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解析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统编版必修上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课 《沁园春·长沙》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岳麓山怀古 刘建华 ①一处名胜古迹往往就是一尊凝固的历史。岳麓山横霸在长沙市湘江西岸,古人将其列 入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 足。”因其为南岳之足,故称之为岳麓。中国多山,且多名山,泰山以雄闻世,黄山以秀扬 名,华山以险著称,而总面积 8 平方公里、最高峰也只有海拔 290 多米的岳麓山,却也因其 有独特的个性而引人注目。这是一片古老的热土,这是一块文化积淀凝重的宝地,美丽的湘 江江畔,宏伟的岳麓山下,天光云彩与湖光山色对映成趣,奇山怪石与碧水深渊交相生辉, 一座北宋开宝末年(976 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由宋真宗赵 恒亲笔题写匾额的岳麓书院,屹立于岳麓山脚,昭示着时间的远古。陪同参观的长沙朋友脸 上洇出一层闪亮的自豪,如数家珍,向我列举出千百年来岳麓书院培养出的无数英才:有洋 务派首领左宗棠,有湘军首领、古文大家曾国藩,有清朝第一位外交官郭嵩焘,还有毛泽东 的老师杨昌济等。眼望书院大门那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我似看见,一批批仁 人志士从书院里澎湃涌出。 ②秀如琢玉层峦耸翠的岳麓山,因了与湘江山水相依,更具山魂水魄,历来被人们所珍 重与神往。自西汉以来,名人雅士在此留下了许多遗迹。除当时雄居全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岳 麓书院外,还有爱晚亭、麓山寺、望湘亭、唐李邕麓山寺碑和宋刻禹王碑等众多古迹,点缀 在青山绿水之间,令后人凭吊瞻仰。置身于人文景观如此密集的岳麓山,薰也会薰出些仙风 道骨来。 ③湘江是长沙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从遥远的地方奔来的江水,如同牵肠挂肚的脐带,在 这座省城巨大的腹地里缠绕纠结,淤积江心一个长岛形的橘子洲。驻足岳麓山下,左眼读山, 右眼阅水,凭吊完山中那一段段悲壮历史的名胜古迹后,很自然地,我的思绪便飞往那令人 魂牵梦萦的橘子洲。 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 遍, ; , 。 , , 。 , , ?……”学生时代,随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 讲解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境,我就产生了对橘子洲的强烈向往。⑤船在航行。我注目湘江中央长 5 公里许的橘子洲,倾注着积蓄数十年之久的思念。呵, 当年,青年毛泽东和他风华正茂的同学们,不就是常在这里读书、游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畅谈国家大事么!登上已辟为公园的橘子洲,先前曾经建有的水陆寺、拱极楼、江心楼等古 迹,虽然已难于寻觅,但后来兴建的橘洲亭、廊及《沁园春》词牌,已与不朽的河流浑然一 体,灿烂于这泱泱泽川。游览橘子洲,缅怀开创新中国纪元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似时时处处都能感触到历史的凝重与雄浑。澎湃的湘江潮汐,已将橘子洲浸染成一种古迹, 一种承接今古的骄傲! ⑥长沙是一个迷人的城市,仅仅一座岳麓山和一个橘子洲,就足使我感触到那幽藏于岁 月积层中灿烂文化的炽热,感受到一次直抵心灵的撞击。 1.将第④段空白处补充完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 遍,      ;       ,        。       ,      ,     。 ,    , ? 2.第①自然段中说“却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引人注目”。请结合文章理解“其独特的个性” 的具体意思。 3.本文着重写了“一座岳麓山和一个橘子洲”,但第③自然段又写了湘江,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①岳麓山有厚重的人文文化积淀,培养出无数仁人志士;②在岳麓山有美不胜收的自然 景观,天光云彩与湖光山色对映成趣,奇山怪石交相生辉。 3.①揭示作者游踪的变化,体现移步换景的行文特点;②由写岳麓山过渡到写橘子洲,起 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③橘子洲是一个淤积于湘江江心的长岛,写橘子洲不可不提湘江,连 类而及使然。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背诵默写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 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 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舸、竞、怅寥廓、苍等。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含义能力。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含义,一 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也就是把重要词语放置到具体语境中,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内容理 解词语的含义。比如本题要求结合文章理解“其独特的个性”的具体意思。可根据文中“这 是一片古老的热土,这是一块文化积淀凝重的宝地,美丽的湘江江畔,宏伟的岳麓山下,天 光云彩与湖光山色对映成趣,奇山怪石与碧水深渊交相生辉,”“陪同参观的长沙朋友脸上 洇出一层闪亮的自豪,如数家珍,向我列举出千百年来岳麓书院培养出的无数英才”这些信 息理解“其独特的个性”的具体意思。 3.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本文着重写了“一座岳麓山和一个橘子洲”,但第③自然段又 写了湘江,有什么作用。是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段落作用能力。把握文段作用,可以根据 其所在位置,结合上下文内容,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第③自然段湘江,交代了作者 游踪的变化。第③自然段湘江,是由写岳麓山过渡到写橘子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此 外橘子洲是一个淤积于湘江江心的长岛,写橘子洲不可不提湘江。 点睛:段落作用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 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情感)。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 杨义 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的表达方式相关,如《唐诗纪事》卷七所载初唐 四杰的轶闻:“骆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时人号为‘算 博士’。”毛泽东诗词用数字用得多,用得圆熟流转,有的地方简直达到化境。他多用 “万”“千”等大数字,顾盼生风,相当出彩。数字可以使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 地囊括大千世界,有道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又有道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如此苍茫的境界,使《世说新语》记述的谢道韫的“咏絮才”佳话,简直成了小儿女把戏。 以数字写战争,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都写得气势淋漓。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如“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又如“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 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反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军区的“围剿”,既 有战争氛围的渲染,又有战争气势的张扬,其强烈的审美效果多与数字相关:“万木霜天红 烂漫……雾满龙岗千嶂暗……二十万军重入贛,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反“围剿”中那种高度灵活机动 的战略战术,被一组数字表现得动人心魄:“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 如卷席。”(《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数字的使用,在特定战役中呈现出统计学 的具体性,在大规模的战争过程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呈现出审美学的概括性,比如长征胜利, 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 长征》)的概括;解放战争攻克南京,取得历史性胜利时,大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 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由于这些数字出自大怀抱、大手笔,又与鲜丽独特的意象进行多姿多彩的组合,在运用 手法中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节奏感,因而颇 有一些数字句成为全篇的警策所在,成为千古妙句。比如《七律・登庐山》在“一山飞峙大 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之后,又有数字句“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 ・答友人》在“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之后,又有数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些数字或为地理方位,或为江流走势,或点亮神话物证,或对天象进 行人间剪裁,都令人联想到“李白文章,锦心绣口”,展开了一番别有情致的天上人间的精 神畅游和文化对话。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表达方式相关,而这可谓渊源有自,在古籍《唐 诗纪事》中可寻到例证。 B.毛泽东写诗词用数字,创作具有数量多、质量优的特点,有一些使用数字的诗(词)句简 直臻于化境,艺术效果非凡。 C.毛泽东在写诗词时多用“万”“千”等大数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水千山只 等闲”等皆可为证。 D.毛泽东以数字入诗词,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地囊括大千世界,使得诗词形成 了一种大的怀抱和境界。5.下列诗(词)句,不符合用数字写战争而写得气势淋漓的一项是( )_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C.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D.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在写诗词时使用数字,是为了展现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甚 至写出了战略战术的灵活机动。 B.毛泽东写战争时使用一些数字,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有的诗词渲染了战争的氛围, 有的诗词则张扬了战争的气势。 C.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和鲜丽独特的意象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组合,在具体性、概括性和节 奏感等方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D.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涉及地理方位、神话物证和个人想象等内容,使人感受到其独有 而鲜明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志趣。 【答案】 4.D 5.B 6.A 【解析】 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 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本题 A、B 项,正确,出自文章首段,属于变换说法。C 项, 正确,前半部分表述出自第一段,后半部分中的“万山千山只等闲”出自第二段,看似错误, 但其中的“皆”即表明可以作为证据,这符合原文的思想见解。D 项,“以数字入诗词”和 “大的怀抱和境界”因果倒置,原文第三段相关表述为“由于这些数字出自大怀抱、大手笔, 又与鲜丽独特的意象进行多姿多彩的组合,在运用手法方面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 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节奏感”。选项不合文意,因果倒置。故选 D。 5.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 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项,出自《浪淘沙•北戴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于 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 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虽然有“千年”“挥鞭”等字眼,但此句不是写战争。故选 B。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 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A 项,表述犯了偷换概念和以偏概全的错误,“毛泽东在写诗词时使用数字”应改为“毛泽东 在写有关战争的诗词时使用数字”。B、C 项,正确,均出自原文,属于变换说法。D 项,正 确,出自原文末段,但涉及信息推断,结合符合原文的思想内容。故选 A。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开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和乐观的革命精神享誉海内外,被人们 广为传诵。 毛泽东的诗词中充满着豪气和霸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惜秦皇汉武,略输 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 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何等豪迈的气魄啊!从这 些诗词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介书生,而是一位策马扬鞭、驰骋疆场的英雄。 毛泽东一生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毛泽东的诗词,就是读中 国人民的革命史。他的诗词多以重大历史题材和形势为背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他的心 中始终装着革命,即使看见山、河、雪、梅等自然界的景物,也能联想到革命,给景物以非 凡的气势,以借景抒情。如《念奴娇·井冈山》《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水调 歌头·游泳》等,没有一首是纯粹写景的。他的一喜一忧都与时代背景和国内外形势有关, 喜时“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忧时“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他为 善打硬仗、屡立战功的爱将彭德怀所写的“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直抒胸怀,毫不掩饰。 毛泽东的诗词很少言及个人感情。就连在得知爱妻杨开慧惨遭敌人杀害后,他也没有作 诗悼念,只是满怀悲愤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直到 1957 年,他在给柳直荀烈士的 妻子、杨开慧的好朋友李淑一女士回信时才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深情悼念杨 开慧:“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 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可见并非英雄无情,他对妻子的思念几十年来从没有断过。可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更多的时候是投 身于革命。他先后有六位亲人为革命牺牲,然而他顾不上太多的儿女私情,他的心中,装的 是亿万百姓。 毛泽东的诗词更多的是战斗的武器,是鼓舞人民前进的号角。他的诗词体现出了蔑视一 切困难,坚信革命必胜、人民必胜的乐观与豪迈之情。他不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 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时期,不论是面对新中国建立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还是面对 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和绞杀,从来没有低下过高贵的头颅。 毛泽东的诗词被广为传诵,深受人们喜爱。也许是毛泽东的诗词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恢宏 气势能够激起书写者的激情,很多书法爱好者抄写过他的诗词。 他的诗词中的佳言妙句也 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很多景点因他的诗词而名扬天下。他的诗词和他的思想 一样熠熠生辉,光照后人。 7.毛泽东的诗词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本概括。 8.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诗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你认为毛泽东的诗词属于哪一流派?为什么? 【答案】 7.毛泽东的诗词中充满着豪气和霸气;他的诗词多以重大历史题材和形势为背景,有 感而发,一气呵成;毛泽东的诗词很少言及个人感情,更多的是战斗的武器、前进的号角。 8.最后一段在内容方面,写出了毛泽东的诗词深受人们的喜爱,其诗词对中国社会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突出了毛泽东的诗词的巨大价值。在结构方面,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 文章结构完整。 9.属于豪放派。因为毛泽东的诗词拥有博大开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体现了他乐观 的革命精神。 【解析】 7.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抓到答题区间,然后筛选 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本题的答题区间为文章第二、三、四、五段,分别找出这几段的中心 句,然后归纳概括出毛泽东诗词的特点即可。答题时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毛泽东的诗词中充满着豪气和霸气”“他的诗词多以重 大历史题材和形势为背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毛泽东的诗词更多的是战斗的武器,是鼓 舞人民前进的号角”概括作答。 8.此题考核分析文段作用的能力,分析文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入手。从内容上看,最后一段写毛泽东诗词深受人们喜爱,影响很大,突出了毛泽东诗词的 巨大价值。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且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9.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去分析毛泽东的诗歌风格,答题时先明确风格的特征,然后 对号入座进行分析。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婉约派 作品语言清丽、含蓄,重视音律谐婉,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 根据毛泽东诗词的特点可知,毛泽东的诗词属于豪放派。 激活传统话诗词 周笃文 中华诗词遗产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我们在以敬慕的心情认真学 习的同时,也要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历史使命感,承担起激活传统的历史责任,使中华 诗词在传承中焕发出时代光彩。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卷》中主张文学必须开一代之新,续千古之雄风。这对于中华诗 词也同样是适用的。任何文化传统都有一个继承、吸收与创新的过程,传统必须吸收时代新 元素,加以激活,才能永葆其活力。 时代的进步是伴随着思想的突破的,新的时代有太多的创造与期许,我们必须直面它, 表现它,擂出时代的鼓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 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创新宇宙的襟抱与整顿乾坤使命感又是何等气壮山河、 光耀霄汉了。一样的形式格律,在当代伟人的手中,便有焕然一新、发聋振聩的作用,这就 是价值观念创新的结果。 司空图《诗品》云:“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把诗的语言提高 到从生活中采炼金矿的境地。出色的诗人无一不是超级语言大师,传世的名篇大都有惊人之 句。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0 个字写尽了洞庭的水势与涛声。“蒸”字、“撼” 字真是笔雄万夫了。辛稼轩《清平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写农家生活,情态活现,“小儿”两句写尽了稚子淘气模样。如此活灵活现的手笔,真是妙夺造化、画工难及之杰作。 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是同它表现技巧的进步密切相关的。如常说的起承转合的章法, 都是深谙此道的经验之谈。 多转折,是诗文入妙之道。如唐无名氏《醉公子》词:“门外猫儿吠,知是萧郎至。刬 袜步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伊醉,犹胜独睡时。”写一个女 子等候情郎,由热盼,喜至到失望,和自宽自解的心理过程,真是冰火两重天。一句“犹胜 独睡时”,写出了几多无奈与爱的极至,可谓化俗为雅的极笔了。 换位和倒装也是增强表现力与陌生感的重要方法。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意为除夕将晓之时,已经感受到江上的春色。句式之倒装,曲折之涩笔,令读者增反复咀嚼 之意致,皆深化诗意的手段。 意象叠加,是庞德学习中国诗而得出创作妙诀。他提出“绝对不使用任何无益于表现的 词,即用纯意象或全意象”。他的定义是:“意象是感性与智性在瞬间的突然结合。” 形式的通变也是激活传统的手段之一。固然对于精美无比的诗词形式,我们应当以敬畏 的心情钻研学习。但并不是说必得固守雷池,不能稍有变化。从中华诗史由四言而五言、七 言,乃至歌行古风,足以证明了突破形式的必要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0.关于“多转折,是诗文入妙之道”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写诗为文应善于回旋曲折,尺水兴波,这是激活传统的表现技巧之一。 B.作者创作诗文,应掌握起承转合的技巧,将语意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 C.换位和倒装是主要的转折方法,它能增强表现力与陌生感,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D.意象叠加和形式的通变,是诗文“转折”入妙之道,会给人一种新鲜感。 11.下列对“激活传统”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激活传统需要价值观念创新,宏开思路,与时俱进,吟出时代的新声。 B.诗人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激活传统离不开语言创新。 C.表现技巧的改进也是激活传统的内容,中华诗词的魅力与其进步相关。 D.中华诗词从“言”到“歌行”的不断变化,对于激活传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只有吸收时代新元素,激活传统,才能批判继承中华文化的遗产。 B.激活传统对中华诗词乃至人类文明进步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C.我们应该承担起激活传统的历史责任,使中华诗词在传承中焕发出时代光彩。D.文化传统有一个继承、吸收与创新的过程,激活传统,使古代诗词逐步得到完善。 【答案】 10.A 11.D 12.C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能力。B 项,表述不正确,“起承转合”:“起” 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 结尾。“转折”有“起承转合”中“转”的含义,但不完全相同。C 项,以偏概全,换位和倒装在 上文中指遣词造句,只是转折的技巧之一,但不是主要的转折方法,试题题干中的“转折”, 不是指一句话或是一个词语,而是指整篇文章或整首诗中运用的写作技巧。D 项,表述错误, “意象叠加和形式的通变”不是“转折”,而是另一种写作技巧。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 项,答题 的信息区间是最后四段。B、C、D 三项均不符合原文意思。 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依据 试题的题干要求,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项。D 项“决定性作用”表述错误,原文表述是 “形式的通变也是激活传统的手段之一”。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项“中华文化”表述错误,概念 扩大。B 项表述错误,原文是“中华诗词遗产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激活传统的历史责任,使中华诗词在传承中焕发出时代光彩”。D 项“使古代诗词逐步得到完 善”表述错误。完善:完备美好。不符合原文内容。古代诗词本身并没有完善与否的问题, 只是需要不断激活,得到更好的传承,焕发出时代光彩。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