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带答案)

ID:266578

大小:48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6-0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 5 月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一方面,西周分封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建立“殖民基点”,形成具有“中央权力系统” 性质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封国只是承担了出兵助周、进贡朝觐的义务,其余仍自治其事。这 一论述意在说明西周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紧密结合 B.地方诸侯只是在形式上履行义务 C.国家政权结构由松散走向严密 D.中央权力系统制度建设水平不高 2.秦代政制实践了韩非主张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一政制实践 A.吸取了诸侯争霸的历史教训 B.增强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 C.消除了分封制构建的文化心理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3.“(它)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地来管亊”“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 权”。文中的“它”是指 A.秦朝的郡县 B.西汉的郡国 C.宋代的路州 D.元朝的行省 4.史料记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 缮写。”“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由此可见, 清朝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涉及广泛 C.机构完备,人员精干 D.架空内阁,威胁皇权 5.清史研究者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评说了康熙对中国历史的八大贡献,其中四项为①削 平三藩,巩固统一;②统一台湾,开府设县;③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亲征溯漠,善治蒙古。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上述贡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排列顺序应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6.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 有力证据是 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7.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理性的革命,因为当革命初具话语权不久,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 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下列史实最能为此观点 提供证据的是 A.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 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清帝退位 8.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在“抗疫”过程中被钟南山院士称为“英雄城市”。下列有关武汉的历史, 说法错误的是 A. 1911 年武昌首义后出现“中华民国”国号 B. 北伐期间国民革命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C. 1928 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及时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D. 1938 年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9.从 2017 年开始,中国大陆教材全面落实 14 年抗战概念,“8 年抗战”修改为“14 年抗战”。以下史料 中能对这一“修改”提供印证的有 ①十九路军上海抗击日军 ②一二·九运动 ③八路军战斗在长城内外 ④张自忠将军殉国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0.黄炎培说:“在东半个地球大陆上边,建造一所新的大厦来。这大厦是钢骨水泥的许多柱子撑起来 的。这些柱子是什么?第一是中国共产党,还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分子,这些单 位就是一根一根柱子。这钢骨水泥是什么?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人民民主统战线。”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大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B.“柱子”体现了平等团结的愿景 C.“第一”凸现共产党领导地位 D.“钢骨水泥”体现社会主义性质 11.新疆是我国的西北屏障,历代十分重视新疆的管理。下列关于新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设立的理藩院后来也负责新疆的行政、赋税等事务 ②唐朝在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 府加以管理 ③1884 年设立新疆行省,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④1955 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 据宪法行使高度自治权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12.在某公报中,一方重申:“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 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另一方则表示:“它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 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这一公报 的发表 A.加快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 B.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C.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D.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3.某西方哲学家对人的本质曾下过三个论断:“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人是 天生的政治动物”。下列各项和这一哲学家无关的是 A.他的研究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B.他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C.他有一门伦理学课程,讲授人生哲学,讲述他的“中庸之道” D.他在雅典城的东郊建立了自己的讲学所,即“阿卡德米学园” 14.公元 2 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 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1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 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 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C.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D.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 16.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对英宣战。法国参战的原因包括 ①萨拉托加大捷改变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局势 ②法国在七年战争中战败而失去大量殖民地 ③英国策划组成反法联盟干涉法国大革命 ④拿破仑“大陆封锁令”激化了英法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马克思在伦敦期间进行的活动有 ①创建和领导“国际工人协会” ②与恩格斯一起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③与恩格斯合写《徳意志意识形态》 ④开始了《资本论》的写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下列四则列宁的言论,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②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③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正确策略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粮食 ④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19.“在 1921 年这一整年中间……不合作运动已经认真开始了,运动的号召达到了偏僻的乡村……国 大党的工作人员无论到哪里,总是强调非暴力主义的新主张……农村中的骚动很激烈,产生农民 暴动……(农民)准确铤而走险。”这表明当时 A.甘地实践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民族解放运动有脱离组织者本意的趋势 C.“食盐进军”引发民众反殖情绪的高涨 D.农民成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阶级 20.历史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展开的。对右图解读正确的是 A.《凡尔赛和约》规定①区域由协约国占领 15 年 B.②国家在一战后诞生且出现新的民族矛盾 C.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在③城市遇刺身亡 D.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④国家加入协约国集团 21.一战时期某一战役的过程如下:“7 月 15 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 3—10 公里。7 月 18 日,协约国联军转入反攻,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 尔突出部。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对这一战役分析争确的是 A.是一战中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德国视此役为“碾碎法军的磨盘” C.巨大消耗战之后双方未能分出胜负 D.美军大规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 22.纳粹分子小心谨慎地运用自己的方法:先是用少量的剂量,然后搞一个小小的休息期。由于“于己 无关”的信条盛行于当时的欧洲,所以药的剂量变得越来越大,直至 整个欧洲最后在这种剂量中彻底完蛋。纳粹分子对欧洲所施的“药”有 ①割占苏台德区 ②吞并奥地利 ③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④实施“黄色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 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 主要地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4.“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 164 公里,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 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 ”这项“奇怪工程”的建成 A. 引起朝鲜半岛冲突加剧 B. 导致德国开始走向分裂 C. 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 预示世界局势紧张加剧 25.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 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 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 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 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 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 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 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 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 二、非选择题(共有四小题,其中 26 题 15 分,27 题 10 分,28 题 10 分,29 题 15 分,共 50 分) 26.唐太宗曾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东突厥扬言以“将兵百万”相威胁,颉利可汗侵犯至渭水之 北。唐太宗挺身而出,订立了“便桥之盟”,突厥才撤退回去。事后,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我新即位, 为国者要在安静。”因为“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贞观三年冬十一月,唐太宗在作好 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主动反击。派李勣和李靖等大将分道讨伐东突厥。最终生擒颉利可汗,把西起 阴山、北至大漠的广阔地带收八了版图。 ——摘编自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 (1)材料一中唐太宗讨伐东突厥的行为与其“为国者要在安静”的思想是否矛盾?请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理由。(7 分) 材料二 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他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关于科举制,有以 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文官,是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方面的一个历史性跨越。 ②科举制有很强的控制功能,不仅能加强思想统治,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摘编自李兵《千年科举》等 (2)阅读材料二,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察举制的相关史实,论证科 举制的进步价值。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8 分,只作选择不作分析 论证者,不得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 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材料三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 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 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5 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 17 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 (5 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潘恩是顺应时代要求脱颖而出的革命家、思想家之一,几乎每个有文化的殖民地人都 知道他所著《常识》的内容。《常识》问世之初,亚当斯曾谴责他的设想“如此民主,没有任何约束 力,肯定会引起混乱和各种不良行为”。然而,事实与他的预料完全相反。不久,大陆会议号召组织 志愿兵,任命华盛顿担任总司令,并授权以杰斐逊为首的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杰斐逊对潘恩说:“能在《宣言》中引用你的话,我们感到十分荣幸。” ——据鲍日新《潘恩的民主思想与美国独立战争》整理 材料二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大部分时间,英、法、德均是代议制国家。在民主制度原则下, 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英法政界人士都心 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 1914—1918 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 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这种赢得公众对外交政策支持的需要,不能不使政体本身 所具有的理性遭到削弱。 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 国际秩序的解体。 ——据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整理 (1)有学者说:“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靠的是潘恩的笔,华盛顿的剑。”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论证这一观点。(4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 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6 分)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 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 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 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1900 年前后)帝国主义指欧洲国家——也包括后来的日本和美国——对世界的控制。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 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并试以世界近现代史实评述该观点(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至少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1900 年前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并结合中国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9 分)2020 年 5 月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D B A C D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D C C A A B B B 21 22 23 24 25 D A A D C 二、非选择题(26 题 15 分,27 题 10 分,28 题 10 分,29 题 15 分,共 50 分) 26.(15 分) (1)不矛盾。东突厥经常骚扰边境,对百姓的生产生活和唐朝的统治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唐太宗 即位之初,政局未稳,国家贫弱,需要休养生息以安抚百姓;唐太宗发动对东突厥的反击是正义的 战争,既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总而言之,边境安定是国家安定和 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所以两者并不矛盾。(7 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侧重分析①。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察举制以官举士,权操于上,体现出了封闭的特征; 到了东汉后期,察举制基本上为世族门阀所掌握。科举制的实行,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而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 合理性。(8 分) 侧重分析②。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容易被最高统 治者控制。康熙皇帝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和民族团结。(8 分) 27.(10 分) (1)观点: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2 分) 说明: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 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或宦官专权)。(3 分) (2)君主专制——君主制废除建立共和国——君主制度复辟——君主立宪制度。(2 分) 影响:君主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维护了英 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3 分)28.(10 分) (1)潘恩的著作向北美殖民地人民传播了民主思想,是《独立宣言》的思想来源之一。(2 分)华 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整顿大陆军),领导北美独立战争胜利。(2 分) (2)德国复仇主义情绪蔓延,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或希特勒被任命为政府总理), 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英法选民反战的心理(或和平主义情绪浓厚),促使英法领导人 实行绥靖政策。最终导致凡尔赛体系瓦解,二战爆发。(6 分) 29.(15 分) (1)内涵:崛起大国与原有霸主必然冲突,并引发战争。(2 分) 该观点符合史实,英国崛起过程中相继挑战并击败过西班牙、荷兰与法国,从而成就霸业。19 世纪 末至 20 世纪的中期,德国两度崛起并发动两次世界大战。(4 分) 或该观点不符合史实,19 世纪末美国崛起过程中,没有与原有霸主英国爆发战争和冲突;二战后两 极格局下,美苏激烈对抗,但始终没有爆发战争。(4 分) (2)方式:殖民战争、经济侵略、政治控制。(3 分) 史实:通过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 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强迫签署《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清延完全成 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6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