k + = 2 ( 3)y x− = − − 5y x= − + 0 0 2 2 0 0 0 5 ( 1)( 1) 16.2 y x y xx = − + − ++ = + , 0 0 3 2 x y =  = , 0 0 11 6. x y =  = − , 2 2( 3) ( 2) 16x y− + − = 2 2( 11) ( 6) 144x y− + + = 2 2 2 2 1x y a b + = 4 3十二、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解析版) 【2019.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详解】解:(1)因为椭圆 的右焦点坐标为: ,所以抛物线 的方程为 ,其中 . 不妨设 在第一象限,因为椭圆 的方程为: , 所以当 时,有 ,因此 的纵坐标分别为 , ; 又因为抛物线 的方程为 ,所以当 时,有 , 所以 的纵坐标分别为 , ,故 , . 由 得 ,即 ,解得 (舍去), . 所以 的离心率为 . (2)由(1)知 , ,故 ,所以 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 , , , 的准线为 . 由已知得 ,即 . 所以 的标准方程为 , 的标准方程为 . 1C (c,0)F 2C 2 4y cx= 2 2c a b= − ,A C 1C 2 2 2 2 1x y a b + = x c= 2 2 2 2 2 1c y bya b a + = ⇒ = ± ,A B 2b a 2b a − 2C 2 4y cx= x c= 2 4 2y c c y c= ⋅ ⇒ = ± ,C D 2c 2c− 22| | bAB a = | | 4CD c= 4| | | |3CD AB= 284 3 bc a = 23 2 2( )c c a a ⋅ = − 2c a = − 1 2 c a = 1C 1 2 2a c= 3b c= 2 2 1 2 2: 14 3 x yC c c + = 1C (2 ,0)c ( 2 ,0)c− (0, 3 )c (0, 3 )c− 2C x c= − 3 12c c c c+ + + = 2c = 1C 2 2 116 12 x y+ = 2C 2 8y x=在极坐标系中,O 为极点,点 在曲线 上,直线 l 过点 且与 垂直, 垂足为 P. (1)当 时,求 及 l 的极坐标方程; (2)当 M 在 C 上运动且 P 在线段 OM 上时,求 P 点轨迹的极坐标方程. 1.(2017·22)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的极坐标方 程为 . (1)M 为曲线 上的动点,点 P 在线段 OM 上,且满足 ,求点 P 的轨迹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点 A 的极坐标为 ,点 B 在曲线 上,求 面积的最大值. 1C cos 4ρ θ = 1C | | | | 16OM OP⋅ = 2C (2, )3 π 2C OAB∆ 0 0 0( , )( 0)M ρ θ ρ > : 4sinC ρ θ= (4,0)A OM 0 = 3 πθ 0 ρ 【解析】(1)因为点 在曲线 上, 所以 ; 即 ,所以 ,因为直线 l 过点 且与 垂直, 所以直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即 ; 因此,其极坐标方程为 ,即 l 的极坐标方程为 ; (2)设 ,则 , , 由题意, ,所以 ,故 ,整理得 , 因为 P 在线段 OM 上,M 在 C 上运动,所以 , 所以,P 点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 ,即 . 0 0 0( , )( 0)M ρ θ ρ > : 4sinC ρ θ= 0 04sin 4sin 2 33 πρ θ= = = (2 3, )3M π tan 33OMk π= = (4,0)A OM l 3 ( 4)3y x= − − 3 4 0x y − =+ cos 3 sin 4ρ θ ρ θ+ = sin( ) 26 πρ θ + = ( , )P x y OP yk x = 4AP yk x = − OP AP⊥ 1OP APk k = − 2 2 14 y x x = −− 2 2 4 0x y x+ − = 0 2,2 4x y≤ ≤ ≤ ≤ 2 4 cos 0ρ ρ θ− = 4cos ( )4 2 π πρ θ θ= ≤ ≤(2017·22)解析:(1)解法一:设 点在极坐标下坐标为 由 可得 点的坐标为 , 代入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得: ,即 ,两边同乘以 ,化成直角坐标方程为: ,由题意知 ,所以检验得 . 解法二:设 点在直角坐标系下坐标为 ,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因为 三点共线,所以 点的坐标为 ,代入条件 得: ,因为 ,化简得: . (2)解法一:由(1)知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故可设 点坐标为 , P ( ),ρ θ 16OM OP⋅ = M 16 ,θρ      1C 16 cos 4θρ = 4cosρ θ= ρ 2 2 4x y x+ = 0ρ > 2 2 4 ( 0)x y x x+ = ≠ P ( ),x y 1C 4x = , ,O P M M 44, y x      16OM OP⋅ = 2 2 2 2 1616 16y x yx + ⋅ + = 0x > 2 2 4 ( 0)x y x x+ = ≠ 2C 4cosρ θ= B (4cos , )θ θ , 由 得 ,即最大值为 . 解法二:在直角坐标系中, 点坐标为 ,直线 的方程为 . 设点 点坐标 ,则点 到直线 的距离 , 所以 ,又因为点 坐标满足方程 ,由柯西不等式得: ,即 , 即 ,由 得, . 21 2 4cos sin( ) 2 3 cos 2sin cos 3 cos2 sin 2 32 3OABS πθ θ θ θ θ θ θ∆ = ⋅ ⋅ ⋅ − = − = − + 2sin(2 ) 33 πθ= − − + 2 2 π πθ− ≤ ≤ 2 3OABS∆ ≤ + 2 3+ A (1, 3) OA 3 0x y− = B ( , )x y B OA 3 2 x y d − = 31 22 2OAB x y S d∆ − = ⋅ ⋅ = B 2 2( 2) 4x y− + = 222 2 2( 2) 3 ( 1) 3( 2)x y x y    − + + − ≥ − −      4 3( 2) 4x y− ≤ − − ≤ 4 2 3 3 4 2 3x y− + ≤ − ≤ + 3 2OAB x y S∆ − = 2 2 3OABS∆ ≤ +2.(2016·23)【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圆 C 的方程为 . (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 C 的极坐标方程; (Ⅱ)直线 l 的参数方程是 (t 为参数),l 与 C 交于 A,B 两点, ,求 l 的斜率. 3.(2015·23)在直角坐标系 中,曲线 C1: (t 为参数,t≠0)其中 ,在以 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 C2: ,C3: . (Ⅰ)求 C2 与 C3 交点的直角坐标;(Ⅱ)若 C1 与 C2 相交于点 A,C1 与 C3 相交于点 B,求|AB|的最大值 4.(2014·23)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半圆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 . (1)求 C 的参数方程; (2)设点 D 在 C 上,C 在 D 处的切线与直线 垂直,根据(Ⅰ)中你得到的参数方程,确定 D 的 坐标. 2 2( + 6) + = 25x y cos sin x t y t α α =  = 10AB = xOy cos sin x t y t α α =  = 0 α π≤ < 2sinρ θ= 2 3 cosρ θ= 2cosρ θ= [0, ]2 πθ ∈ : 3 2l y x= + (2016·23)解析:⑴整理圆的方程得 ,由 可知,圆 的极坐标方程为 . (2) 记 直 线 的 斜 率 为 , 则 直 线 的 方 程 为 , 由 垂 径 定 理 及 点 到 直 线 距 离 公 式 知 : ,即 ,整理得 ,则 . 2 2 12 11 0x y+ + + = 2 2 2 cos sin x y x y ρ ρ θ ρ θ  = +  =  = C 2 12 cos 11 0ρ ρ θ+ + = k 0kx y− = 2 2 6 1025 21 k k  − = −   +   2 2 36 90 1 4 k k =+ 2 5 3k = 15 3k = ± ( 2015·23 ) 解 析 : ( Ⅰ ) 曲 线 的 直 角 坐 标 方 程 为 , 曲 线 的 直 角 坐 标 方 程 联立 ,解得 或 ,所以 与 交点的直角坐标为 和 . (Ⅱ)曲线 C1 的极坐标方程为 , ,因此 A 的极坐标为 ,B 的极坐标为 ,所以 ,当 时,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4. 2C 2 2 2 0x y y+ − = 3C 2 2 2 3 0x y x+ − = 2 2 2 2 2 0 2 3 0 x y y x y x  + − = + − = 0 0 x y =  = 3 2 3 2 x y  =  = 2C 3C (0,0) 3 3( , )2 2 ( , 0)Rθ α ρ ρ= ∈ ≠ 0 α π≤ < (2sin , )α α (2 3cos , )α α | | |2sin 2 3cos | 4|sin( )|3AB πα α α= − = − 5 6 πα = | |AB5.(2013·23)已知动点 , 都在曲线 ( 为参数)上,对应参数分别为 与 , 为 的中点. (Ⅰ)求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Ⅱ)将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 表示为 的函数,并判断 的轨迹是否过坐标原点. 6.(2018·22)在直角坐标系 中,曲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直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 (1)求 和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曲线 截直线 所得线段的中点坐标为 ,求 的斜率. P Q 2cos ,: 2sin x tC y t =  = t t α= 2 (0 2 )t α α π= < < M PQ M M d α M xOy C 2cos , 4sin x θ y θ =  = θ l 1 cos , 2 sin x t α y t α = +  = + t C l C l (1, 2) l (2014·23)解析:(1)设点 M(x, y)是曲线 C 上任意一点,∵ ,∴ , 即: ,∴C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 ). (2)设点 D(1+cosφ, sinφ),∵C 在 D 处的切线与直线 l: 垂直,∴直线 CD 和 l 的斜率相同,∴ ,∵ , ,∴ ,∴点 的坐标为 . 2cosρ θ= 2 2 2x y x+ = 2 2( 1) 1x y− + = 1 cos sin x y ϕ ϕ = +  = ϕ 0 ϕ π≤ ≤ 3 2y x= + sin tan 3cos ϕ ϕϕ = = 0 ϕ π≤ ≤ 3 πϕ∴ = 3sin 2 1cos 2 ϕ ϕ  =  = D 3 3( , )2 2 (2013·23)解析:(Ⅰ)依题意有 P(2cos α,2sin α),Q(2cos 2α,2sin 2α),因此 M(cos α+cos 2α,sin α+sin 2α).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为 (α 为参数,0<α<2π). (Ⅱ)M 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 (0<α<2π).当 α=π 时,d=0, 故 M 的轨迹过坐标原点. cos cos2 sin sin 2 x y α α α α = +  = + 2 2 2 2cosd x y α= + = +7、【2020.22】已知曲线 C1,C2 的参数方程分别为 C1: (θ 为参数),C2: (t 为参数). (1)将 C1,C2 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2)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 C1,C2 的交点为 P,求圆心在极轴上,且经过极点和 P 的圆的极坐标方程. 2018.22(1)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 当 时,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 当 时,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 (2)将 的参数方程代入 的直角坐标方程,整理得关于 的方程 .① 因为曲线 截直线 所得线段的中点 在 内,所以①有两个解,设为 , ,则 . 又由①得 ,故 ,于是直线 的斜率 . C 2 2 14 16 x y+ = cos 0α ≠ l tan 2 tany xα α= ⋅ + − cos 0α = l 1x = l C t 2 2(1 3cos ) 4(2cos sin ) 8 0t tα α α+ + + − = C l (1,2) C 1t 2t 1 2 0t t+ = 1 2 2 4(2cos sin ) 1 3cost t α α α ++ = − + 2cos sin 0α α+ = l tan 2k α= = − 2 2 4cos 4sin x y θ θ  =  = , 1, 1 x t t y t t  = +  = − 【详解】(1)由 得 的普通方程为: ; 由 得: ,两式作差可得 的普通方程为: . 2 2cos sin 1θ θ+ = 1C 4x y+ = 1 1 x t t y t t  = +  = − 2 2 2 2 2 2 1 2 1 2 x t t y t t  = + +  = + − 2C 2 2 4x y− =十三、统计与概率 【2019.4】生物实验室有 5 只兔子,其中只有 3 只测量过某项指标,若从这 5 只兔子中随机取出 3 只,则恰有 2 只 测量过该指标的概率为( ) A. B. C. D. 5.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 甲:我的成绩比乙高. 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 丙:我的成绩比乙高. 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 (2)由 得: ,即 ; 设所求圆圆心的直角坐标为 ,其中 , 则 ,解得: , 所求圆的半径 , 所求圆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即 , 所求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 2 2 4 4 x y x y + =  − = 5 2 3 2 x y  =  = 5 3,2 2P     ( ),0a 0a > 2 2 25 302 2a a   − + − =       17 10a = ∴ 17 10r = ∴ 2 2 217 17 10 10x y   − + =       2 2 17 5x y x+ = ∴ 17 cos5 ρ θ= 2 3 3 5 2 5 1 5 【答案】B 【解析】设其中做过测试的 3 只兔子为 ,剩余的 2 只为 ,则从这 5 只中任取 3 只的所有 取法有 , 共 10 种.其中恰有 2 只做过测试的取法有 共 6 种, 所以恰有 2 只做过测试的概率为 ,选 B. , ,a b c ,A B { , , },{ , , },{ , , },{ , , },{ , , },{ , , }a b c a b A a b B a c A a c B a A B { ,c, },{ ,c, },{b, , },{c, , }b A b B A B A B { , , },{ , , },{ , , },{ , , },a b A a b B a c A a c B { ,c, },{ ,c, }b A b B 6 3 10 5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14.我国高铁发展迅速,技术先进.经统计,在经停某站的高铁列车中,有 10 个车次的正点率为 0.97,有 20 个车 次的正点率为 0.98,有 10 个车次的正点率为 0.99,则经停该站高铁列车所有车次的平均正点率的估计值为 ___________. 1.(2017·11)从分别写有 1,2,3,4,5 的 5 张卡片中随机抽取 1 张,放回后再随机抽取 1 张,则抽得的第一 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的概率为( ) A. B. C. D. 2.(2016·8)某路口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为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红灯持续时间为 40 秒. 若一名行人来到该路口遇到 红灯,则至少需要等待 15 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 ) A. B. C. D. 3.(2015·3)根据下面给出的 2004 年至 2013 年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 的是( ) A.逐年比较,2008 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2007 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碳排放显现成效 1 10 1 5 3 10 2 5 7 10 5 8 3 8 3 10 【答案】A 【解析】若甲预测正确,则乙、丙预测错误,则甲比乙成绩高,丙比乙成绩低,故 3 人成绩由高到 低依次为甲,乙,丙;若乙预测正确,则丙预测也正确,不符合题意;若丙预测正确,则甲必预测错误,丙比 乙的成绩高,乙比甲成绩高,即丙比甲,乙成绩都高,即乙预测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0.98. 【解析】由题意得,经停该高铁站的列车正点数约为 ,其中高铁个数为 10+20+10=40,所以该站所有高铁平均正点率约为 . 10 0.97 20 0.98 10 0.99 39.2× + × + × = 39.2 0.9840 = (2017·11)D 解析:如下表所示,表中的点横坐标表 示第一次取到的数,纵坐标表示第二次取到的数,总 计有 25 种情况,满足条件的有 10 种,所以所求概率为 .10 2 25 5 = (2016·8)B 解析:至少需要等待 15 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 ,故选 B.40 15 5 40 8 − =C.2006 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呈逐渐减少趋势 D.2006 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4.(2014·13)甲、已两名运动员各自等可能地从红、白、蓝 3 种颜色的运动服种选择 1 种,则他们选择相同颜色运 动服的概率为_______. 5.(2013·13)从 1,2,3,4,5 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的数,其和为 5 的概率是_______. 6.(2018·5)从 2 名男同学和 3 名女同学中任选 2 人参加社区服务,则选中的 2 人都是女同学的概率为 A. B. C. D. 7、【2020.3】如图,将钢琴上的 12 个键依次记为 a1,a2,…,a12.设 1≤i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