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中学2019-2020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雅安中学2019-2020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带解析)

ID:256513

大小:418.3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下图为我国 2007 年十大粮食输出和短缺省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粮食输出前两位 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 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 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 下列选项中,广东省需大量调入粮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污染严重,单产低 B. 水旱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快 C. 工业化和城市化占地多 D. 人口自然增长过快,粮食供给不足 【答案】1. B 2. 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的区位因素。 【1 题详解】 粮食输出较多的为黑龙江和吉林,因其纬度高,故热量不足,①错误。②③④正确,选 B。 【2 题详解】 广东省需大量调入粮食,由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和大量人口等 迁入,需要大量调入粮 食.C 正确。 读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的3. 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A. 华北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西南地区 4. 下列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 河流以冰雪融水为主 C. 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D. —年中春季最干旱 【答案】3. A 4.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3 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气温曲线,最冷月气温小于 0 度,所以位于温带地区,降水集中在 7、8 两月, 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有春旱的特征,符合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A 对。华南地区最冷月 气温大于 0 度,雨季时间长,集中在 5-9 月,B 错。青藏地区夏季气温是全国最低的地方,一 般在 8°C 左右,C 错。西南地区雨季长,5-9 月,气温高,最冷月在 0 度以上,D 错。故选 A。 【4 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华北地区作物两年三熟,C 错。位于季风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 错。 华北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不是常绿阔叶林,A 错。华北地区春旱严重, 抗旱任务重,D 对。 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 10 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 降水密切相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是5. 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①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②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③自洛阳市向南逐渐减小  ④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④.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5. C 6. B 【解析】 【5 题详解】 读图可知,干旱旬数整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①正确、②错误;自洛阳向南先增加后减小,故 ③错误;读图可以找到高值和低值中心,故④正确。综上可知 C①④正确。 故选 C。 【6 题详解】 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即向高值方向凸出,说明其干旱旬数少,降水较多,原因是位于山地 的迎风坡,①正确;②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干旱程度较高,故②错误;③地区等值 线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故③错误;由此可见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夏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④正确。综上可知,B①④正确。 故选 B。 7. 读“某年 11 月 7 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 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 各地纬度差异大 D. 各地经度差异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主要原因是我国各地纬度南北差异大,导致 热量差异大,C 对。三种季节都是陆地上 现象,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A 错。根据三级 阶梯分布,与地形地貌地区差异无关,B 错。各地经度差异,是沿经度变化的,D 错。 【考点定位】我国南北季节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种农作物在三月上旬所处的生长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该农作物可能是 A. 水稻 B. 甘蔗 C. 春小麦 D. 冬小麦 9. 导致该农作物相同月份生长阶段不同的因素是 的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光照 【答案】8. D 9. A 【解析】 【8 题详解】 A.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华北平原和南疆很少,故 A 错误; B.甘蔗主要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故 B 错误; C.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中温带,故 C 错误; D.据图可知,这种农作物主要生长在云贵高原,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南疆地区,符合冬小麦 的分布区域,故 D 正确; 故选 D。 【9 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作物从生长到成熟,是从南向北逐渐过渡,纬度越低,成熟越早,判断是受热量 因素的影响。与水分、地形、光照的关系不大。 故选 A。 读“我国某地区图”和“某山地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该山地年降水量为 200 毫米。 完成下列各题。 10. 右图所示山脉位于左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都不是 11.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而右图中甲地发育并不明显,原因是(  ) A. 该地山不够高 B. 该地风沙较重 C. 该地人类活动明显 D. 该地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 题详解】读右图可知,图中山脉是位于银川以西的贺兰山。左图中,A 是贺兰山,B 是阴山,C 是太行山。 故选 A 【11 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多发育在气候暖湿、降水丰富的地区。读图可知,甲地之所以没有形成明显的喀斯 特地貌,是因为地处西北内陆,距海较远,降水减少,且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喀斯特地 貌的发育,故 D 正确;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与山的高度,风沙危害以及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故 ABC 错误。 故选 D。 12.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以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答案】(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后者为低;③地地处我国西 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2)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高度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但海南岛中部多山,⑥地位于夏季 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量大大降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气温可从纬度、海拔、坡向、洋流性质等方面分析,降 。水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有无阻碍、坡向(迎风坡、背风坡)、地表植被状况、洋流等 方面分析。 【详解】(1)由表格可知②比①气温低,但纬度位置②比①要低,因此不可能是纬度,从表格可 知②比①地势较高,因此②比①气温较低;由图可知,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 海洋,水汽来源少,而①地处于沿海,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大,故①地比③地降水多。 (2)由图可知⑥⑦位于海南岛,纬度相当,海拔相当;小范围内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地形,海南岛中部多山,由图可知,⑥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⑦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故⑥的降水量比⑦多。 13.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明 b、c、d 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2)据材料说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答案】(1)①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②人口密度大;③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 市化水平高,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多)。 (2)①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 经在警戒线以下;③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在解题时要注意运用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及 逆推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我国“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警戒线之间”和“人 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面积最大,结合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信息,分析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理由;结合 b、c、d 位置及自然特征,三地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城市化水平高,非农用地所占比重大,耕地总量少,造成人均耕地数量少。 【详解】(1)先确定 a 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商品粮基地;然后明确其粮食生 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黑土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解决的措施则集中围绕保土 保肥方面。 (2)确定 b、c、d 即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 地数量少的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①人口多,②耕地总量少,③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 比重大。 14.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B、C 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图示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突出的自然条件优势是 。 (2)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3)据图指出 A 省的资源能源优势,说明该区域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理由。 (4)读图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主要原因,并说明这种趋势 可能带来的后果。 【答案】(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水热资源丰富(热量丰富)。 (2)①内河航运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天气和水文)限制大,连续性差;②高速公路速度快、 效益高,机动灵活;③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 需求;④加强沿江城市之 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3)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理由: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为动力导向性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的(4)变小。原因: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后果:①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调节气候能力下降;④对供水功能、水产业、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的布局和变化,湖泊萎缩及其后果等,旨在考查学生 知识迁移和材料分析能力。 【详解】(1)A、B、C 三地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为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 业)。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农业发展的热量不足,而 A、B、C 三地热量相对丰富。 (2)从高速公路的优点及沿江交通、经济状况分析。相对高速公路来说,内河航运速度慢, 受天气和水文条件限制大,连续性差,运输效率地下,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运输需求;高速 公路速度快、效益高,机动灵活;建沿江高速公路可以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 当地经济发展。 (3)A 省为湖南省,读图可知,图中布局有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且矿产资源丰富,宜发展 有色金属冾炼工业。 (4)读图可知,随着时间推移,洞庭湖湖面不断缩小,其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人们围湖造田, 加上泥河淤积,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区周围气侯恶化,调节气候能力下 降,影响局部水循环,对供水功能、水产业及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