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检测(一模)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检测(一模)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265029

大小:19.82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6-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试卷类型:A 高三一轮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艺术的发展与人类整个发展进程紧密相关,这方面,科技也是如此。科技和艺术的发展 也一直如影随形,比如,达·芬奇的绘画里就涉及解剖学,他用一种美术的概念让人们对解 剖学获得认知;照相机的出现导致了印象派的出现,印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雷诺阿,他的很 多创作都参考了照片。这也导致西方的绘画在某一段时期内,一直跟科技的东西有一种反向 思维,艺术家们希望绘画艺术离照片尽可能远一些,画家在创作时更多的是从照片里找到他 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但形成的绘画作品还是希望寻找艺术本体的价值。 AI 的出现无疑会给人类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认知。艺术体 系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非常明显的影响,甚至会是颠覆性的。事实上,每一次新科技的出 现,都会颠覆人类原来的认知方式。今天我们探讨未来 AI 在艺术创作方面会不会超越人类, 这也就牵涉到精神的东西能不能和人本身分离开?艺术创作和精神到底是什么关系?在我看来, 艺术创作和精神是不能分离的,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目前我们了解到的 AI 的创作实际上都 是把不同艺术家的风格进行数据输入和分析,最后呈现出一件新的“艺术作品”。这件新的 “艺术作品”其实分享的还是人类艺术家的经验和知识。AI 的“创作”经验和知识的更新, 也必须经由人类对它们的数据更新来完成。 关于 AI 时代的艺术创作有没有边界?我觉得艺术跟别的领域一样,它的边界也是处于不 断地被提出和不断地被打破的过程中,艺术发展的边界也一直在不断拓展。所以,今天我们关于“AI 时代的艺术边界”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无限的讨论,艺术与科技的相互影响还会继续 发展,我们的认知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的提升。 (张子康《艺术发展的边界在不断拓展》) 材料二: 艺术与科学,都是深入现实,源于现实,超越现实,反映客观世界及其真实性、唯一性。 艺术、艺术品、艺术家的概念有着本质区别,同样,科学、技术、科学家的概念也有着本质 区别。 艺术是“提炼”的“神似”,而 AI“艺术品”是“模仿”的“形似”,“提炼”与“模仿” 有着本质区别。“提炼”是有生命力的,而“模仿”没有生命力。 人乃万物之灵,有与生俱来的直觉、灵感、感情与智慧。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独创的拥有 最高智慧的艺术,因此都具有唯一性。如无唯一性,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便无法应用。 如此说来,AI 颠覆艺术的可能性便不存在,包括生物学.上的克隆人,也不是真正的人类。在 我看来,凡可被 AI 取代者,均不能称之为艺术。如今的 AI 也只是技术上的应用创新,而非 科学创新,如今的智能机器人科学理论仍然是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提出的。诚然,智能机器人 会淘汰大部分工作,其中包括大量简单重复的、高危的工作。但智能作诗机器人的出现,只 会淘汰无独创性的、应制的、与时代脱节的诗作,高水平的、独创性的、蕴含诗人丰富情感 的、紧跟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诗作仍然会存在,而且生命力会很强。同样,智能绘画机器人 的出现,只会淘汰无独创性的、应制的、与时代脱节的画作,具有独创性的、蕴含人类创作 者丰富情感的画作永远有生命力。纵观艺术史,历史对艺术作品的自然淘汰不也是如此吗?我 们能读到的经典诗作、画作,必是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诗作、画作,而大部分普通的诗作、 画作被历史淘汰了,当然这个淘汰的时间很长。因此,AI 的出现,也可以认为是人类主动应 用自己的智慧,把自然淘汰的时间缩短。 我相信,未来,艺术会借助科技的手段,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科技手段可以开拓艺术 家的创作思路。同样,艺术家的想象力也会推动科学的不断发展。 (韩倚云《AI 时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 为代表的科技高速发展,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出 现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同时,这些科技也逐步与艺术融合,为艺术创作、收藏、传播、展示 等提供更多元的形式和手段,激发各类主体艺术创新活力,创造出更多艺术和科技融合的创 新性成果,为高质量艺术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AI 时代,包括京东方在内的不少科技企业都在持续探索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依托各自的技术积累以及在人工智能、艺术大数据领域的应用探索,构建数字艺术物联网生 态,打造了一些和传统体验完全不一样的数字艺术欣赏与交易平台,并通过与传统艺术机构 和艺术创作者合作,提供优质艺术及衍生品的产品与服务,让大众能随时随地接受艺术和美 学的熏陶,甚至欣赏到一些原本遥不可及的艺术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然,AI 时代,数字化艺术品标准也亟待确立。数字化艺术品标准的确立,有助于使未 来艺术呈现形式更加丰富,也有助于更多数字艺术馆的打造。让大众的艺术欣赏不再受时间、 空间的限制,美术馆、博物馆中的艺术品可通过标准化的数字化形式呈现,借助互联网进入 千家万户。 (罗娇《科技为高质量艺术供给提供支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认为,科技对艺术的影响一直存在并继续发展,AI 时代艺术发展的边界将无限拓展。 B.材料二认为,科技手段可以开拓艺术家的创作思路,目前艺术借助科技手段取得前所未有的 辉煌。 C.材料三认为,科技与艺术相融合,创造更多二者融合的创新性成果,为高质量艺术供给提供 支撑。 D.三则材料都认为 AI 不可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它其实呈现的是人类艺术家的经验和知 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艺术体系无疑会受到 AI 时代非常明显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但艺术不会被 AI 取代。 B.材料一提到的“反向思维”指某一时期西方绘画希望避开科技的影响,而追求艺术本体的价 值。 C.艺术与科学都反映客观世界,但有着本质区别,艺术有生命力,而 AI“艺术品”则没有生 命力。 D.智能机器人只会淘汰无独创性、感情贫乏、脱离时代的艺术作品,不会影响艺术史的自然淘 汰。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不管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都需要超乎寻常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捕捉,去挖掘有价值的瞬 间和现象。 B.当今的艺术早已不仅仅承载于纸上、布上或墙上,它还存在于屏幕之中、光电之中、虚拟现实之中。 C.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不仅使得科技有了伦理考量,而且也让科技发现和创新成为无限可能。 D.如果 AI 艺术突破了既有的艺术边界,那也不是 AI 艺术的突破,而是人类运用 AI 的突破与 延伸。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简要说明“艺术供给”的内涵和主要形式。(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的最多的, 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常常是老家人走半天了,而心里总还是牵 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 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魆 魆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 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 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背阴 的房间就冷的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 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 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 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形成的啊。 ④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 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 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 句古话:大树底下无美草。当大树参天而立时,谁还想得到那大树底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 树是一娘所生的呢。 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楚:《一米阳光》,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在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阳光 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 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那祥,老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狭窄的小房子中间,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 撵那一米阳光,而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那多好啊。 ⑦老家在陇东农村,童年的生活曾经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 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光里晒暖,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时光啊。 ⑧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的 地方啊。 ⑨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 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 人家称之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之为能挖光阴。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农民辛 苦,经历春风秋雨夏暑,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 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 就勤劳了。 ⑩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相当 遥远的事,美容与养生离我们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人类 生活了几千上万年,还在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看电影电视上传播的一些大片,也是强调挖光 阴,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都演绎的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 ⑪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也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 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 于是盛夏就创造了空调,冬天就有了暖气。 ⑫小时候读过一篇童话《火龙衣》,说是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房中, 长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 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贏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 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挖光阴。 ⑬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秆、麦草,或 者扫些树叶,把土炕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 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过得有滋有味呢。 ⑭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祖上的遗传基因,刚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 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体历练的棒棒的,卧得冷雪,受得寒冻,并且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这样去做,光阴也就挖下了。 ⑮思绪万千地正在往下写,几年不见的一个熟人来看我,张嘴就问,老荆,日子过得怎 么样? ⑯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住在向阳和住在背阴房间的不同”“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都意在说明 “阳光对于人类和植物来说的重要性”。 B.在作者看来,《一米阳光》中的老奶奶“去撵那一米阳光”值得赞赏;但若换个思路,“坐在 阴凉处纳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 C.作者建议我们,作为普通人,不要做那不切合我们生活实际的事情,要立足于自己的现实情 况,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去生活。 D.作者说“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这启发人们 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努力拼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②段通过比喻和比较,形象地解说了“什么样的日子是‘宽裕’的”,“什么样的日子 是‘紧巴巴’的”,具体而生动。 B.文章的第⑧段借助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抒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为下文进一 步揭示“寻找阳光”的内涵作铺垫。 C.作者善于借生活中的点滴和小故事表达哲思,比如用童话《火龙衣》说明“日子要过好,就 得行动起来,就得挖光阴”的生活道理。 D.这篇议论性散文围绕“过日子”展开联想,循着“日子→寻找阳光→过日子的艰难→怎样过 日子”来组织文章,思路清晰条理。 8.文中第④段,母亲说:“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请简述。(4 分) 9.文章以“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也。祖融,司本大夫。父瑜,绛州刺史。寂少孤,为诸兄之 所鞠养。年十四,补州主簿。及长,疏眉目,伟姿容。隋开皇中为左亲卫家贫无以自业每徒 步诣京师后为齐州司户大业中历侍御史晋阳宫副监。高祖留守太原,与寂有旧,时加亲礼,每延之宴语,间以博弈,至于通宵连日,情忘厌倦。时太宗将举义师而不敢发言,见寂为高 祖所厚,乃出私钱数百万,阴结龙山令高斌廉,与寂博戏,渐以输之。寂得钱既多,大喜, 每日从太宗游。见其欢甚,遂以情告之,寂即许诺。寂又以晋阳宫人私侍高祖,寂从高祖饮, 酒酣,寂白状曰:“二郎密攒兵马,欲举义旗,正为寂以宫人奉公,恐事发及诛,急为此耳。 今天下大乱,城门之外,皆是盗贼。若守小节,旦夕死亡;若举义兵,必得天位。众情已协, 公意如何?”高祖曰:“我儿诚有此计,既已定矣,可从之。”及义兵起,寂进上米九万斛、 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大将军府建,以寂为长史,赐爵闻喜县公。从至河东,屈突通拒守, 攻之不下,三辅豪杰归义者日有千数。高祖将先定京师,议者恐通为后患,犹豫未决。寂进 说曰:“今通据蒲关,若不先平,前有京城之守,后有屈突之援,此乃腹背受敌,败之道也。 未若攻蒲州,下之而后入关。京师绝援,可不攻而定矣。”太宗曰:“不然。兵法尚权,权在 于速。宜乘机早渡,以骇其心。我若迟留,彼则生计。且关中群盗,所在屯结,未有定主, 易以招怀,贼附兵强,何城不克?屈突通自守贼耳,不足为虞。若失入关之机,则事未可知 矣。”高祖两从之,留兵围河东,而引军入关。及京师平,转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 邑三千户。 (《旧唐书•裴寂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隋开皇中/为左亲卫/家贫无以自业/每徒步/诣京师后为齐州司户/大业中/历侍御史/晋阳宫副 监 B.隋开皇中/为左亲/卫家贫无以自业/每徒步诣京师/后为齐州司户/大业中/历侍御史/晋阳宫副 监 C.隋开皇中/为左亲卫/家贫无以自业/每徒步诣京师/后为齐州司户/大业中历/侍御史晋阳宫副 监 D.隋开皇中/为左亲卫/家贫无以自业/每徒步诣京师/后为齐州司户/大业中/历侍御史/晋阳宫副 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主簿,官职名。汉代以后中央及郡县官署多设置主簿,如《孔雀东南飞》:“主簿通语言”。 唐宋时期均按惯例设置主簿之官。 B.博弈,局戏和围棋;赌博。文中指高祖和裴寂下棋。如,韩愈《郑公神道碑文》:“公与宾 客朋游,饮酒必极醉,投壶博弈。 C.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如,《张衡传》有“游于三辅”之句。后泛称管辖京城附近地区的官职。 D.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 性加衔,文中加点词语即为此意。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裴寂出身官宦世家,却遭遇丧父之痛。祖父和父亲曾分别担任中央、地方官职,裴寂十四岁 时就步入了仕途。 B.裴寂颇受高祖信任,常与高祖一起宴饮玩乐,有时通宵达旦;李世民曾以百万钱和裴寂赌博, 输给裴寂很多钱。 C.裴寂不仅面目清秀,身材魁梧,而且很有洞察力,太宗李世民曾向他请托一件自己不敢给高 祖说的事情。 D.高祖起兵后河东曾经久攻不下,裴寂与太宗李世民就进攻方向各执一词,高祖折中采纳了他 两人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寂白状曰:“二郎密攒兵马,欲举义旗,正为寂以宫人奉公,恐事发及诛,急为此耳”(4 分) 译文: (2)且关中群盗,所在屯结,未有定主,易以招怀,贼附兵强,何城不克?(4 分) 译文: 14.联系全文,简要回答高祖为何器重裴寂。(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公安①送韦二少府匡赞② 杜甫 逍遥公③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 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 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注]:①公安:湖北公安县。②匡赞:韦匡赞,排行第二,生平不详。③逍遥公:韦二少 府的祖先是北周时韦复和唐中宗时韦嗣立,均封为逍遥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的首联借对韦匡赞贤良有德的称赞和对送别筵的珍惜,表达了两人的深情厚谊。 B.颔联料想别后情状,嘱托韦二读了寄去的书信,不要将自己的诗作,广泛地传播。 C.“古往今来皆涕泪”句,借助议论表达诗人的人生体验,抒写了对自己命运的悲叹。 D.诗的末句回到眼前:两人将分别,各自消失在遥远的地方,思此心中痛苦无限。 16.请简析颈联的表达效果。(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新 华 社 武 汉 记 者 站 陈 健 曾 在 一 篇 通 讯 稿 中 , 引 用 《 诗 经 . 无 衣 》 中 的 两 句 “ , ”,来表现大江南北各界群众守望相助共战疫情的感人情景。 (2)刘禹锡《石头城》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之感的两句诗是: “ , 。” (3)在《伶官传序》中,作者借后唐庄宗沉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用“ , ” 来讽谏当朝统治者,这与孟子所倡导的忧患意识相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唐干花,是一种奇特的野生花种,多生长在海垅 500 米以上的山坡林区。其枝干暗红, 网状、蓬生,全身长有短刺,刺长不足方寸,尖如绣针。叶子柳形,周边有锯齿,青绿如翡 翠。花绽前,花蕾仰天而冲,外围有毛茸刺包裹,密无缝隙,欲敌而无机可乘。花绽后形成 玉盘,大如莲花,可盛装数颗珍珠。花蕊蛋黄,如皇宫里的珍馔;不,像太阳的光环,环行 中央;不,① ,金光灿灿。唐干果,形如腰鼓,不大,与落花生不相上下,成熟 后枣红,果核数粒,小而多,如芝麻。果皮即果肉,薄,甜如蜂糖,可入药,能润肺生津, 是止咳平喘的好药材。 唐干开花,正值人间四月天,与它一齐盛开的是桐子花,映山红,牛奶子,红籽花,白 萢刺……它们总是欢天喜地,你追我赶,红的红,白的白,黄的黄,紫的紫,各显姿色,竞 相风雅。② ,它开花出神,如同仙狐,白得惊人、白得射眼、白得透亮。比天上 的天鹅还白,比地上的雪花还白,比江南的丝绸还白。它白的亮度,如黑夜里的一盏灯,能 照你前行,甚至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映照得通体透明,成为这山野里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比喻、拟人、对偶 B.比喻、拟人、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夸张、借代、对偶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花绽前,外围有毛茸刺包裹,花蕾仰天而冲,密无缝隙, 欲敌而无机可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① ②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4 分) 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学科类课外培训发展迅猛。②这种培训,价 格相对低廉、时间场地相对灵活、覆盖面广,③其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在线教学方式,满 足了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受到不少家长和学生的追捧。④但问题随之也出现,⑤有的培训平台 存在低俗有害信息或络游戏等内容;⑥有的培训内容以应试为导向,超标超前,不符合教育 教学规律;⑦凡此种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严重影响了在线教育质量。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 个 字。(5 分) 当地时间 2 月 11 日,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COVID-19”。世卫组织 还在推特上发文并给出了合理解释,根据世卫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粮农组织之间商 议的准则,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与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无关的名称,而且该名称要可 发音且与疾病相关联。拥有一个正式名称很重要,这样可以防止名称使用不准确或是产生侮 辱意味。它还为我们提供了用于命名未来任何冠状病毒的标准格式。此次世卫组织是为新型 冠状病毒正式命名。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吹哨者。源自英国警察发现有罪案发生时吹哨子的动作,借以引起同僚以及民众的注意。 现在多指为使公众注意到某些危险而采取报警、信息警示等方式提醒公众注意相关危险的人。 拉响新冠肺炎警报的第一人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他第一 时间向当地卫生部门发出疫情警报。 2.逆行者。原本指朝着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行进的人,后指为人民利益,奉献自己,义 无反顾朝着危险奔去的人。淄博的退伍老兵王晓,为了第一时间将医疗物资送至武汉,驾车 2000 公里送往一线;36000 名军队及地方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无数普通人的“逆行”,才有了民族崛起的“顺风行舟”。 3.自省者。指自行省察、自我反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社会机构、个人从各个 层面反思新冠肺炎疫情的声音不绝于耳:“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是时候革除吃野生动物的 陋习了!”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