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20届高三阶段性练习
讲评课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先秦涌现出许多 △ 的思想家。他们不可能不谈到美的问题,也不可能不发表自己对
艺术 △ 的见解。尤其是庄子,往往喜欢用艺术做比喻说明他的思想。孔子也曾经用绘画
来比喻礼,用雕刻来比喻教育。( △ )我们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例如,
结合汉代壁画和古代建筑来理解汉朝人的赋,结合发据来的编钟来理解古代的乐律,等等。这种结
合研究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工艺品时不单表现了高度技巧,而且表现了他们
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另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在表面上看来是多么虚幻,但严
格讲起来都是对当时现实社会以及当时实际的工艺品、美术品的批评。因此脱离当时的工艺美术的
实际材料,就很难 △ 地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卓尔不群 别具一格 洞彻
B.卓尔不群 独树一帜 透彻
C.群而不党 独树一帜 洞彻
D.群而不党 别具一格 透彻
B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也可用来强调不同。
群而不党:指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做事风格。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不但
体现方法独特,还要有所成果。
洞彻:指清澈见底,通达事理,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透彻:指了解情况、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根据语境,透彻地
理解,洞彻事理)2.下面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首先应做的是从文字方面努力理解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
B.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具体了解古代思想家的各种美学思想。
C.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从文字表面看是非常枯的,也不够形象。
D.但仅限于文字,我们对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往往了解得不够全面。
尤其是庄子,往往喜欢用艺术做比喻说明他的思想。孔子也曾经用绘画来
比喻礼,用雕刻来比喻教育。( △ )我们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
美术品来研究。
语境
D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鸣钟鼓,食珍馐。代富贵豪华的生活。
如果洛阳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
莹剔透的冰, 。(比喻)
C补充:借代和比喻
比喻:1.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性
2.本体和喻体具有异质性(例:他长得像他爸爸,不是比喻,
两者为同质)
借代:借体和本体之间有相关性
例:以干戈(战争中使用的武器)代指战争
以蛾眉(女子的眉毛)代指美女
区别借代与借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
能。• 4.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从2013年到目前,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产量逐渐增长。
B.与前七年相比,未来十年动力电池单体成本的下降空间小。
C.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数量比前七年的生产数量大。
D.动力电池单体成本下降得越多,新能源汽车产量就增长越多。
D文言文阅读
黄霸传• 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汉族,
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大臣,事汉
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 黄霸自幼攻读
法律之学,少有大志。汉武帝末年,捐官(“
捐官”又称捐纳,是封建社会时期为弥补财政
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物以取得爵位官
职的一种方式)出仕,先后任河南太守丞、廷
尉正、扬州刺史、颍川太守等地方官职。汉宣
帝五凤三年(前55年),出任丞相,总揽朝
纲社稷。甘露三年(前51年),黄霸去世,
谥号定侯。黄霸善于治理郡县,为官清廉、外
宽内明,文治有方,政绩突出,后世常将黄霸
与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为“龚黄”。黄霸字次公,准阳阳
夏人也。武帝末以待
诏入钱赏官,补侍郎
谒者,察廉为河南太
守丞。霸为人明察内
敏,又习文法,然温
良有让,足知,善御
众。为丞,处议当于
法,合人心,太守甚
任之,吏民爱敬焉。
待诏:1.等待诏命。 2.官名。汉代征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
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3.待命供奉内
廷的人。宋元时对手艺工匠尊称为待诏。 4.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
待诏"。
入钱赏官:汉代实行买爵制,进纳一定数量的钱,朝廷则赐以相应的
官爵。
察廉:察举制是西汉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推行的一
项官吏选拔制度。察举科目有孝廉、 茂才(秀才)、 察廉(廉吏)
等。
明察内敏:善于观察而思维敏捷
温良有让:温和善良又能谦让
御:1. 驾驶车马:~车 2. 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
~众。 3. 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驾亲征。 4. 抵
挡:防~
补充推断:当于法、合人心
同一位置的词,词性相同,词意相近或相反,如本段“当
”即符合之意。自武帝末,用法深。
昭帝立,幼,大将
军霍光秉政,大臣
争权,上官桀等与
燕王谋作乱,光既
诛之。遂遵武帝法
度,以刑罚痛绳群
下,由是俗吏上严
酷以为能,而霸独
用宽和为名。
用法深:深,苛刻,严厉。施法严厉苛刻。
秉政:执政,掌握政权。秉:1. 拿着,持:~烛。
2. 掌握、主持:~公。 3. 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十
六斛。
痛绳:严厉地制裁。《史记·酷吏列传》:“百姓不安
其生,骚动,县官所兴,未获其利,奸吏并侵渔,於是
痛绳以罪。”
俗吏:无能的官吏,才智凡庸的官吏。
上:同“尚”,崇尚
黄霸却独因为宽厚温和的政策(进行治理)而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
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
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
庭中称平。时上垂意于治,
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
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
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
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
穷者。然后为条教,班行之
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
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米盐
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
能推行之。
(宣帝)在民间时知道百姓苦于官吏过于苛酷
持法平:执法公平
廷尉正:古代官名。秦置。汉沿置,秩千石,东汉减为六百
石,掌议狱。
决:决断
狱:案件
庭中称平:廷尉称赞黄霸(决断)公平
廷尉:古代官职名,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官
有正和左、右二监。
垂意:注意,留意
治:太平,与“乱”相对
咸:都
畜:饲养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寡人之于国也》)
鳏寡:《礼记》:“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
,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
靡密:繁琐细碎 靡:细密•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
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
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
曰:“许丞廉吏,虽老,
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
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
者意。”或问其故,霸曰
:“数易长变,送故迎新
之费,公私费耗甚多,皆
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
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
益为乱。凡治道,去其太
甚者耳。”霸以外宽内明
得吏民心,户口岁増,治
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
秩二千石。
务:致力于
全安长吏:长期稳定的地方官员。结合后文黄霸反对辞退年老的许丞和
他阐释的原因来看,他注重下属地方官员的稳定。
病聋:犯耳聋病
正:纵然、即使
颇:略微、稍微
重听:听觉迟钝;耳聋
毋失贤者意:不要失去贤者的心
易:更换
故:原来的(交情;缘故;故意)
徒相益为乱:(这样做)只会白白增加混乱
秩:俸禄,也指官员品级;次序 ~序• 五凤三年,代丙吉为丞相,
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户。
霸材长于治民,及为丞相,
总纲纪号令,风采不及丙
,功名损于治郡。乐陵侯
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
,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
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
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
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
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
帅也。
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
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
封地。
总纲纪号令:总领朝纲、法纪、号令天下
损:⒈减少:~失⒉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坏 ⒊
使蒙受害处:~害 ⒋用刻薄的话挖苦人:~人。⒌刻
薄,毒辣
以:凭借
可:许可;能够;值得;适合;文言副词,大约
偃武兴文:停止;(可根据“兴”推断,同一位置,
文武相反,偃兴也相反;偃旗息鼓也可辅助推断)
不虞:(遭遇)出乎意料的事• 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
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
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
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
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
?”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
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然自
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
• 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薨,
谥曰定侯。
幽隐:隐蔽之处
冤刑:冤枉受刑的人
帷幄:帘幕、帷幔;军旅中的帐幕;帝王
宫室的帐幕,借指宫室内廷。
举:举荐
为:担任
五岁:五年
薨:去世补充:古代“死”的不同说法
帝王死:驾崩 大薨 山陵崩 登遐 崩 晏驾 鼎湖龙去
诸侯或大官死:薨 薨逝
未成年死:夭折 夭亡 短阳寿 夭逝 夭殇
在监狱中病死:瘐死
和尚死:圆寂 坐化 示寂 示灭 涅槃
婉辞,道教徒称人死:羽化
其它说法:捐馆 殁 殂 千古 殒命 捐生 就木 溘逝 作古
弃世 故 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足知,善御众 御:控制
B.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 畜:饲养
C.秩二千石 秩:俸禄
D.所以偃武兴文也 偃:停止
A(御:治理)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霸虽然凭借捐钱获得官职,却因为廉洁被察举为河南太守,他处事议政
符合法度,顺应人心,得到官吏百姓的敬爱。
“察廉为河南太守丞”,丞,在秦汉时为各级长官的副职。
B.当时宣帝关注天下太平,多次下诏施恩,而官吏没有发布,黄霸就选派良
吏到各地宣布诏令,让百姓知道皇帝的心意。
C.黄霸认为频繁地更换官史,送旧迎新,容易耗费钱财,如果新任用的官员
未必贤能,有的还不如前任,就只能加剧混乱。
D.史高凭外戚身份和对皇帝的旧恩而担任待中,地位高,被皇帝器重。黄霸
因越权推荐史高担任太尉,受到皇帝的责问。
A7(1)然后为条教,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
殖财。(5分)
这以后制定条目法令,在民间颁布施行它,用有做善事严防奸盗的心以
及致力于农耕养蚕、节约物资、增加财产来劝说(百姓)。
评分建议:“教”“颁”“殖”,“于民间”状语后置句,语句通顺,
各1分。
殖:
⒈生长,繁殖:生~
⒉种植:殖种
⒊增殖;增加 殖货(增殖财货)(2)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
霸为首。(5分)
黄霸摘下官帽谢罪,几天后(朝廷)才作出裁决,从这以后,黄霸不敢再向皇帝
奏请。然而自从汉朝兴起以来,谈到治理百姓的官吏,都认为黄霸是最好的。
评分建议:“免”“决”“首”,“数日乃决”省略句,语句通顺,各1分。
免冠:脱下帽子,古时表示谢罪,后来表示敬意。也指不惜罢官的决心8.黄霸“长于治民”有哪些表现?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
执法公正
处议当于法,合人心。
会宣帝即位,在民间
时知百姓苦吏急也,
闻霸持法平,召以为
廷尉正,数决疑狱,
庭中称平。
为政宽和(关爱百姓
)由是俗吏上严酷
以为能,而霸独
用宽和为名。
力行教化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
务在成就全安长吏。
开源节流
然后为条教,班行之
于民间,劝以为善防
奸之意,及务耕桑,
节用殖财。诗歌鉴赏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注][注]
欧阳修欧阳修
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
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已悽。
虽恐芳节谢,犹欣早凉归。
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
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
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
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
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
【注】
景:
时逢乱世
立秋孤处
远离故人
情:9.简要赏析前十句的表达效果(5分)
诗歌鉴赏之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1、写了什么内容
2、用了什么
3、 有何特色
4、表达什么
内容+ + +• 9.请 这首诗前十句的 。(5分)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庭树忽改色,
风动其枝。
物情未必尔,
我 先已 。
虽恐芳节谢,
犹欣早凉归。
起步云月 ,
顾瞻星斗 。
四时有大信,
万物 ?
内容+手法(+结构)+情感
①庭树改色、秋风动枝、芳谢凉归、云
月变暗、星斗转移,构成了一幅富有画
面感的秋色图;
② ,秋风起、树改色、云月暗
等秋景引发秋至感慨;
③首句“改色、秋风” 立秋,
下文秋夜的所见所思;
④季节轮转依照时令物候,而无人可与
自然万物约定时间,
。•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情感梳理概括方法:内+
故人在千里, 令 。
所 晚,岂惜 。
今谓何, 日以肥!
①对友人的思念;
②
③
④
:时代、作者、注释。
内:人,景,事,情。陈老奶
王鲁彦
小说阅读小说阅读
• 读懂文本
• 人物 陈老奶 (两个儿子、儿媳、孙子)
• 事件 儿子先后离去、家境日窘、辛劳持家最后逝去
• 主旨 赞美老人的坚韧,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
• 明晰考点
• 内容分析
• 句子作用
• 运用的技法
• 表达的效果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陈老奶的二儿子为救国而去当兵。小说交代这一情节,引出下文
对陈老奶内心震动的叙写,也为后文写陈老奶梦见二儿子穿着军装
回家的情节作铺垫。
B.大儿子有时违禁,陈老奶虽然不会暴怒和咒骂,但一个“你”字
里,包含了她的疼爱和心痛,也包含了她的气愤和怨恨,还包含了
她的冷漠和失望。
C.陈老奶多次梦见自己的两个儿子,表现了她对儿子的思念,对家
人团聚和战争结束的期盼,同时也意味着陈老奶油尽灯枯,即将走
到她生命的尽头。
D.陈老奶身上有着纯朴勤俭的传统美德,有着百折不挠的顽强力量,
有着埋头苦干的进取精神。作者塑造陈老奶这一形象,有着特定时
代的现实意义。
B
分析:13.小说写陈老奶“依然紧握着船舵,在暴风雨中
行驶”,有什么作用?(6分)
小说句子作用赏析题技巧
、结构+ + + (读者体验)
① ;
②呼应前文、引出下文陈老奶辛苦持家的情节;
③表现陈老奶遭遇磨难和不幸后的忍坚不拔、勇于担责;
④• 14.请简要分析小说 的表达效果。(6分)
小说段落表达效果
手法内容
位置结构
情感效果14.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第二天清晨,天气特别阴沉,小房中暗淡而清冷。
陈老奶静静地躺着,脸上十分安详。
• ①阴沉的天气与开头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
,渲染了悲凉、凄清的氛围;
• ③ ,表现了陈老奶的无悔和满足;
• ④ 、流露出作者对受苦受难的底层百姓
的同情。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朱光潜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诗歌起源,研究现代歌谣比研究远古诗歌得到的证据更为可靠、重要。
B.歌、乐、舞同源的部分证据,来自于西方学者对非洲和澳洲的土著的研究。
C.澳洲土著的考劳伯芮舞有舞蹈节奏和歌唱节奏,歌、乐、舞是融为一体的。
D.“徒歌”不考虑节奏和音阶的关系,因而比“乐歌”更能表达人的丰富情感。
D “徒歌“比“乐歌”更能表达人的丰富情感的说法没有根据。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希腊的用于颂神的抒情诗是从其酒神祭典的歌舞中演化而来的,这应
当是历史学与考古学得出的结论。
B.在《诗经》里,《风》和《雅》中的诗歌大多有音乐,却很少有舞蹈;
而《颂》中的诗歌则是歌和舞的混合体。
C.作者列举汉魏《乐府》中《鼓吹》等以乐调命名的诗篇的例子,是为了
论证歌乐舞是混合的艺术这一观点。
D.诗歌、音乐、舞蹈分别向“和谐”、姿态、文字意义方向发展,意味着
三种艺术由原先的混合逐步走向了分化。
原文:在原始时代,诗歌可以没有意义,音乐可以没有“和谐”,舞蹈可
以不问姿态,但是都必有节奏。
D “诗歌、音乐、舞蹈”应分别对应“文字意义、和谐、姿态”17.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的共同特征。(6分)
T 共同
特征
①源头相同
但从这两方面的证据看,诗歌与音乐、舞
蹈是同源的……
所得到的歌、 乐、舞同源的证据更多。
②都能表达情感
从这种模仿舞我们可以看到原
始歌舞是充分表现内在情感的。
③都具有节奏感
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混合的。它们
的共同命脉是节奏。故宫角楼的智慧
周乾18.下列对文中“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宫角楼中亭的一二层在城墙交点的里、外侧分别接出重檐歇山屋顶类建筑
的造型。
B.故宫角楼中亭的第三层搭扣了十字交叉的2个重檐歇山屋顶,所有的翼角完
全重合。
C.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亭并不罕见,并且种类很多,有些亭还可以作为城市的
标志物。
D.墨翟所著的《备城门》中有每百步设4米高岗亭的记载,表明亭有观察敌情
的用途。
B “所有的翼角完全重合”错,原文是“单檐歇山屋顶的翼角与攒尖亭的翼
角重合”。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宫的木质建筑群在造型上、技艺上极具东方特色,深受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影响,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文化遗产。
B.我国多个朝代的宫城城墙上均建有起到军事防御作用的角楼,角楼的高
度、位置、样式和数量等一直都有明确的规定。
C.故宫角楼翼角众多,一座角楼有28个翼角,这些对称设计的翼角均匀分
布在四个方向,蕴含着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D.故宫角楼红黄的色彩、仙人走兽的造型、四面四角的布局方式、凸凹相
间的角等设计,都体现了独特的理念。
B(原文中没有关于“数量”的表述,“一直都有”错。)20.故宫角楼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故宫角楼汇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技艺和深远的建筑文化,其营建体=体现
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抓住最后一段,起码可以概括出两个方面,要善于
抓关键句)
①功能方面:不仅能用于军事防御,还可作为城市的标志物。
原文:角楼位于故宫城墙的转角,共有4庄,其初始功能主要为军事防御。
亭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可以作为城市的标志物,……角楼的三重檐攒夫亭部分,在功能上完
美地实现了上述效果。
②造型(设计)方面:建筑结构巧妙,具有观赏的美感。
原文:故宫角楼的营建实际……巧妙堆叠而成,分别接出两个重檐歇山屋顶类建筑的正立面造型;在
城墙交点的外侧方向,分别接出两个重檐歇山屋顶类建筑的端部造型。
这些翼角均匀地分布在四个方向,产生了极具欣赏力的美感。
③文化内涵方面:不仅体现我国古代皇家政治文化,而且能体现古代哲学思想。作文简评原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镜头,摄入人事物景,定格瞬间永恒。镜头,展现自然风光,记
录人生旅程,镌刻时代印记,呈现社会百态……1.审题和立意
镜头,通常指照相机、摄像机拍摄下来的一个或一段连续的画面,也可以
指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材料的第一句话“镜头,摄入人事物景,定格瞬间
永恒”明确了镜头中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还可以是物或景。
同时阐述了镜头的意义,就是将瞬间的画面记录下来,这种时间的定格往
往具有永恒的价值,比如开国大典的镜头、航天员杨利伟回到地球顺利跨
出舱门的镜头等等。这些镜头虽然只是定格了一个瞬间,但却因为记录了
一个特定的时代,对于特定的人类群体有着特定的意义,因为具有永恒的
价值。• 材料的第二句话“镜头,展现自然风光,记录人生旅程,镌刻
时代印记,呈现社会百态……”阐述了“镜头”的功能意义。
与前句所述的“人事物景”相应的是,镜头可以记录自然、人
生、时代、社会等领域的画面,同时对这个领域又有着一定的
意义。电视纪录片多种多样,其中就有各种各样的镜头,记录
了若干个对各领域有特别意义的画面。我们的人生经历、我们
所处的环境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若干个已经定格、具有意义的
镜头,这些镜头对我们自己或对人类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价
值。• 理解材料时,要明确“镜头”的特点。“镜头”不同于记忆中的某个人、
某件事的叙述,镜头应该要有画面感,因为“镜头”指的是已经定格的、
关于人事物景的某一个或一段连续的画面。同时,“镜头”应该有一定的
“永恒”价值,哪怕这个“永恒”只有十年、二十年。2.立意
材料中的“镜头”应是对人类起到正能量的一个或一段连续的画
面,行文时不能脱离这个立意。不管是正面的肯定还是反面的警
醒,最终指向应落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个核心价值观上
来。3.写作注意点
“镜头”记录的对象可以是人、事、物、景。写作时应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可
以思考生活,采撷点滴、感悟生命,也可以联想人类命运、历史发展、文化进
步、生物进化等宏大的主题。只要符合“镜头”的特点,皆可作为写作内容。
写作时应该从材料出发,不仅抓住“镜头”这个核心概念,还要涉及“镜头”
的“永恒”价值、意义等内容,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抒情,都应表达出自己
独特的理解。以下写作注意点来自广西省朱云老师,公众号为云水情怀。
作为记叙文,可写的“镜头”很多。考生要尽量写出现实生活中别人虽然
经常遇见却未必很关注的画面。画面本身要有感染力,能给人积极正面的
启发或影响,不能让叙事低幼化、主题肤浅化。
当然,这则材料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对于语文素养比较好,
阅历、积累丰富的同学,倒是容易出彩。大到历史上特殊时刻重要的瞬间,
小到生活中无数感人的系列画面,考生要善于辑录典型镜头生发独到的议
论或感想。既要规避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不像议论的四不像文体,又要避免
落入大而无当空洞说教或者人云亦云矫情做作的窠臼。个人感觉,对于一
般考生来说,有较大的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