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ID:256997

大小:938.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5-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2020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解析版) 1.化学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 “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合成纤维 C. 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D. 对“地沟油”蒸馏可以获得汽油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不是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A 选项错误; B.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纤维素,B 选项错误; C.二氧化硅能用于制光导纤维,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所以光导纤维遇强碱 会“断路”,C 选项正确; 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而汽油是烃的混合物,所含元素的种类不同,所以不能通过蒸馏“地沟油” 获得汽油,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C。 2.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K2Cr2O7 被还原为 Cr3+转移的电子数为 6NA B. 2.3gNa 与 O2 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 0.1NA 和 0.2NA 之间 C. 3g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 2NA D. 1mol 乙烷和 1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K2Cr2O7 被还原为 Cr3+,2 个+6 价的 Cr 转化为+3 价的 Cr,共转移 6 个电子,则 1molK2Cr2O7 被还原为 Cr3+转移的电子数为 6NA,A 选项正确; B.2.3gNa 与 O2 完全反应,无论是生成 Na2O 还是 Na2O2,Na 均变成 Na+,转移 1 个电子,故 2.3g(即 0.1mol) 的 Na 与 O2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B 选项错误; C.3g3He 为 1mol,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得,3He 中有 3-2=1 个中子,故 3g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 NA,C 选项错误;- 2 - D.1mol 乙烷中含有 7mol 共价键,1mol 乙烯中含有 5mol 共价键,化学键数目不同,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A。 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已知酸性的强弱顺序:H2CO3>HCN>HCO3-,则向 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O2 时: 2CN-+CO2+H2O=2HCN+CO32- B. 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镁溶液:Ca2++OH-+HCO3-=CaCO3↓+H2O C. 侯氏制碱法:NaCl+NH3+CO2+H2O=NaHCO3+NH4+ D. 室温下用稀 NaOH 溶液吸收 Cl2:Cl2+2OH-=ClO-+Cl-+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酸性的强弱顺序:H2CO3>HCN>HCO3-,则向 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O2 时应该生成 HCN 和 HCO3-,A 选项错误; B.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镁溶液,因为 Mg(HCO3)2 少量,故以 Mg(HCO3)2 的量为标准,应有 2 个 HCO3-参与反应,且 Mg2+会与 OH-生成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Ca2+ +Mg2++4OH-+2HCO3-===2CaCO3↓+2H2O+Mg(OH)2↓,B 选项错误; C.侯氏制碱法的正确离子反应方程式为:Na++NH3+CO2+H2O===NaHCO3↓+NH4+,C 选项错误; D. NaOH 和 Cl2 反应生成 NaCl、NaClO 和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l2+2OH-=ClO-+Cl-+H2O,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D。 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 与 X 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 8。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W>Z B. 常温下,X 的单质与 Y 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硫酸 C.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Z,A 选项错误; B.X 的单质为铝单质,遇到浓硫酸会发生钝化,不能溶于浓硫酸,Y 的单质为硅单质,硅单质之溶于 HF 一种酸,B 选项错误; C.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 Al(OH)3,为弱碱,C 选项错误; D.非金属性:PPH3,D 选项正 确; 答案选 D 【点睛】本题依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片段,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元素推断,并着重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 的应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对于元素周期律准确记忆并理解。 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 C5H10O2,且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9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 环己烯( )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面 C. 乙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D. 二环己烷( )的一氯代物有 3 种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式为 C5H10O2 的酯为饱和一元酯,①甲酸和丁醇酯化,丁醇有 4 种;②乙酸和丙醇酯化, 丙醇有 2 种;③丙酸和乙醇酯化,丙酸有 1 种;④丁酸和甲醇酯化,丁酸有 2 种;因此属于酯的同分异构 体共有(4+2+1+2)=9 种,选项 A 正确; B、环己烯分子中含有 4 个饱和碳原子,由甲烷的结构可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同一个平面上,选项 B 错误; C、乙醇是饱和一元醇,甘油是饱和三元醇,所含官能团数目不同,不是同系物,选项 C 错误; D、二环己烷( )中有两种不同环境的氢,其一氯代物有 2 种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A。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 结构与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官能团的性质、同分异构体数 目的推断、同系物和共面的判断为解答的关键。易错点为选项 B,环己烯分子中含有 4 个饱和碳原子,由甲 烷的结构可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同一个平面上。 。- 4 - 6.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蒸馏时,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冷凝水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分液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塞子,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⑤H2 还原 CuO 实验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酒精灯 ⑥使用托盘天平称盘物体质量时,先放质量较小的砝码,后放质量较大的砝码 ⑦蒸馏时加热一段时间,发现忘记加沸石,应迅速补加沸石后继续加热 A ②③④⑤⑦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⑦ D. 全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蒸馏时,应先通冷凝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故①错误;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为防止液体倒吸炸裂试管,应该先移 出导管后撤酒精灯,故②正确; ③制取气体时,一定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故③正确; ④分液操作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塞子,使内外压强相同,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故④正确; ⑤做 H2 还原 CuO 实验开始时要排除空气,先通入氢气,结束时要防止金属铜被氧气氧化,先撒酒精灯待试 管冷却后停止通 H2,故⑤正确; ⑥托盘天平的砝码在加取时,先放质量较大的砝码,后放质量较小的砝码,故⑥错误; ⑦蒸馏时加热一段时间,发现忘记加沸石,应冷却后再补加沸石,再继续加热,故⑦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④⑤正确,答案选 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将 pH 均为 a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分别加水稀释 100 倍,pH 变为 b 和 c,则 a、b、c 的大小关系是:b>c>a B. 常温下 5.0×10-3mol·L-1KHA 溶液的 pH=3.75,该溶液中 c(HA-)b=c,A 选项错误; 1 2 a b- 5 - B.常温下 5.0×10-3mol·L-1KHA 溶液的 pH=3.75,说明 HA-在溶液中电离出部分 H+和 A2-,故 c(HA-)>c(A2-),B 选项错误; C.Ksp=c(M2+)·c2(OH-)=a,则 ,常温下氢离子浓度为 ,则该 溶液的 ,C 选项正确; D.Na2C2O4 溶液中,根据质子守恒可得 c(OH-)=c(H+)+c(HC2O4-)+2c(H2C2O4),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C。 8.葡萄酒中的酒精是葡萄果实中的糖发酵后的产物(C6H12O6 2CH3CH2OH+2CO2↑)。 Ⅰ.已知:实验室制乙烯原理为 CH3CH2OH CH2=CH2↑+H2O,产生的气体能使 Br2 的四氯化碳溶液 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至 170℃ Ⅰ:A 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Ⅱ:B 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 实验完毕,清洗烧瓶 Ⅲ:A 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1)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___性。 (2)对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析,甲认为是 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 SO2 的作用。 ( )- -1ac OH = mol Lb  ( ) -14 + -11 10c H = mol L a b ×  ( ) -14 + 1 10 1 apH=-lgc H =-lg =14+ lg2 ba b    ×      - 6 -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 SO2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 ②乙根据现象认为实验中产生的 SO2 和___,使 B 中有色物质反应褪色。 ③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甲:在 A、B 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现象:Br2 的 CCl4 溶液褪色。 乙:用下列装置按一定顺序与 A 连接:(尾气处理装置略) 现象:C 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 中溶液褪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a.甲设计实验中 A、B 间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乙设计的实验 D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装置连接顺序为 ___ (用仪器接口字母编号)。 b.能说明确实是 SO2 使 E 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___。 c.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 C 中溶液,加入几滴 BaCl2 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 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由此可得出的干燥的 SO2 不能使 Br2 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Ⅱ.葡萄酒中常用 Na2S2O5 做抗氧化剂。 (3)0.5molNa2S2O5 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该溶液的 pH=4.5。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随溶液酸碱性变化如图所 示。写出 Na2S2O5 溶于水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___。 (4)已知:Ksp[BaSO4]=1×10-10,Ksp[BaSO3]=5×10-7。把部分被空气氧化的该溶液的 pH 调为 10,向 溶液中滴加 BaCl2 溶液使 SO42-沉淀完全[c(SO42-)≤1×10-5mol·L-1],此时溶液中 c(SO32-)≤___mol·L-1。 【 答 案 】 (1). 脱 水 性 (2). Na2SO3+H2SO4( 浓 )=Na2SO3+SO2↑+H2O 或 Cu+2H2SO4( 浓 ) CuSO4+SO2↑+2H2O (3). H2O (4). NaOH 溶液 (5). 浓硫酸 (6). dcabef (7). 加热已经褪色的 品红溶液,若红色恢复,证明是 SO2 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不是 Br2 (8). .Br2+SO2+2H2O==4H++2Br-+SO42-、 SO42-+Ba2+==BaSO4↓或 Br2+SO2+2H2O+Ba2+=4H++2Br-+BaSO4↓ (9). c(Na+)>c(HSO3-)>c(H+)>c(SO32-)>c(OH-) (10). 0.05 【解析】 的- 7 - 【分析】 (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能使乙醇碳化; (2)①实验室用 Cu 与浓硫酸加热制取 SO2; ②溴单质可以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a、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根据乙的设计,即要证明干 燥的二氧化硫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但能使品红褪色,据此确定装置连接顺序; b、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受热时又恢复红色,根据这一性质判断是否为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 c、溴单质可以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3)根据图可以知道,pH=4.5 时,溶液中主要以亚硫酸氢根离子形式存在,再结合图得到溶液中离子大小关 系; (4)根据 Ksp[BaSO4]=c(Ba2+)· c(SO42-),可计算出需要放热 c(Ba2+),进而计算最大浓度 c(SO32-);据此分析解 答问题。 【详解】(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能使乙醇碳化“渐渐变黑”,故答案为:脱水性; (2)①实验室用 Cu 与浓硫酸加热或者 Na2SO3 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制取 SO2,反应方程式为 Na2SO3+H2SO4(浓)=Na2SO3+SO2↑+H2O 或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故答案为: Na2SO3+H2SO4(浓)=Na2SO3+SO2↑+H2O 或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②乙根据现象Ⅲ认为生成了 SO2 和水,溴单质可以和二氧化硫、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溴化氢, 故答案为:H2O; ③a、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硫反应,吸收二氧化硫,排除二氧化 硫的干扰,根据乙的设计,C 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根据乙的设计,即要证 明干燥的二氧化硫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但能使品红褪色,所以装置连接顺序为 dcabef,故答案为: NaOH 溶液;浓硫酸;dcabef; b、证明 SO2 使 E 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加热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若红色恢复,证明是 SO2 使品红溶液褪色 而不是 Br2,故答案为:加热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若红色恢复,证明是 SO2 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不是 Br2; c、溴单质可以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溴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 白色沉淀,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r2+SO2+2H2O==4H++2Br-+SO42-、SO42-+Ba2+==BaSO4↓或 Br2+SO2+2H2O+Ba2+=4H++2Br-+BaSO4↓,故答案为:Br2+SO2+2H2O==4H++2Br-+SO42-、SO42-+Ba2+==BaSO4↓ 或 Br2+SO2+2H2O+Ba2+=4H++2Br-+BaSO4↓; (3)根据图可以知道,pH=4.5 时,溶液中主要以亚硫酸氢根离子形式存在,则溶液中离子大小关系: c(Na+)>c(HSO3-)>c(H+)>c(SO32-)>c(OH-),故答案为:c(Na+)>c(HSO3-)>c(H+)>c(SO32-)>c(OH-);- 8 - (4) 根据 Ksp[BaSO4]=c(Ba2+)· c(SO42-),可知需要 ,则溶液 中 SO32-的最大浓度 ,故答案为 0.05。 9.某矿渣的成分为 Cu2O、Al2O3、Fe2O3、SiO2,工业上用该矿渣获取铜和胆矾的操作流程如图: 已知:①Cu2O+2H+=Cu+Cu2++H2O。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 pH 如下表所示: 沉淀物 Cu(OH)2 Al(OH)3 Fe(OH)3 Fe(OH)2 开始沉淀 pH 5.4 4.0 2.7 5.8 沉淀完全 pH 6.7 5.2 37 8.8 (1)为了加快反应Ⅰ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任写 1 条)。 (2)固体混合物 A 中的成分是__。 (3)反应Ⅰ完成后,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_(填离子符号);检验该离子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取少量含该离 子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含有+3 价铁元素的配合物溶液,会产生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4)操作 1 主要包括:__、__、__。洗涤CuSO4·5H2O 粗产品不能用大量水洗,而用冰水洗涤。原因是__。 (5)用 NaClO 调 pH 可以生成沉淀 B,利用题中所给信息分析沉淀 B 为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6)用 NaOH 调 pH 可以生成沉淀 C,利用题中所给信息分析 y 的范围为___。 【答案】 (1). 适当升高温度;不断搅拌;将矿渣粉碎;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等 (2). SiO2 、Cu (3). Fe2+ (4). 3Fe2++2[Fe(CN)6]3-=Fe3[Fe(CN)6]2↓ (5). 蒸发浓缩 (6). 冷却结晶 (7). 过滤 (8). 冰水既可以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又可以减少晶体的损失 (9). Fe(OH)3 (10). 1:2 (11). 5.2-5.4 或 5.2≤pH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