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ID:258078

大小: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 傅彩也,最见于高谈 kuò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 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 chóu,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 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怡情(yí) 傅彩(fù) kuò(阔)论 统 chóu(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寻章摘句  身临其境  心旷神贻  目不忍睹 B.味同嚼蜡  开卷有益  栩栩如生  铢两悉称 C.吹毛求疵  胸有陈竹  信手拈来  朝朝暮暮 D.狂妄自大  浮光略影  轻描淡写  不求胜解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 分) A.中美在经贸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应该求同存异、 合作共赢。 B.科学的健身指导不仅能帮助健身者避开运动误区,还能让健身事倍功半。 C.唯有倾尽全力的拼搏、百折不挠的坚守、无怨无悔的奉献,才能实现人 生的升华。 D.实施全民智能教育,应加强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的推广。 【解析】应为“事半功倍”。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 )(3 分) A.首批征集选拔的摄影发烧友,兴高采烈地登上武汉“第一高楼”,抢先拍 摄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主轴”。 B.武汉市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产业项目不多、 项目转化速度不快。 C.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 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朗读者》第二季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 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 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 思考。 【解析】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 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 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为纪传体。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 代表国家。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 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7.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笔记卡。(3 分) 时间 2018.3.1 0 编号 099   摘录: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 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 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 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感悟:这段文字表现了女主人公刚烈坚强、坚定地捍 卫自己的尊严,追求平等的性格。 8.(南充中考)综合性学习。(6 分) 初三某班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拟写主题。请围绕“微笑面对生活”结合语境,补全下面主题 标语。(1 分) 生活很美记得微笑,学习有乐总需放歌。 (2)活动二:设计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2 分) ①办专题板报  ②写话题作文  ③讲励志故事  ④开展辩论赛 (3)活动三:畅谈感悟。面对挫折,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 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 分) 示例: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挫折打击,我们应把失败看作成功的垫脚石。 微笑面对生活,这样我们就会树立信心,迎接成功。 二、阅读理解(42 分) (一)(怀化中考)(14 分)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之。” 【乙】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 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 “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⑪, 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 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 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 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 势。⑪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 分) (1)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2)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门官歼焉(被杀死) (4)公伤股(大腿) 10.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1 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 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2.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 分) (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认为“可以 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13.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 分) 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 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 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参考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 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 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 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 “不行。”等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 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 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死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 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 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二)(白银中考)(16 分) 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 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 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 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 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 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 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 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 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 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 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 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 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 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 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 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 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 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 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 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 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 了。”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 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 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 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 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 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 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 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 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 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 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 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 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 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 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 年 10 月 28 日,有删改)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3 分) 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 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 15.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3 分) 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 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意对即可) 16.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3 分) 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 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 17.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3 分)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一愣”,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 画家将信将疑(惊奇),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 三的佩服。 18.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或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4 分) 【材料一】 骆宾王七岁时作《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 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 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 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白 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 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 (三)(齐齐哈尔中考)(12 分)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 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 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 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 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 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 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 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 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 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 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 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 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 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 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 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 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 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 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 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 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 构建使命的重担。 (有删改)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或第①段首句。) 20.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3 分) 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内容与第①段“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 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相照应; 第②段从论述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从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阐述, 二者是递进关系,不可调换。 21.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 手的道理,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 22.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 分) 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 疾等。 三、作文(50 分) 23.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 墨重彩;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 请以“细品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③表 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字数不少于 600 字。

资料: 215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