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ID:277965

大小:830.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7-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抚顺市重点高中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 究过程中的“演绎”?( ) A. 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1:1 B.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 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 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 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 F1 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 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 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若 F1 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测交的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这属于“演绎”过程,A 正确; B、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这属于提出的假说,B 错误;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属于提出的假说,C 错误; D、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属于提出的假说,D 错误。 故选 A。 2.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 DNA 分子数目不同 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 DNA 分子数目相同 C. 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 分子数目相同 D. 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 分子数目不同 【答案】C【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 间期 减 I 前的间期 联会与 四分体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 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 换现象 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 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 互换现象同源染色 体的行为 分离与 组合 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 色体自由组合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 中期位 置 赤道板 减 I 在赤道板两侧,减 II 在赤道板着丝点的 行为 断裂 后期 减 II 后期 【详解】A、两者前期染色体和 DNA 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的分布于细胞 中,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A 错误; B、两者中期染色体和 DNA 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B 错误; CD、两者后期 DNA 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也不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 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 正确,D 错误。 故选 C。 3.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DNA B.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C.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D. 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 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详解】A、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故生物界中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DNA,A 正确; 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B 错误;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C 正确; D、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D 正确。 故选 B。 4.下列关于下图中 DNA 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解旋酶可作用于①②处 B. “G”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不同 DNA 的碱基种类相同,(A+T)/(C+G)的比例也相同 D. 把此 DNA 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 2 代,子代中含 15N 的 DNA 占 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 DNA 分子片段,部位①、②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 聚合酶和 DNA 连接酶 的作用部位;部位③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 【详解】A、解旋酶作用于③氢键处,A 错误; B、图示为 DNA 片段,因此“G”表示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B 正确; C、所有 DNA 分子都含有 A、C、G 和 T 四种碱基,且在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 A=T, C=G,则(A+G)/(C+T)=1,因此所有双链 DNA 的碱基种类和(A+G)/(C+T)的比例相同,但不同 DNA 中(A+T)/(C+G)的比例一般不同,C 错误; D、把此 DNA 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得到 4 个 DNA 分子,根据 DNA 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 一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含有 14N,另一条链含有 15N,其他 3 个 DNA 分子只含 15N,因此子代中含 15N 的 DNA 占 100%,D 错误。 故选 B。 5.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 ④能转录产生 RNA  ⑤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A. ①③⑤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 DNA 片段,所以携带遗传信息,①正确。转运氨基酸的是 tRNA,②错误。与核糖体 结合的是 mRNA,③错误。转录产生 RNA 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的,④正确,反密码子是 tRNA 上的,⑤ 错误,因此 A、C、D 错误,B 正确。 6.某婴儿不能消化乳糖,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导致乳糖酶失活,其根本 原因最可能是( ) A. 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 B. 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 C. 乳糖酶基因至少有一个碱基对改变了 D. 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对缺失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由于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乳糖酶失活,不能消化乳糖。 【详解】A、乳糖酶失活是由于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而不是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A 错误; B、因为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所以不是细胞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B 错误; C、由于乳糖酶分子中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所以很可能是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C 正确; D、乳糖酶基因如果有一个碱基缺失会造成遗传密码的解读偏移,造成多个氨基酸的改变,与题意不符,D 错误。 故选 C。 7.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等位基因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 F2 的 3: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 的基因型D.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 3∶1 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 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 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 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 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 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 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才可以自由组合,自由组合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可能会存在 相互作用。若不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 9∶3∶3∶1 的性状分离比;若存在相互作用,则 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 9∶3∶3∶1 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式,如 12∶3∶1、9∶6∶1、15∶1 等,A 错误; B、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 F2 出现 3∶1 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B 正确; C、测交实验可用于检测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及它产生的配子类型与比例,C 错误; D、杂合子与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不同,但性状表现可能相同,如 DD 和 Dd 均表现为高茎,D 错误。 故选 B。 8.图为某生物细胞,A 和 a、b 和 b、D 和 d 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 叙述是( ) A. A 和 a 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 B. A(a)和 D(d)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C. A 和 a、D 和 d 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D. A 和 a、b 和 b 在减数分裂Ⅰ时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 A 与 a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 与 A、a 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与 d 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详解】A、A 和 a 是一对等位基因,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A 正确; B、A(a)和 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B 正确; C、A 和 a、D 和 d 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正确; D、A 和 a、b 和 b 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能自由组合,D 错误。 故选 D。 9. 胰岛 B 细胞内某个 DNA 分子,已知在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 G+C 占 60%,A 占 24%,则另一条链上 A 占整个 DNA 分子的碱基比例为 A. 60% B. 24% C. 8% D. 16%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 C+G 占 60%,则 A+T 占 40%,而 A 占 24%,T 所占比例为 40%—24%=16%,根据 A 与 T 互补配对,另一条链上的 A 占另一条链的比例与 T 占该链的比例相等,另一 条链中 A 占另一条链的比例为 16%,又因为 DNA 分子碱基数目是一条链碱基数目的 2 倍,故另一条链上 的 A 占整个 DNA 分子的碱基比为 8%,C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 的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 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0.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 DNA 分子转录出的 mRNA 分子的碱基数是 n/2,该 DNA 分子中碱基的个数小于 n B. 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 DNA 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 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 DNA 和 RNA 上 D. 在细胞周期中,mRNA 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过程是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不具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不进行转录,转录 中 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 DNA 上,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作用,不同细胞时期 mRNA 的种类和数量不 同。 【详解】A、由于 DNA 分子中存在非编码序列,因此某 DNA 分子转录出的 mRNA 分子的碱基数是 n/2, 该 DNA 分子中碱基的个数应大于 n,A 错误;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只能以其中一条 DNA 链作为模板,B 错误; C、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 DNA 上,C 错误; D、在细胞周期中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 mRNA 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D 正确。 故选 D。 11. 基因型为 BBBbDDdd 的某生物,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型为 BBBbDDdd 的某生物表示 4 个染色体组. A、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A 错误; B、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 4 条,则含有 4 个染色体组,B 正确; C、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 2 条,则含有 2 个染色体组,C 错误; D、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 2 条,则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其中一种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三体,D 错 误. 故选 B.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2.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 可表示 DNA 分子复制 B. DE 可表示减数分裂Ⅱ全过程 C. CD 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 D. BC 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一条染色体上 DNA 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 AB 段是 DNA 复制形成的; BC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 段 是着丝点分裂导致的;DE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AB 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数目由 1 变为 2,是由于间期 DNA 复制形成的,A 正确; B、DE 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 1 个 DNA 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和末期,不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B 错误; C、CD 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数目由 2 变为 1,是由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的,C 正确; D、BC 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D 正 确。 故选 B。 13.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但易感锈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两对 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让它们进行杂交得到 F1,F1 再进行自交得到 F2,F2 中出现了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 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F2 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 B. F1 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结合的概率相同 C. F2 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的数量占 F2 总数的 9/16 D. F2 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数量比为 3:1,抗锈病与易感锈病的数量比为 3:1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纯合抗倒伏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为 ddrr,纯合易倒伏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子一代 全是 DdRr。 【详解】A、F2 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是 ddR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3,A 错误; B、F1 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一般雄性配子要比雌性配子多得多,但是雌雄配子结合的概率相同,B 错误; C、F2 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是 ddR_,占总数的 1/4×3/4=3/16,C 错误; 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F2 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数量比为 3∶1,抗锈病与易感锈病的数量比为 3∶1,D 正确。故选 D。 【点睛】DdRr 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不同,但同种性别的配子中:DR:Dr:dR:dr=1:1:1:1。 14.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果蝇的 叙述正确的是() A. 红眼雌果蝇体细胞中一定含有两个红眼基因 B. 红眼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一定含有红眼基因 C. 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一定含有一个白眼基因 D. 白眼雄果蝇体内细胞中一定只含有一个白眼基因 【答案】C 【解析】 红眼雌果蝇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因此体细胞可能含有 1 个红眼基因,A 错误;红眼雄果蝇产生 的精子中可能不含有 X,不含有红眼基因,B 错误;白眼雌果蝇的细胞为 2 个白眼基因,因此卵细胞中一定 含有一个白眼基因,C 正确;白眼雄果蝇细胞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 2 个白眼基因,D 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名师点睛】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摩尔根的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 F1 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 1:1,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F1 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 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15.尿嘧啶核苷(简称尿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如果选用含有 3H-尿苷的营养液,处理 活的小肠黏膜层,几小时后检测小肠绒毛,发现整个小肠黏膜层上均有放射性出现。推测与之密切相关的 过程是下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①和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已知尿嘧啶核糖核苷(简称尿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 RNA 的原料之一,而 RNA 是可通过转录过程合成,也可以通过 RNA 复制过程合成。 2、分析题图:①是 DNA 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 【详解】AD、①是 DNA 复制过程,DNA 复制的原料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不需要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A 错误,D 错误;B、②是转录过程,转录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包括尿嘧啶核糖核苷酸,B 正确; C、③是翻译过程,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不需要尿嘧啶核糖核苷酸,C 错误。 故选 B。 16.下列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 是( ) ①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 21 号染色体有 3 条 ②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⑥染色体上 DNA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 ①③④ B. ①③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2.染色体数目 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详解】①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 21 号染色体有 3 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①正确; ②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分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错误;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③正确;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④正确;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⑤错误; ⑥染色体上 DNA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是基因突变,⑥错误;①③④正确。 故选 A。 【点睛】 17. 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 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的D. 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分析发现各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不能互为等位 基因,A 错误; B.从图中可以发现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个数越来越多,最终癌变,B 正确; 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不定向的,C 错误;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但是不一定传给子代个体,D 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 【名师点睛】学生对基因突变理解不清 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 (3)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4)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 (5)多害少利性:有些基因突变,可使生物获得新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 18.如图所示为某雄性哺乳动物某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其上的部分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 B. 该细胞在 DNA 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C. 该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D. 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有 2 种或 3 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哺乳动物某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其上的部分基因,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 和 2,3 和 4),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A、该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1 和 2,3 和 4,A 正确; B、2 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 A 和 a,其形成原因是基因突变,可能是 A 变为 a 或是 a 变为 A,B 正确; C、由于 1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aa,而 2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Aa,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不是四分体时 期发生了交叉互换,C 错误; D、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最终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有 2 种,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 型有 3 种,D 正确。 故选 C。 19. 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完全显性),下列杂交组合的后代会出现 3∶3∶1∶1 的亲本组合的是( )。 A. EeFf×EeFf B. EeFf×eeFf C. Eeff×eeFf D. EeFf×EeFF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 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 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3、3:3:1:1 可以看成是(3:1)×(1:1)。 详解】A、EeFf×EeFf 的后代会出现(3:1)×(3:1)=9:3:3:1,A 错误; B、EeFf×eeFf 的后代会出现(1:1)×(3:1)=3:3:1:1,B 正确; C、Eeff×eeFf 的后代会出现(1:1)×(1:1)=1:1:1:1,C 错误; D、EeFf×EeFF 的后代会出现(3:1)×1=3:1,D 错误。 故选 B。 20.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表观遗传现象的发现使“基因的碱基序列代表了全部的遗传信息”的观点受到挑战 B. 表观遗传导致 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C. DNA 的甲基化可导致表观遗传现象 【 的D. 表观遗传现象仅出现在某些特定生命活动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表观遗传机制在特定的时间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代谢等生命活动。研究发 现,组成染色体的 DNA 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可使相关基因处于“关闭”或“打开”的状态,从而影响 其对性状的控制。 【详解】A、表观遗传现象是指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但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表观遗传现象的发现使“基因的 碱基序列代表了全部的遗传信息”的观点受到挑战,A 正确; B、表观遗传导致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如 DNA 甲基化修饰,可以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B 正确; C、DNA 的甲基化可导致表观遗传现象,C 正确; D、表观遗传现象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D 错误。 故选 D。 21.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 经测定一个由 n 个脱氧核苷酸构成的 DNA 分子中,包含了 m 个基因,则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为 n/2m 个 脱氧核苷酸对 C. 人体细胞内的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D.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是遗传信息,只能通过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基因的概念,考查学生对染色体、DNA 和基因关系的理解。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 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详解】A、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A 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经测定一个由 n 个脱氧核苷酸构成的 DNA 分子中,包含了 m 个基因, 则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小于 n/2m 个脱氧核苷酸对,B 错误; C、人体细胞中的基因大多数位于染色体上,少数位于线粒体中,C 错误; D、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是遗传信息,通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均可以传递给后代,D 错误。 故选 A。22. 右图表示不同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B.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患 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 C. 在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选取图中的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D. 在调查时需要保证随机取样而且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中发病率明显增加,故 A 正确。 B、染色体遗传病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是因为大多数的染色体遗传病在出生前死亡,故 B 正确。 C、在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单基因遗传病,故 C 错误。 D、在调查时需要保证随机取样且调查的群体足够大,故 D 正确。 故选 C。 23.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 a 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 图中 b 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图中 c 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隔离是形成新的物种的必要条件。 据图分析:a 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 表示地理隔离,c 表示生殖隔离,d 表示新物种形成。 【详解】A、图中 a 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 错误 ; B、只有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才能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产生新 物种,所以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B 正确; C、b 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 错误; D、图中 c 表示生殖隔离,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 后代,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2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重要、最可靠的证据 B. 生物进化的每个环节都有化石证据 C. 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 D. 在最古老的地层中也有生物化石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 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 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A、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A 正确; B、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可靠的证据,不是生物进化的每个环节都有化石证据,B 错误; C、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 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C 错误; D、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的化石,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25.在南瓜所结的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若让基因型为 AaBb 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 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题图看出,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3:3:1:1,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分析,则子代中白色:黄色=3:1,则亲本是 Aa×Aa;盘状:球状=1:1,则 亲本是 Bb×bb;故“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Aabb,B 正确。 故选 B。 26.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 2 个四分体 (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5)④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A. (1)(2)(5) B. (2)(4)(5) C. (1)(3)(4) D. (1)(2)(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中每一极均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中同源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两侧,为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整齐排列于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④中无同源 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细胞④中没有 同源染色体,(1)正确;精原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 胞,(2)正确; ③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四分体,(3)错误;由分析可知,进行 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4)正确; ④不存在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错误;故选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 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27.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 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②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致噬菌体侵染 3H 标记的细 菌;④用 3H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以上 4 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 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 A. 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 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 D. 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和 DNA 构成的,根据元素组成可确定,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 标记的是 噬菌体的 DNA。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离心时,细菌沉 在底部,蛋白质外壳在上清液中。【详解】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细菌经过离心后分布在沉淀物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 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②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只有 DNA 进 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H 标记的细菌,细菌经过离心后分布在沉淀物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 测到放射性; ④用 3H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 3H 可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 清液中,3H 标记的噬菌体 DNA 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 性。 综上分析,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28.ACC 合成酶是植物体内乙烯合成的限速酶,下表是科学家以番茄 ACC 合成酶基因为探针,研究番茄果 实不同成熟阶段及不同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果实成熟的不同阶段 绿果 变红 桃红 橙红 亮红 红透 叶片 雌蕊 雄蕊 根 - + ++ ++++ ++++ +++ - - + - 注:“ ”表示该基因不表达,“+”表示该基因表达,“+”的数目越多表示表达水平越高。 A. 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的组织和果实成熟的不同阶段无差异 B. 橙红和亮红的果实细胞中该基因转录产物可能相对较多 C. 绿果、雌蕊、叶片和根中无该基因及其转录产物,体现了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 果实中该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叶片,说明前者的分化程度高于后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表格分析,果实成熟的不同阶段,在绿果阶段中基因不表达,而到变红阶段已经开始表达,随着果实的 不断成熟,该基因表达水平先增强后稳定然后减弱;该基因在雄蕊中表达,而在叶片、雌蕊和根中不表达。 【详解】A、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番茄的不同组织以及果实成熟的不同阶段 ACC 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存 。 -在明显差异,A 错误; B、橙红和亮红的果实中,ACC 合成酶基因表达水平相对较高,说明其细胞中 ACC 合成酶基因的转录产物 可能相对较多,B 正确; C、番茄不同的组织和果实成熟的不同阶段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体现了不同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而 不是绿果、雌蕊、根和叶片无该基因,C 错误; D、果实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叶片,说明该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但不能说明果实的分化程度高于叶 片,D 错误。 故选 B。 29.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 解离:盐酸与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 染色: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 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 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溶液和体 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A、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会抑制染色体着丝粒的分裂,A 错误; B、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而卡诺氏液能用于固定细胞形态,B 错误; C、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 正确; D、由于间期的细胞数目较多,所以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 数目改变,D 错误。 故选 C。 30.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 400 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 10 人是患者,12 名未婚 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 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 22 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 色.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 )A. 7.5% B. 6% C. 5.6% D. 8.1%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社区的 400 人女性中,色盲基因的携带者(XBXb)为 30 人,患者(XbXb)为 10 人;该社区的 400 人男性中,色盲患者(XbY)22 人。因此该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为(2×10+1×30 +1×22)÷(2×400+1×400)=6%。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31.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 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 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 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_________和__________杂交。 (2)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亲本杂交。 (3)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 F1 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 4 种类 型的花粉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2). ④ (3). ① (4). ④ (5). 1∶1∶1 ∶1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 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 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 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花粉粒分为长形和圆形、非 糯性和糯性,且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为棕色,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所选亲本杂交后要能得到基因型为 AaDd 的子代,因此应选择亲本②与④杂交。 (2)要培育糯性抗病(aaT_)优良品种,应选用①(AATTdd)和④(aattdd)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的 子一代再自交,然后筛选即可得到 aaT-的个体。 (3)②(AAttDD)和④(aattdd)杂交所得 F1 的基因型为 AattDd,F1 的花粉有 AtD、Atd、atD、atd 共 4 种,比例为 1∶1∶1∶1,所以将 F1 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 4 种类 型的花粉,且比例为 1∶1∶1∶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 定律的实质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要求选择合适的个体作为亲本。 32.下图为某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 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 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 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遗传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性遗 传病。 (2)Ⅱ-2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Ⅲ-3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Ⅳ-1 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 (2). 隐 (3). AaXBXb (4). AAXBXb 或 AaXBXb (5). 1/8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Ⅱ-1 和Ⅱ-2 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Ⅲ-2),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但Ⅰ-1 的儿子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 和Ⅲ-4 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孩子,说明乙 病是隐性遗传病,已知Ⅲ-4 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据Ⅲ-2 患甲病,可推知Ⅱ-2 的基因型为 Aa,据Ⅳ-2 或Ⅳ-3 患乙病,可知Ⅲ-3 的基因型为 XBXb,可进 一步推知Ⅱ-2 的基因型为 XBXb,因此Ⅱ-2 的基因型为 AaXBXb。据Ⅲ-2 患甲病可知Ⅱ-1、Ⅱ-2 的基因型分 别为 Aa、Aa,可推知Ⅲ-3 的基因型为 AA 或 Aa,据Ⅳ-2 或Ⅳ-3 患乙病可推知Ⅲ-3 的基因型为 XBXb,因此 Ⅲ-3 的基因型为 AAXBXb 或 AaXBXb。 (3)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 基因型为 XBXb,Ⅲ-4 的基因型为 XBY,可推知Ⅳ-1 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2XBXB,1/2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 XBY,可推知后代患乙病男孩的几率为 1/2×1/4=1/8。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系谱图 和题干信息“Ⅲ-4 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判断甲、乙的遗传方式;其次 的根据表现型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利用逐对分析法解题。 33.下图中甲~丁表示大分子物质或结构,①②代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①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过程与②过程碱基配对方式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过程涉及的 RNA 有____________类;少量的 mRNA 能在短时间内指导合成大量蛋白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乙中含 1000 个碱基,其中 C 占 26%、G 占 32%,则甲中胸腺嘧啶的数量是___________个。 【答案】 (1). 核糖核苷酸 (2). ①过程中 T 与 A 配对,②过程中 U 与 A 配对 (3). 三 (4). 一 个 mRNA 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5). 420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中过程①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过程②表示翻译;图中甲表示 DNA,乙表示 mRNA, 丙表示多肽链,丁表示核糖体。 【详解】(1)①过程是转录,所需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①是转录过程,该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A-U、T-A、C-G、G-C,②是翻译过程,该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A-U、U-A、C-G、G-C,因此①过程 与②过程碱基配对方式的区别是:①过程中 T 与 A 配对,②过程中 U 与 A 配对。 (2)②过程为翻译,涉及的 RNA 有 mRNA、tRNA 和 rRNA 共三类;一个 mRNA 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相继 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所以少量的 mRNA 能在短时间内指导合成大量蛋白质。 (3)若乙中含 1000 个碱基,其中 C 占 26%、G 占 3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甲中 C+G=26%+32%=58%,则 A+T=42%,A=T=21%,则甲中胸腺嘧啶的数量是 1000×2×21%=420 个。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 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