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4月线上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4月线上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ID:260390

大小:48.2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 文 试 题 (考前寄语:遇事当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 (友情提示:题型有改动) 一、现代文阅读(1-8 题)(3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 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 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儿身,愿用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 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 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 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 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 让读者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 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山”。我 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 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 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 便名曰“补天石”。“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 产人参。人参常被称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 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 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③“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族人中间流传着 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说神鹰的)噙来一颗 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了个男孩,便是 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 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 痕迹。 ④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 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 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 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 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⑤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 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 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 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 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愿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而已!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红楼梦》中的空空 道人之类的仙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 或“仙草”的人参。 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 “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红朱 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 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 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围绕着《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文章分别论证了它们存在的现实基础。 B.文章论证《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的现实基础,为下文论证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传 述自己的“心迹”的观点提供了论据。 C.第②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 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D.第④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的兴衰,论证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 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满族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C.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 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 D.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 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中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5 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 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 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 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 2018 年底累计救助出 生缺陷患儿 1.3 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 1.5 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 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儿童白血病、先天性 心脏病等大病患儿的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 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 (2019)》) 材料二: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 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 3670 个,医疗床位 8.5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50.5 万人。医疗设备极 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 99.7 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840 万张,卫生 技术人员达 952.9 万人。70 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 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 35 岁上升到 77 岁。我国医疗技 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 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 对全球 195 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 年我国位列第 110 名,2015 年提 高到第 60 名,2016 年提高到第 48 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 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 年 6 月 4 日) 材料三: 自 2020 年 1 月 20 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经 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因此, 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 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 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 考报》2020 年 2 月 19 日) 材料四: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在 2 月 29 日发布的《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 这是 25 名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 8 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 9 天的实地考察 得出的一致结论。 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发布 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 法”。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 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 工智能、5G 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 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短短数日,超过 4 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 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 年 3 月 1 日) 4.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70 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 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B.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 康、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C.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主要健康指标优 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D.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卫生健康部门将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 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B.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 增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C.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同时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D.中国针对新冠疫情所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和先 进技术手段的运用都给考察组专家留下深刻印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最后一个目标 周国华 电话铃声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 "293"三个数字, 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 过道里,医生的皮鞋声“咔咔”作响,富有节奏感。 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修了指甲,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 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 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都低下了头。 ——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手术室内的温度好似刹那间降到 冰点,人们泄气了。 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 下来,毫无起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 助手一愣。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儿,但从不冲人发火。 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 次,可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 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 几 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 心 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对人提起过。 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儿,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 摆手:都尽力了,谢谢。 医生解下口罩,面色就似眼前的白布一般,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 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 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仿佛双腿绑上了沙袋。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 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 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 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 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略者的炮弹下。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 了钢枪。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军官。侵略者一宣布投降,上校就捧 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 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 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 都赶来探望他,并劝他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浪费,这是上帝的 安排。 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 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当小镇想回报他 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 我已经决定了,请别让我带着遗憾去见上帝。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 镇长心事重重。 没过几天,医生去世了。 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百余米。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 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记本。旧报纸内,详细记述了弗兰克 上校的牺牲经过。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 的重病患者,总共有 292 个。而第 293 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 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 293 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 这“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知所踪。 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全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 从医生的遗愿。 人们说,在天堂,没有人需要知道战争何时结束,因为那儿,永远不会有战争。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抢救遇车祸年轻人时,作者对医生和助手都进行了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的描写, 有力突出了医生的形象。 B.“293”这个数字在文中多次出现,这个数字分别成了战争中狙击手哈斯勒和战后小镇 医生霍克各自完成心愿的数目。 C.因未婚妻被侵略者的炮弹炸死,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身经百战,成为 让敌人胆战心寒的著名军官。 D.小说最后一段,借天堂里没有人需要知道战争何时结束,来暗指人间时有战争的现实, 语言含蓄,深化主旨,意味深长。 7.在小镇上人们的眼里霍克医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8.你认为霍克医生是哈斯勒吗?请简述理由。(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9-17 题)(40 分) (一)课本检测(1 题)(3 分) 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为“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 纪传体历史著作,《左传》的“传”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传”都是 一种史书体例。 B. 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 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就是农历七月十六那一 天。 C. 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名是人们之间相互区别的符号,一般在出生几个月 后由父亲命名。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与名往往有关系。号是一 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帝王将相死后还有谥号。 D.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 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不足,则以六物推 人休咎。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 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 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 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 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 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 “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 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 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 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 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乎?”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 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 著。 太史氏云: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 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宋濂《文宪集·李 疑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B.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C.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D.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执业:指从事的行业。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蛋户、乐户、丐户之别异流品,不 过以其执业过贱而抑之耳。” B. 休咎:吉凶,善恶。咎,与“体无咎言”意同。“出门听人言之吉凶,卜来年之休咎, 名曰听谶语。” C. 士大夫:中国古代对于官吏和士人的统称。《周礼·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 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D. 太史氏:太史,官名,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氏,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如神农氏。太史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他以教贫寒人家子弟得到少许粮食维持生计,有时还要依靠 算命来补贴家用。 B 李疑扶危救困,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和平阳耿子廉之妻都在他家受到过无微不至的照 顾,人们都称赞他是好人。 C 李疑救济他人,不图回报。金华范景淳送给他的财物,他一文不少地寄给范景淳的儿子。 两个儿子馈赠给他的米,他也不接受。 D 李疑既有德,也有才,他的文章写的不错,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 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2)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14.(一)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 诗的特点,选出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仿宋 ① 。 月榭故香因雨发, ② 。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二)阅读下面这一首诗,完成 15-16 题 白帝[注] 杜 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  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16.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李 白 在 《 蜀 道 难 》 一 诗 中 , 描 写 水 石 相 激 、 山 谷 轰 鸣 的 惊 险 场 面 的 句 子 是 : “ , 。” (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鲛人泣泪的典故,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却又无法实现的悲哀;而“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诗人对 过去之事迷茫惆怅的情感。 (3)《劝学》中的“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 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22 题)(15 分) 请注意:题型是 5 个选择题 18.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 分)(  ) A. 希望贵公司提供更高效的在线办公软件,特来电垂询。 B. 今日高朋在座,满室生辉,感谢各位光临家父寿筵! C. 拜读完大作,深感佩服,斗胆稍作斧正,请多包涵! D. 今日叨扰老师多时,请您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求教。 19. 对下面这段文字语意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常有人这样表述:西塞罗是这样说的,柏拉图如此认为,亚里士多德说过…… 然而我们自己的呢?我们有什么样的判断? 一位罗马富翁网罗来一大批饱学之士, 让他们随时陪伴。在跟朋友聚会时,一旦谈到什么问题,他就让这些人替代他。 各人根据自己的特长,随时给他提供材料,这人给他一段发言稿,那人告诉他荷 马的某一首诗。富翁认为,学问装在他手下人的脑袋里,也就变成自己的了。 A. 虚心吸取优秀人才的智慧可快速提升自我。  B. 知人善任才能充分发挥手下人的全 部特长。 C. 别人的思想和言论并不能成为自己的学问。  D. 真诚地对待朋友才有可能得到朋友 的尊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从 3 月 25 日零时起,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至 27 日, 离鄂省际公路全部开通。随着离鄂通道管控逐步解除,滞留湖北的人们可以启程 了。 新闻里,湖北各地长途客运班线陆续恢复运行,专列专车始发,人们手持健 康码,登车启程 ;( )。 而“通道”的另一头,是交通运输部门和目的地的“ ”。从这两 日情况来看,交通运输部门为了做好运输服务保障,采取了留足乘车空间、供餐 方式调整、开设专列专车、制定出站方案等办法;高速公路设立指定服务区,协 调公安、卫健等部门加强防疫力量部署;目的地城市则提前对接,制定预案,从 站台到家门,安排专人专车接站、筛查、分流、输送,防疫、公安等部门及街道 社区的工作人员全程接运,以防出现盲区或漏洞。 中国“动起来”了。此刻,更应当点一盏灯,照亮那些游子返岗返乡的路。过去两个月中,那些滞留湖北的人们,为疫情防控付出极大努力、做出重大牺牲。 各地在落实防控责任之时,多些_ 的理解,多些将心比心的关爱,多些力 所能及的帮助,就有可能将矛盾_ ,将风险化于无形。“同袍之情”不但 是体现在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 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百感交集 严阵以待 感同身受 防于微时 B.感慨万千 严阵以待 设身处地 防于微时 C.百感交集 枕戈待旦 设身处地 防患未然 D.感慨万千 枕戈待旦 感同身受 防患未然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公路检疫卡点、路障陆续拆除,执勤人员也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 岗位。 B.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公路检疫卡点、路障也陆续 拆除。 C.公路检疫卡点、路障陆续拆除,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 泪。 D.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公路检疫卡点、路障也陆续拆除,许多人因此洒下了 热泪。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同袍之情”不但体现在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 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B.“同袍之情”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 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C.“同袍之情”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更体现在不排斥、不歧视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 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D.“同袍之情”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不排斥、不歧视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 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四、写作(60+5 分) 23.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作。(卷面清晰整洁上传奖 5 分) 2020 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在疫情严重的时候,全国人民支援湖北。4 月 8 日,战疫两个多月的武汉解封,荆楚大地,重焕新生。走出疫情阴霾的中国,走 上了支援国际抗疫的道路。据报道,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 127 个国 家和 4 个国际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中国还向世卫组织捐助 2000 万美元,累计 向 11 国派出 13 批医疗专家组。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已向 100 多个国 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 对此,国人有赞同,有不解;国际上甚至有人诋毁、污蔑。作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 界的中学生,你怎么看待此事?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选择题答案: 1.B 2.C 3.C 4.B 5.A 6.B 9.A 10.C 11.A 12.C 14. A 15.B 18.B 19.C 20.B 21.C 22.D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