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ID:256566

大小:190.3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5-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乐山十校高 2021 届第三学期半期联考 化学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e-9 C-12 N-14 O-16 Mg-24 Fe-56 一、选择题 1.第四周期中,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有()种 A. 3 B. 6 C. 9 D. 1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构造原理及原子核外各个轨道处于全满、半满或全空时的稳定状态可知,在第 四周期中,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有 Ca、Sc、Ti、V、Mn、Fe、Co、Ni、Zn,共 9 种元素, 故合理选项是 C。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 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 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分子间作用力,但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中不 含共价键,正确; B、分子中含有 2 个 H 原子的酸不一定是二元酸,如甲酸为一元酸,错误; 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还可能是金属晶体,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不一定越强,如 N 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 P,但氮气 比 P 单质稳定,错误。 答案选 A。 3.下列结构属于从 NaCl 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示意图是(  )A. ①和③ B. ①和④ C. 只有③ D. 只有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或氯离子的配位数判断其结构图是否正确,钠离子或氯离子的配位 数都是 6。 【详解】由于在 NaCl 晶体中,每个 Na+周围同时吸引着最近的等距离的 6 个 Cl-;同样每个 Cl- 周围同时吸引着最近的等距离的 6 个 Na+,图①中符合条件,图④中选取其中一个离子,然后 沿 X、Y、Z 三轴切割得到 6 个等距离的且最近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以其配位数也是 6,故 ①和④符合 NaCl 的结构,所以合理选项是 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晶体的结构,明确氯化钠中离子的配位数为 6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 下列无机含氧酸分子中酸性最强的是() A. HNO2 B. H2SO3 C. HClO3 D. HClO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含氧酸的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越多,则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详解】A. HNO2 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 1; B. H2SO3 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 2; C. HClO3 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 2; D. HClO4 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 3; 综上所述,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最多的是 HClO4,所以 HClO4 的酸性最强,故选 D. 5.下列给出的几种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NaCl MgCl2 AlCl3 SiCl4 熔点/℃ 801 714 190(5×101 kPa) -70沸点/℃ 1413 1412 180 57.57 据表中所列数据判断下列叙述与表中相吻合的是( ) A. AlCl3 在加热条件下能升华 B. SiCl4 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C. AlCl3 晶体是典型的离子晶体 D. NaCl 的晶格能比 MgCl2 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 AlCl3 的沸点比熔点高,所以 AlCl3 加热能升华,A 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SiCl4 的熔沸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B 错误; C.氯化铝的熔沸点低,因此 AlCl3 晶体是典型的分子晶体,C 错误; D.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NaCl 的沸点为 1413℃,比 MgCl2 的沸点高,说明 NaCl 的晶格能比 MgCl2 大,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A。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 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C. 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 键的极性决定了分子的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若分子中各个化学键空间排列对称,则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A 错误; B.非极性分子中不一定含有非极性键,如 CCl4、CH4 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B 错误; C.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由于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所以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 正确; D.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这决定了各个化学键的空间 排列,因此键的极性不能决定分子的极性,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C。 7.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的极性(极性或非极性)皆相同的是(  ) A. CO2 和 SO2 B. CH4 和 SiO2 C. BF3 和 NH3 D. HCl 和 HI 【答案】D【解析】 试题分析:A 中都是极性键,但 CO2 是非极性分子,SO2 是极性分子;B 中都是极性键,但二氧 化硅是原子晶体;C 中都是极性键,BF3 是非极性分子,氨气是极性分子;D 中都是极性键, 都属于极性分子,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化学键和分子极性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化学键与分子极性的了解掌握情况。该题 的关键是明确化学键的含义以及判断依据,特别是分子空间构型的特点,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8. 下列离子中外层 d 轨道达半充满状态的是() A. 24Cr3+ B. 26Fe3+ C. 27Co3+ D. 29Cu+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价电子排布式为 3d3,d 能级排满为 10 个电子,因此没有达到半满,故错误; B、价电子排布式 3d5,达到半满,故正确;C、价电子排布式为 3d6,没有达到半满,故错误; D、价电子排布式为 3d10,达到全满,故错误。 考点:考查电子排布式、能级等知识。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Cl3 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 P 原子是以 sp2 杂化的结果 B. sp3 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 1 个 s 轨道和 3 个 p 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 sp3 杂化轨道 C. 凡中心原子采取 sp3 杂化的分子,其 VSEPR 构型都是四面体 D. AB3 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 【答案】C 【解析】 【详解】A.PCl3 分子的中心原子 P 含有 3 个成键电子对和 1 个孤电子对,属于 sp3 杂化,含有 1 个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A 错误; B.能量相近的 s 轨道和 p 轨道形成杂化轨道,则 sp3 杂化轨道是能量相近的 1 个 s 轨道和 3 个 p 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 sp3 杂化轨道,故 B 错误; C.中心原子采取 sp3 杂化的分子,其 VSEPR 模型都是四面体,而分子的几何构型还与含有的孤 电子对数有关,C 正确; D.AB3 型的分子空间构型与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有关,如 BF3 中 B 原子没有孤电子对,为平面三角形,NH3 中 N 原子有 1 个孤电子对,为三角锥形,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C。 10.防晒霜之所以能有效地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是因为它所含的有效成分的分子中含有 π 键,这些有效成分的分子中的 π 电子可在吸收紫外线后被激发,从而阻挡部分紫外线对皮 肤的伤害。下列物质中没有防晒效果的是(  ) A. 氨基苯甲酸 B. 羟基丙酮 C. 肉桂酸(C6H5—CH==CH—COOH) D. 酒精 【答案】D 【解析】 π 键只存在于不饱和键中,选项 A、B、C 中均含有 C=O,有 π 键,而 D 项中无不饱和键, 不含有 π 键,因而酒精没有防晒效果,答案选 D。 11.下列物质的熔、沸点由大到小的是( ) A. CH4、NH3、H2O、HF B. H2O、HF、NH3、CH4 C. HF、CH4、NH3、H2O D. HF、H2O、CH4、NH3 【答案】B 【解析】 【详解】H2O、HF、NH3 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大于 CH4;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强,则氢键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 F>O>N,所以氢键的强弱:HF>H2O>NH3。H2O 与相邻的 4 个 H2O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而 HF 只与 两个 HF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导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H2O>HF,因此物质的沸点 H2O>HF>NH3;故 物质的熔、沸点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H2O>HF>NH3>CH4,故合理选项是 B。 12.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数据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熔点:NaF>MgF2>AlF3 B. 晶格能:NaF>NaCl>NaBr C. 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NaCl>CaF2 D. 硬度:MgO>CaO>BaO 【答案】A 【解析】 【 详 解 】 A. 离 子 半 径 越 小 , 离 子 所 带 电 荷 越 多 , 离 子 晶 体 熔 点 越 高 , 所 以 熔 点 : NaFF2,B 错误; C.某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1 个电子,它可能是 H 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金属元素的原子,若为 H 原子,则跟卤素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C 错误; D.N-H 键键能为 390.8kJ·mol-1,其含义为形成 1mol N-H 所释放的能量为 390.8kJ,或断裂 1molN-H 键所吸收的能量为 390.8kJ,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D。 15.已知某晶体由 X、Y、Z 三种元素组成的,其晶胞如图所示,则 X、Y、Z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 。数之比正确的是(  ) A. 1:3:1 B. 2:6:1 C. 4:8:1 D. 8: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均摊法确定化学式,处于晶胞中心的原子被一个晶胞占有,处于顶点上的原子被 8 个晶 胞占有,处于棱上的原子被 4 个晶胞占有。 【详解】根据晶胞中微粒个数的分配方法计算,晶胞中含有 Z 原子的数目为 1,含有 X 原子的 数目为 8×1/8=1,含有 Y 原子的数目为 12×1/4=3,所以 X、Y、Z 的原子个数比是 1:3:1, 故选:A。 16.通常把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 结构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H4 和 NH4+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 60° B. B3N3H6 和苯是等电子体,均有 6mol 非极性键 C. NH3 和 PCl3 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D. BF3 和 CO32-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三角形结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A.CH4 和 NH4+原子数都是 5,价电子数都是 8,是等电子体,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 键角为 109°28′,A 错误; B.B3N3H6 分子与苯分子是等电子体,但 B3N3H6 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 的极性共价键,不存在非极性键,B 错误; C.NH3 价电子数为 8,PCl3 价电子数是 26,二者不是等电子体,C 错误; D.BF3 和 CO32-原子总数是 4,价电子数都是 24,二者互为等电子体,BF3 形成 3 个 σ 键,B 原 子上含有孤电子对,采用 sp2 杂化,为平面三角形结构。等电子体的空间结构相同,所以 CO32- 是平面三角形结构,故合理选项是 D。 二、填空题1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A 2 E F H J 3 B C D G I 根据 A~J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单质是__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呈两性的是________。 (3)A 分别与 E、F、G、H、I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 (4)由 B、C、D、G、I 形成的单核离子中,半径最大的离子是________。 【答案】 (1). F (2). Na (3). HClO4 (4). Al(OH)3 (5). HF (6). S2-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确定元素:A 是 H,B 是 Na,C 是 Mg,D 是 Al,E 是 C,F 是 N,G 是 S,H 是 F,I 是 Cl,J 是 Ne。 (1)在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中,原子半径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 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小; (2)形成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物质 HClO4;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的 Al 元素形成的氧 化物的水化物显两性; (3)分子之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分子之间存在的氢键,增加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导致相应的氢化物沸点升高; (4)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 小,离子半径越大。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 H,B 是 Na,C 是 Mg,D 是 Al,E 是 C,F 是 N,G 是 S,H 是 F, I 是 Cl,J 是 Ne。 (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在上述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F,所以电 负性最强的元素是 F;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其第一电离能越 是小。在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Na 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单质是 Na; (2)上述元素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HClO4,呈两性的是 Al(OH)3; (3)H 分别与 C、N、S、F、Cl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分别是 CH4、NH3、H2S、HF、HCl,这些物质都 是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消耗的能量越高,物质的熔沸点 就越高。氢键是比分子间作用力强很多的作用力,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由于 HF、NH3 分子 之间存在氢键,且氢键 HF>NH3,因此物质的沸点最高的是 HF。 (4)Na、Mg、Al、S、Cl 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Na+、Mg2+、Al3+是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的阳 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是 2、8;S2-、Cl-是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是 2、8、 8。由于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 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所以上述元素形成的单核离子中,半径最大的离子是 S2-。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涉及电离能、电负性、氢键、离 子半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要根据物质结构特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知识点再结合元 素周期律、知识迁移的方法分析解答即可。 18.W、X、Y、Z、N 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W 单质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X 在 Y 的上一周期,原子核外 s 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 p 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 Y 元素的离子半径在该周期中最小 Z 原子核外 p 能级上的电子总数比 s 能级上的电子总数多 2 N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 1 (1)W 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Z 元素原子核外有_________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 (2)Y、Z 和 N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写出 Y3+在 过量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 X 与 W 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 (4)Z 元素原子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答案】 (1). H2 (2). 8 (3). Cl>Si>Al (4). Al3++3NH3. H2O=Al(OH)3 ↓+3NH4+ (5). (6). 14 【解析】 【分析】 W 元素的单质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可知 W 是 H 元素,X 在 Y 的上一周期,原子核外 s 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 p 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则 X 核外电子排布是 1s22s22p4,X 是 O 元素; Y 元素的离子半径在该周期中最小,则 Y 是 Al 元素;Z 原子原子核外 p 能级上的电子总数比 s 能级上的电子总数多 2,则 Z 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2,Z 是 Si 元素,N 最外层电子 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 1,则 N 核外电子排布是 2、8、7,N 是 Cl 元素,然后根据物质的元素组 成及物质结构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 是 H,X 是 O,Y 是 Al,Z 是 Si,N 是 Cl 元素。 (1)W 单质的化学式为 H2,Z 是 Si,是 14 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2,s 轨道 数是 1,p 轨道数目是 3,在 Si 原子最外层的 2p 轨道上有 2 个轨道上有电子,而且成单排列, 自旋方向相同,所以 Si 元素原子核外有 1+1+3+1+2=8 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 (2)Y、Z 和 N 三种元素分别是 Al、Si、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小,第一电离 能就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 Cl>Si>Al,所以这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l>Si>Al。Al3+与过量氨水反应产生 Al(OH)3 沉淀和 NH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 H2O=Al(OH)3 ↓+3NH4+。 (3)H 原子核外有 1 个电子,O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6 个电子,O 原子与 2 个 H 原子形成 2 个共 价键,使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合,用电子式表示 H2O 的形成过程为: 。 (4)原子核外有多少电子,则元素原子核外就有多少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Si 是 14 号元素, 所以 Si 元素原子共有 14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的位置及物质性质关系的知识,根据已知信息推 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把握原子结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性质的关系是解题基础,侧重 考查学生的分析推断与应用能力。 19.氢能被视为 21 世纪最具发展潜力 清洁能源。 (1)水是制取 H2 的常见原料,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水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水分子空间结构呈直线型 的b.1 个 H2O 分子中有 2 个由 s 轨道与 sp3 杂化轨道形成的 σ 键 c.水分子间通过 H﹣O 键形成冰晶体 d.冰晶胞中水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干冰晶胞类似 (2)氢气的安全贮存和运输是氢能应用的关键。 ①最近尼赫鲁先进科学研究中心借助 ADF 软件对一种新型环烯类储氢材料(C16S8)进行研究, 从理论角度证明这种分子中的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如图 1 所示),每个平面上下两侧最多 可存 10 个 H2 分子.分子中 C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C16S8 中 σ 键与 π 键之比为 ______,C16S8 与 H2 微粒间的作用力是______。 ②氨硼烷化合物(NH3BH3)是最近密切关注的一种新型化学氢化物储氢材料.请画出含有配位键 (用“→”表示)的氨硼烷的结构式_____;与氨硼烷互为等电子体的有机小分子是___(写结 构简式)。 ③某种具有储氢功能的铜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晶胞中 Cu 原子处于面心,Au 原 子处于顶点位置,氢原子可进人到由 Cu 原子与 Au 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若将 Cu 原子与 Au 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 CaF2(晶胞结构如图)的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 后 Cu:Au:H 为______。 ④MgH2 是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其晶胞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的密度 ag·cm-3,则晶胞的体积 为______________cm3(用含 a、NA 的代数式表示,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答案】 (1). b (2). sp2 (3). 4:1 (4). 范德华力 (5). (6). CH3CH3 (7). 3:1:8 (8). 【解析】 【分析】 (1)a.H2O 中 H、O 元素形成的极性键,分子空间结构呈 V 型,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 分子; b.H2O 分子中 2 个氢原子的 2 个 s 轨道电子与氧原子的 sp3 杂化轨道的电子形成 σ 键; c.水分子之间是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冰晶体; d.根据冰晶胞与干冰晶胞的结构分析; (2)①对于有机物利用杂化轨道数=孤对电子对数+σ 键数进行判断,当 n=2,sp 杂化,n=3,sp2 杂化,n=4,sp3 杂化;结合物质的分子结合判断 σ 键、π 键数目,可得到二者的比值;分子 与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 ②根据氮原子提供一对共用电子对给硼原子形成配位键;根据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目 和原子数目来分析; ③结合 CaF2 的结构图示,利用均摊法计算; ④先根据均摊法确定该晶胞中含有的各种原子个数,从而得出其质量,再根据 V= 计算其体 积。 【详解】(1)a.H2O 分子空间结构呈 V 型,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a 错误; b.H2O 分子中 2 个氢原子的 2 个 s 轨道电子与氧原子的 sp3 杂化轨道形成 σ 键,b 正确; c.水形成冰晶体是通过氢键作用的,不是 H-O 键,c 错误; d.冰晶胞中水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干冰晶胞中 CO2 的排列方式不同,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b; (2)①根据图 2 结构可知:碳原子形成 2 个 C-S,1 个 C=S 二键,C 原子杂化轨道数为 2+1=3, 52 a AN ρ mC 原子采取 sp2 杂化方式; 在 C16S8 中 σ 键数目为 32,π键数目为 8,所以 C16S8 中 σ 键与 π 键之比为 32:8=4:1。C16S8 分子与 H2 分子之间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②氮原子提供一对共用电子对给硼原子形成配位键,氨硼烷的结构式为 ,等电子 体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与氨硼烷互为等电子体的有机小分子是 CH3CH3; ③根据 CaF2 的结构图,结合题意可知,该晶胞中铜原子个数=6× =3,金原子个数=8× =1, 氢原子可进入到由 Cu 原子与 Au 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则 H 原子应位于晶胞内部,氢原 子相当于该晶胞中的 F 离子,所以该晶胞中应含有 8 个 H,所以其化学式为 Cu3AuH8,则该晶 体储氢后 Cu:Au:H 为 3:1:8; ④该晶胞中镁原子个数=8× +1=2,氢原子个数=4× +2=4,即含有 2 个 MgH2,体积 V= = cm3。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涉及原子杂化方式的判断、微粒的空间构型、晶胞的计 算等知识点,难点是晶胞的计算,题目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计算能力及类推分 析方法的应用能力。 20.铍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正日益被重视。 (1)最重要的含铍矿物是绿柱石,含 2%铬(Cr)的绿柱石即为祖母绿。基态 Cr 原子价电子的轨 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 (2)铍与相邻主族的铝元素性质相似。下列有关铍和铝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都属于 p 区主族元素 B.电负性都比镁大 C.第一电离能都比镁大 D.铍、镁和铝与氯气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类型相同 (3)铍、铝晶体都是由金属原子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而成(最密堆积)。铍的熔点(1551K)比 铝的熔点(930K)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BeO 立方晶胞如图所示,若 BeO 晶体的密度为 dg·cm-3,则晶胞边长为________nm。 1 2 1 8 1 8 1 2 ( ) A 24 2+1 4m =ρ ρN × × A 52 aN【答案】 (1). (2). B (3). Be 原子半径比 Al 小 (4). 【解析】 【分析】 (1)Cr 是 24 号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满足半满和全满的稳定结构,据此书写其基态原子 价层电子排布式; (2)A.Be 属于 s 区元素,Al 属于 p 区元素; B.Be、Al 的电负性都比镁大; C.第三周期元素 Mg 的第一电离能比第三周期 Al 的大; D.氯化镁 离子化合物,BeCl2、AlCl3 是共价化合物; (3)金属晶体熔沸点与金属键成正比,金属键与原子半径成反比; (4)计算晶胞中含有的 O2-、Be2+的个数,然后根据晶胞密度 ,及 V=a3 计算晶胞参数。 【详解】(1)Cr 属于 24 号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满足半满和全满的稳定结构,基态原子 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3d54s1,电子排布图为: 。 (2)铍与相邻主族的铝元素性质相似。 A.Be 属于 s 区,Al 属于 p 区,A 错误;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元素的电负性就越小,由于 Be、Al 的金属性比 Mg 弱,所以元素的电负性都比镁大,B 正确; C.第三周期第 IIA 元素 Mg 的第一电离能比第三周期第 IIIA 的 Al 的大,C 错误; D.MgCl2 是离子化合物,固态时属于离子晶体,而 BeCl2、AlCl3 是共价化合物,在固态时属于 分子晶体,物质的晶体类型不相同,D 错误; 是 3 1 6.02d ρ m V =故合理选项是 B; (3)Be 原子半径比 Al 原子半径小,金属键更强,铍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 (4)在 BeO 晶体中,该晶胞中 O2-个数=8× +6× =4;Be2+个数=1×4=4,若 BeO 晶体的密度 为 dg/cm3,根据晶胞密度 ,可知晶胞参数 a= ×10-7nm= ×10-7nm= nm。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 书写、物质晶体类型的判断 及晶胞计算等知识点,注意 cm 与 nm 之间的换算关系,难点是晶胞计算,要求学生具有一定 的空间想象能力,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计算能力。 21.X、Z、Q、R、T 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和 Q 属同族元素,X 和 R 可形成 化合物 XR4;R2 为黄绿色气体;Z 与 X 同周期且基态原子的 s 轨道和 p 轨道的电子总数相等;T2+ 的 3d 轨道中有 5 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Z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Z 所在周期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 最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2)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 RZ3-的立体构型是______;RZ3-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为______。 (3)水中 T 含量超标,容易使洁具和衣物染色.RZ2 可以用来除去水中超标的 T2+,生成黑色沉 淀 TZ2,当消耗 0.2molRZ2 时,共转移了 1mol 电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1). 1s22s22p4 (2). HNO3 (3). 三角锥形 (4). sp3 杂化 (5). 2ClO2+5Mn2++6H2O=5MnO2↓+2Cl﹣+12H+ 【解析】 【分析】 X、Z、Q、R、T 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2 为黄绿色气体,则 R 为 Cl;X 和 R 可形成化合物 XR4,则 X 为+4 价,处于 IVA 族,X 和 Q 属同族元素,可推知 X 为 C 元素、Q 为 Si;Z 与 X 同周期且基态原子的 s 轨道和 p 轨道的电子总数相等,则 Z 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4 , 因 此 Z 为 O 元 素 ; T2+ 的 3d 轨 道 中 有 5 个 电 子 ,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式 为 1s22s22p63s23p63d54s2,则 T 为 Mn,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 是 C 元素,Z 是 O 元素,Q 是 Si 元素,R 是 Cl 元素,T 是 Mn 的 1 8 1 2 ρ m V = 3 4 A M d N ×  3 4 25 Ad N ×  3 1 6.02d元素。 (1)Z 是 O 元素,O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4;Z 所在周期元素中,元素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HNO3; (2) RZ3-是 ClO3-,ClO3-离子中中心原子 Cl 原子孤电子对数= =1,价层电子对数为 3+1=4,则 ClO3-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其中心原子 Cl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3 杂化; (3)水中 Mn 含量超标,容易使洁具和衣物染色,ClO2 可以用来除去水中超标的 Mn2+,生成黑色 沉淀 MnO2,当消耗 0.2molClO2 时,共转移了 1mol 电子,假设 Cl 元素在还原产物中化合价为 a,则 0.2mol×(4-a)=1mol,解得 a=-1,即 ClO2 被还原变为 C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还产生 了 H+,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5Mn2++6H2O=5MnO2↓+2Cl﹣+12H+。 【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核外电子排布、杂化方式判断、氧化还原反 应等,较为全面的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物质结构理论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是 对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 7 1 2 3 2 +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