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

ID:255567

大小:170.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2 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出题人: 校对人: 一.选择题(共 40 个小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 106 万户, 达 500 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 罪吏于边境。此举 A. 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 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 C.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D. 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2.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 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 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 C.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D.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 3.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 7~前 5 世纪楚 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4.《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 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C.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5.“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则多为“民 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古代“镇”的演化本质上反映出 A. 中央集权的削弱 B. 工商业赋税沉重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物质生产的进步 6.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 114 坊,东市和西市各占 2 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 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 4 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 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 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7.明清时期的江南乡村地区,贸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镇”。乡村市场有草市、集 市、 乡市(大市)等多种层级。例如清代以前,昆山大慈,原名“大市”,入清后才逐渐被称为“大 慈 镇”。据此可知,当时的江南地区 A.镇是乡村市场的最高层 B.农工商业全面发展 C.市镇是正式的行政建制 D.市镇经济实力雄厚 8.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 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9.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 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10.至元二十一年,元朝政府实行“官船官本商贩之法”,就是说,政府出本钱出船,然后招 人去 用官家的船进行海外贸易。获得的利益,政府得七分,个人得三分。这个政策反映出元代 A.实施“与民争利”的做法 B.封建海关赋税过于沉重 C.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态度 D.私人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11.读下图,据图中信息可知1840-1920 年我国粮食商品率变化示意图 A.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缓慢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迅速 C.近代农民的平均收入大幅提高 D.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 12.英国布菜克本商会访华团在 1896 ~ 1897 年的报告书中承认:“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 在被用进口 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 B.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日益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 13.下图是 1872-1900 年官办和商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 出现上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破产 B.外商企业的刺激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14.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无力拨巨款直接投资,且不能承担亏损。但全由私人办理又不放心, 于是出现了 这类企业组织形式。这种企业经营管理权往往掌握在政府派来的人手中,这类企业亏损严重, 致使商人视 为畏途,不愿投资。这类企业 A.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B.加速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步伐 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预示了美国经济存在滞胀风险 15.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运动在起步之际,许多重要项目均由各地方督抚分别推动。这一状况 A. 起因于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B. 有助于中国近代化的均衡发展 C. 根源于传统的官本位意识 D. 加强了晚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16.下表为 1871~1910 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从材料可知 年代 棉纱(1000 担) 价值(海关两 1000) 棉布(1000 匹) 价值(海关两 1000) 1870 70 1877 14439 24877 1880 152 3648 13561 19735 1890 1081 19392 16561 25629 1900 1488 30187 15964 45419 1910 2282 62831 17013 67852 A.《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棉纱棉布进口量的增加 B.棉布进口量的相对稳定反映了中国贸易地位的改善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二者进口量折射出近代民族织布业发展变化的特征 17.1945 年 9 月 9 日,国民党陆军总部发布命令,规定自 12 日起,一律使用法币,并将法币 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定为 1:200。按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 1 元约合伪币 50 元。 由此可知,这一规定 A. 实现对全中国的经济控制 B. 解决了国民党的军费问题 C. 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 D. 促进了国统区的经济恢复 18.下表是 1931 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河北户 占河北耕地 山东户 占山东耕地 河南户 占河南耕地 10 亩以下 51.4% 14.6% 57.4% 19.8% 55.0% 15.2% 10-50 亩 41.1% 49.6% 37.8% 52.2% 38.4% 49.9% 50-100 亩 5.8% 20.3% 3.9% 16.9% 5.0% 19. 2% 100 亩以上 1.7% 15.5% 0.9% 11.1% 1.6% 15.7%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 A.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 B.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D.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 19.下表为 1950 年﹣1953 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 1950 年为基数 100),这 表明我国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 1953 年 粮食需求量 100 147 228 350 粮食产量 100 117 128 154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B.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C.工业化发展粮食需求增多 D.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 20.1954 年,在一届人大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 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 年,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1964 年,三届人大宣布:“要把我 国建设成 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据此可知这一 时期 A.经济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制定的首要任务 B.实现国家富强是探索民族发展的重要目标 C.四个现代化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D.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 21. 1960 年 7 月,李富春同志在研究 1961 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 高”为基本精神。8 月底,周恩来总理采纳了这一建议,提出在“调整、巩固”后面加上“充 实”二字。1961 年 1 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一方针。强调“充实”意味着国家 A. 改善企业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B. 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 C. 压缩基本战线规模以充实轻工业 D. 充实“大跃进”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22.1985 年 1 月,国家物价局和国家物资局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和购买“计划外” 的产品,也 就是国有企业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按国家调拨价供应,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 则按照市场 价格从市场购买或出售。此规定 A.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废止 B.体现了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C.客观上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 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 23.下表为我国部分年度的 GDP 增长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年度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GDP 增长率 11.6% 11.2% 4.1% 3.84% 9.3% A.GDP 下降是国家政策失误造成的 B.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国际环境 C.市场经济最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24.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 要, 但发辫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象征,勿论国内人士,即使是定居海外的侨民,也少有贸然敢将 发辫剪除者。甲午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A.人们认识不断提高 B.清政府威信的降低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革命派的大力宣传 25.下表是根据邹依仁所著《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整理而得出的 1935 年上海公共租界华 人 职业分布情况统计数据 职业 所占比重 职业 所占比重 注释 农业 0.1% 交通运输 1.25% 工业 18.3% 政府市政机关 0.7% 现代商业 16.4% 演员、运动员 0.3% 专门事业 1.3% 杂类 55.3% 专门事业:工程师、科学家、律师、医生、 记者、作家、会计等; 杂类:传统服务行业(小商贩、洗衣、帮 佣、理发等)和少量游民及帮会成员。 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上海教育发展推动华人素质提高 B.租界内华人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C.上海地区的农业经济走向衰退 D.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 26.1929 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 扬文 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 “天 一”形成鼎足之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电影业 A.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 B.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 C.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 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 27.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1979 年 1 月,上海电视台播出 了中国电视 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同年 4 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 务管理上实 行企业管理的办法。这些变化说明 A.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 B.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 C.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 D.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28.1903 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 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 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29.1896 年 8 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每期仅销售 4000 份左右,半年后 增加至 7000 余份,一年后达到 13000 余份,最多时曾销售 17000 多份,缔造了当时国内报 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反映了 A. 维新派利用报纸启迪民众 B. 上海成为思想解放的中心 C. 清政府重视舆论宣传工作 D. 白话文刊物受到民众欢迎 30.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 30 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 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 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 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31.16 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土地转让现象。英国在 16 世纪后半期,三分之一的封建庄 主都换了 主人,有些地方变动率甚至达 40%。在法国,80%的封建贵族负债累累。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影响 B. 价格革命加速封建贵族的衰亡 C. 商业革命促使封建土地制度瓦解 D. 海外对西欧商品的需求增长 32.15 世纪末,下图中国家卡里库特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 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等。这位航海 家是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麦哲伦 D. 哥伦布 33.17 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 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 思想解放的程度 B. 中央集权的强弱 C. 经济结构的差异 D. 海军实力的高低 34.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 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清除阻碍国内 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法规来规 范生产。这些举措的实施是在 A. 15、16 世纪的中国 B. 16、17 世纪的英国 C. 18、19 世纪的英国 D. 18、19 世纪的美国 35.“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 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 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马克思想要表达的是 A.现代文明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结果 B.资产阶级所创造的文明是伪善不道德的 C.资产阶级不加掩饰地呈现西方的价值观念 D.殖民主义的“传播文明”就是肮脏的奴役和掠夺 36.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 世纪荷兰商船大约有 1800 多艘,从船的造价上看, 荷兰一 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 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 需要坚硬 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这说明 A.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造船业较落后 B.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 C.荷兰以小商业为主,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大 D.英国是靠海盗抢掠起家的,荷兰以贸 易获利 37.18 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 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 政治家、议 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这说明当时英国 A.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B.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 C.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 D.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38. 下图是 1375—1825 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据此可以做出的 合理推断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 B.亚洲地区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走向了没落 C.从 16 世纪开始西方消费水平已高于东方 D.工资上涨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 39.“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 中 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 这儿 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 1835 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 国 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 B.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C.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 D.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社会人们生活的改进 40.下图反映了 191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A..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 B. 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C..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0 分。共 2 大题,其中 41 题 20 分,42 题 20 分。) 41.(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种名为“代耕”的新式耕地工具,农业普遍使用简单机械,如 筒车、龙骨水车等,还有人将当时传入的西方技术,即所谓的“泰西水法”引进农业。而且, 当时人已知道对不同土壤施用不同性质的肥料,有些地方农民还懂得使用砒霜拌种防治病虫 害。通过稻麦参种、棉麦套种、粮豆间作、粮菜间作来提高复种指数,是明代农业的一个特 点。这使得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单位面积的产量有可能提高。除了传统粮食作物,这一时 期还从国外传进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其中主要有玉米、红薯、花生等,玉米、红薯等高 产作物的引进与广泛种植,使许多无法种植稻麦的旱地和山地得到了充分利用,扩大了粮食 种植面积,增加了粮食总产量,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食品结构。此外,明朝经济作物种植规 模扩大、品种增多和专业经营趋势增强,农业发达地区的地主已不再满足把土地出租,而是 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田地,这对中国的传统农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摘编自王玉祥《明朝简史》 材料二 16 世纪,英国许多土地所有者为了增加现金收入,开始试验改进耕作方法和牲畜饲养 方法。他们多施肥,引进新的农具,引进新的作物,采取更科学的轮作制。但只要土地仍由 众多的贫困而守旧的小农在耕作,投资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因此,议会便通过数以百计的“圈 地令”,准许用栅栏、围墙或树篱去圈占往昔的公有土地和自由牧场。这样,土地便处于私有 制的支配之下,由个人加以经营。同时,由于大土地所有者拥有如当地治安官一样广泛的权 力,他们要使那些小土地所有者卖光土地,或者采取各种方式把他们驱逐出去,就更容易了。结果,土地和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率被大大地提高了。英国的食物供应在不断增加,而从事农 业生产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却在减少。这被称为是英国的农业革命。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中后期,中、英两国农业发展中的异同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业发展对同时代中、英两国产生的影响。(12 分) 42.(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朝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 广东徐闻县)置左右候官对其进行管理。武帝时有外国使者前来进献后,武帝派译长带上黄 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碧琉璃、奇石、异物。 唐朝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 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 易。对朝贡使团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当时往来的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 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 两宋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 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 州、密州等 12 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 营海外贸易、买外商货物。当时进出口货物达 400 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 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 主。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 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 18 世纪下 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 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 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 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 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 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 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3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 大作用的原因。(8 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 19 世纪中期的世界 市场的区别。(6 分) 2022 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答案 1—5BDABD 6—10BADCC 11—15ABDAA 16—20DCBBB 21—25CCDBD 26—30AADAC 31—35BBCBD 36—40BADCD 41【答案】(1)同:改进农业生产工具;提高生产耕种技术;改良或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都 产生了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6 分) 异:中:通过引进高产作物,扩大生产面积实现增产。(1 分) 英:依靠国家力量的支持;存在暴力驱赶农民的情况(或“通过圈地运动实现农业发展”)。(1 分) (2)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饮食结构; 使人口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未能使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任答 3 点,6 分) 英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消费市场,推动了工业 革命的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有利于英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任答 3 点,6 分) 42.【答案】(1)发展特点:从路线看,后代路线比前代更加发达,到达的区域更广;从管理 来看,越 来越规范严密、法制化;从货物品种上看,品种日益丰富,由以奢侈品为主到以生活用品为 主;从贸易性质上看,由朝贡贸易到私营贸易为主。(答出 3 点,3 分) 原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政府的重视;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商 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答出 3 点,3 分)(2)有制度和政策保障;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出大量廉价的工业品);拥有强大的 海军;在交通革新上领先;对外殖民扩张,拥有最多的殖民地。(答出 4 点,8 分) (3)古代是区域性市场,近代是全球性市场;古代以政治经济和平交往为主,近代还伴 以武力征服和殖民掠夺;古代以中国为主导,近代以西方为主导;古代是以手工制成品和奢 侈品为主,近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古代丝路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近代世界市场具 有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答出 3 点,6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