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6月阶段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6月阶段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272952

大小:39.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6-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如皋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 命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生命的禅 阎纲 社会只对承受痛苦的人表示同情,但唯有对战胜痛苦和命运的人才会表示敬意。对于那些 微笑面对死神的人,死神不过是一个引渡者和黑衣使者。史铁生以他独特的文字魅力和悲天 悯人的情怀,以轮椅和文学为方舟,泅渡了自己也普度了众生。 凡人,必死,又得活着,这是一道生命哲学的尖端命题。人活着,靠的是精神;死了,留 下精神;死,也得有点精神。史铁生虽然不能拒绝最残酷的命运,却仍然可以选择有尊严的 生活。他被逼到命运的悬崖上,突然发现自己还有一双可以迎风展开的翅膀。他越来越不满 足于外世界的伪善和现实主义的模式化,与其说“艺术高于生活”,不如说“艺术异于生 活”,因为艺术中有“我心中”的生活,正应了王阳明的一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 难。”越到后来,史铁生越是转身内世界,解剖一己之私,揭示人的灵魂,在地狱的无边煎 熬中,在人性善与恶、爱与憎、生与死的不同视角的轮番拷问中,忍痛为鲜活的生命问路。 宁静的孤独,受刑般的病痛,孤独与病痛,是史铁生世俗地狱里附加的地狱。他一边承受 双重地狱,一边感悟人的心经。他说:“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见 的地 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我想我 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 死神掳走了史铁生的生命,无法没收他的灵魂;灵魂在人们的内心点燃长明灯。贯穿于文 品中的人格,是史铁生长明灯永生的精灵,冥冥中呼唤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有如汤显 祖《牡丹亭记题词》所言:“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 情之至也。”在探究灵与肉悲欣交集的课题中,至善至美是史铁生深刻的内涵,是他终其一 生艰难参悟的禅。 “从炼狱到天堂”“你的身体似一座炼狱,而你的灵魂光明如天堂”“不疯魔,不成活”不在炼狱里疯魔受难,洞穿世俗,澄怀悟道,哪能明彻本心度化升天?在史铁生看来,人世 沧桑,生来就是孤独的;无法赶上欲望时,又是痛苦的;不想死又不得不死时,是恐惧的。 固然,人生是痛苦的,人却是自由的,人有选择的自由:我热爱生命,我选择写作,写作能够 让现状的残疾化为浪漫的爱情。 一个民族能够繁衍数千年,在于其具有合理而稳定的传承因子。史铁生说,民族生存的底 蕴一旦还原到表现个人心灵世界的“原生态”,那它“就接近文学了”。我们懂得史铁生的 行为艺术和他的文学作品,却难以完全参透他生命的禅,它太纠结,太深奥了。 地坛是史铁生孵化生命的禅的精神家园,他将永远活在那里。 史铁生的书,没有娱乐性功能,也不会对别人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换句话说, 你知道不知道他这么个人,你读不读他的文章,照样可以吃得饱睡得着甚至活得开心。但是, 除了人的生物学意义之外,除了活着,你还会想在人生迷茫之时追问价值,想活得更好更清 醒更智慧,这时,读铁生的书,应该是不二之选。在浮躁和物化的社会中,他的精神闪耀着 碎金般的光芒。 (选编自赵泽华《史铁生传:从炼狱到天堂》)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作者看来,史铁生通过写作使自己获得了新生,同时他的作品也能让读者获得生命的 启迪,活得更好更清醒。 B.在史铁生看来,艺术与生活不同,他认为外世界的生活是伪善的,艺术表现的则是他心 中生活的样子。 C.史铁生认为,死神一直在门外等待,会突然降临。在死神到来时,他已做好心理准备, 不会有什么犹豫和拖延。 D.史铁生眼中的人世是充满孤独、痛苦,令人恐惧的,但他懂得将这份孤独、痛苦和恐惧 化解。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引用王阳明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意在说明,对于像史铁生这样的作家 而言,能够在艺术创作中实现“我心中”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B.作者举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所言,是为了说明至善至美是史铁生探究灵与肉的课题 中深刻的内涵,是他终其一生艰难参悟的禅。 C.作者以“从炼狱到天堂”为喻,凸显出了史铁生在苦难中历练、悟道,从而灵魂得以解 脱的一生。D.史铁生认为一个民族的生存底蕴如果要表现为“接近文学”,须得还原到表现个人心灵 世界的“原生态”。 3.下列选项对史铁生“生命的禅”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选择有尊严地活着,借助于艺术的翅膀,就可以拒绝残酷的命运。 B.学会勇敢面对世界,解剖心灵,揭示灵魂,在苦难中审问生命的意义。 C.通过文字展现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追求灵与肉的至善至美。 D.人生如炼狱般充满孤独、痛苦、恐惧感,应当以热爱生命的态度和写作方式去化解这些, 方能寻找到灵魂的天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突飞猛进的增长和位置服务技术、通信技术的突破,智能交通发展速 度明显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下一 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面临拥堵、污染等一系列 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强劲增长,交通供 求关系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而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仅仅依靠 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供给能力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严峻交通问题。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 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 要角色。 材料二: 大数据应用的最核心功能之一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从现实来看,因信号控制不 合理导致的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十分明显。在系统控制软件方面,目前中国依然主要依 靠 SCOOT、 SCATS 以及美国、西班牙等研发的系统,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应用很少。 对于视频识别技术的研究,由于其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目标行为的多样性等原因,发展一 直比较缓慢。在国外已有成熟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可以在监控系统中实现异常状态自动报 警的功能。中国城市视频监控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智慧化,再到智慧网联,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 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则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提升运行效率。让公交集团更加 优化资源、实现更符合市民出行需求的线网优化配置,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与此 同时,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有关候车、实时路线轨迹等信息,乃至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痛点之一。目前数据的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以 及企业之间的壁垒等,容易造成一种“孤岛”现象,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要 使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服务模式更加智慧化、人性化,离不开共享数据。 材料三: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卫星经过在轨测试,空间信号用户测距误差达到 0.5m,系统定 位精度达到 2.5m-5m。除了加快编织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之外,我国正在同步开展北斗星 基增强系统建设,形成全国“一张网”,可提供实时 cm 级、mm 级高精度定位服务。 北斗系统应用目前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截至 2018 年,已经有 500 多 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北斗系统,车联网平台通过提醒驾驶员超速与疲劳驾驶等信息,使得道路 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 50%。在高速公路沿线利用北斗等技术,可对车流情况 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整合报警手机定位、路况预判等功能,实现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上 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立了智能公交位置服务系统,能够对公交到站时间进行精准预 报,误差时间<1min,通过公交调度、实时信息采集,降低公交公司 10%以上的运营成本。北 斗智能支付方案要求每辆车安装北斗模块,手机安装 APP 后即可使用支付服务,该模式相对 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车牌识别技术的支付场景可延展性更强。随着北斗系统应用的 推广,力争把中国的 ITS 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实时、准确、高效和可靠的综合性交通管理系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传输速度,位置技术和通信技术。 B. 我国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软件的研发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国家,这导致了通行资源的浪费 和交通延误。 C. 信息化不仅改造了传统公共交通模式,还让公交集团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运行效率。 D. 共享交通数据可以使数据得以整合,有助于破除企业间的壁垒,使城市交通更加智慧化、 人性化。 5. 下列选项不属于“智能交通”服务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车联网平台,提醒驾驶员超速与疲劳驾驶,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B.安装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提高车道的通行能力。 C.通过报警手机定位,实现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 D.在地铁售票机上选择出发地和目的地,然后投币买票。 6.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发展智能交通有何意义。(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姥姥的泪 赵振国 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 因为一本书、一首诗、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 ②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猛地想起,姥姥 是属蛇的。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 ③3 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 13 年。即使 14 岁那年 我的户口迁到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 每月 29 斤半,直到 16 岁入伍。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按着姥爷的姓氏——姓刘。那个乳名, 其实也是我上学后用的大名,极臭极臭的,也是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我曾问过姥爷,怎么 给我起这个名字,说是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好养活。现在,偶尔回到姥姥家,还有人在叫着我 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很,仿佛回到了儿时。 ④想着想着,睡意随着回忆的长风旋转着、飘荡着,不晓得散落到哪里去了。脑子清醒 着,虽然有着小夜曲的催眠。 ⑤我悄悄下床,披着衣服来到了阳台。 ⑥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 边,舔了舔,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 ⑦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 ⑧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姥姥拉着我走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这是你姥姥娘(邢 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坟”。随后,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 盒火柴,“你到那边玩去吧。”姥姥随手指了一下。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等我回 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 ⑨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 怅,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已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 着。 ⑩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⑪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 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稳儿。邻居找来了, 姥姥当着我的面给人家赔了不是。说,眼下正在受灾,吃都吃不饱,粮会那么金贵,糟蹋粮 食就是作孽。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 ⑫邻居走了,姥姥关上门,左手把我拉过来,右手照我的屁股打了一巴掌。我没有觉到 疼,但还是“呜呜”地装哭起来,其实并没有流泪。当我转过身来偷偷着姥姥时,发现姥流 泪了。 ⑬姥姥生育过一个儿子,当年就夭折了,就抱养了一个和亲生儿子同年出生的孩子,就 是我现在的舅舅,姥姥视舅舅如同亲生,后来,舅舅结婚生子,家庭人口慢慢多了起来。那 时,我仍住在姥姥家。舅舅、妗妗对姥姥、姥爷很孝顺,对我也很好,没有觉得他们嫌弃过 我这个白吃白喝多年的外甥。 ⑭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始姥和妗妗没有当着我的面磕磕绊绊过。有时我放学回到家,在 门外也能听到她们的争吵声,但一进家门,顿时鸦雀无声了,看到的是姥姥那红红的眼睛。 多年以后,当重提往事时,姨姨告诉我,因为你这个外甥,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 泪,她憋屈啊。 ⑮看见姥姥最后一次流泪,是在我入伍的时候,那是个冬天的午后,午饭时,姥姥一家 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叮咛和嘱咐了很多话,要动身了,前去和姥姥告别,一进屋先叫了声“姥 姥”,只见姥姥坐在炕沿上,低着头抽泣,不抬头看我,也没有应声,我的两眼刹那间模糊 了起来。妗妗见此情景,抱着孩子把我推出了门外,我也看到妗妗的那双泪眼。 ⑯我哽咽着离开了姥姥。这一别,就是 4 年,在我 4 年后第一次探家时,姥姥对我讲:“在 你走了以后,4 年里,我不能听到人家提起当兵的,也不能看见当兵的,听到了,看到了,我 就想起你,会流泪。” ⑰我从儿时记忆的长河里,虔诚地捧出姥姥的眼泪,咀嚼着,犹如咀嚼姥姥的酸甜苦辣、 岁月沧桑。 ⑱姥姥曾经的眼泪,是怜悯的泪,舐犊的泪,憋屈的泪,是盼望我快快长大的泪。哭坟 时报恩的泪,一定不是痛苦的泪。痛苦时,姥姥是不流眼泪的,即使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忍 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时,都没有哼过一声、叫过一句,也没有流过一滴泪。 ⑲恍惚中,我仿佛看到,姥姥蘸满一生的泪水,在曾经生活的土地上,书写的是一个大 写的“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了。 (选自《散文百家》2014 年第 6 期)7.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的眼窝变浅了”,很容易就流泪,说明“我”正在老去,变得敏感,容易被感动。 B.“姥姥”和“姥爷”为“我”取的乳名不怎么好听,但长大后却觉得亲切温馨 ,是因为 这一乳名让“我”想起了童年。 C.文章在塑造“姥姥”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 D.本文语言通俗,情感真挚,通过回忆姥姥 一系列泪,抒发了“我”对姥姥的深深的眷 念。 8.文中的“姥姥”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9.文章标题为“姥姥的泪”,但开头部分却写“我”的泪,这样写有何用意。(6 分) 二、古诗文阅读(42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3 分)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新沐者必弹冠(洗澡) 河内凶(收成不好,荒年) 舅夺母志(改变 ) 谂知(熟知,深知) B.虽万被戮(诛杀) 抑本其成败之迹(考究) 北音清越(高扬) 谨庚一绝(续作,酬和) C.垣墙周庭(四周)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敲打) 非矫厉所得(勉强) 犹望一稔(谷物成熟) D.以通其狂惑(心中的郁结) 善万物之得时(欢喜,羡慕)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正直) 不获世之滋垢(污浊)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其它选项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不得通其道 C.其制稍异于前 D.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12.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和其它选项不同一项是(2 分)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安在其不辱也 C.而告以成功 D.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 的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 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 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 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厉也。猛虎在 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 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 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 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 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 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 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 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 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 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若望仆不相师(抱怨,怨恨) 其次不辱理色(脸色) B.关木索(囚禁) 剔毛发、婴金铁(剃掉) C.审矣,何足怪乎(接受审问) 以稍凌迟(衰颓,志气衰微) D.亦颇识去就之分矣(非常) 见狱卒则头枪地(同“抢”,撞击) 14.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仆:旧谦称“我”,一般用于男子,另外表谦称的还有臣、愚、不才、在下、足下等。 B.剖符:竹制的契约,分为两部分,皇帝与功臣各执其一,上写誓词,以此可以享受特权 免除罪责。 C.五刑:中国古代五种罚的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 D.五伯:指春秋五霸,但关于五位霸主历来说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5.结合选文概括司马迁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3 分)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4 分) (2)《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3 分)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沙沟店 王挥 高柳长涂送客吟,暗惊时序变鸣禽。 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 远岭抱枝围野色,行云随马弄轻阴。 摇鞭喜入肥城①界,桑拓阴浓麦浪深。 〔注〕①肥城,地名、在山东。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用“长涂”和“客”点明诗人正身处他乡。“暗惊”一句,出自谢灵运 《登池上楼》 中的千古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出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感受。 B.颔联化用杜甫“好雨知时节”、“家书抵万金”诗句,通过对“风”和“雨”的描写突 出了旅途气候的变化莫测。 C.颈联用字巧妙,一个“抱”字十分生动地形象描绘出了山岭与树枝那亲密和谐的神态, 一个“弄”字,给本无生命的行云赋予了无限活力。 D. 全诗层次鲜明,颇有意境,巧妙化用他人诗句,自然流畅。诗风清新典雅,温醇雍容, 平淡蕴藉,感染力强。 18.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0 分) (1)《石钟山记》中,苏轼乘小舟进入港口时,发现水中大石能发出窾坎镗鞳之声的原因是:“ , ”。 (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说自己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苦心难以向一般人倾吐的两句是: “ , ”。 (3)《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出了陶渊明顺应自然, 乐天安命的生死观。 (4)《屈原列传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 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 (5)《伶官传序》中,“ , ”两句写出了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 天下无人能抗衡的气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和名著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源自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日常,有 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批批历史悠久、________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优化固化, 运动会产生的________效应不断延伸。( )。人们逐渐认识到它是展示民族文化、促 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起 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了项目的广泛普及。 在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中,民族传统体育发挥了积极作用,________民族传统体育的 传承发展和宣传推广,贵州的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探索“产业+旅游”的发展路径。民族体育项 目发展得好,可以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________,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和生 活质量,(它)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美妙绝伦 反射 依靠 获得感 B.精彩纷呈 辐射 依托 获得感 C.美妙绝伦 反射 依托 责任感 D.精彩纷呈 辐射 依靠 责任感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文化的盛筵,也是竞技的舞台,同时也在传递友谊,凝 聚共识 B.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的盛筵,同时也在凝聚共识,传 递友谊C.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文化的盛筵,也是竞技的舞台,同时也在凝聚共识,传 递友谊 D.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的盛筵,同时也在传递友谊,凝 聚共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它还能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国家 “健康扶贫”计划。 B.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补齐全民健康短板,它可以助力国家 “健康扶贫”计划。 C.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助力国家“健康 扶贫”行动。 D.同时也有利于补齐全民健康短板,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提升生活质量,助力国家“健 康扶贫”行动。 23.绰号是一种文化,它一般根据人的外貌、品德、声望、本领等特征而命名。在文学作品中, 绰号可以表现人物特征,丰满人物形象,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请从《红楼梦》 或《三国演义》中选取一例,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3 分) 四、写作(60 分) 24.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潮流,通常指社会变动或发展的趋势。其实,处处都有潮流,比如服饰打扮、言行举止、 思想观念……面对潮流,有人引领,有人顺应,有人漠视……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感悟?请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高一语文阶段考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 (3 分)C(已做好心理准备不对,原文“仍会觉得有些仓促”。) 2. (3 分)A(“破心中的贼”指的是解剖自我,感悟生命。) 3. (3 分)A(“可以拒绝残酷的命运”错,原文是“不能拒绝最残酷的命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 (3 分)C(原文“信息化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则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提升 运行效率。) 5. (3 分)D 6. (6 分)①提高城市道路路口的通行效率,使道路畅通。②大数据的精准定位,实现对交 通、人流的精准管理。③编织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提供精准服务,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 位。④有效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解决“城市交通病等问题。(每点 2 分,答到 3 点即 6 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3 分)A(“正在老去”文章中没有依据。) 8.(6 分)①舐犊情深,如文中姥姥多次为我流泪。②坚忍,如,为了我背地里留了很多眼泪, 忍受痛苦时没有“哼过一声、叫过一句,也没有流过一滴泪”。③珍惜粮食,如当我割倒别 人庄稼的时候,让我赔不是,并教育我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也不会有出息。(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 9.(6 分)①由“我”梦里流泪引出对姥姥的怀念,引出下文叙写姥姥的往事;②以“泪”贯 穿全文,“泪”是文章的抒情线索;③“我”的泪是对姥姥无尽的爱,姥姥的“泪”实质上 也是一个大写的“爱”,两者的情感是相通的,表达对姥姥的眷恋之情。(每点 2 分,意思 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42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7 小题,23 分) 10.D 11.A 12.C 13.A 14.A (以上 5 题,每题 2 分) 15.(3 分)①受辱而死没有价值。②理想尚未实现。(1 点 1 分,两点 3 分) 16.翻译(10 分)(1)所以,有这样的士人,在地上画个圆圈作监牢他也决不进入;削个木头人作法吏,他面 对这样的审讯也绝不回答,而是在受辱之前就态度鲜明地决定自杀。(4 分,“议”、 “对”、“定计于鲜”各 1 分,句子通顺 1) (2)《国风》好写男女恋情却不过分失当,《小雅》好写臣子的批评指责却无背叛之心。而《离 骚》可以说同时具有二者的优点。(3 分,“好色”、“淫”、“悱”各 1 分) (3)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3 分, 定语后置句 1 分,“所在”、“名”各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7.(3 分)B(对“风”、“雨”的描写突出了气候的宜人。) 18.(6 分)①对季节变化的惊讶和喜悦。如“暗惊”两字,真切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由忙碌的 人世进入纯净的自然时那种惊讶的心理,这其中既有喜悦之情,也有惊惧之意,他惊惧在繁 忙的公务缠绕下自己感觉的麻木和迟顿。②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如“远岭抱枝围野色”,只 见远处山岭怀抱着苍翠的树枝,呈现出一幅野趣横生的画面,也由此而流露出诗人自身心灵 的闲静和谐,表现出他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亲密无间的境界。③关怀民生。最后一句,“桑 柘阴浓麦浪深”,作者又在前面自然景色的基础上,展示出一幅田园风光,描绘了一幅桑浓 麦深的丰收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对农人、农村生活的关切。(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9.(1)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2)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三、语言文字运用和名著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20.(3 分)B 21(3 分).D 22.(3 分)D 23.(3 分)例如:“呆霸王”是薛蟠的外号(1 分),是因为他霸道任性,又蠢又笨,“霸 道”如强买英莲,打死冯渊,“呆”、“蠢笨”如二十八回中,和宝玉等人行酒令的言语粗 俗(1 分)。这个绰号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厌恶和嘲讽(1 分)。 四、作文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