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256356

大小:273.7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5-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唐徕高中 2020 届高三年级统练二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蛋白质变性的结果 B. 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糖类氧化分解供能多于脂肪 C.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有关 D. 缺 Fe 导致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 Fe 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大量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在盐析中结构没有改变;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脂肪供能多;Fe 是构成人 体细胞的微量元素。 【详解】A. 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蛋白质盐析的结果,蛋白 质结构没有改变。A 错误。 B. 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糖类氧化分解供能少于脂肪,因为糖类中氢的比例相对 小。B 错误。 C.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有关。C 正确。 D. 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Fe 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文重在识记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和功能等知识。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中,线粒体和核糖体均可产生水 B. 线粒体外膜上具有运输葡萄糖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载体 C. 果蝇体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所含的高尔基体,在细胞分裂末期都参与多糖的合成 D. 蛋白质和 DNA 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葡萄糖分子不能进入线粒体;DNA 分子的多样性与它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密切相关。以此相 关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 在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中,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核糖体内氨基酸脱 水缩合。A 正确。 B. 线粒体外膜上不具有运输葡萄糖分子的载体,因为葡萄糖分子不进入线粒体。B 错误。 C. 果蝇体细胞是动物细胞,其含有的高尔基体,在细胞分裂末期没有参与多糖的合成。C 错 误。 D.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它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DNA 分子的多样性与它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密 切相关。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注意区分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的作用。 3.下列过程不需 ATP 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 A. 葡萄糖和果糖合成为蔗糖的反应 B. 线粒体中消耗氧气的过程 C.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 光合作用过程中 C3 的还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产生 ATP,耗能反应需要 ATP 水解提供能量 【详解】A. 葡萄糖和果糖合成为蔗糖的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所以需 ATP 水解提供能量。A 错 误。 B. 线粒体中消耗氧气的过程,不消耗 ATP。B 正确。 C.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需 ATP 水解提供能量。C 错误。 D. 光合作用过程中 C3 的还原属于暗反应,需 ATP 水解提供能量。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文注意区分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和方式,方向是极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4.201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3 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 子机制”。下图表示人体生物钟的部分机理,他们发现下丘脑 SCN 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 per 蛋 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在夜晚不断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per 蛋白的浓度变化与昼夜 节律惊人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下丘脑 SCN 细胞中 per 基因表达的 RNA 有两种类型 B. ①过程产物运出细胞核与 per 蛋白运入细胞核体现了核孔可自由运输大分子 C. 过程③中 per 蛋白抑制细胞核中 per 基因表达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D. 研究成果表明 per 蛋白的浓度变化只受基因调控 【答案】C 【解析】 【分析】 依题图可知: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过程表示 Per 蛋白能进入细胞核,调节 per 基因的转录过程,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 参与下丘脑 SCN 细胞中 per 基因表达的 RNA 有三种类型。A 错误。 B. 经核孔运输的大分子物质都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自由进出细胞核。B 错误。 C. 根据题干中“基因表达产物 PER 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周期为 24h”,所以③过程体现了 负反馈调节的调节机制,因为负反馈调节才能周期性波动。C 正确。 D.根据题意“per 蛋白在夜晚不断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说明 per 蛋白的浓度不仅受 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中因素如光照的影响。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5.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到机体后,吞噬细胞与 T 细胞结合,并引起 T 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 1,白 细胞介素 1 能刺激 T 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 2,白细胞介素 2 能促进效应 T 细胞的生成。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吞噬细胞与 T 细胞结合时,将病毒已暴露的抗原传递给 T 细胞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效应 T 细胞能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 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机体清除该病毒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 D. 白细胞介素 2 是一种抗体,能识别并清除入侵的新型冠状病毒 的【答案】D 【解析】 【分析】 依题文可知,白细胞介素 2 是一种淋巴因子,其作用是促进效应 T 细胞的生成。 【详解】A. 吞噬细胞先会识别处理抗原,所以当吞噬细胞与 T 细胞结合时,将病毒已暴露的 抗原会传递给 T 细胞。A 正确。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 T 细胞能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 正确。 C. 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机体清除该病毒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C 正确。 D. 白细胞介素 2 是一种淋巴因子,不能识别并清除入侵的新型冠状病毒,其作用是能促进效 应 T 细胞的生成。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文重在识记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种类及作用。 6.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F1 出现一只三体长翅雄果蝇,其基因型可能为 AAa 或 Aaa。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aa 产生的原因可能为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B. AAa 产生的原因只能为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C. 该三体长翅果蝇的体细胞中有 9 条染色体 D. 基因型为 AAa 的三体果蝇可产生 A、AA、Aa、a 四种配子,且比例为 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依题文可知,三体长翅雄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变异,根据不同的基因型,可推测变异要 么来自父本的减数分裂,要么来自母本的减数分裂。以此做出判断。 【详解】A.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可得出亲本基因型:Aa 和 aa。F1 出 现 Aaa,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为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产生了 aa 的卵 细胞。A 正确。 B. 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可得出亲本基因型:Aa 和 aa。F1 出现 AAa, 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为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产生了 AA 的精子。B 正 确。 C. 正常果蝇体细胞内有 8 条染色体,则该三体长翅果蝇的体细胞中有 9 条染色体。C 正确。D. 基因型为 AAa 的三体果蝇可产生 A、AA、Aa、a 四种配子,则比例为 2:1:2:1。D 错 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文重点掌握三体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 7.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光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在黑暗条件下生 长的植物幼苗表现出各种黄化特征,如叶片呈黄白色,而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幼苗叶片呈绿 色,说明光可以____________。 (2)大多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植物体内的________造成的。已知拟南芥的向光性生长受蓝光 的调节,隐花色素是细胞的蓝光受体。请以野生型和隐花色素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幼苗为材料, 设计实验验证隐花色素的作用。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______ 【答案】 (1). 化学能 (2). 诱导植物合成叶绿素 (或促进叶绿体的发育 ) (3). 生 长素分布不均匀 (4). 实验思路:将野生型和隐花色素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幼苗置于黑暗(或 均匀光照)环境中,并观察生长情况。用蓝光持续单侧照射两组幼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 幼苗的生长状况。 预期结果和结论:蓝光单侧照射前野生型拟角芥幼苗直立生长,照射后野生型拟南芥幼苗向 光弯曲生长。蓝光单侧照射前后,隐花色素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幼苗均不向光弯曲。说明隐花 色素是细胞的蓝光受体 【解析】 【分析】 依题文可知,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植物具有向光性是由于植物体内的生长 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以此相关知识解答。 【详解】(1)光合作用实现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所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 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依题文对照实验结果,说明光可以诱导植物合成叶绿素。 (2)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大多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 成的。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隐花色素的作用。用蓝光处理幼苗前,幼苗需要放在黑暗环境条 件下,防止其它光的干扰。处理的幼苗一组是野生型拟南芥;一组是隐花色素缺失突变体拟 南芥,保证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结果是幼苗的生长情况。由此实验思路:将野生型和隐花色 素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幼苗置于黑暗环境中,并观察生长情况。用蓝光持续单侧照射两组幼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幼苗的生长状况。预期结果和结论:蓝光单侧照射前野生型拟角芥幼苗 直立生长,照射后野生型拟南芥幼苗向光弯曲生长。蓝光单侧照射前后,隐花色素缺失突变 体拟南芥幼苗均不向光弯曲。说明隐花色素是细胞的蓝光受体。 【点睛】本题文重在考查学生关于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的运用能力。 8.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的持续最大利尿速度是每分钟 16 mL,一旦摄取水分的速度超过了该 标准,体内以钠为主的电解质就会被稀释,从而使细胞膨胀,最终引发“水中毒”一般会导 致头晕眼花、呕吐、虚弱无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痉挛、昏迷甚至生命危险。回答下列问 题: (1)在人体内水的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承担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 点),参与该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分子发挥作用时,要与靶 细胞上的________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水中毒”最重要的化验指标是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的稀释性,二者的变化经常是一致 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患者在一次性大量饮水 后,在 1~2 天内其血清钠浓度从 140 mmol/L 迅速下降至 115 mmol/L,其“水中毒”症状较 为严重,医生为其静脉滴注 5%高渗盐水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以减轻细胞内水肿、 改善“水中毒”症状。 【答案】 (1). 做为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 (2). 神经递质和 激素(抗利尿激素) (3). 特异性受体(糖蛋白) (4). 细胞间信息交流 (5). 维持血浆 渗透压稳定的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 (6). 升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中水回流到血浆 【解析】 【分析】 人体内水的平衡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以此相关知识解答。 【详解】(1)在人体内水的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承担的主要功能有做为渗透压感受器、 渗透压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等。在人体内水的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 素调节,所以参与该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激素(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与靶细 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2)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 质微粒的数目。“水中毒”最重要的化验指标是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的稀释性,二者的变化 经常是一致的,其原因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的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水中毒”后,医生 为其静脉滴注 5%高渗盐水液的目的是升高血浆渗透压,以促进组织液中水回流到血浆。【点睛】本题文需要重点识记抗利尿激素,其是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由垂体释放 到血液中,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 9.如图是某地净化生活污水的生态处理技术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全封闭预处理系统中微生物 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所选择微生物的呼吸方式主要 是____________呼吸。 (2)研究发现人工湿地中芦苇与绿藻等分布在不同 水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为保证该地生态净化功能正常进行,需严格控制每日的生活污水处理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3)请完成下图中该人工湿地的部分碳循环图解: _______ 【答案】 (1). 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2). 无氧 (3). 垂直 (4).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节 能 力 ( 净 化 能 力 ) 有 一 定 的 限 度 (5).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 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且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 度的。 的 的(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 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3)生态工程的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生态经济: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 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4)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 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详解】(1)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全封闭预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主要功能是分解污水中的 有机物;所选择的主要是进行无氧呼吸的微生物。 (2)芦苇与绿藻等分布在不同的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节能力有一定限度,故需严格控制每日的生活污 水处理量,才能保证该地生态净化功能的正 常进行。 (3)该人工湿地的部分碳循环图解如下图: 注意生产者浮游植物与大气二氧化碳库之间为双向箭头。 【点睛】易错点:在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 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这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 原因。 10.1910 年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摩尔根用这只白眼雄果 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 F1 全为红眼。然后他让 F1 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 中,雌 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 F2 中红眼果蝇数量约占 3/4。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所用的这只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最可能是__________的结果。 (2)摩尔根等人根据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的 假设(假设 1),且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设计了测交方案对上述假设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摩尔根设计的测交方案应该是让_________与_________交 配。 (3)根据果蝇 X、Y 染色体结构特点和摩尔根的实验现象,有人提出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 基因还可以位于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 2)。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请设计一个实 验方案来检验两种假设是否成立(可从上述的所有果蝇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杂交方案: 选用____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 预测结果与结论: 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__,则假设 1 成立; 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 2 成立。 【答案】 (1). 基因突变 (2). F1 中的红眼雌果蝇 (3). F2 中的白眼雄果蝇 (4). 白 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 (5). 雌均为红眼,雄均为白眼 (6). 雌雄均为红眼 【解析】 【分析】 依题文可知,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眼色基因在 X 染色体上,以此相关知识解答。 【详解】(1)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所以亲代白眼雄蝇的出 现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根据实验结果,摩尔根等人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的假说,验证 该假说,结合当时实际,测交方案应该让 F1 中的红眼雌性果蝇与 F2 中的白眼雄果蝇交配。 (3)本题的关键是判断 Y 染色体上是否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所以可选用测交所得的白眼雌 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 预测结果与结论: 可以逆推法。如果假设 1 成立,即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设为 a)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则测交 所得的白眼雌果蝇(XaXa)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XAY)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雌果蝇全 是红眼,雄果蝇全是白眼;如果假设 2 成立,即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 X 和 Y 染色 体的同源区段,则测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蝇(XaXa)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XAYA)为亲本进行 杂交,子一代雌雄果蝇全是红眼。 【点睛】本题文重点掌握测交实验的做法及作用。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1)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 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该过程中对采集到的新鲜血液要进行洗涤和粗分离,洗涤红细胞用 的试剂是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红细胞破裂后,需用离心的方法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位于第_______层的液体是血红蛋白水溶液。 血红蛋白提取液的纯化过程是采 用________方法。 (2)下图 1 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中的 X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在制 备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的混合液时,应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 化的酵母细胞,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某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含量与洗涤效果的关系,某同学通过实验获得如上 图 2 所示的结果。由图可知,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 ________% ,本实验的 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理盐水 (2). 去除血浆蛋白 (3). 3 (4). 凝胶色谱法 (5). 使海 藻酸钠与酵母混合液凝聚成凝胶珠 (6). 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酵母细胞失活 (7). 0.6 (8). 碱性蛋白酶含量 【解析】 【分析】 依题图可知,血红蛋白提取液的纯化方法是凝胶色谱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中, X 溶液是 CaCl2 溶液。为了探究某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含量与洗涤效果的关系实验中,自 变量是碱性蛋白酶含量。以此相关知识解答。 【详解】(1)因为要利用红细胞提取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所以需要洗去细胞外的血浆蛋白, 所用试剂是生理盐水,以保证细胞结构和形态的完整性。红细胞破裂离心后,第 3 层的液体 是血红蛋白水溶液,根据蛋白质分子量大小的原理来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是凝胶色谱法。 (2)图中的 X 溶液是 CaCl2 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与酵母混合液凝聚成凝胶珠。海藻酸 钠溶液冷却至室温,才可以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酵母细胞失活。 (3)依题图 2 可知,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含量是 0.6 %时,去污力最强。横轴是碱 性蛋白酶的含量,所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碱性蛋白酶含量。 【点睛】本题文重在考查学生通过识图获取有效信息 能力,并且能识记相关实验的基础知的识,能用生物学语言解释相关问题。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随着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动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和应用均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图为动物细胞工程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将成块的组织中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在培养过程中,要向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2)1980 年,科学家首次通过显微注射法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小鼠。目前,主要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获取基因工程需要的目的基因。 (3)与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_______________而逐渐受到限制,因此, 到目前为止,用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动物,实际是通过上图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_技术实现 的。采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技术,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________(选择 “单核”或“多核”)的杂交细胞。 【答案】 (1). 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2). 抗生素 (3). 从自然界已有的物种 中分离、人工合成、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4). 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 (5). 核移植 (6). 细胞融合 (7). 单核 【解析】 【分析】 依题图可知,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多项技术,其基础技术是动物细胞的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 以此相关知识解答。 【详解】(1)动物细胞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处理成块的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细胞的 过程中,为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应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 (2)获取目的基因的途径包括从自然界已有的物种中分离、人工合成、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等。 (3)动物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越受到限制。依题图可知,用动物体细胞克隆动物, 实际是通过图中所示的核移植技术实现的。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单核的杂交细胞。 【点睛】本题文重在考查学生对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相关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等内容的识记 能力。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