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宁夏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256362

大小:155.9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部分 1.先秦盟书,通常指的是天子与诸侯或诸侯与诸侯之间为维持某种特定政治关系而将双方盟誓 内容写成的文字材料。西周时期盟书甚少,春秋时期盟书大量出现,战国时期盟书又逐步减 少乃至消失。这反映出 A. 缔结盟书是维护天子权威的主要手段 B. 诸侯争霸战争演变为中央和地方之争 C. 分封制逐渐向中央集权制转变 D. 儒家的契约观念为时人所接受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中央集权体制逐渐形成,新的政治权威建立,依靠盟书维 持秩序的时代结束,故选 C;西周是宗法分封制的鼎盛时期,盟书甚少,春秋时期天子权威衰 落,盟书大量出现,这说明缔结盟书不是维护天子权威的主要手段,排除 A;战国时期,兼并 统一战争主要是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是中央与地方之争,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盟约的执行 状况,无法体现 D 项结论,排除。 2.汉武帝统治时期,既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又任用酷吏开边兴利,还借助“深酷 用法者”摧毁太子的守文集团。面对民众的反抗运动,汉武帝晚年悔过,下轮台罪已诏,改 弦更张、与民休息,避免“亡秦之祸”。据此可知 A.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已经融合 B. 汉代以法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C 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D. 汉武帝采用多种思想维护统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利用了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来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故体现 出汉武帝利用多种的思想维护统治,故选 D 项;A 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汉代儒法并 用,并非用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排除 B;C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D。 3.中国古代疫灾多发,全国各地有许多关于修建和祭祀药王庙或瘢疹庙的记载:这些庙里供奉 的主要是神农、扁鹊、华佗、孙思邈、钱乙等历代名医。《平度州志》载:药王庙“道光十一年州人共修。”《寿张县志》载:“瘢疹庙在城东南一里,小儿生瘢疹者。多以礼谢,灵验”。 这体现了 A. 道教成为主流信仰 B. 政府重视宗庙的修建 C. 中医研究水平先进 D. 普通民众的心理诉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各地修建和祭祀药王庙或瘢疹庙,主要是祈求他们所供奉的神医的普 济或保佑,以达到免灾免疫的目的,这是普通民众对疫灾流行所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通过 民间信仰习俗,祈求神的庇护来安慰自己,故 D 项正确;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药王庙和瘢 疹庙属于民间信仰场所,而不是宗庙,由材料“州人共修”等信息也无法说明政府重视,故 B 项错误;修建和祭祀药王庙或瘢疹庙无法体现中医研究水平,排除 C 项。 4.徐锡龄《熙朝新语》载:“苏州长间门外南滚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 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 骈肩辐较……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A. 开始形成一批繁荣 商业市镇 B. 苏州成为徽商晋商主要活动区域 C.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 繁荣 D. 苏州居当时对外贸易的中心地位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 等反映了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为迅速,故 C 项正确;ABD 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材料“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 是解题的关键。 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 上奏章,提出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方案,得到洪秀全的批准。这说明 A. 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B. 太平天国面临统治危机 C.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 《天朝田亩制度》未能实施 【答案】D 【解析】 的 为【详解】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以后,不得不提出“照旧交粮纳税”的方案,这说 明太平天国政权没有改变封建土地关系,平分土地根本没有实施,故 D 正确;材料体现不出 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变化,故 A 错误;这一方案适应了革命现实的需要,不能说明太平天国 面临统治危机,故 B 错误;该方案和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无关,故 C 错误。 6.1906 年 7 月,中国福兴汽水公司特别刊登声明:“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常用本公司汽水 樽装水出卖,于本公司名声甚为有碍,故此特行出示声明。此后若再冒用本公司汽水樽者, 本公司不能再为容忍,必须与彼等相见于法庭之上。”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 西式饮食习俗被国人所接受 B. 民族企业面临外国企业压制 C. 政府立法鼓励民间企业发展 D. 恶性竞争导致民族经济破产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于本公司名声甚为有碍”从侧面说明当时汽水在社 会上销量较大,也从侧面说明当时西式饮食习俗被国人所接受,故 A 正确;“外间有别家造 水公司”并不能说明其就是外国企业,故 B 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立法鼓励民间企业发展, 故 C 排除;材料中的福兴汽水公司并没有破产,故 D 错误。 7.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并呼呼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 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意在说明 A. 中国革命需要民众的支持 B. 农业落后急需青年去发展 C. 应该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 D. 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庶民的胜利”“ 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 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意在倡导中国青年深入农村,对 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唤醒民众觉悟,让民众参与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D 项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中国效仿苏俄革命道路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排除 C 项。 8.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化正在迅速完成 C. 优先发展重工业合乎国情 D. 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答案】A 【解析】 【详解】对比表中各行业的数据可知,与农业相关的数据有所下滑,而其他各行业的数据则 大幅上升,这说明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了第二第三产业中,故选 A;20 世纪 80 年代 为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差距是在逐步拉大的,而不是一体化迅速完成,排除 B;第三产业也得 到了极大发展,这体现不出对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排除 C;D 项只能反映材料的部分信息,不 是最佳答案,排除。 9.“雅典人以完全独立的主体存在于城邦社会之中。他们在行动上是自由的,在思想上也是自 由的,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他们能够摆脱神学教条和权威的束缚,对国家大事,他们 能以自己的理解作出独立的判断”。 材料旨在说明古代雅典( ) A. 个人的自由高于城邦利益 B. 自由人的参政权完全平等 C. 理性精神推动城邦政治发展 D. 参政方式问题导致权力滥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雅典人能够以自己的理解做出判断,说明雅典人的理性精神有利于推动城邦政治的 发展,故选 C 项;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雅典人的理性精神,没有体现个人自由高于城邦利益 和权力滥用的问题,排除 AD 项;B 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雅典城邦当时的史实,排除。故 选 C。 10.下表为学者对 1835 年英国不同地区的动力使用情况统计地区 工厂数量 蒸汽动力(马力) 水动力(马力) 北部地区 934 26513 6094 苏格兰 125 3200 2480 密德兰地区 54 438 约 1200 总数 1113 30151 约 9774 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蒸汽动力在各地占优势 B. 棉纺织业发展极不均衡 C. 能源革命推动均衡发展 D. 动力替代趋势不可逆转 【答案】D 【解析】 【详解】表格显示蒸汽机和水动力数量的变化,从整体而言,蒸汽动力取代水力是社会趋势, 故 D 正确;蒸汽动力在密德兰地区就不占优势,排除 A;B 项偷换概念,材料并未体现棉纺织 业的发展情况,排除;各地发展并不均衡,排除 C。故选 D。 1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人们只有摆脱了阶级的、国家的、分工的界限,主动地参与社会交 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使社会关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个人才能获得发展 其才能的手段。由此可知,他们 A. 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原理 B. 提出社会主义基本构想 C. 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D. 主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在人们只有摆脱了阶级的、国家的、分工的界限,主动地参与社会交往,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使社会关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个人才能获得发展其才 能的手段”可知,材料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们只有主动地参与社会交往,实现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使社会关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个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D 正确;据材料 “在人们只有摆脱了阶级的、国家的、分工的界限”可知,A 与材料不符;据材料可知,没有 涉及“社会主义基本构想”,B 与题意不符;据材料可知,没有涉及“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C 与题意不符。 12.有学者指出:“美国恪守的门户开放原则同苏联的势力范围原则是完全相对立的两种思想 和理论体系,甚至是历史上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民族传统。……这两个原则的冲突不仅仅推动 了冷战的到来,而且是冷战的原动力。”该学者认为 A. 国家利益分歧导致了美苏冷战 B. 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的冲突 C. 美苏加紧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 D. 美苏争霸引起民族传统的对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学者的分析,正是美国门户开放和苏联势力范围是两个完全对立的两种思想、 理论体系和民族传统,导致了冷战的发生和发展,B 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利益分歧”在材料 中无从体现,A 项错误。学者分析的是冷战到来的原因和动力,不是冷战的范围,C 选项错误。 材料中民族传统的对立是冷战的原因,不是美苏争霸的结果,D 选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19 世纪末期,传染病在世 界肆虐了 12 年之久,霍乱连续 18 年侵袭美国。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问题,努力 控制疾病传播。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 究,法律强制公民接种疫苗。白喉、痢疾、猩红热和伤寒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日益降低,发 展中国家也积极减少传染病的发生。1977 年随着索马里治愈了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人类消除 了第一种恶性传染病。 ——(美)丽贝卡弗格森《影响人们生活的历史》 材料二 1910 年 10 月,中国东北爆发鼠疫疫情,日俄双方借机以“人道主义”为借口介 入东北事务。12 月,清政府指派著名西医伍连德博士为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统管东北各 省防疫事宜。伍连德率领一支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前往疫情最重的哈尔滨开展防治工 作。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 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政府还通过报刊等新兴 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1911 年 4 月,清政府成功抵制了日俄的干涉,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邀请了 来自 11 个国家的专家共同讨论扑灭疫情的办法,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同时还颁布了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 雏形。 ——陈雁:《20 世纪初中国对疾疫的应对——略论 1910—1911 年的东北鼠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传染病肆虐的原因及人类战胜天花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对东北鼠疫疫情应对的特点,分析其影响。 【答案】(1)原因:政府没有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日益连成一个 整体);城市化加深,人口居住密集。 条件: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现代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人们卫生观念的增强;世界性卫 生协调组织的成立。 (2)特点:重视各级防疫组织建设;通过立法保障;运用近代医学技术手段;运用媒体宣传 手段;寻求国际合作;倡导民众参与。 影响:促进西医推广和传播;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日俄对东北事务的干涉;加快近代公共卫生 体系建立;推动国际防疫合作;提升民众卫生观念。 【解析】 【详解】(1)原因:由材料“欧洲文明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可知,其原因是政府没有 及时关注公共卫生事业;由材料“19 世纪末期”并结合所学可知,传染病肆虐还和世界一体 化和城市化的程度相关。 条件:由材料“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问题”可知,其条件为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由材料“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究”可知,现代科技 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也是其条件之一;另外再结合所学,可从卫生观念的增强和世卫组织的 成立等方面进行说明。 (2)特点:由材料“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组建各级防疫组织”可归纳为重视各级防疫组织建 设;由材料“颁布各种防疫法规”“颁布了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可归纳为通过立法 保障;由材料“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 可归纳为运用近代医学技术手段;由材料“政府还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健康 卫生的生活习惯”运用媒体宣传手段,倡导民众参与;由材料“万国鼠疫研究会”可归纳为 寻求国际合作。 影响:由材料“指派著名西医伍连德博士为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管”可知,其防疫成功会促 进了西医推广和传播;由材料“清政府成功抵制了日俄 干涉”可知,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的了日俄对东北事务的干涉;由材料“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可知,其加快了近 代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由材料“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可知,其推动了国际防疫 的合作;由材料“大力倡导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可知,其会提升民众的卫生观念。 14.以下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演进示意图 请根据此示意图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 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 论题:西方是早发内生型现代化模式的典型。 说明:西方的现代化历程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 思想解放的号角;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美法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资 产阶级代议制为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 化的历程。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 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解析】 【详解】首先,结合示意图可从现代化、全球化、文明发展等角度提炼论题,观点明确,言 之有理均可。 其次,选取与论题相关的史实进行分析说明。如现代化,可结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史实进行说明;全球化,可结合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加以 说明;文明发展,可从工业文明的过度、开启、扩展和深化等角度进行说明。 最后,回扣论题进行总结性的阐述。 15.材料 1846 年 6 月英国废除《谷物法》,逐步取消了给予殖民地产品的优惠关税,之 后又废除了《航海条例》,这些措施从总体上降低了外国商品进入殖民地的关税水平,开放了 英国和殖民地的贸易市场。 1932 年 7—8 月,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了专门讨论经济问题的帝国特别会议,英国和 各自治领之间签订了一系列双边贸易协定。在这些协定中英国答应进入英国市场的自治领商 品除 20%照章课税外,其余一律豁免征税;而自治领也豁免了一系列英国商品的关税;自治领 和殖民地在拟定关税政策时,要接收英国的建议,对从英国以外的国家输入商品要征收高额 关税。这就是所谓的帝国特惠制。帝国特惠制建立,使英国商品在自治领市场享有较第三国 商品更优越的地位。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贸易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帝国特惠制”的主要影响。 【答案】(1)主要变化:由自由贸易向贸易保护转变。 原因:英国国力衰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弊 端暴露。 (2)调整了英国与自治领的关系;缓解了英国经济危机;加剧世界市场竞争与混乱。 【解析】 【详解】(1)主要变化:据材料“1846 年 6 月英国废除《谷物法》,逐步取消了给予殖民地产 品的优惠关税,之后又废除了《航海条例》,……开放了英国和殖民地的贸易市场。”并结合 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实行自由贸易;据材料“1932 年 7—8 月,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 开了专门讨论经济问题的帝国特别会议,英国和各自治领之间签订了一系列双边贸易协 定。……”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经济大危机影响,英国向贸易保护转变。 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英国国力衰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弊端暴露等角度回答。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调整了英国与自治领的关系、缓解了英国经济危机、加剧世界市 场竞争与混乱等角度回答。 16.材料 “联合国组织”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的同盟国于 1945 年建立的国际组织,其目标是做其前身“国际联盟”没有做到的事:保证国际和平。与国联不同,联合国 有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安全理事会”机构,安全理事会具有广泛的权威,包括采取抵御 侵略的海、陆、空军行动的权力。“联合国大会”只能辩论问题,并向安理会建议采取行动。 全世界所有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有平等投票权,这实际上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非军 事方面拥有更大的声音,例如在劳工、文化事务、公共卫生方面,分别有“国际劳工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过去 50 年间,这些机构在世界事务中起着极其重 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表现还很令人失望。在整个冷战时代,只 有当两大集团都一致认为某个冲突是其危害性的(例如何以冲突),联合国的干涉才能奏效, 否则就有一方面选择抵制决策程序,例如,20 世纪 50 年代联合国出兵南朝鲜等 ——摘编自(美)菲利普 J 阿德勒兰德尔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与国联的异同。 (2)根据材料片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联合国的作用。 【答案】(1)异同:同: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都 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都具有大国强权色彩;其宗旨都宣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异:原 则不同:国联强调大会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普遍性不同联合国较之国联更 具有普遍性,不仅会员国多于国联,尤其是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2)作用:积极作用:有利于缓解国际冲突、打击恐怖主义,遏制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提升国际地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加强国际治理能力,对国际劳工、教育 和卫生、环境等方面改进发挥了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存在着大国霸权主义行径,存在维护 强权利益而丧失监护作用的一面 【解析】 【详解】(1)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国联产生于一战后,联合国产生于二战后,它 们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建立的目的都是意图维护世界和平,都属于国际性组织,但国联受 到英法的操控,联合国成立初期受到美国操控,都带有大国强权色彩。不同之处在于国联秉 承大会一致原则,联合国秉承大国一致原则,会员国上联合国数量更多,且兼有不同社会制 度的国家。 (2)根据“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非军事方面拥有更大的声音”、“联合国在政治、 军事领域的表现还很令人失望”等信息可知,对联合国的评价应该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进行 评价。积极一面体现在联合国在缓解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提升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和对国际劳工、教育、卫生、环境等方面的改善上;消极作用则主要表现在大国主义霸权行径 的存在和维护强权利益上。 17.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董必武作为政务院副总理负责新中国的立法工作。他根据马克 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许多独创性的见解。1956 年董老在党的八大上向全党提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 法办事”的号召。董老认为党的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防止把二者对立起来,只 按照法律规范办事而忽略党为保证法律实施而制定的政策,因为法本质上是国家统治阶级意 志的体现,党的政策比法律更具有时代性、灵活性,且政策可以弥补法律的滞后性和原则性。 他认为,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对于健全人民民主制度,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有着极为重要的 意义,必须对群众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董老在论述民主法制建设的问题时,强调了人民在 法制建设当中的重要性。坚持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是法制建设必须贯穿始终、坚持到 底的重要原则。 ——摘编自陈泽平《论董必武法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内在联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董必武法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必武法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答案】(1)内涵:明确“依法办事”的思想;正确处理党和法律关系;加强学习,提高法 学理论素养;以民为本,坚持人民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 (2)时代背景:旧中国法治基础薄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民民主法 制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建立新时代民主法制的提供了重要条件。 【解析】 【详解】(1)内涵:由材料“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可归纳 为明确“依法办事”的思想;由材料“党的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防止把二者对 立起来”可归纳为正确处理党和法律关系;由材料“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的宣 传教育”可归纳为加强学习,提高法学理论素养;由材料“强调了人民在法制建设当中的重 要性”可归纳为以民为本,坚持人民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 (2)时代背景: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及所学可知,其背景可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展开叙述。其 历史因素是因为旧中国法治基础薄弱,它需要形成新时期的法制思想;其现实因素是新中国 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民民主法制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成为 执政党,也为新的法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的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