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2020年6月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
1. 全卷共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2. 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4页。试题卷分试卷I (选 择题)和试卷11(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I和试卷II的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 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将学校、姓名、学号填写在相应 位置上。
试卷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一人一义,十人则十义,百人百义”,以致“天下之乱也,至 如禽兽然”。于是,人们“选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天子设立各级统 治者,然后命令天下百姓以上之所是为是,以上之所非为非,这样国家才能得到治理。这 表明
A. 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 B.强调共同价值观的培育
C.主张强化君主的权力 D.明确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2. 右图为北宋燕文贵所画《七夕夜市图》,描绘了汴京城内“自安业界北头至潘楼竹木市” 一带的七夕夜市盛景,“状其浩穰之所,至为精备”。昼夜有傀儡戏、影戏、杂剧、说书、 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每天有上千人聚此互动,游乐休闲。这说明当时的汴京城
A. 草市交易通宵达旦
B. 成为南方经济中心
C. 城市生活具有世俗文化色彩
D. 娱乐活动开始突破时间限制
3. 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A. “发明本心"
B. “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 “致良知”
D. “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4页(共6页)
4.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右
图)因借展日本而引发各方关注。此作品所属书法特征是
A. 笔画圆匀,庄严厚重 B.行云流水,飘逸易识
C.随意挥洒,任情纵性 D.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5.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体系严密又历代有所不同,下列监察
官职与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监察官职
解释
A
汉代刺史
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B
唐代御史台
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C
宋代提点刑狱司
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4页(共6页)
D
元代御史
纠举官吏时,可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
1.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 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此场景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守常而贻害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 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于中国而不归中国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 国“贻害无穷"的是
①关税协定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开设工厂 ④领事栽判权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 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 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一观点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 件的反思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4. 清末、民国时期,星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 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 中国“古已有之”。这反映出
A.国人心态受民族文化的影响 B.大众舆论制约社会风俗变革
C.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 D.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
5. 近代某思想家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
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与其观点相似的是 ①《时务报》 ②《民报》 ③《新青年》 ④《孔子改制考》 ⑤《狂人日记》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①④
6. 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 根本思想原则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7.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换上 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 时与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的主要背景是
A. 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B. 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民族解放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4页(共6页)
A. 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4页(共6页)
解放战争时期战场形势图
1. 右图反映解放战争某年的战略形势,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从北往南依次推进
B. 解放长江下游地区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
D.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2. 周纯娟,是领取到全国001号《台湾同胞旅行证明》的人,周纯 娟回常州,拉开了台胞回大陆探亲的序幕。下列对这一事件的背 景解读正确的是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人大宣布停止炮击
大小金门③《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④海峡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 (3)@
3. 某航海家向当地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而在给西班牙国王信 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 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 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
C.此次远航到达了非洲最南端 D.殖民扩张和传播宗教并行不悖
4.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罗巴的“黑死病”夺走了 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期间教 会的无能使得人们对其产生了怀疑,天主教会逐渐失去了其在精神文化上的领导地位, 为更加现实的思考留出了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成长出了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 义甚至科学的萌芽,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冲击
A.在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做了准备 B.促使欧洲人摆脱了宗教信仰
C.直接导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D.直接挑战天主教会的创世说
5. 《大国崛起》中关于英国部分这样表述:他是19世纪遥遥领先的世界大国和海上霸主, 有着当时'世界工厂'的称号,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国家,西方资本 主义的倡导者,并且是早期议会民主制度的诞生地,无论在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水平 亦有显著的贡献。以下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②拜伦创作长诗《唐璜》
③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④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6.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后曾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某条文规定:没有儿女的人可 以把财产给自己属意的人,但他不允许无限制的、任何方式的赠与。允许只限于那些不 在疾病、药物或监禁的影响之下,不受迫于无奈之下,或不在妻子劝诱之下所作的赠与。 该法律条文旨在
A.允许私有财产无条件的继承 B.保护雅典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C.强调人权至上利益其次原则 D.通过法律程序关注弱势群体
7.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政府是权力执行机关,不是监督机关。而按照“分权制衡” 的原则,政府在接受监督的同时,还应有自卫能力。这在宪法中的表现为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
④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C.②④ D.①③
①总统拥有“立法否决权"
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A.①② B.③④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4页(共6页)
I
1.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非、意大利战场形势图,对下图所示战事的表述正确的是
洋
无法西斯国家~ r―]法西斯国家侵占 一的国家和地区 [WB中立国 cn反法西斯同鬼国家
A. 1942年5月被困于③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B. 盟军在②实施火炬登陆后,意大利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 英军在④发动大规模反攻,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D. 美英联军在①实行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
2. 右图是1750年、1850年和1900年中国、美国、德国的
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下列有关描述
不正确的是
A. 中国实行闭关锁国导致份额持续减少
B. 美国份额日益提高得益于工业革命
C. 科技创新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D. 各国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处于不平衡状态
3. “当工业主义发现世界被分割成许多小的经济单元时,它就通过两种方式着手改变整个 世界的经济结构了……一个就是减少经济单元的数目,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另一 个就是消除各个经济单元之间的贸易壁垒。"以下史实能够印证材料观点并按时间先后顺
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③欧洲国家联盟的成 立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⑤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⑤③④ C.①⑤②③ D.⑤③①④
4. 2019年9月21日美国对伊朗中央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实施了与恐怖活动相关的制裁,
以报复上周末沙特遭遇袭击的事件,此举旨在遏制伊朗与欧洲和亚洲的任何剩余贸易活 动。这样伊朗经济超过80%的部分已经受到美国制裁,而美国正寻求针对那些依然在起作 用的目标,例如制成品和运输设备的贸易。这表明当今
A.国际恐怖主义日益泛滥 B.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C.强权政治影响世界发展 D. “一超多强”格局进一步强化
24.1952年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后,美国经济快速增长。青少年生活条件优越,倍受家庭的 宠爱,“甲壳虫"、“滚石"和“猫王"摇滚歌手成了他们的超级巨星。这是因为摇滚音 乐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激情反叛
25. 史学界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以往釆用的主要是回忆录。但后来越来越多釆用手稿和文件, 如议会记录、报纸和宣传册等,尤其是釆用了当时普通人的信件和日记。对这一改变的解 读最准确的是
忽视了亲历者的观感和情绪 彰显了一手史料的史学价值 第4页(共6页)
A.有助于了解历史事件全貌 B.
C.颠覆了传统史学研究模式 D.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试卷n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5. 在国家治理体系方面,东西方文明可以在互学互鉴中彼此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古罗马行省设置约始于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公元前130年前后已建立9个行 省。随着罗马国家的领土扩张,行省数目不断增加,遂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各行省都派驻 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 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吴于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元朝初年,原蒙古部落的习惯法仍占据统治地位,……直到公元1291年才编 成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至元新格》。……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 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法律地位、政治待遇和 经济负担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如在法律上规定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犯了罪,分属于不 同的机关审理……这种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是激起元末人民反抗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古罗马和中国元朝两者有何 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又有何不同?(6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法律形式的演变看,古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从 法律施行的影响看,指出万民法与元朝法律有何不同? (4分)
26.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着各自的探索,但现代化 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40% 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石油等领域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大量削减 福利开支,扩大公共品市场化。英国经济增长从1982年的一2.2%回升至1988年的5.9%, 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 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从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 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 的合法地位,到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 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撒切尔政府的经济指导思想,并分析撒切尔政府经 济改革的背景。(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 似之处?(4分)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7页(共6页)
25. 回顾近代仁人志士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之旅。詹天佑为中国铁路 事业的开拓而付出的心血举世公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清廷留学章程规定留美幼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中学,课以孝经、小学、 五经以及国朝律例等书”,其中的西学主要是指:机械、枪炮、造船、铁路和电报。唐天佑 来美国的几年,正是美国大规模修筑铁路和电器等工业有重大突破的时期……他认识到,只 有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修筑铁路,建设工厂,开发矿藏,才能使祖国富强起来。1878年, 唐天佑考入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学习。
——周远廉,龚书铎《中国通史》
材料二 清政府于1903年成立商部,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在此后数年时间中,各 省绅商先后创办了十几家铁路公司。1905年,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 为摆脱两国的纠缠,清政府硬着头皮决定由中国自己出资,自己勘测、设计、修筑和管理京 张铁路,任命唐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
唐天佑曾经说过“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 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 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
——摘编自王金职《詹天佑生平事略》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詹天佑选择“铁路工程"专业的主要原因? (6分)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京张铁路修筑的原因。(5分)
(3)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如果请你编写《詹天佑的历史贡献》历史读本,除修筑 京张铁路外,你还会选择哪些史实?并概括提炼詹天佑的报国思想?(4分)
26. 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和边疆治理。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 其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又根据当地政治、 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
——摘编自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研究》
材料二京郊众多皇家园林的出现,大大改变了明朝时北京汉地文化为主的自然、人文 景观,更随着清代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统一而形成了多文化景观的复合体……皇家建筑中必有 各种宗教的佛堂寺庙,清漪园的宗教建筑之多,在皇家园林中数一数二,堪称佛国天堂。有 的佛寺成为一个景区或主要景区内的主景,甚至是全园的重点和构图中心。这与当时为团结 笼络蒙藏上层人士以确保边疆防务、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也有直接的关系。
——据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整理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4分)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列举①“颐和园万寿山前山景区"或者②“颐和园后 山后湖景区"中的两个相关建筑,并指出其建筑特色?用一句话概括“多文化景观”所凸显 的政治意义。(6分)
(3) 结合所学,请指出清政府如何加强对西藏地区的联系和管理?(5分)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7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