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答案

ID:278030

大小:26.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时练习 练习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卷八十七载:“洪武元年,始备六尚书,皆正三品,一仍元旧。十三年,丞相 胡惟庸以专擅蒙蔽诛,分其职于吏户礼兵刑工,又分大都督府为五,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虽 并称政府而名位不极,事权不专。”材料从本质上说明当时 (  ) A.丞相权力受限更多     B.政令畅通得到保证 C.六部地位显著提高 D.集权统治得到强化 2.明朝(1386~1644)曾经历过两次非正常的皇权更替,一次是靖难之役,一次是夺门之变,大批大臣被 卷入其中。这反映了明朝 (  ) A.皇权更替充斥着血雨腥风 B.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C.官僚政治体制运行机制成熟 D.专制制度日益走向黑暗 3. 1572 年,年仅 10 岁的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他依仗皇太后的信任,侵夺六部职权,六 部皆俯首听命。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 A.六部演变为内阁下属机构 B.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 C.内阁成为国家法定决策机构 D.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 4.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北宋时,为了适 应战争的需要,管理财政的“三司”成为正式的宰相机构。雍正年间,为削弱诸王权力、保密军机,设 立军机处。这表明宰相制度 (  ) A.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因素 B.在中国古代史上越来越完善 C.变化事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D.发展使皇权与相权矛盾消失 5.据《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 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可知军机处 (  ) A.取代了内阁的职能,位高权重 B.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C.使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D.权力巨大,已经凌驾于六部之上 6.清初,内阁是协助皇帝办事的最高中枢机构,设大学士、学士若干名。军机处建立后,皇帝常调大学 士办事,形成“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的惯例,内阁不过“秉成例而行”,办理日常公务。 这表明 (  ) A.内阁大权旁落,名存实亡 B.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 C.内阁仅负责处理例行事务 D.内阁通过军机处行使职权 7.明朝之前,皇帝临时派出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称谓名目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权限相对较小。 明代,这类官员越来越受到重视,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到清代,钦差大臣承办的多是关涉国家 安危的大事。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官僚机制运转更加灵活  B.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增多 C.地方自主权力得到加强 D.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 8.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认为,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官中,能在府中。 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但“官府分离制”最终被“官府合一制”所替代。这一变化 主要说明 (  ) A.中央集权趋势不断加强 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 C.政治开明程度日益降低D.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 9.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 30 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 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 (  ) 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 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 10.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 年)的《大明会典》是以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 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  )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 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自翰林院 11.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人称“张相公”,他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 也”,“居正请广纳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由 此可以推知明朝 (  ) A.皇权高度集中 B.内阁首辅大权独揽 C.形成君臣共主的理政格局 D.内阁拥有国家政治的决策权 12.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九卿奏报各处田苗,康熙帝将该无关机要的奏折交内阁大学士阅览,并 说:“九卿奏折,朕已知。尔等票签具奏。”此举 (  ) A.说明内阁具有决策权 B.说明内阁专职批答奏折 C.反映出相权得到恢复D.益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13.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 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 (  ) A.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 B.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 C.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 D.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 14.《清史稿》载:“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 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该记载 (  ) A.体现军国大权尽归内阁 B.显示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C.证实清朝中央集权强化 D.说明军机大臣需敏锐严谨 15.明太祖晚年制《皇明祖训》,又规定新天子即位后,“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 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如亲王不幸为“奸臣”所害,王府官员和护卫军有权“移文五军都督 府,索取奸臣”。这些规定 (  ) A.给以后诸王举兵对抗中央提供根据 B.意在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D.有利于官员和护卫军保护亲王大臣 16.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洪武八年(1375 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 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 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这些规定 (  ) A.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B.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格考核C.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 D.表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 17.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弻,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 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 (  )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18.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 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些做法 (  ) A.促进了土司阶层对国家的认同 B.反映了商业发展冲击儒家思想 C.促进了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D.标志着中央政府推行改土归流 19.清朝雍正帝在《御制朋党论》中说:“要根除朋党之源,那么全国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要统一思想, 那么是与非的标准都必须唯我是从”。“你们各大臣如果将朕之所好者好之,所恶者恶之,是非画一, 则不敢结党矣”。材料本质上反映了清朝 (  ) 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一应事务的机构。内务府官员 属流官,定期更换。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源于皇帝私产,也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 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材料表明 (  ) A.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B.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源 C.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 D.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 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 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 30 余处,总督 10 余处,但设 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 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 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 “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 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 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 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 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目的的相同之 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 产生:民间是主要源头,民间书院是士人的私人治学组织,传道授业,服务公众,得到朝廷鼓励。 官府书院是学术文化机构,主要职责是“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辩明邦国之大典”。唐中期以后书 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 两宋 发展: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一体化,书院制度形成并完全确立。朝廷振兴官学,建 立官府控制的教育学术系统。书院数量猛增,分布多在南方 明朝 繁荣:官方力量超过民间力量。书院涉足地方文化建设,用儒学教化百姓,移风易俗,有了平民化 特色;民间书院的士人品评人物,调议朝政,社团化、政治性的倾向加强。明朝后期朝廷屡次禁 毁书院 清朝 普及和流变:官方强力进入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学术教育中心。民间书院致力于普及乡村文 化教育。道光以来,将西学、新学引入其中,形成了新式书院,又出现了教会书院、华侨书院。 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 上表为中国书院的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参考答案 1-10.DCBACCDCAC 11-20.ADDDAAAADA 21:(1)原因:明初三司事权不一,互不隶属,存在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保证地方行政长官既拥 有相对集中的权力,又不违背中央集权原则。 特点:注重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地制宜地设置地方行政长官的辖区。 (2)相同之处: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不同之处:明代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清末着眼于新政改革的需要。 原因:清政府“捐纳”制度长期存在,贪污腐化严重;官僚制度落后过时;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22: 论题:唐宋以来专制主义的发展对书院发展的影响。 阐述:唐宋以来,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政府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两宋时期,儒学 进一步发展,理学的统治地位确立;政府由原来的鼓励民间书院到振兴官学,强化对书院的控制。明清 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焚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官办书 院成为教育中心。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