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ID:265203

大小:504.35 KB

页数:69页

时间:2020-06-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含期中期末试题,共 8 套) 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 (4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粗犷(guǎng)   高邈(miǎo)   烘托(hōng) B.黄晕(yūn) 菜畦(qí) 凄冷(qī) C.贮蓄(chǔ) 抖擞(sǒu) 伦敦(dūn) D.澄清(chéng) 肌肤(jī) 静谧(nì) 【解析】B 项“晕”应读 yùn;C 项“贮”应读 zhù;D 项“谧”应读 mì。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鸟巢 撩亮 莅临人间 B.襄上 发髻 咄咄逼人 C.屋檐 琅润 呼朋引伴 D.水藻 两鬓 花枝招展 【解析】A 项“撩”应为“嘹”;B 项“襄”应为“镶”;C 项“琅”应为“朗”。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解析】“绘声绘色”的意思是: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用在 B 项中形容狮子不恰当,可改为“惟妙惟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安全材料,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工艺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少儿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解析】A 项,滥用介词“通过”“使”,去掉一个;B 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吃零食过多造 成的”;C 项,搭配不当,“增加”不能和“免疫力”搭配,应改为“提高”。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 字体式样________,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________。此 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全家惨遭杀害,颜真卿________, 写下《祭侄文稿》,其字笔画粗重,字字独立,痛切之情读之可感。其字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A.变幻莫测 别具一格 义正词严 B.变幻莫测 别有用心 义愤填膺 C.变化多端 别有用心 义正词严 D.变化多端 别具一格 义愤填膺 【解析】“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难以预测。多指气候、政治风云、命运等;“变 化多端”是形容变化很多,可以形容人的性格、天气等,形容字体式样,合适。“别具一格”多用于形 容文学、艺术、书法等别致新颖,与众不同,放在文中形容王羲之的书法,合适;而“别有用心”大多 数是贬义词,表示另有不可告人的动机和企图,不能用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义正词严”形容理由正 当充足,措辞严正有力;“义愤填膺”指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显然更符合文中颜真卿侄儿全家被 反贼杀害时颜真卿的悲愤之情。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 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 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 105 岁高龄于 2016 年 5 月 25 日逝世,其著作有 《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解析】B 项,“十七、八”表示概数,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7.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比喻)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解析】D 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反复。 8.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A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 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④①③⑤② B.①③⑤④② C.③⑤①④② D.④①③②⑤ 【解析】第④句“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 感到眼睛疲劳”先表明了这一观点,紧接着要阐述原因:①这是为什么呢?第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 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是第一个原因;第② “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是总结,因此第⑤“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 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放在第③句后衔接最恰当。由此可得出答案。 9.下列关于本单元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朱自清,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散文《荷塘月色》,小说《背影》等。 B.老舍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另外还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刘湛秋是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 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D.曹操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著有《孙子略解》《兵 书接要》等军事著作。 【解析】A 项,《背影》是散文。 10.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 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B.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C.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D.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 原有关。 【解析】D 项中秋节与纪念屈原没有关系,纪念屈原的节日是端午节。 卷Ⅱ (二)诗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1)水何澹澹,__山岛竦峙__。(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随君直到夜郎西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盼望着,盼望着,__东风来了__,__春天的脚步近了__。(朱自清《春》) (4)《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__树木丛生__,__ 百草丰茂__。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乡书何处达__?__归雁 洛阳边__”,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__夕阳西下__,__断肠人在天涯__”,包含着思 乡的泪水。 二、阅读与理解 (40 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第 12 题。(共 8 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_两岸才显得宽 阔__;“风正”,__帆才有悬空的态势__。(4 分)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4 分) __示例: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__ (二)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3~17 题。(共 17 分)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 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 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 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 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 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 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 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 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 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 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 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 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 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 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 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 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 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 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 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 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 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3.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3 分) __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_——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__14.说说文章第①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3 分) __“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的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__ 15.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3 分) __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__ 16.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 (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4 分) __修辞手法: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以及童年的欢愉。__ 17.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 满”。这是为什么?(4 分) __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 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 可以幸福一个世界。__ (三)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8~21 题。(共 15 分) 冬日漫步 我们一觉醒来,正是冬天的早晨。万籁无声,雪厚厚地堆着,窗槛上像是铺了厚厚的棉花;窗格子 显得加宽了,玻璃上结了冰纹,光线暗淡而寂静,更加强了屋内舒适愉快的感觉。早晨的安静,似乎静 在骨子里,我们走到窗口,挑了一处没有冰霜封住的地方,眺望田野的景色;可是我们单是走这几步路, 脚下的地板已经在吱吱地响。窗外一幢幢的房子都是白雪盖顶,屋檐下、篱笆上都累累地挂满了雪条; 院子里像石笋似的站了很多雪柱。大树小树四面八方地伸出白色的手臂,指向天空;本来是墙壁篱笆的 地方,形状更是奇怪,在昏暗的大地上,它们向左右延伸,如跳如跃,似乎大自然一夜之间,把田野风 景重新设计过了,好让人间的画师来临摹。 我们悄悄地拔去了门闩,雪花飘飘,立刻落到屋子里来;走出屋外,寒风迎面扑来,利如刀割。星 光已经不那么闪烁光亮,地平线上笼罩着一层昏昏的铅状的薄雾。院子里的雪地上,狐狸和水獭所留下 的脚迹犹新。这使我们想起:即使在冬夜最静寂的时候,自然界的生物没有一个钟头不在活动,它们还 在雪上留下痕迹。把院门打开,脚步轻快,我们跨上寂寞的乡村公路。农舍窗上虽然积雪很多,但是屋 里的农夫已经早把蜡烛点起,烛光孤寂地照射出来,像一颗暗淡的星。树际和雪堆之间,炊烟也是一处 一处地从烟囱里往上飞升。 太阳最后总算从远处的林间上升,阳光照处,空中的冰霜都融化,隐隐之中似乎有铙钹伴奏,铙钹 每响一次,阳光的威力逐渐增加;时间很快从黎明变成早晨,早晨也愈来愈老,很快地把西面远处的山 头,镀上一层金色。我们匆匆地踏着粉状的干雪前进,因为思想感情更为激动,内心发出一种热力,天 气也好像变得像十月小阳春似的温暖。假如我们能改造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更能配合一致,我们也许 就无需畏惧寒暑之侵,我们将同草木走兽一样,认大自然是我们的保姆和良友,她是永远照顾着我们的。 大自然在这个季节,特别显得纯洁,这是使我们觉得最为高兴的。残干枯木,苔痕斑斑的石头和栏 杆,秋天的落叶,现在被大雪掩盖,像上面盖了一块干净的手巾。寒风一吹,无孔不入,一切乌烟瘴气 都一扫而空,凡是不能坚贞自守的,都无法抵御;因此凡是在寒冷荒僻的地方(例如在高山之顶),我们所能看得见的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因为它们有一种坚强的淳朴的性格——一种清教徒式的坚韧。 别的东西都寻求隐蔽保护去了,凡是能卓然独立于寒风之中者,一定是天地灵气之所钟,是自然界骨气 的表现,它们具有天神一般的勇敢。空气经过洗涤,呼吸进去特别有劲。空气的清明纯洁,甚至用眼睛 都能看得出来;我们宁可整天处在户外,不到天黑不回家。我们希望朔风吹过光秃秃的大树一般吹彻我 们的身体,使得我们更能适应寒冬的气候。我们希望借此能从大自然借来一点纯洁坚定的力量,这种力 量对于我们是一年四季都是有用的。 18.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 __本文写了“我们”在冬日清晨走出家门,在野外上所见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对冬天雪后大自然纯 洁、坚强、淳朴性格的崇敬、喜爱和赞赏的感情。__ 19.细读课文,分析本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 分) __渲染了冬日雪后清晨寂静、清冷、美丽的气氛,为下文描写雪后美景和抒发情感作了铺垫。__ 20.“我们”把大自然比作了“保姆和良友”,你觉得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4 分) __好。大自然包容着我们,给了我们温暖和欢乐,而且永远照顾着我们,所以大自然就像保姆和良 友。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很贴切,很新鲜,而且寓意深刻。__ 21.找出表明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词句,然后分析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4 分) __示例:“我们”从屋内的“舒适愉快”,到在屋外欣赏美景后的“更为激动”,最后到“最为高 兴”。因为同雪后寒冷的室外相比,屋内就给人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可是当“我们”走出室外, 看到了意外的无比美丽的景色后,便觉得“无比激动”,并由此想到了冬天雪后大自然的纯洁和坚强, 所以便觉得“最为高兴”了。__ 三、综合性学习 (共 10 分) 目前,孝感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相应题目。 材料一: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示意图 材料二:园林绿化,能吸纳灰尘,减少噪音,能让天更蓝水更清,使山更绿城更静,生活更美好。 孝感市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正在大力推进槐荫公园、城西森林公园、仙女湖公园等各项工程建设。 材料三:3 月 12 日,来自孝感市的一百多个家庭在卧龙岛生态园参加了第三届“爱绿护绿”公益 活动。活动中,既有祖孙俩、双胞胎同栽一棵树的,也有夫妻携 4 个月“二孩”陪老大植树的,还有一 对情侣种下了“爱情树”。22.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答出两条)。(4 分) __信息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逐年增加。信息二:从 2014 年开始,我 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速度加快。__ 23.下列四项中,你认为作为孝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宣传语最恰当的两项是( BC )(3 分) A.至孝至诚 图强图新   B.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 C.绿色城市 美丽孝感 D.人人奉献爱心  共建文明城市 24.曹琴准备周末参加“创园”志愿者行动。假如你是曹琴同学,请根据语境完成以下对话。(3 分) 曹琴:(1)__“妈妈,我准备参加“创园”志愿者活动。___ 妈妈:不行。“创园”是政府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你们学生就没有必要参与这些事了。 曹琴:(2)__“示例一:“创园”与大家息息相关。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人都受益。 示例二:参加志愿者活动,既奉献了爱心,又能在活动中了解社会,提升自己。__ 妈妈:嗯,说得有道理。可是你参加活动,可能影响正常的学习啊。 曹琴:(3)__不会的,我们是周末活动,而且我会在活动前完成学习任务的。__ 妈妈:看来,你真的长大了,我同意了。 四、作文(60 分) 25.(一)话题作文 行走在人生旅途上,你总会走过许多地方。也许,有一个地方,凝聚着你的感动和期盼;也许,有 一个地方,记录着你的欢乐和笑容;也许,有一个地方,镌刻着你的伤痛和泪痕……这个地方,会勾起 你刻骨铭心的记忆,会牵动你连绵不绝的情思,会触发你褒贬扬抑的议论。每当你从这里走过,你就会 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请以“每当我从这里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全命题作文 请以“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第二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4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侍弄(sì) 讷讷(nè) 脚踝(huái) B.拆散(chāi) 熬过(áo) 并蒂(tí) C.攲斜(qī) 菡萏(dān) 步履(lǚ) D.分歧(qí) 徘徊(pái) 搁下(gē) 【解析】A 项“侍”应读 shì;B 项“蒂”应读 dì;C 项“萏”应读 dà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祷告 霎时 花瓣 猜得出 B.遮拦 絮叨 绝别 翻来覆去 C.瘫痪 谯悴 温馨 罗摩衍那 D.豌豆 仿膳 匿笑 暴努无常 【解析】B 项“绝”应为“诀”;C 项“谯”应为“憔”;D 项“努”应为“怒”。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B )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解析】“吹毛求疵”使用错误,此处不能贬义褒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解析】B 项,主宾搭配不当,主语“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设置“是”“否”两种情况, 而宾语部分“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只对应“是”的部分,改法:去掉前句的“是否”,或在 后句“是”后面加“能否”二字。C 项,缺主语,去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做主语部分,或去 掉“使得”,“我们”做主语。D 项,词序不当。“很多”修饰“学校”,应改为“我市很多学校”。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选择简单、宁静生活的人,无意追逐物质层面的________,只在精神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 单、宁静,不是远避尘世,而是远避________。他们不愿在众人面前________,只愿低调平和行事。他 们的生活是单调的,但单调得干净、纯粹。 A.奢华 喧闹 发扬     B.繁华 喧嚣 发扬 C.繁华 喧闹 张扬 D.奢华 喧嚣 张扬 【解析】(1)“奢华”意为奢侈浮华,多用来形容有钱人的生活,也用来形容爱慕虚荣的人所渴望 的生活, 经常用作贬义;“繁华”意为繁荣热闹,多用来形容某种场面。这里强调物质层面的对象, 故选“奢华”。 (2)“喧闹”意为喧哗、热闹、声音非常大,“喧嚣”意为吵闹、不清静,与“尘世”相 对,故这里选“喧嚣”。 (3)“发扬”意为发展、提倡,后面须搭配表示积极含义的词语,如发扬风格、 发扬民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张扬”意为宣扬、声张,含有宣传或夸张的意思,多指宣扬个人性 格,有时含有贬义。这里的文意是说这类人不愿在人前过于高调,故选“张扬”。 6.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C ) A.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 针锋相对。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 问题。 D.毕业 50 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 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解析】A 项,“不虚情假意”后的句号应改为分号,因为冒号统领到句子结尾;B 项,句号应在 引号内,因为这个引用的句号是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D 项,“说啊、笑啊、哭啊”中间的顿号应改为 逗号,这是并列的谓语。 7.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对偶)C.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 不可以做到?(设问)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 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比喻、拟人) 【解析】C 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应该是反问。 8.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 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③⑥⑤④①② B.④①②③⑥⑤ C.③④①②⑥⑤ D.④③①②⑤⑥ 【解析】第一句是中心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然后接③,具体说明植物有怎 样的高下差异。为了说明的严密,再接④,说明“特殊情况”。接下来①举出例子,②进行诠释,再由⑥ 解释原因,最后⑤说明这种现象的分布。 9.下列关于本单元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莫怀戚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B.冰心是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繁星》《春水》等。 C.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有《白鹿原》《病隙碎 笔》等。 D.刘义庆组织编写了《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到西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解析】B 项《繁星》《春水》是诗集;C 项《白鹿原》的作者是陈忠实;D 项《世说新语》主要 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10.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A ) A.郎朗在 27 岁时就成为了世界钢琴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 B.“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C.“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D.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 【解析】A 项“而立之年”是指“三十岁”,前面说“27 岁”,自相矛盾。 卷Ⅱ (二)诗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1)日中不至,__则是无信__;对子骂父,__则是无礼__。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__心中的雨点来了__,__除了你__,__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 的荫蔽__? (3)杨花落尽子规啼,__闻道龙标过五溪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观沧海》中特写大海之景,突出惊涛拍岸景象的句子是:__秋风萧瑟__,__洪波涌起__。 (5)__枯藤老树昏鸦__,小桥流水人家,__古道西风瘦马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阅读与理解(40 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完成第 12 题。(共 5 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2.(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 分) __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念。__ (2)有人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3 分) __自然的景色;国家的衰败;作者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共 12 分)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__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 __大体可以相比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大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__ 1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 间“__寒雪日__”、地点“__内集__”、人物“__谢太傅与儿女__”、事件“__讲论文义__”等要素。(4 分) 16.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2 分) __“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 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__ (三)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7~20 题。(共 11 分) 佐 纪 【日】北野武① 小学六年级生日那天,母亲要去买东西,突然叫住我:“小武,快去穿衣服!” 那是除了远足以外,我第一次坐电车,而且还是要去买东西,这令我兴奋不已。一路上,我盘算着 是买棒球手套好呢,还是电动火车好呢。最后,我们在神田站下了车,我被带进一家大书店,才刚嘟囔 一句“买书啊”,后脑勺立刻挨了一巴掌。 如果是《世界名著》全集,也就罢了。当母亲买下算术以及什么什么的总共十本《自由自在》系列 儿童专用参考书时,我头都昏了。哪有什么自由自在?明明是不自由不自在的日子。 那天晚上,一回到家,母亲立刻要我翻开“自由自在”,我稍微偷懒就一巴掌打过来,或者用扫把 柄戳我,逼我读书。 小学时,母亲是如何逼我读书,而我又是如何不肯读书、老想着打棒球,一直是我最深的记忆,也 是我们母子之间的较量。 后来,我考上明治大学工学院。对母亲来说,这是个小小的胜利。不过,我却以退学这个最坏的结 果,来结束母子俩在读书领域的较量。 但是,我们母子的较量,并非只限于读书这个领域。母亲还有更大的目标,简言之,就是要我出人 头地,至少和哥哥姐姐一样。这也是这场战争的主要矛盾点。 因此,对于总算考上大学的儿子,母亲的干涉并未停止。另一方面,我认为考上大学是凭自己的实 力,毫无感谢母亲的心情,反而有点厌烦她。没办法,不仅如此,我甚至认为,母亲可能会是毁掉我人 生的、我最亲的人。 我开始打工,自信可以赚到房租和零用钱,于是决定搬出来住。那是大学二年级的春天。趁着母亲 外出在附近工作的时候,我开着向家具店朋友借来的货车,把行李搬出来。真不凑巧,只见母亲拐过前 面的街角,迎面而来。“小武,你干什么?” “我要搬出去。” 我别过脸去,听见雷鸣般的怒吼:“想走就走,都读大学了,又不是小孩子。绝对别给我回来,从 今天起,我不是你妈,你不是我儿子!” 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站在门外,茫然地看着货车消失在荒川对面。我心里也难过,可是我坚信, 不这样做,我就无法自立。 啊!新生活!起初几天,我的确是早上六点起床做广播体操,然后精神抖擞地度过一天。但很快, 我又陷入自甘堕落的日子里。别说是学校,连打工的地方都爱去不去的,每天游手好闲。一回神,发现 房租已拖欠了半年。我不好意思面对房东,偷偷摸摸爬窗出入。 窗外寒风呼啸的季节里,我照例快中午时还躺在被窝里。 房东来敲门:“我有话跟你说。” 我呆呆站着,只有一句“对不起”。混沌的脑袋认识到半年不缴房租,只有滚蛋一条路,却突然听 到怒吼:“给我跪下!” 我心想:这房东想干什么?但还是露出一点反省的样子,乖乖跪在地板上。 “欠了这么多房租,你以为还住得下去吗?半年前你搬来的时候,你母亲紧跟着过来,是坐出租车 跟来的。” 我一惊,满脸通红。 “她说:‘这孩子傻傻的,肯定会欠房租,如果一个月没缴,就来找我拿。’就这样,你母亲一直 帮你缴房租,你才能一直住在这里。我是收到了房租,但没有一毛钱是你自己掏的。你也稍稍为你母亲 想想吧。” 房东走后,我瘫坐在棉被上许久。些许感谢的心情,混杂着永远躲不开母亲的懊恼…… 这次交手,我又彻底输了。 乖乖听母亲的话,洗心革面,好好读完大学,像哥哥一样当个学者搞搞研究,不是很好吗?处在这 个屡屡被母亲“算计”的世界,我总是感到有些不满,但具体不满在哪里,又怎么也说不上来。 我想起小时候的玩伴,现在不是工人、出租车司机,就是黑道混混。 他们和我哪里不同?没有。不,只有母亲不同。 【注释】①北野武,日本著名导演、编剧、笑星、主持人,1997 年凭《花火》获威尼斯电影节金 狮奖最佳导演。佐纪是北野武的母亲。 17.本文通过哪几件事来写“我们母子之间的较量”?请简要回答。(2 分) __小学时“我”想买棒球手套(电动火车),母亲却让“我”买学习参考书;读大学二年级时“我” 搬出去住,却是母亲替“我”交了房租。__ 18.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味。(4 分) 那天晚上,一回到家,母亲立刻要我翻开“自由自在”,我稍微偷懒就一巴掌打过来,或者用扫把柄戳我,逼我读书。 __既指以此为名的参考书,又反讽“我”被逼读书的状况,与下文母亲“一巴掌打过来”“用扫把 柄戳我”形成对比,显得风趣幽默。__ 19.文中写房东训斥“我”的片段有什么用意?(2 分) __借房东之口交代母亲一直为“我”交付房租,说明母亲了解“我”懒散、不负责任的个性;连房 东对“我”的自甘堕落都看不下去,可见“我”当时的表现很糟糕,从侧面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我”自以为独立了,而实际上母亲却无所不在,这让“我”又羞又恼。__ 20.作者曾经认为“母亲可能会是毁掉我人生的、我最亲的人”,而他又说“他们和我哪里不同? 没有。不,只有母亲不同”,看似矛盾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 分) __示例:作者眼中的母亲非常严厉,教育方式有些粗暴,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爱好,她希望孩子能 够出人头地。作者总觉得生活在母亲巨大的阴影下,即使想反抗,也无济于事。但当作者把自己与儿时 玩伴对比时,发现自己在家庭条件、自身资质、顽劣性格等方面与他们都没有太大的不同,他能获得今 天的成就,母亲的管教、关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这位与众不同的母亲让他这匹野马终成良驹。 因此,他对母亲有过不满,有过畏惧,但他内心深处对母亲有更多的感激和敬爱。__ (四)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21~25 题。(共 12 分)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 段奇清 ①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对父亲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常 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走来。永远的父爱,携带阳光、汗水,淌过我思念的河。 ②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 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 穗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 ③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这些地 方是最容易破损的。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侵蚀。雨来时,雨水敲响出流逝的音符,“噗 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 檐敲出了龙钟之态…… ④村人们都说,父亲是村里手最巧的。一天,父亲对我说:“清儿,和我一起去弄一些麦秸来。” 是的,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 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 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 的工艺品!【A】 ⑤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 父亲黝黑的脸庞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那时乡村是大集体,有一年天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 雨。有一天,天空中终于飘来了一大片墨一般的云,雨夹裹着烟雾滚落了下来。【B】但不到一顿饭的 工夫,云儿就如同孙悟空翻了一个筋斗,远去十万八千里。⑥雨过地皮湿,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如何保住这点儿雨水,让它 成为墒土。乡亲们纷纷走进地头,人们知道,夏日下雨的时间太短,太阳又火爆地出来,上烤下蒸,人 会感到更加炎热。但父亲等乡人们顾不了这些,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 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 ⑦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 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C】那一 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⑧由此,在我幼小的心中,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一直喜欢与珍惜草帽,只因为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 有父亲才最有资格佩带村庄这无上荣耀的徽饰。【D】 ⑨父亲 50 多岁时,在一次抗击旱魔中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家人,亲近的乡邻,还有牵 挂着的麦浪。父亲编织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思想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 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 21.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3 分) __父亲买草帽,要求苛刻__→父亲护草帽,经不住侵蚀→__父亲编草帽,堪称工艺品__→__父亲献 草帽,全力救庄稼__ 22.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到文中( B )(2 分) 乡人们欢呼着!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横线的语句。(2 分) __运用比喻,将草帽比作钢盔,将闪光的状态比作父亲的心灵,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父亲为救庄稼 而献出草帽的可贵精神。__ 2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草帽是父亲的徽饰”的作用。(2 分) __①交代写作对象,全文自始至终写父亲的草帽,是全文的叙事线索。②采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表 现出父亲无私奉献、淳朴善良的精神品格,语言生动、耐人寻味。__ 25.文章结尾写道:“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 人生的认识与感悟。”这里的“认识与感悟”包含了哪些内容?(3 分) __①做人就应该有奉献精神,有精神追求。②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有价值。__ 三、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6.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 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4 分)你选择:第__一__幅 书体:__隶书__ 理由:__古朴典雅__(限 4 个字) 27.下面是利用汉字结构创作的一幅窗花。这幅窗花中有四个跟“口”有关的汉字。请你将这四个 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内,组成一个表达人生态度的四字短语。(2 分) 28.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__A_C__。(4 分) A.与福同圆中国梦     B.花开并蒂姻缘美 C.邀春共住小康家 D.福如东海水长流 E.鸟飞比翼恩爱长 F.寿比南山松不老 四、作文(60 分) 29.(一)话题作文 不久前,科比退役前的最后一场告别赛,为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每年六月的中考, 也预示着学生们初中生涯的即将落幕。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告别——告别,难说再见,但不必遗憾, 更不必伤感,因为当我们挥手告别、重新出发后,新的美好生活即将为我们拉开序幕。 请以“告别与出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半命题作文 不要说我们的日子只有阳光和鲜花,要知道有多少阳光鲜花也就有多少风雨和眼泪;不要说眼泪是 软弱的代名词,眼泪流过,我们也就变得坚强;不要说眼泪只是一弯悲伤和痛苦的流淌,它还是一池喜 悦和幸福的洋溢……有人说眼泪是一个人心灵品格的珍珠,也是生活中真善美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音 符;有人说眼泪是与人交流时无声的“话语”,也是自我反刍时有声的“独白”;有人说眼泪是情感汇集 的港湾,也是扬帆起航的誓言……那么,让我们的眼泪尽情地抛洒流淌吧! 请以“________的眼泪”为题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4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感慨(kǎi) 踱步(dù) 煞有介事(shà) B.桑椹(shèn) 撅着(juē) 踉踉跄跄(qiàng) C.斑蝥(máo) 搓捻(niǎn) 混为一谈(hún) D.譬如(bì) 枉然(wǎng) 花团锦簇(cù) 【解析】A 项“踱”应读 duó;C 项“混”应读 hùn;D 项“譬”应读 pì。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竹筛   腋下   猜想   废寝忘食 B.脑髓 走廊 秕谷 众目葵葵 C.确凿 锡泊 陌生 饥肠辘辘 D.狼呗 企盼 灌溉 威风凛凛 【解析】B 项“葵葵”应为“睽睽”;C 项“泊”应为“箔”;D 项“呗”应为“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摩天岭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B.为迎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百日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C.大型音画舞蹈《梦在这里飞扬》,将老干部们发挥余热的场面展现得琳琅满目。 D.这里是侗乡深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进得村来,我们真有点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解析】C 项词语运用不恰当,“琳琅满目”意为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而文句表达的意思是场面的宏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 2016 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解析】A 项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C 项前后搭配不当,“加快”不能跟“质量”搭配。D 项成分 残缺,缺主语,去掉“通过”或者“使得”。 5.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C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_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_______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 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______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_______,怎 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尽善尽美  内容  脱颖而出  境界 B.融会贯通 内涵 更胜一筹 情境 C.炉火纯青 内涵 出类拔萃 境界 D.出神入化 内容 遥遥领先 情境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 B.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 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解析】A 项“随州日报”的书名号应该去掉。B 项中省略号的作用和“等”的作用相同,所以应 删掉省略号。C 项“是”后面的冒号去掉,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7.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B ) A.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拟 人) B.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拟人) C.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比喻) D.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夸张) 【解析】A 项是比喻;C 项是对偶,D 项是排比。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C ) ①因为尘埃和水汽的结合可以变成云滴,成片的云滴就组成了厚厚的云层。 ②温度太高,不但人类无法忍受,就是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会被“烤干”。 ③有了尘埃,就使得近地面的低空多了一层保护膜。 ④没有尘埃,地球表面将会热得不得了。 ⑤云层具有“反光镜”的作用,可以将照在其上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有效地削 弱了太阳的威势。 A.④③②①⑤   B.④⑤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⑤   D.③④②①⑤ 【解析】分析句子间在内容上的关联性,首先发现③④两句一正一反,应该连贯出现;接着深入分 析,发现④②句关联紧密,④句末说“热得不得了”,②句紧接着解释“温度太高”如何;另外③①句 也是如此,第③句末说“多了一层保护膜”,第①句紧接着解释“保护膜”的问题;再分析剩余的第⑤ 句 , 发 现 该 句 具 有 总 括 上 文 的 作 用 , 它 对 ④③ 引 领 的 部 分 做 了 总 结 。 综 上 看 , 整 体 排 序 为 ④②/③①/⑤,结构关系为“分/分/总”。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 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B.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 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 C.林海音被称为香港“祖母级的人物”,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冬青树》等,短篇小说集《城 南旧事》等。 D.《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解析】林海音被称为台湾“祖母级的人物”。 1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 2 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 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解析】B 项考查十二生肖的排序,姐姐的生肖是“巳蛇”,弟弟比她小 2 岁,所以弟弟的生肖应 是“未羊”,应该买与“羊”有关的礼物。 卷Ⅱ (二)诗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11.(1)三军可夺帅也,__匹夫不可夺志也__。(《论语》十二章)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传不习乎__?(《〈论语〉十二 章》)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落花时节又逢君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__光滑的石井栏__,__高大的皂荚树__,紫红的桑椹。(鲁迅《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的名句是:__遥怜故园菊__, __应傍战场开__。 (6)《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氛围的句子是:__回乐烽前 沙似雪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__。 二、阅读与理解(40 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完成第 12 题。(共 5 分)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2.(1)说一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2 分) __“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 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绝妙。__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 分) __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轮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 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 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共 12 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3.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不亦说乎       __同“悦”,愉快__ (2)温故而知新 __旧(知识)__ 14.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__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__ 15.“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4 分) __“温故”“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如果只“温故” 而不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孔子认为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 发现,才“可以为师”。__ 1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则与文中哪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相近?(2 分) __思而不学则殆。__ (三)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7~20 题。(共 10 分) 老师!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 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 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 20 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 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 1949 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 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 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 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 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 个春 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 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 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 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 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 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 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 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 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 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 时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 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 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 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 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 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 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 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 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17.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2 分) __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__ 18.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4 分) __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 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__ 19.结合文章,理解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含义。(2 分) __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让“我”像听心 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__ 20.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2 分) __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 43 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他关爱学生, 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__ (四)散文阅读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21~25 题。(共 13 分) 果园快乐的时光 白兰华 ①外婆家有个菜园,而他更愿意称之为果园。园内有一株高大的漳州柑子树,绿荫如盖,斜斜地遮 住了土屋后门的一小块空地。放学回家,他就在树荫下做作业,温习功课。几只麻雀停在屋檐边,啄着 盖房用的麦草,寻找残存的几颗麦粒。玩腻了,又蹦跳着飞落地面,叽叽喳喳叫几声,觉得没趣,又陆 陆续续飞上树梢,在枝叶间嬉戏。他静静地观望着麻雀的表演,时光仿佛凝固了一般,几丝夕阳的光线 投下来,他的心里生长起一片海,无边无际,一叶小舟就在波平浪静的水面轻轻摇曳。 ②果园里还有三株橘树,一棵李子树,一棵柿树,它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日复一日地成长,经 历开花结果的繁衍,默默奉献着一切。经常变化的是地面种的蔬菜。外婆很会持家,忙里忙外的,空闲 时间就伺候自己的菜园子。茄子、辣椒成行,豇豆、冬瓜、丝瓜、南瓜等藤蔓植物爬满架子。他常帮外 婆打杂,最惬意的事情就是捉虫子。手里拿双筷子,将茎叶间的毛毛虫一条一条地夹进玻璃瓶,拿去喂 鸡仔。外婆说吃了活食的母鸡生蛋勤,蛋的个头大。他就在下午放学做完作业后到菜园转悠捉虫子。他 发现藤藤菜叶上常有一种胖乎乎的、颜色与菜叶颜色接近的虫子,握在手心里肉唧唧的,爬在肌肤上痒 痒的,想笑。外婆说是猪儿虫,吃菜叶挺厉害的,看见菜叶缺边少角的,没准就是它干的坏事儿。将猪 儿虫扔到母鸡脚下,母鸡“咯咯咯”地惊叫着躲开,雄健威武的公鸡要在母鸡面前显摆显摆,扑过来用 尖尖的喙啄一下虫子滚圆的身体,还是不敢下口。虫子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他的心像被鸡啄了一下,有 些生疼。 ③秋天外婆遍种青菜,一笼一笼的,茎叶繁茂,油绿肥实。收割后,把青菜搬到水井边,用一桶桶 清水洗涤。洗菜的活儿很细,得将菜叶褶皱里的尘土粪渣淘洗干净。外婆的手在凉水里泡久了就泛白。 他端来小凳依偎在外婆身边,将菜叶一片片扳下,浸没水中。青翠的颜色弥散,绿意晕染,一片波光。 他和外婆把洗净的青菜挂在竹竿上晾晒,一杆一杆的在房前屋后散放清香。青菜一部分入泡菜坛子做酸 菜,一部分腌制成盐菜。腌制后的菜叶变成柔顺的一缕,颜色转为深绿,暴晒几个太阳就变得油亮亮的。 他常取几根盐菜到学校和伙伴分享,菜茎柔韧,伙伴们咬得龇牙咧嘴。勤劳的外婆把盐菜切细,储藏在 坛子里,要吃就抓把出来拌上熟油辣子葱花儿,很下饭,他很爱吃。 ④令时光无比芬芳的还是要数春末夏初,果园里繁花盛开,芳香馥郁,整个院落溢满温馨。李子树 橘树枝头一片雪白,蜂蝶绕枝,一派繁忙。一场春雨落下,地面铺上一层寂寞的花瓣,水珠在上面滴溜 溜滚动。花期最长、香味最浓的是漳州柑子花儿,一朵朵晶莹洁白,缀成一簇一簇的,在青枝绿叶间闪 烁。每个晨昏,那香味儿飘得很远,将空气沉醉。 ⑤转眼间,收获的忙碌随之而来。田野里,秋阳下,打谷机轰隆隆,拌桶声铿锵有力,膀大腰圆的 汉子吆喝着把一担担金黄的稻谷挑往晒坝,堆起一座座小山。外婆家的果园充满果味的甘甜。橘子绿中 带黄,沉甸甸压弯枝头。漳州柑子圆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脸蛋,笑盈盈地张望着。外婆给他和小姨留了 几个柑子,把其余的部分背到集市上去卖,能换回好几个月的油盐钱。 ⑥外婆家的果园一年四季都充满希望,充满生活的甜蜜,留给他解馋的几个柑子,要温暖他过完整 个冬天! (摘自《优美散文》) 21.请你细读全文,概括他在果园感受到的快乐。(3 分) __①看麻雀嬉戏;②捉虫子喂鸡;③和外婆一起制作盐菜;④果园繁花盛开时的温馨;⑤果实收获的甘甜;⑥外婆的慈爱。__ 22.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青翠的颜色弥散,绿意晕染,一片波光。 __(绿色)扩散,映绿了水。__ (2)花期最长、香味最浓的是漳州柑子花儿,一朵朵晶莹洁白,缀成一簇一簇的,在青枝绿叶间闪 烁。 __忽隐忽现(忽明忽暗)。__ 2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2 分) __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柑子圆而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他的喜 悦之情。__ 24.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__勤劳:空闲时间就伺候菜园,茄子、辣椒成行,豇豆、冬瓜、丝瓜、南瓜等藤蔓植物爬满架子; 外婆遍种青菜,一笼一笼的,茎叶繁茂,油绿肥实。慈爱:留柑子给他。能干(富有生活智慧):做出的 菜味道美;把果园经营得很好。__ 25.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2 分) __内容上:点明了外婆的爱使他感到温暖、果园给予了他快乐的主旨,抒发了他对果园的喜爱之情。 结构上:总结全文。__ 三、综合性学习(10 分) 某初中学校对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课外阅读 读书兴趣 及 占比例 读书计划 及 占比例 关注点及 占比例 读书笔记 及 占比例 深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 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 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26.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4 分) __示例:当前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读书缺乏浓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缺少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 法(或积累思考的习惯),因此导致了部分学生尤其是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低下状态。__ 27.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 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3 分) 活动:__开展“成长离不开阅读”主题演讲活动。举办“名人与书”故事会。开展“被一本书感动” 好书推介活动。举办“学会阅读”读书经验与方法交流会……__ 28.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3 分) 例句:读书犹如览胜,山川之雄伟,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 仿写:__读书犹如探宝,高山之灵芝,深海之珍珠,地下之金石,尽归囊中。__ 四、作文(60 分) 29.(一)话题作文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 但是这些不被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散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请以“光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半命题作文 岁月流光,我们在渐渐成长,每个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情怀。那些陈旧的过往,那些曾经的人和 事,那些陪我们度过的所有,怎不令人怀念? 请以“怀念__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期中检测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40 分)(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絮叨(dāo)   脑髓(suí)   煞有介事(shà) B.分歧(qí) 瘫痪(tān) 莅临人间(wèi) C.嫩芽(nèn) 熬过(áo) 废寝忘食(qǐn) D.攲斜(qī) 涔涔(cén) 咄咄逼人(duó) 【解析】A 项“髓”应读 suǐ;B 项“莅”应读 lì;D 项“咄”应读 duō。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高邈   发髻   温馨   排徊 B.粗广 鸟巢 步履 伦敦 C.脚踝 菡萏 祷告 尴尬 D.侍弄 桑甚 感慨 抖擞 【解析】A 项“排”应为“徘”;B 项“广”应为“犷”;D 项“甚”应为“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春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的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温故知新。 C.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D.他们俩在班上一个管纪律,一个管学习,配合得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我们学校的课改成果昭然若揭, 国内外同行大加赞赏, 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C.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 D.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管理人才。 【解析】A 项,“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构成并列短语,而“事件”是不能“批评教育”的,二者 不能搭配,可以把“事件”改成“学生”;B 项,“昭然若揭”指真相大白,不适用,应该换一个褒义词; C 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初中生对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可能比较陌生”。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1)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_________和美丽的人。 (2)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______。 (3)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4)我小时候,一年四季_________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A.温柔 谢词 映衬 即使 B.温柔 谢意 映衬 不论 C.温馨 谢词 映照 不论 D.温馨 谢意 映照 即使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B ) A.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 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B.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 脚点。”我又照着做了。 D.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 吧。” 【解析】B 项语句为心理描写,突出来访者对托尔斯泰丑陋外表的失望。“什么”后应用“?”表 示疑惑;“就这么个侏儒”的后面应用“!”表示惊讶;“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后用“,”,其与后 半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疑问句。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D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解析】A 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B 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 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D 项中的“似乎”表示推测,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②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 罚恶,公正严明。 ③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④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 一种文化符号。⑤比如,它被当作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 ⑥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毫不差。 A.④⑤③⑥②①    B.④①⑤③⑥② C.③②①⑥④⑤    D.③⑥④②⑤① 【解析】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可先确定其中心句④,之后可以排除 C、D 两个选项。细读其余 的五个句子,句①是对全段的总结,应放在最后,句②③⑤⑥是围绕中心句对算盘“文化符号”的解读。 根据语言标识,⑤句中出现“比如”,这是在提出中心句后即刻举例,应放在句④后,句⑥中有“除 了……以外”,表明是其他的补充,因此应是与钱财有关象征意义后接的一句,综上所述,正确语序为: ④⑤③⑥②①。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李白的诗歌风格平淡质朴,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被后人誉为“诗仙”。 B.马致远是元代杂剧四大家之一,写有小令、散套二百余首,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 为有名。 C.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 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D.《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解析】A 项,李白的诗歌风格不是平淡质朴,而是豪放俊迈。 10.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A.《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金刚琢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 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 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C.《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铁扇公主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 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D.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社戏》《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 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 【解析】A 项中妖怪赛太岁的武器是紫金铃;C 项是四位菩萨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D 项《社戏》是小说,出自小说集《呐喊》。 卷Ⅱ (二)诗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1)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红的像火,__粉的像霞__,__白的像雪__。(朱自清《春》) (3)岐王宅里寻常见,___崔九堂前几度闻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__秋风萧瑟__,__洪波 涌起___”。 (5)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这正如孔子所说:“__择 其善者而从之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__。” (6)我国古代诗文中,“风”的身影随处可见,它陪伴过游子,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__ 潮平两岸阔__,__风正一帆悬__”。 二、阅读与理解(40 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第 12 题。(共 5 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1)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__深秋僻静__的村野图景,营造了一种__萧瑟凄凉__的氛围。(2 分)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 分) __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共 11 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吾日三省吾身  __每天__ (2)思而不学则殆 __疑惑__ 14.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__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__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能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__ 15.请从文中写出 2 个沿用至今的成语:__温故知新__、__博学笃志__。(2 分) 1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 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呢?(3 分) __“朋”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研究问题当然是高兴的事,更是一种乐趣。可 以看出孔子愿意与别人切磋探讨学问,把这当作乐事。__ (三)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7~19 题。(共 12 分) 乡村一树寂寞红 杜忠书 “七里黄泥红树岗,西风果熟一村香。”秋天的下午,阳光暖暖地照着,凉凉的西风吹着,吹皱了 一池秋水,吹蓝了明净高远的天空,吹红了一树树的柿子,也吹起了游子满腔思绪。 当柿子红了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柿子。家乡的柿子犹如一串串红红的“灯笼”总 在眼前闪烁,柿叶如同一面面“红旗”总在眼前飘扬,一幅幅“柿”情画意总在眼前浮现,那些温馨的 回忆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 每到春天,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柿树娇嫩的枝 条从树上钻出来,青翠欲滴,煞是好看。不几天,柿树就开花了,花很小,有黄色的,有橙黄色的。花 朵虽小,但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朵朵似娇俏可人的小姑娘。 点点的清香氤氲,偶尔有蝴蝶飞来,萦绕其间;间或蜜蜂来访,流连其中。一阵春风细雨,满地落 花。这可让孩子们高兴坏了,女孩子就用马尾巴草把柿子花一朵一朵地串起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 做成手链,戴在手上,或者串一串长长的,制成花冠,那俨然就是花仙子了,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夏天,墨绿的叶子覆盖了全树,青色的小柿子顶着帽子藏在树叶里,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你很难 发现它们。整个初夏,柿子顶着帽子躲在绿叶间,同绿叶儿们一同长大。我们就在树下玩耍,欢闹声中, 盛夏已过,秋像藏猫猫的顽皮孩子,一下子窜到面前,调皮地笑着,伴着鬼脸。再看柿树,青涩的柿子, 已慢慢地变成橘黄色,像刚学会变脸的顽童,狡黠地笑着,站在枝头,跳着,闹着,直到把枝头压弯了 才肯罢休。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深秋时分,柿子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红了。从远处看,仿 佛一团燃烧的火,美丽极了。青绿的柿子变成了金黄色的,霜降到了,柿子慢慢地由橘黄变得红通通了, 霜降过后,树叶开始凋零。黄柿子慢慢被秋风染红了脸蛋。柿叶,红中透绿,绿中带黄,一片片随秋风 飘落,又经过几场银霜,当你想要留恋那一树红叶,它却早已落光,只剩一树红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 漂亮的红灯笼似的,又像一个个肥嘟嘟的小娃娃,可爱极了。 火红的柿子,挂满了秋的情愫,点燃了秋的色彩,装点着秋亮丽的风景,深秋柿子红,柿柿如意, 红了人们的心情。秋天渐行渐远,满树红通通的柿子,软软的,像极了娇美的小姑娘,羞答答地抿着嘴, 偷窥着偶尔路过乡村的面孔。 童年的柿树伴随移民搬迁的进一步深入,寂寞孤独地守望着乡村。缺了人们呵护,村里的那些柿子 树,叶子都疏疏落落的了,有点干枯委顿地卷着,树上柿子高悬,没人采摘,成了鸟雀们的美餐。秋风乍起,一阵阵的寒风吹过,红红的柿子摇曳枝头。有些柿子在树上呆得不耐烦起来,便扑通一声,坠在 地上,钻进草丛。唯有那些美好记忆犹如昨日,历历在目,时时温暖着游子的心。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只有那一树火红的柿子寂寞地挂在枝头。 这一树寂寞红,独守乡村,令人伤感。忽而一只喜鹊,从云层飘摇而至。它缓缓地绕树顶飞了一圈, 幽幽飞落于那一树柿子树上,轻轻地啄了两口,忽地抬起头来,“喳喳”地叫着,似在呼朋引伴。不一 会儿,就飞来好多喜鹊,兴高采烈地啄着,叫着。哦,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 晨间的一片霞光。 (选自《教师报》) 17.这篇散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家乡柿子树景色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__倒叙。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 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__ 18.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4 分) (1)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 __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村春天到来时的和煦、温暖、快活、轻柔,给大地 带来了勃勃生机。__ (2)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__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乡火红的柿子红成一片的灿烂景象,也流露 出寂寞红已成为作者对家乡的一种美好寄托。__ 19.文章题目“乡村一树寂寞红”有什么含义?(4 分) __一方面指乡村一树柿子寂寞地挂在枝头,另一方面指一树寂寞红独守乡村,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令人感到感伤。深化了文章主旨。__ (四)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20~24 题。(共 12 分) 从天而降的母亲 韩浩月 ①习惯了和母亲告别,每一次,我们母子二人分开,谁也不回头再看一眼,我也不是刻意狠起心肠, 只是习惯了告别。 ②许多年以前,一直有个问题想要问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这个问题在我 30 岁之后,就 再没有任何想问的念头了。 ③童年时刻骨的伤痕,有一部分来自母亲。有一年需要交学费,我在一个水塘边跟她要钱,不敢看 她,仿佛自己在做一件错事。她说“没有”,我呆住了,一直盯着那片池塘绿色的水纹在看,觉得世界 坍塌,时间僵直,万念俱灰。④母亲走了又回,回了又走。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说不会再走了,她在院子里看着我的眼睛说:“这 一次我不会再走了。”我在心里欢呼雀跃,表情却平淡,最多说一个“好”字。当她第三次从她改嫁的 那户人家想要回来的时候,被挡在了紧锁的门外,那天下了大雨,她跪在满是泥水的地上哭。 ⑤以为她不会再离开我们,但几个月之后,她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从此不再相信她。但也知道, 她有自己的苦衷,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在一个不但贫穷而且不讲理的大家庭里,想要有尊严地活, 是多么艰难的事。 ⑥在我漫长的少年时代,与母亲再无联系。整整 10 多年的时间,音讯皆无。她是怎么过的,我不 知道。中学时,有同学问到父亲、母亲,通常选择不回答,如果非要回答的话,就会用淡淡的一句:“都 不在了。”那时我和母亲居住的地方,相隔 30 多公里,但这段路程,足以用空茫来形容,我和她之间, 大雾弥漫,我不找她,她也不找我。 ⑦可是,我总是盼望母亲会突然来看我。像小说或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吃的, 敲开教室的门,而我在同学的注视下羞惭地走出去,接过她带来的食物,再轻声地赶她走。在脑海里重 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每逢有别的家长敲门的时候,总觉得会是她。 ⑧直到我 20 岁那年,在县城里,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了。母亲仿佛专为此事而来,她笑着问我想 要什么礼物,在得到我的答案之后,她给我买了一辆昂贵的变速自行车。那段时间,无论白天还是深夜, 我都会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经常把那辆自行车擦得雪亮,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⑨23 岁那年,我结婚。有人问我,愿不愿意让你妈妈过来。“让啊,当然让。”儿子结婚,母亲 怎么可以不在场! ⑩婚礼前一晚的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院子里、大门外的宴席上,吃得热闹非凡。母亲怎么 也不肯上桌,任凭几个婶子死拉硬扯,她还是坚持等大家吃完了,在收拾的时候,躲在厨房里偷偷地吃 几口。婚礼那天拜堂,司仪在喊“二拜高堂”的时候,却找不到母亲了。 ⑪客人散去,三婶告诉我母亲在楼上哭。上楼去看她,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像个没事人一样。那一 刻我意识到,这么多年,仿佛她从没关心过我,我也从未关心过她,这么多年的时光,我们都是怎么过 来的? ⑫25 岁那年,拖家带口漂到北京,妻子背着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让她帮忙带几个月孩子,还承诺, 只要把孙子带大,以后就一定会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她好,养她的老。母亲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有了 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聚。 ⑬这次是真的以为母亲会永远陪着我们了。但又一次的分别摆在面前。母亲在她的村庄又有了一个 自己的女儿,她还要照顾她。要走的前几天,她一遍遍和孙子玩“再见”的游戏。等到孙子睡着的时候, 她一句话不说,沉思着,一会儿想想,一会儿笑笑,在我看来,她又成了一个陌生的母亲。这是一位从 天而降的母亲,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母亲,我已没法,也不能再要求她什么。 ⑭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从乡村回县城的时候,母亲与我们同行。我开车开得有些快,母亲晕车, 半路的时候停下来,母亲蹲在路边呕吐。我在司机位上通过窗户看到母亲的样子,内心翻江倒海,那个 久远的问题又飘回了心头:母亲,为何我们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⑮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 20.本文用“从天而降的母亲”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 分) __①标题表现了文章的基本内容,母亲和“我”不在一起生活,她只是在“我”生命中的一些特定时刻出现;②标题新颖,吸引读者,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__ 21.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事件。(2 分) __童年时母亲离家;20 岁,母亲送礼物;23 岁,母亲参加“我”的婚礼;25 岁,一家团聚;母亲 回去照顾女儿;最后一次开车送别。__ 22.依据文章“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2 分) 对母亲埋怨→对母亲__冷漠__→对母亲思念→对母亲__理解__ 2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__运用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我”跟母亲要钱交学费,被母亲拒绝之后,内心 的委屈、痛苦和绝望之情。__ 24.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此时的 “我”,会想到什么? (3 分) __“我”会想到家庭的贫穷,家中生活的艰难;想到母亲失去了丈夫,失去了依靠;想到大家庭的 不讲理,想到母亲想要有尊严地活着;想到母亲也有苦衷,想到她也是出于无奈而离家;但她也疼爱自 己的孩子,虽然“我”从她身上得到的爱很少,可她毕竟还是“我”的母亲呀!__ 三、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25.【剪纸知识】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3 分)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 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 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__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__ 26.【剪纸欣赏】请你仔细观察右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4 分) __示例: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寓意:年年有鱼(连 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__ 27.【我看剪纸】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 你的观点。(3 分) __示例一: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 就说明了这一点。示例二: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 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__ 四、作文(60 分)28.(一)话题作文 前不久,一首小诗火了——“妈妈说我是捡来的,我笑了笑,我不想说出一个秘密……爸爸姓万, 我也姓万,只有妈妈姓姜,谁是捡来的,不说你也明白。嘘!我会将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中。”成长路 上,我们心里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那些和爱有关的秘密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变成了一颗闪着 美丽光芒的琥珀。 请以“秘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半命题作文 家是我们心灵的温暖港湾,是我们一辈子的深情眷恋。在家里,每天上演着或平凡或跌宕的故事; 在家里,有我们可亲可敬的亲人;在家里,每一个角落,每一种器物,都能启迪我们写作的灵感。 请以“家有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第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4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狭隘(ài)   呻吟(yín)   刨根问底(páo) B.纯粹(cuì) 干涸(hé) 气喘吁吁(yù) C.鄙薄(bǐ) 滑稽(jì) 沉默寡言(ɡuǎ) D.厌倦(juàn) 琢磨(zuó) 拈轻怕重(niǎn) 【解析】B 项“吁”应读 xū;C 项“稽”应读 jī;D 项“拈”应读 niā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徇职    流淌    废墟    慷慨 B.坍蹋 晕眩 耸立 硬朗C.安慰 抽噎 哭泣 灼人 D.陵乱 酬劳 派遣 嘘声 【解析】A 项“徇”应为“殉”;B 项“蹋”应为“塌”;D 项“陵”应为“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 B.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一提起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D.纪录片《汉江一桥》,精美的画面与地道的襄阳话相得益彰,情趣横生。 【解析】C 项“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 不容易看清真相。C 项的“扑朔迷离”不符合语境。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 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 92 岁生日。 【解析】B 项搭配不当,应把“改善”改为“提高”;C 项语意重复,“大约”或“左右”去掉一个; D 项否定不当,“避免”或“不”去掉一个。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1)丧失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 神家园后的________。 (2)不可否认,个别干部对群众疾苦________,而焦裕禄同志却是心中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 好干部。 A.迷离  莫衷一是    B.迷惘  漠不关心 C.迷醉  莫衷一是 D.迷离  漠不关心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 )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解析】“身心健康”后面应该改为句号,表示提示到此结束。 7.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 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 情。) B.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 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 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 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 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 义。) 【解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8.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C ) 古松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假如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来看古松,木匠心里盘 算它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________;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________;画家却不这样东 想西想,他只是聚精会神地________以及它的昂然高举的气概。由此可知,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 一半是人为的。 ①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 ②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③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解析】木匠心里盘算古松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根本不会去①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据此可 排除 A、D 项;更不会去②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可排除 B 项。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B.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三国志》 等。 C.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领袖,还是诗人和书法家。他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 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 100 人之一。 D.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解析】B 项,《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 10.“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 36 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中的 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C ) A.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B.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D.暗渡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解析】根据借助比喻这一点要求,可从选项中的“蛇”“鱼”“虎”这几个动物得出应选 C 项。 卷Ⅱ (二)诗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1)__峨眉山月半轮秋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歧王宅里寻常见,__崔九堂前几度闻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遥怜故园菊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回乐烽前沙似雪,__受降城外月如霜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枯藤老树昏鸦,__小桥流水人家__,__古道西风瘦马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用“__潮平两岸阔__,__风正一帆悬__”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大江直 流、波平浪静的开阔画面。 (7)孔子教育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他说:“__学而不思则罔__,__思而不学 而殆__。” 二、阅读与理解 (40 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刘禹锡的《秋词(其一)》,完成第 12 题。(共 5 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2.(1)赏析加点的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2 分) __“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 之情。__ (2)请从题材、景致、情思、意境、艺术手法方面对本诗作简要赏析。(3 分) __刘禹锡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自铸新词,唱出对秋天的赞美,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乐观胸怀。诗人 描绘的“胜春朝”的秋景图——晴空万里,明净辽阔,天高云淡,飞鹤高翔,矫健凌云,直冲云霄。如 此美妙的景物,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表现手法上,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富有理趣。想象大胆奇特,具 有独特的艺术魅力。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共 12 分)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 分) (1)夫君子之行    __指操守、品德__ (2)非学无以广才 __增长才干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__ 15.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4 分) 对偶句:__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 理由:__我认为这组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感、节奏感,所以我喜欢。__ 16.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__淫慢__,不能__险躁__。(2 分) (三)议论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7~20 题。(共 11 分) 我的读书经验 冯友兰 ①我 7 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 80 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的经 验总结起来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 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 供翻阅的。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 它推荐好书。这个评论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 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把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刷下去了,让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 现在我们所称为“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 该精读的书。 ③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 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 书。 ④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 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离不开语言 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 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 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 桥。 ⑤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 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 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 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观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 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就是自己的。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活了。 ⑥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 书读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选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有删改) 17.冯友兰将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点。通读全文,将第①段横线上的四点经验补全(每点三个 字)。(4 分) __精其选(选经典、读精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__ 18.从文章内容看,值得精读的书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2 分) __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能够流传下来的;被历来的群众认为是有永久价值的。(或时间 的考验、群众的推荐)__ 19.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加点的“过河拆桥”一词的含义。(2 分) __在读书时抓住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不局限于文字本身。__ 20.指出第⑥段运用的论证方法,略作分析。(3 分) __第⑥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将会读书的人与不会读书的人进行比较,指出读书要能够用书而不为书 所用。__ (四)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21~25 题。(共 12 分)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 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 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 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③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 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 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纷纷指着 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 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幸亏老公不在,否 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见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 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 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 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 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 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⑧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 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 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 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 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 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⑩我悄悄问护士,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 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她家里也不宽裕。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 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⑪“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⑫“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⑬“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⑭“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 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⑮我走出护士站,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收好行李坐在病床上等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 孩留封信。”我的提议老公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 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 21.请你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2 分) ①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的面包→②__(因怀疑)大家不再买小女孩的面包__→③老公数落“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④__(因牵挂小女孩)“我”向护士了解真相__→⑤“我”给小女孩留了一封信 (或“我”把老公的零花钱留给小女孩) 22.医院特许小女孩在病房卖面包的原因有哪些?(3 分) __①小女孩患病;②小女孩家里不宽裕;③小女孩遵守和医院的约定。__ 2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的形象特点。(2 分) __富有同情心;戒备心强;知错就改。__ 24.本文中老公对小女孩的态度与众人截然不同,这是什么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 分) __对比。表现大家对小女孩的冷漠,突出强调老公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__ 25.文章结尾处“我”给小女孩的信“什么也没写”,请你替“我”写几句话送给小女孩。(2 分) __示例:孩子,请原谅我!在我没有了解真相的时候,对你心存偏见,太不应该了,在今后的日子 里,我会时刻提醒自己。祝你早日康复!(表达歉意、对小女孩的祝福、对小女孩的赞扬和鼓励。选取 一点,语句通顺即可)__ 三、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26.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时 长”中各得出一条结论。(4 分) 年度 人均阅读量 纸质书(本) 电子书(本) 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纸质阅读(分钟) 手机阅读(分钟) 2015 4.39 2.35 15.38 16.52 2016 4.77 2.28 13.43 21.70 __①2016 年较 2015 年,纸质书的人均阅读量有所增加,而电子书人均阅读量减少。(或:纸质书 阅读量高于电子书阅读量。)②2016 年较 2015 年,手机阅读时间增加,而纸质阅读时间减少。(或:人 均手机阅读时间长于纸质阅读时间。)__ 27.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 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2 分) 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 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__示例一:认同毕淑敏的阅读观,因为阅读名著更能提升素养,启发我们对人生和世界有深入的思 考。示例二:认同汪曾祺的阅读观,因为阅读杂书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知识,广泛认识世界。 __ 28.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4 分)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__示例:读书如登山,山登得高,景象就看得远;书读得多,眼界就开阔。__ 四、作文(60 分) 29.(一)话题作文________ 有人说,压力是一种负担;也有人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生活中,有来自父母的压力,老师 的压力,同伴的压力…… 请以“压力”为话题作文。 (二)命题作文 请以“多看了你一眼”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第五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 (4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禁锢(gù)   怂恿(sǒnɡ)   迷惘(máng) B.长喙(huì) 瞵视(lín) 羽翮(hé) C.感喟(kuì) 屋脊(jí) 倏地(shū)D.伫立(zhù) 嗔怪(chēn) 干瘪(biē) 【解析】A 项“惘”应读 wǎng;C 项“脊”应读 jǐ;D 项“瘪”应读 biě。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斑澜   诅骂   蜷伏   秾纤合度 B.污涩 怅然 温训 孤苦伶仃 C.虐待 褴褛 蓦然 怪淡不经 D.叮嘱 臃肿 匍匐 神采奕奕 【解析】A 项“澜”应为“斓”;B 项“训”应为“驯”;C 项“淡”应为“诞”。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解析】“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梨花是 雪白的,故该词使用有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B )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 了。 【解析】A.结构混乱,去掉“是重要原因”;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随着”;D.表意不明, 句中“他”应该换成“王宾”或“张凯”。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D ) (1)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______的问题, 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2)这部小说感人至深, 作品主人公的______, 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3)学生没打好基础, ______, 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 难成大事。 A.不力 原型 拔苗助长   B.不利 原形 拔苗助长 C.不利 原形 好高骛远 D.不力 原型 好高骛远 【解析】“不力”意思是: 不尽力,不用力;成效差,效率低。“不利”意思是:有害;没有好 处。从①处看,应该是强调“监管”“不尽力”,因此选用“不力”。“原形”的意思是: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本来的状态。“原型”是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 的现实生活中的人。②句表述的是小说的作品主人公,因此选用“原型”。根据③句“不切实际地追求 所谓远大目标”,对应的成语是“好高骛远”。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解析】A 句的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C 项“三、两个”之间的顿号应删去;D 项“说”后面应为 逗号。 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D ) A.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 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解析】D 项中的修辞手法应为拟人。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外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 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 ________。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①⑤④②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③②④① D.④⑤③①② 【解析】语段中,前两句介绍各地兴起了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及什么是家风,接下来应该是阐 述家风的影响,即⑤③。接下来的第④句“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中的“这”就指前面 的第②句的内容,最后是全段的总结句①。所以选择 C。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B.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 《莎士比亚全集》等。 C.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 197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蒲松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鲁迅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解析】这是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 10.《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性散文。下列文章不属 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C )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卷Ⅱ (二)诗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1)__自古逢秋悲寂寥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2)学而不思则罔,__思而不学则殆__。(《论语》十二章) (3)__日月之行__,若出其中;__星汉灿烂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看,像牛毛,___像花针__,__像细丝__,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 (5)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畅想自己与朋友(或妻子)相聚聊天的名句是:__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__。 (6)谭嗣同的《潼关》一诗中借景抒怀言志的诗句是:__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__。 二、阅读与理解 (40 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完成第 12 题。(共 5 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1)“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3 分) __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 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__ (2)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2 分) __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__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共 12 分)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 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顾野有麦场   __看,视__ (2)一狼洞其中 __挖洞__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__时间长了,(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__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狼也算狡猾的了,可是一会儿工夫两只狼先后死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__ 15.全文共有五段,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限一个字),使之成为各段的大意。(2 分) 遇狼→__惧__狼→__御__狼→__杀__狼→__悟__狼 16.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 分) __启示: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②人有狼所不具备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人能胜狼,能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③对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报 任何幻想,要敢于斗争。④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__ (三)说明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7~20 题。(共 8 分) 蚂蚁的群体智慧 彼得·米勒 ①我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那些列队爬过我厨房台面的小家伙们看上去是那么信心十足, 于是我猜想它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不然的话,蚂蚁又怎能做出组织行军路线、 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奇妙的行为呢? ②结果我错了。蚂蚁毕竟不是聪明的小工程师、建筑师或武士——至少单个蚂蚁不是。当需要决定 下一步怎么做时,大多数蚂蚁都毫无头绪。 ③那我们又该怎么解释地球上已知的大约 1.2 万个蚂蚁物种的繁荣呢?它们在 1.4 亿年的进化中一 定学到了什么。 ④蚂蚁并不聪明,但聚在一起就聪明了。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寻找 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蚁做不同的工作,或保卫领土不受邻居侵袭。落单的时候,蚂蚁可能就 像个小傻瓜,但聚成蚁群就能对环境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这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被称做“群体智能” 的东西。 ⑤个体的简单行动怎样组合成了群体的复杂行为?如果几百只蜜蜂中间有许多不同意见,它们如何 做出关于蜂巢安置的重大决定?是什么使得一群鲱鱼如此精确地协调行动,能在瞬间改变方向,仿佛是 单一的银色有机体?这些动物中,没有哪一个能够看到全局,但每一个都为群体的成功出了一份力,它 们集体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让那些最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家都感到神奇。 ⑥蚁群运作的要诀之一是:没有哪只蚂蚁执掌大权。没有将军来指挥武士,没有经理来使唤工人。 蚁后只负责产卵。哪怕蚁群中有 50 万只蚂蚁,也能无需管理而正常运作——至少不需要我们所熟知的 那些管理形式。它们靠的是个体之间的无数次互动,共同遵循着一套简单的经验法则——科学家称之为 “自组织系统”。 ⑦蚂蚁是用触觉和嗅觉进行交流的。两只蚂蚁相遇时,就用触角互相嗅一嗅。觅食蚁每天离穴之前, 一般都要等早晨的巡逻蚁回来。巡逻蚁进入蚁穴时,会和觅食蚁简短地碰碰触角。与巡逻蚁的接触是一 种刺激,驱使觅食蚁出门。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如果巡逻蚁回巢的频 率正常,就该出去觅食了。如果不正常,就最好再等等。外面可能风很大,也可能有一只饥饿的蜥蜴等 在那里。一旦有蚂蚁开始觅食并带回食物,其他蚂蚁就会根据自己与返回的觅食蚁碰面的频率,陆续加 入觅食的行列。 ⑧没有一只蚂蚁能够看到全局。没有一只蚂蚁指挥别的蚂蚁做事。归根到底,它们是不需要领导的, 即使是复杂的行为也能通过相对简单的互动来协调进行。 (选自《智慧背囊》,有删节) 17.作者为什么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呢? (2 分) __从蚂蚁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奇妙的信心十足的行为,猜想蚂蚁们早 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__ 18.文中运用了不少疑问句,疑问句的运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 分) __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引起读者的思考,便于引出下文,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___ 19.蚂蚁并不聪明,为什么说聚在一起的蚁群就聪明呢? (2 分) __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寻找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蚁做不 同的工作,或保卫领土不受邻居侵袭。___20.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 分) __在表达上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具体解释“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 的现象。__ (四)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21~25 题。(共 15 分)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 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 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 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 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 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 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 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 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 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 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 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 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 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 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 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 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 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 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 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 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 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 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选自《读者》,有删改) 2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 分)①__用柳条营救花蝴蝶__ →②__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__ →③__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__ 2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__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__ 2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 分) __议论;作用: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 华了文章的主题。__ 24.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 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3 分) __“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 性,自私、冷漠的行为。(意思相近即可)事例:如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 人搀扶……__ 25.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 了你怎样的启示?(3 分) __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 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__ 三、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某校为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举办了以“美化中国,绿色生活” 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26.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语意,续写下句。 (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3 分) 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__示例一:在青山绿水间尽情唱歌;示例二:在洁净大地上诗意栖居___。 27.右图是中国节能认证标志,仔细观察,写一段解说文字。(4 分) 要求:说明主体部分(蓝色、周围汉字和英文除外)的构成要素、含义及其造型特点,至少用上一个 成语。 __示例:标志由“energy”的第一个字母“e”、中间的变形汉字“节”构成一个圆形图案。“节”字由 古长城、烽火台图形和“能”的汉语拼音首字母“N”构成。图案为蓝色。整体图案的含义为中国节能, 通过节能还天空、海洋于蓝色。图案设计中英文兼收并蓄,物形与文字浑然一体,结构紧凑,意味深长, 可谓独具匠心。__28.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搜集到如下资料,请根据材料概括空气严重污染的原因。(3 分) 材料一:1 月 10 日,连续的微风天气,使北京遭遇自今年元月 1 日开始按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监 测后首个严重污染日。1 月 12 日,北京 PM2.5 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直 到 15 日,一场小雪带着西北风,才吹走了笼罩京城六天之久的浓霾。1 月 23 日,令人厌恶的雾霾又一 次降临。 材料二:近二十年来,我国每亿元 GDP 产生的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燃煤、用油的数量以及钢 铁、水泥业的增长却大大超出预期,导致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例,发达国家煤炭在能源消 费中的比重普遍已降到 30%以下,而我国迄今仍在 70%的高位徘徊,几乎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一半。 __示例:不利天气是因素之一,排放了太多的污染物质是根源。__ 四、作文(60 分) 29.(一)话题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一路摒弃许多东西,比如嫉妒、自私、冷漠、怯懦、利欲……但也有许多 东西千万不能缺失,正直、勇敢、诚信、善良、宽容,这些都是生命行囊中闪光的珍珠,谁把它们弄丢, 谁的生命就会失去一份色彩。 请以“舍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命题作文 请以“那一件旧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4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缥缈(piāo)   炫耀(xuàn)   掺和(cān) B. 赐给(cì) 愚蠢(cǔn) 踪迹(jì)C.御聘(pìn) 钦差(qīn) 妥当(tuǒ) D.躇步(chú) 庇护(pì) 呈报(chéng) 【解析】A 项“掺”应读 chān;B 项“蠢”应读 chǔn;D 项“庇”应读 bì。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爵士  澄澈  枯籐  骇人听闻 B.头衔 女娲 剌叭 随声附和 C.贱起 气概 蜘蛛 莽莽榛榛 D.镀金 爱慕 雕像 眉开眼笑 【解析】A 项“籐”应为“藤”;B 项“剌”应为“喇”;C 项“贱”应为“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漫步曲水街亭,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解析】A 项,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连接不断;B 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很震惊 害怕,多指不好的事;D 项,捕风捉影:指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屠呦呦在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B.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 100 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 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 化盛宴。 【解析】A 项句式杂糅,可修改为:“……造福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或者“……使全世界亿万 疟疾病人受益”。B 项语义重复,“大约”和“左右”两个词语都表示猜测,二者可删其一。D 项两面词 与一面词搭配不当,可将“能否”删去。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B )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_,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 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________的要素呢? (3)我正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_____地走过我的身旁。(4)今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________。 A.标志  必须  悠然自得  不言而喻 B.标本 必需 悠然自得 不可思议 C.标志 必需 泰然自若 不言而喻 D.标本 必须 泰然自若 不可思议 【解析】标本:经加工, 保持实物原貌, 供研究、展览的样品;标志: 显示事物特征, 便于识 别的记号。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 一定要。②加强命令语气。必需:一定要有, 不可 少。“悠然自得”指悠闲自在, 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泰然自若”形容镇定, 毫不在意的样子。“不 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可思议”表示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交通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解析】A 项,“让阅读陪伴我成长”是一个主题阅读活动,不该用书名号,应该用引号;B 项, 正确;C 项,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应去掉“等”或者去掉省略号;D 项,句末的问号不该用,应 该为句号。 7.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 B ) 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 B.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C.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 星。 D.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 【解析】B 项“脚踩在棉花上”不可能有“轻快”的感觉。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解析】先通读文段,然后运用排除法进行解答。第⑤句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先,排除 B、 C。⑥与⑦的排序根据①可得⑥(“深思”)在前,⑦(“遐想”)在后,即可得到答案 A。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安徒生是 19 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小红帽》《皇 帝的新装》等。 B.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C.《伊索寓言》的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D.《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解析】《小红帽》的作者是德国童话作家格林兄弟。 10.孙悟空在________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拿到了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火。( D ) A.观音菩萨  B.文殊菩萨  C.太白金星  D.哪吒 卷Ⅱ (二)诗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1)晴空一鹤排云上,__便引诗情到碧霄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一夜征人尽望乡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却话巴山夜雨时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夜阑卧听风吹雨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树木丛生,__百草丰茂__。秋风萧瑟,__洪波涌起__。(曹操《观沧海》) (6)我们要时时处处向别人学习,那么如何学习呢?孔子在《〈论语〉十二章》里这样说:__择其 善者而从之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__。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海日生残夜__,__江春入旧年__。 二、阅读与理解(40 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谭嗣同的《潼关》,完成第 12 题。(共 4 分) 潼 关 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2.(1)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2 分) __示例: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__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2 分) __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共 12 分)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 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终日在天中行止    __行动,活动__ (2) 只使坠 __纵使,即使__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其人曰:“奈地坏何?” __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__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__(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__ 15.从这则寓言中得出的成语是__杞人忧天__,其意思是__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__。(2 分) 16.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4 分)__怕天会塌下来。嘲讽了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__ (三)童话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7~20 题。(共 11 分) 耳朵出逃 ①婷婷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的两只耳朵在说话。然后,它们从婷婷的黑发下面飞起。婷婷赶 紧去追它们,可是怎么也追不上。 ②婷婷吓得睁开眼,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四周格外的静。婷婷感觉两腮后上方凉飕飕的,她恐惧地 把手伸过去,两只耳朵真的不知道上哪儿玩去了! ③“妈妈……”婷婷吓得哭了起来,但是妈妈没有进来。婷婷打开门,爸爸妈妈在客厅的沙发上对 坐着,愁眉苦脸。 婷婷一看,唉呀,爸爸、妈妈的耳朵也不见了。 ④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都不见了。 ⑤原来,城市实在太闹了,耳朵们忍无可忍,集体出逃了。 ⑥耳朵们都往森林飞去了,它们在森林边的小溪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将城市里的污浊洗了个一 干二净,以便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⑦没有耳朵,海拉市的市民变得极不方便。人们出门之前必须准备纸笔,所有的交谈都是笔谈。 ⑧最苦恼的是海拉市市长狮皮龙。狮皮龙天生嗜好演讲,他的破锣嗓子比飞机产生的噪声还高一百 分贝。耳朵出逃使他的演讲才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他要传达自己的意思只能靠手写,偏偏他的书法极糟, 作文很烂。他一怒之下签署了一项命令:所有的耳朵(包括市长个人的耳朵)通通抓回来! ⑨军队、警察、全体市民全部行动起来了。耳朵们被一步一步逼到了森林边的一个火山口上,它们 紧紧相拥在一起。 ⑩“开火!”狮皮龙下了命令。没有一支枪的枪口射出子弹,谁愿意伤害自己的耳朵啊? ⑪这时,远方飘来悠扬的笛声。那笛声是一种天籁的声音,耳朵们听着听着,忘了眼前的险境,情 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扑啦啦——”所有的耳朵在阳光下飞翔起来,飞向了海拉市。是城市里一个盲姑 娘的笛声吸引了它们。 ⑫盲姑娘是一个流浪艺人。一年前,她爷爷因为忍受不了城市嘈杂的声音,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 她因为思念爷爷,所以吹起了笛子。耳朵们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了盲姑娘。盲姑娘对此一无所知,依然动 情地吹着,一脸圣洁。返回城市的人们望着这一切,无不震惊。 ⑬一位音乐出版商将盲姑娘的笛声录下来,制成精美的音乐带,取名《盲姑娘的梦》,出售给全市 的市民。从此,海拉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见盲姑娘悠扬的笛声。耳朵们和他的主人们和好了。 ⑭海拉市的噪音在此之后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甚至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是优美动听的萨克斯小调。 市长狮皮龙还专门请人为他的嗓子动了手术,换了副歌唱家的金嗓子。 ⑮最近,我又问婷婷海拉市的情况。婷婷说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不堪入目的广告。据有关人士预测, 海拉市市民的眼睛最近可能要策划一场出逃。 17.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2 分)__因为城市里充满噪音,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集体出逃;后来人们觉悟了,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 择,城市里的噪音降到了最低,人们重新过上了和谐的生活。__ 18.第②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__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耳朵没有后的恐惧心情,为下文耳朵的集体 出逃情节作铺垫。__ 19.耳朵们为什么集体出逃?逃到哪里了?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__示例:城市实在太闹了,噪音污染太严重了。耳朵们飞到洁净的森林里,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 然的声音。__ 20.第⑪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 分) __拟人。形象地写出盲姑娘的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了耳朵们对噪音的痛恨,对优美动听声音的向 往,使人感到十分亲切。__ (四)神话故事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21~25 题。(共 13 分) 盘古开天辟地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 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 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 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 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①天升 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②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③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 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立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 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 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 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 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21.本文的体裁是__神话__,盘古顶天立地是因为__怕天地再合拢__,他支撑了__十万八千___年。 (3 分) 2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是:①__排比__;②__设问__;③__比喻__。(3 分) 23.风、云、雷霆是由什么变成的?太阳和月亮又是由什么变成的?(3 分) __盘古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 变成月亮。__ 24.短文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结构上看它的作用是什么?(2 分) __议论;总结上文。__ 25.从盘古身上,我们是否发现了他与女娲具有同样的精神?是什么精神?(2 分) __盘古和女娲具有共同的精神,即:善良、勇敢、不怕危险,甘愿为人类而献身。__ 三、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某班开展“走近兰州太平鼓”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26.请阅读为专题板报准备的三则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3 分) 材料一:相传,明朝大将徐达西征,九攻兰州城不下,便制造了 3 尺长鼓,内藏兵器,趁正月十五 闹元宵之际,让军士扮作“社火”队员入城内,一举破城,赢得太平。从此,百姓年年擂鼓闹喜,祈求 太平,并把所擂之鼓称为“太平鼓”。 材料二:兰州太平鼓舞是群舞,表演时,众多鼓手前纵后跃,左旋右转,时而跳打,时而举打,起 落有序,配合默契,犹如万马奔腾。鼓、钹、锣齐响,如春雷滚滚,声声震天。 材料三:在兰州本地的社火活动中,人们常常看到,太平鼓的鼓手走到哪里,鼓声和掌声就跟到哪 里。“打得好”“真带劲”的赞扬声和“再来一次”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更有外地来的游客感慨:“这 场面,这气势,太震撼了,相机拍不出来,下次带家人一起来看!” __兰州太平鼓意在擂鼓闹喜,祈求太平,其表演形式多样,鼓声震天,获当地人和外地游客高度赞 扬。__ 27.下面是“兰州太平鼓”问卷调查表的内容,请用一句话表述你读到的信息。(3 分) 年龄段 12~29 岁 (100 人) 30~45 岁 (100 人) 45 岁以上 (100 人) 了解太平鼓的人数比 23% 49% 81%__人们对于兰州太平鼓的了解随年纪增长而加大比重。__ 28.学校将组织学生到北山广场观看兰州太平鼓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 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4 分) __先从学校出发沿着南湖路向正西方向走至与和平路的交叉路口,再向北转,沿着和平路正北方向 走至与北山路交叉路口,接着向西北方向转,沿着北山路继续走,北山广场就在道路北侧。__ 四、作文(60 分) 29.(一)话题作文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正是因 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情,人生才会多姿多彩,社会才会美丽纷繁。“情”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请以“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命题作文 请以“生命中的那条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期末检测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 (40 分)(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秕谷(pǐ)   旭日(xù)   花团锦簇(cù) B.蹒跚(pán) 譬如(pì) 刨根问底(páo) C.袁珂(hē) 诅骂(zǔ) 威风凛凛(lǐn) D.战栗(lì) 呈报(chéng) 疲倦不堪(shèn) 【解析】A 项“秕”应读 bǐ;C 项“珂”应读 kē;D 项“堪”应读 kā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御聘    瞟缈    愚蠢    孤苦伶仃 B.贮立 赠送 倏地 迫不及待 C.斑蝥 灌溉 臃肿 见异思迁 D.流淌 狭溢 长喙 一尘不染 【解析】A 项“瞟”应为“缥”;B 项“贮”应为“伫”;D 项“溢”应为“隘”。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两年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在这美轮美奂的建筑中上演了一部青春序曲。 B.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一个人萍水相逢,即便是擦肩而过,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C.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大型武术舞台剧《太极秀》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含贬义,明显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解析】A 项,关联词不当,“只要”改为“只有”。B 项,缺少宾语,改为“谱写了……的篇章”。C 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_______,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 象万马奔腾、________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_______,投入大自然的________。 A.光芒 一碧万顷 心曲 怀抱  B.辉煌 一泻千里 心扉 怀抱C.光芒 一往无前 心扉 情怀  D.辉煌 一望无际 心曲 情怀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解析】A 项考查问号用法,表示选择的问句,问号一般只用一个,放在全句的末尾,各项之间用 逗号。 C 项考查引号用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句子的主语,逗号应放在引号外;D 项省略号与 “等等”重复,应删除。 7.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 呀!”(排比、反复) B.“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象征) C.“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拟 人)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夸张) 【解析】B 项中象征不是修辞方法,是表现手法。 8.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 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 5000 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着整个社会发展 史。 A.①③⑤②④ B.②①③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①⑤④② 【解析】本题首先提出“孝”的观点,中间举例论证,最后再论述“孝”存在的意义。根据句子之 间的逻辑关系可知选 D。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孟浩然写了大量的山水诗,他的诗平淡朴素,自然而有韵味,不失为盛唐一位大家。他与另一 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王孟”。 B.李商隐,晚唐诗人。擅长诗歌写作,其骈文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 C.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D.《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其中,《丑小鸭》告诉我们: 只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才。 【解析】B 项,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10.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 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 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D.《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 把金箍棒一股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解析】B 项中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了芭蕉扇。 卷Ⅱ (二)诗文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1)树木丛生,__百草丰茂___。__秋风萧瑟___,__洪波涌起___。(曹操《观沧海》) (2)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影入平羌江水流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回乐烽前沙似雪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直接表达秋日胜春朝看法的诗句是:__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我言 秋日胜春朝__。 (6)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达了“__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__” 的爱国情怀。 二、阅读与理解(40 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完成第 12 题。(共 5 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2.(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__离别愁苦__所激发出来的对 未来__相聚的欢乐___的憧憬。(2 分) (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_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共 12 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夫君子之行  __操守、品德__ (2)遂成枯落 __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__ 14.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养性情。__ 15.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2 分) __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 成为一名君子。__ 16.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4 分) __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 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__ (三)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7~20 题。(共 11 分)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 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 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 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 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 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 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 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 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 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 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 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 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 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 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 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 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 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 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 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 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 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 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7.本文的线索是__奶奶的粽子(或粽子)__,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 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我对奶奶的思念__。(2 分) 18.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 分) __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然后用环 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__ 19.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 (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 分)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__一个“捧”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__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 分)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__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 愿望。__ 20.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 味蕾”?(3 分) __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 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的粽子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我” 对奶奶的思念。__ (四)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21~25 题。(共 12 分) ________ 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 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这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教哥哥识字!这个念头如闪电一般在她 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惊,也使她激动万分。她急切地对青铜说:“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好像没有听明白似的望着葵花。 葵花把削好的铅笔和一个本子放到青铜面前:“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又有点不好意思和不知所措。他看了看葵花,又掉头看了看奶奶、 爸爸和妈妈,然后又看着葵花。 青铜面对葵花递过来的笔与本子,却向后退着。 葵花就拿着笔与本子,一步一步地朝他走去。青铜掉头跑出了门外。葵花追了出来:“哥哥!”青 铜不停地奔跑。葵花紧紧跟在他身后:“哥哥!” 青铜回过头来,用手势与眼神说着:“不!不!我学不会!我学不会!” “你学得会!你学得会!” 青铜继续往前跑去。 葵花一边大叫着“哥哥”,一边紧紧追赶着。一根裸露在泥土外面的树的根须绊了她一下,她摔倒 在了河坡上,并骨碌骨碌地朝下滚去。 青铜忽然听不到葵花的脚步声了,掉头一看,葵花已滚到了河滩上。 葵花在向下滚动时,将本子与笔一直搂抱在胸前。 青铜跑过来,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她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中。 青铜扑打着她身上的泥土与草屑。 “从今天起,我要教你识字!” 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 兄妹俩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一轮太阳正在沉坠,河水染为橙色。 葵花指着太阳,然后用树枝一笔一画地在沙土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太阳。她大声地念着:“太—— 阳!”然后,用树枝在那两个字上不停地重复着笔画,嘴里念念有词:“一横,一撇,一捺,一点儿, ‘太阳’的‘太’……” 她给青铜也找了一根树枝,让他跟着她,在沙土上写着。 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那时,他仿佛不再是哥哥,而是弟弟,而葵花不再是妹妹,而是姐姐。 太阳在落下去、落下去…… 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也正在慢慢地落下去…… 葵花用手指着飘落的树叶,用眼睛追随着树叶:“落——落下去……” 树叶像蝴蝶落在草丛里。 葵花在“太阳”后面又写了三个字:落、下、去。然后她望着太阳,念道:“太阳落下去……” 青铜的记忆力奇好,虽然笔画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这几个字的 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 太阳落下去了。 地上的字也慢慢地熄灭了。 “哥,我们该回家了。” 青铜学得正起劲,摇了摇头,拿着树枝,还在沙土上笨拙地写着。 月亮升上来了。 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 青铜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摇了摇头:“我们今天不学了。” 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又教他:“月亮——月亮升上来了……” 天晚了,妈妈在呼唤他们回家。 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从此以后,青铜跟着葵花,将她所认识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 上。他们的学习,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看到牛,写“牛”。看到羊,写“羊”。看到牛吃草,写 “牛吃草”。看到羊打架,写“羊打架”。写“天”,写“地”,写“风”,写“雨”……那个从前在青铜 眼中美好无比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真切,也更加让人喜欢。 (节选自曹文轩《青铜葵花》第五章金茅草,有删改) 21.请给这个故事拟一个小标题。这个小标题是__葵花教青铜识字__。(2 分) 22.故事是以青铜的情感变化为序展开的,在下面方框中填入适当的内容,完成情节梳理。(3 分) 羡慕渴望——惊愕激动——缺乏自信——愿意学——学习入迷 23.青铜是一个哑巴,他性格的哪些方面是你喜欢的?试从文中举例印证。(2 分) __示例:①爱学。青铜跟着葵花学习,非常刻苦,并且一直学到天黑,“月亮升上来了”,妈妈呼唤 了才回家,更可贵的是,他将“所认识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 他们的学习,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看到什么写什么。②聪明。他有着奇好的记忆力,“虽然笔画 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__ 24.简要赏析画线句“月亮升上来了。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这一景物描写在 文中的作用。(2 分) __象征了葵花教青铜学习的这一美好行为;烘托出人物美好的心灵;从侧面表现对生命中真善美的 赞美这一主题。__ 25.青铜的识字经历对你的学习有何启示?请列举具体的事例,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3 分) __示例:青铜在识字时,非常刻苦,并且一直学到天黑,妈妈呼唤了才回家。这一事实,给了我很 大的启发,学习要有韧劲,要有恒心,要有吃苦精神。__ 三、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曹文轩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利用中国经验,利用中 国资源,讲述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故事。”小英、林子、阿莲决定以“讲述我们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开展 综合探究。他们选定的话题分别是:中国文学、中国制造、中国力量。 【小英统计的数据】 历届“国际安徒生奖”获奖统计表   地区 时间   1956— 1966 1968—1976 1978— 1986 1988— 1996 1998— 2006 2008— 2016 总计 中国 0 0 0 0 0 1 1 日本 0 0 0 0 1 1 2 美国 1 2 1 1 1 0 6 欧洲 5 5 2 2 2 2 18 其他 0 0 2 1 1 1 5 【林子写成的新闻】 中国航天已呈领跑之势。2016 年,“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成功对接“神舟十一号”飞船,并与货 运飞船“天舟一号”对接成功,计划于 2020 年初步建成中国载人空间站。届时,或将是人类唯一的在 轨太空家园。不仅如此,中国高铁也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截至目前,国内运营里程已达 1.9 万公 里,居世界第一!总体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中国高铁正在走进俄国、美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阿莲搜集的材料】 中国目前承担的国际维和经费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中国派出的军事维和人员达 2720 人,居 世界第一,在冲突不断、疾病肆虐、气候恶劣的地区,都有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 26.读小英提供的图表,说说你的发现。(3 分) 初读图表,令人惊喜的是:①__曹文轩获奖,使中国在此奖项上有了零的突破。__; 细读图表,引人深思的是:②__此奖项大多被欧美所得,我们还要努力追赶。或:我们和欧美国家 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努力追赶。__。 27.林子写成的新闻还差一个标题,他想采用对偶句式,请你帮帮他。(2 分) __示例:中国航天领跑全球,中国高铁位居前列;中国航天领跑,中国高铁超前;中国航天成就辉 煌,中国高铁走向世界。__ 28.阿莲综合了大家的资料,决定以“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为题,在班上组织一个一分钟演讲比 赛,邀请你参加,请你准备一篇 100 字左右的演讲稿。(5 分) __略。__ 四、作文(60 分) 29.(一)话题作文 不舍昼夜的,除了河流还有时间。还有很多话我们没来得及说,还有很多人我们没来得及疼,还有 很多事我们没来得及做,还有很多道理我们没来得及想,可时间已经一甩胳膊,匆匆而去。时间都去哪儿了?能否停下来等等我? 请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半命题作文 “守护”,词典上解释为“看守保护”。 请以“守护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