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市一中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带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沧州市一中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带答案Word版)

ID:261857

大小:47.9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5-2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学段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课内基础知识(每题 2 分,共 18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缪贤(miào) 渑池(miǎn) 睨柱(mì) 列观(guàn) B.旄节(máo) 啮雪(chǐ) 缑王(gōu) 斧钺(yuè) C.弹劾(hái) 傅会(fù) 璇机(xuán) 骸骨(hái) D.蟾蜍(chán) 鼓瑟(sè) 蛮夷(mán) 喟叹(kuì)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 A.相如虽驽(愚劣,无能) 曳(拖着)兵 士大夫之族(类) B.而绝(横渡)江河 孝悌(孝顺父母) 洿(污浊)池 C. 幸(宠幸)蒙其赏赐 勿夺(夺去)其时 引(牵,拉)赵使者蔺相如 D.因遗策(沿袭) 揭竿为旗(打开) 会论(判罪)虞常 3.下列各选项中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信义安所见乎 /追亡逐北 / 前以降及物故 B.空自苦亡人之地 /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C.何以汝为见 /拜送书于庭 /畔主背亲 D.斧斤以时入山林/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①尽心焉耳矣 ②小学而大遗 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⑤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⑥衡下车,治威严 ⑦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③④⑤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④⑤⑥⑦ 5.下列各句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②而相如廷斥之 ③且庸人尚羞之 ④空以身膏草野 ⑤赢粮而景从 ⑥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②/③④⑥/⑤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②⑤/③/④⑥6.下列各组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句读之不知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如因而厚遇之        C.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尝以十万之众,百万之地 D.青,取之于蓝 以勇气闻于诸侯 师不必贤于弟子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制:方法 B.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怿:高兴。 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D.素与副张胜相知 素:一向,向来 9.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B.①为天下笑者,何也? ②而君幸于赵王 C.①设九宾于廷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D.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二、语言文字运用(每题 3 分,共 18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0-12 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 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 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_____。对于动物究 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 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 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 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 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_____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迁徒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今年电影暑期档最大的赢家___________当属火遍全国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奇迹般 的 49 亿元票房,将中国动画电影的“天花板”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近期上映的动画电影《罗小 黑战记》同样凭借极佳的口碑引起了广泛关注,再加上年初的黑马作品《白蛇:缘起》,可以 说,2019 年中国动画电影的表现___________,这再次引发国漫是否已经“崛起”的讨论。 有人认为:“崛起”之说忽略了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当下的繁荣至多只是“复兴”。然而, 对照以“上美厂”为标志的国有和计划生产模式,电影产业化改革至今,中国动画的发展,可以视 为一场___________式的深刻变革。《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发,___________出来的是中国动 画近二十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 然而中国动画的问题仍相当醒目:动画类型在电影产业中的票房份额还不够高;缺乏具备 强劲创作能力与雄厚产业实力的龙头性企业;缺乏成熟规范的生产和管理流程;往后看的传统 题材多,向前看、向身边看的科幻、现代题材少;创意能力仍然不高,还未拥有诸如像《寻梦环游 记》《头脑特工队》这样赞叹不已的想像力;制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要判断国漫是否已经“崛起”,取决于判断的标准和参照系。纵向比较,中国动画无疑已成 就卓然,但在面向国际的横向比较之下,其短板弱项亦相当明显。( )需要电影业、动画人 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 A.毋庸置疑 风生水起 革故鼎新 影射 B.不言而喻 可圈可点 革故鼎新 折射 C.不言而喻 风生水起 脱胎换骨 影射 D.毋庸置疑 可圈可点 脱胎换骨 折射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创意能力仍然不足,还未拥有诸如像《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中所表现出来的令人赞叹 不已的想像力; B.创意能力仍然不足,还未拥有诸如《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这样赞叹不已的想像力; C.创意能力仍然不足,还未拥有诸如《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中所表现出来的令人赞叹不 已的想像力; D.创意能力仍然不足,还未见到诸如像《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这样赞叹不已的想像力;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崛起之国漫,不是进行时而是完成时。 B.国漫之崛起,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 C.国漫之崛起,不是进行时而是完成时。 D.崛起之国漫,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 三、文言文阅读(3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1 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 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勋,勋素 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 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 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 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 “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 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荐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 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 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 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 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 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及帝崩,董卓废少帝, 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 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注:滇吾,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 诣:往,到。 B.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因:凭借。 C.后刺史杨雍即表荐勋领汉阳太守。 领:兼任。 D. 勋案得其赃千余万 案:追究,查办。 17.下列几个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 初举孝廉 B.幸于皇太子 C.勋被三创 D.而内厌于卓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 攻之/急士卒多死/ B.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 攻之急/士卒多死/ C.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 攻之急/士卒多死/ D.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 攻之急/士卒多死/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最先开始 于汉武帝时期。 B. 汉阳,文中指汉水北岸。因为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 C.羌戎: 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又称“云 朵上的民族”。 D. 长揖,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即抱拳举过头顶鞠躬。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 辈所施的隆重礼节。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勋为人正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但他认为不可。 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 B. 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即使身受多处刀伤, 仍然坚守不降。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加害。C. 盖勋秉公执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 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追查到底,声名震于首都。 D. 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拒 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4 分) (2)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5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2~26 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 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免归。中郎将爱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 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 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拜释之为谒者仆射。从行,上登虎圈, 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 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亡赖!”诏释之拜啬夫为 上林令。释之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太子 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核不下公门不敬, 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 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拜释之为廷尉。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 文帝怒,下廷尉治。案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 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 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 相山都侯王恬启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2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 响应:像回声一样回应,比喻应答敏捷。 B. 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当:恰当。 C.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 超迁: 越级提拔。 D. 今盗宗庙器而族之 族:灭族。 23.下列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 B.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 C.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 D. 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启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 B.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 C.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 D.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2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有某种关系的称呼。 B.免冠:脱去帽子,我国古时可以表示敬意,也可以表示谢罪。 C.廷尉:官名,掌军事。秦汉至北齐时期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D.弃市:古时死刑之一,是在人群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释之素有贤能,才华出众。张释之要辞官回乡,中郎将爱盎知道他贤能,奏请补 授张释之谒者的职位;张释之在朝廷上分析秦汉之间的事,受到汉文帝的称赞。 B.张释之理性睿智,眼光长远。汉文帝因啬夫熟知禽兽簿,对答如流,要授予啬夫上 林令,张释之以担心上行下效,误导天下人崇尚浮夸,不讲求实际来劝止皇帝。 C.张释之不惧权贵,刚毅严正。张释之阻止过司马门不下车的太子、梁王进人殿门, 并弹核他们的不敬之罪,薄太后批评汉文帝教子不严,又传令赦免太子、梁王。 D.张释之执法公正,得到认可。汉文帝要将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诛灭全族,张释之 据理力争,要求按照法律规定判处死刑;张释之议论公正,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四、诗歌阅读 (15 分) (一)赠彭州权别驾 苏颋(tǐng)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 只道歌谣迎半刺①,徒闻礼数揖中台②。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③来。 [注]①半刺: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②中台:中书省。③掖 桓:意为朝廷的中央部门。 27.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中“脉脉”一叠词,既写出了两条河默默无声地流过锦城,又写出诗人绵远深挚的 送别之情。 B.颔联“只道”与“徒闻”对举,一迎一揖,本以为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却只听说友人拜 见中书省的消息。 C.诗中“分飞”“岐路”都暗喻诗人与友人的离别,“莫怆”则强调了诗人对友人出京任职而 离别的悲伤之情。 D.诗人最后希望他那位往别处任职的朋友能够考绩列为优等,寄盼友人能带着政绩重返 京城。 (二)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 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 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①,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 短景,清商②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释】①“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 ②清商:指秋天。28.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 B. “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 C. 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春草。 D. 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 (三)寒食江畔①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②明日是清明。 [注]①本诗与《琵琶行》写于同一时期。②下邽(guī),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 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 2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描写江畔风景,从嗅觉、触觉、视觉着笔,洋溢着醉人的春天气息。 B.颔联中“往年”紧承“帝京”,但未展开,即以“不宜”转折,点出此刻心情。 C.颈联树下闻莺,江头信马,表现出在美景中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的过程。 D.全诗虚实转换,曲折有致,勾连起过去、现在和未来,平淡中意味深沉。 (四)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⑧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 年)登进士第,官终 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 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3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 景象。 B. 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 空寂无人。 C. 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 人理解的无奈 。 D. 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既有无人理解的苦闷、国运渐衰的 感叹,又有饮酒自适、暇时自娱的快乐。 (五)雪夜感旧① 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③上驮声长。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①本诗作于 1197 年,陆游 73 岁,闲居江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用桦树皮 作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 (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3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 远绵长的意境。 B. 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 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 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金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灯下独坐, 老泪纵横,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强烈不满。 D. 诗的前半部分忆旧,后半部分写今,前后笔调相同,沉郁悲慨,抒发了诗人永不衰竭的报国热枕。 五、作文(60 分) 3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一个高赞回答是:能获得 短期快感的事物。 (二)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发现,有一样东西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难 以戒除。它们是一切娱乐产品——游戏、八卦、直播等等。 (三)越是处于底层的人,越是会用一种消耗型的方式来寻求快乐,比如肥皂剧、毒品、 电子游戏。越是处于高层次的人,越是会用一种补充型的方式来寻求快乐,比如跑步、阅读、 学习。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快乐”的认识。要 求:自拟题目,文体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1.D 解析:A 项,“睨”应读“nì”; B 项,“啮”应读“niè”;C 项,“劾”应读“hé” 2.C(A 无错,B 项孝悌、洿错,D 项揭错) 3. B 4.D 5.D(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6.答案:B 解析:B 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 项都是代词,但意义不同,分别为“这”和“我”; C 项分别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和音节助词;D 项分别为代词“他”和宾语前置标志 7.B(A 趁机;经由,通过 B 凭借 C 发动;暴露 D 从;比) 8.答案:A 解析:A 中“制”应为“构造、形制”。 9.答案:B 解析:A.①被动句;②状语后置句。 B. ①②都是被动句。C.①状语后置句;②定语后置句。D. ①宾语前置句;②判断句 (1)10.B; 11.B; 12.C 解析:10.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此处正确。声势浩大: 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 不敢变易之意;正确。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 人走。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此处 正确。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正确。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 使人喜欢听。正确答案是 B。 11.A 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的说法,介词“通过”不能同后面的“作为参照” 搭配。C 项错误在于“辨析”不能同“方向”搭配,只能说“辨别方向”。D 项错误在于“通 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和“辨识方向”的说法。正确答案是 B。 12.A 项错误在于“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的说法;B 项不恰当之处在于叙述主体“它们”同 上文的叙述主体“迁徙的方向感”不很吻合。D 项错误主要在于叙述主体的不吻合。正确答 案为 C。 (2)13.D; 14.C; 15.B 解析:13.毋庸置疑:不用怀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风生水 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可圈可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革故鼎新:现泛指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脱胎换骨:形容彻底改变立场观点。影射:用 一种事物暗示或说明另一种事物。折射: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 14.“如”“像”重复,故排除 A、D,应为“令人赞叹不已”,故排除 B。 15.陈述的主体应为“崛起”,故排除 A、D;这种崛起应该正在进行,而非完成,故排除 C。 16、B 17、C 18.D【解析】盖勋与州郡联合出兵援救夏育,到了狐盘,被羌兵打败。盖勋集合败兵一百多人设鱼丽之阵。羌人精锐的骑兵两面猛烈夹攻,士卒死的很多。 19.D【解析】 D 项,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大多用于同辈之间的礼节。 20.A【解析】A 项,结合文本内容“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 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勋, 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分析可知,“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无 中生有。 21. (1)盖勋说:“推举贤能的人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贤能的人就不能推举,(因为没 推举)死了也不遗憾!” (“所以”表方式、工具等,译为用来……,“举”译为推举,“恨”译为遗憾。) (2)滇吾平日受盖勋看重(优待,礼遇),于是用兵器拦着众人说:“盖长史是个贤人, 你们杀他便是辜负上天。( “素”“兵”“汝曹”“负”被动句各一分。) 参考译文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当时,武威太守倚恃 权势,贪污横暴,无所顾忌,从事苏正和查办他的罪恶。凉州刺史梁鹄害怕贵戚,想杀 了苏正和以免掉自己的罪责,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 因此报复他。盖勋说:“不行。谋划杀害好人,不忠;乘别人在危难的时候,打击他, 不仁。”于是劝谏梁鹄,梁鹄采纳了他的话。苏正和高兴自己免于被杀,跑到盖勋那里感 谢他。盖勋不接见,说:“我是为梁使君献谋,不是为苏正和。” 当时,叛羌在畜官包围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联合出兵援救夏育,到了狐盘,被 羌兵打败。盖勋收集败兵百多人为鱼丽之阵。羌人精锐的骑兵两面夹攻,士卒死的很多。 盖勋三处受伤,坚守不动,指着旁边的木牌说:“一定要将我的尸首放在这里。”滇吾,平日受了盖勋的恩情,于是用兵器拦着众人说:“盖长史是个贤人,你们杀他便是辜负 上天。”盖勋抬起头来骂说:“死反虏,你知道什么?快来杀我!”众兵你看我,我看你,惊 呆了。羌戎佩服盖勋大义凛然。勇冠三军,不敢加害他,送回汉阳。后来刺史杨雍上表 荐盖勋兼任汉阳太守。当时闹饥荒,人互相掠夺食物,盖勋调拨粮食救济百姓,救活饥 民一千多人。 盖勋被任命为京兆尹。 当时,长安令杨党,父亲是中常侍,仗着父亲的权势,贪污、 胡作非为,盖勋查实杨党贪赃千多万。贵戚都为他说情,盖勋不听,将全部事实上奏了 皇上,并且牵涉到杨党的父亲,诏令严办,盖勋威震京师。当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 被皇太子宠爱,太子通过蹇硕嘱托盖勋,要盖勋推举高望的儿子高进为孝廉,盖勋不答 应。有人说:“皇太子是国家的副主,高望是皇太子所宠爱的人,蹇硕又是帝的宠臣, 你却违背他们的意愿,俗话说‘三怨成府’,这就是所谓的“三怨成府”啊。”盖勋说“:选 举贤能的人为孝廉是报效国家,不是贤能的人,就是不举,死了也不后悔!灵帝逝世, 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百官,对董卓没有不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行长揖 而已,与之抗礼,在场的人都因此吓得脸色变白了。盖勋虽然正直刚强,不屈服于董卓, 但实际上被董卓厌恶,在朝不得志,脊背发毒疮而死。年五十一岁。 22.答案:B 23.答案:D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 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 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 “则”这些关键词。原文标点: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 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其中“事”是“侍奉”的意思,其宾语是“文帝”,故 此处不能断开,排除 AB 项;“之”在此处是“的”的意思,不放在句末,排除 C 项。故选 D。 25.【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 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 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 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 项,本题 设错点在官职上,检测考生是否掌握古代各官职的职责。“廷尉”掌刑罚,不是主管军事。 故选 C。 2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 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 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 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 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教子不严”是汉文帝自责之语,并非薄太后的批评之语,原 文是“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故选 C。 【参考译文】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和哥哥张仲一起生活,他用家财买了个骑郎之职,侍奉文 帝,十年来未能升迁,没有名气。张释之说:“长久做郎官耗减哥哥的家产,于心不安。”想自动请求免职回家。中郎将爰盎知道他贤能,舍不得他离去,于是奏请调迁张释 之补谒者之职。张释之朝见完毕,趁机上前陈述便国宜民的事。文帝说:“浅显一些, 不要说一些过高难行的意见,要讲当前能够实行的。”于是张释之就谈论起秦、汉之间的 事,讲起秦朝之所以灭亡,汉朝之所以兴起的原因。文帝称好,便提升张释之为谒者仆 射。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皇上参观虎圈,询问上林尉禽兽册子的情况,提了十几个问 题,上林尉左右瞧看,都回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在旁边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上所 问的禽兽册子,很详细,想以此来显示自己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声一样无穷。文帝说: “官吏不应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行!”于是命张释之授予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说:“如 今陛下因啬夫口齿伶俐就越级提拔他,我担心天下人会跟随附和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 舌,而不讲求实际。况且下面仿效上面,比影子随形和回响的应声还要快,陛下任用与 罢黜不能不谨慎啊。”文帝说:“好。”于是不再提拔啬夫。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 入朝,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追上去制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入殿门。 并弹劾他们在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罪,汇报上去。薄太后知道了这事,文帝摘下帽子赔 罪道:“怪我教导儿子不严。”薄太后这才派使者传令赦免太子、梁王,然后他们才得以 进宫。文帝因此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授予他为中大夫。升张释之为廷尉。后来有人偷 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被捕,文帝大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依照法律中偷盗宗庙 服饰器物的条文上奏,判处斩首。皇上勃然大怒道:“那人胡作非为,居然偷盗先帝宗 庙中的器物!我交付给廷尉你审理,是想灭他全族,而你却按照通常的法律条文奏请, 这不是我用来恭敬承奉先人的本意。”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按照法令这样判处已经 足够了。况且斩首与灭族同是死罪,但以逆顺轻重的程度为根据。今日偷盗宗庙的器物 便诛灭他的全族,假设愚民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又怎样施加给他刑罚呢?” 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批准了廷尉的判决。当时,中尉条侯周亚夫和梁相山都侯王恬启看到张释之议论公正,就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张释之由此受到天下人的称颂。 27.C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情感、语言、技巧的能力。C 项,“强调了诗人对友人出 京任职而离别的悲伤之情”错误,“莫”是“不要”的意思,是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悲伤。 故选 C。) 28. B “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误解词意。词人并 未在春季花时欣赏到牡丹盛放的美景,词中“闻道”二字表明作者并未前往赏花。故选 B。 29.C(“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说法不正确。颔联写出了诗人感觉今年的春季和 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今年的春天,诗人却遭遇贬谪,心情郁结;颈联中诗人 在听到莺声后沉思站立,可知诗人心情仍然忧伤,并未平复、愉悦。) 30. A 31.B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