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Ⅲ卷】
语文·全解全析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A
D
C
B
D
C
B
C
D
C
A
D
B
1.A 【解析】B项对国际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是相关国际管理与合作机制的缺失,另外,威胁是潜在的、可能的;C项“各自的领域”理解错误,应该是“通过三项技术的有机结合”;D项“取代”理解错误,应该是“在现有世贸组织框架基础上开启有关电子商务的谈判”表述过于绝对。故选A项。
2.D 【解析】D项,不是对比论证,是举例论证。
3.C 【解析】C项,这里的“新挑战”应指与科技创造的正面价值相反的内容。故选C项。
4.B 【解析】B项,“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愤”错误。原文是说“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40%”,不能表明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愤导致的。故选B项。
5.D 【解析】D项,结合“对存有遗址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毁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分析,被烧毁塔楼尖顶取建属于局部复原工程。A项,结合“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分析,更换破碎琉璃瓦属于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B项,结合“古建筑的某些部分在发生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分析,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属于抢救加固工程。C项,结合“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面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等分析,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属于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故选D项。
6.①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留住传统建筑精髓。②吸取教训,重点做好防火工作。③根据古建筑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科学分类维修。(每点2分)
【解析】结合材料一“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为文化遺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可知,可以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留住传统建筑精髄。结合材料二“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余起……放火、玩火、吸烟、雷击”可知,应吸取教训,重点做好防火工作。结合材料三的五种古建筑施工修缮类型可知,可以根据古建筑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科学分类维修。
7.C 【解析】C项,“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错误。“真叫人没法说” 是描写过去日子过度的贫困,而不是为了塑造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故选C项。
8.①《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过年景象富丽欢乐有生气,赞美了富裕起来的农村,与过去的贫困形成对比,阐明了只有真正富裕起来才能避免贫穷所导致的道德失范的主旨。
②《祝福》:过年景象虽热闹却也沉闷,与祥林嫂的悲剧形成对比,
语文 第5页(共5页)
揭示出封建礼教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每点3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的理解并且还考查了学生教材的理解认识。小说的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等作用。所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组织答案即可。
9.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故事更具真实性,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父亲讲述了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使
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②“父亲”的亲口叙说具有口语化的特点,符合人物身份,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父亲的语言是平白如话不加修饰的口语,娓娓道来,给人以一种亲切、可读的感觉。
③紧扣题目,详细地叙述了父亲“最高兴的一天”的经历。父亲回忆过去的痛苦生活来说“最高兴的一天”,更能凸显出父亲的“高兴”。
④“最高兴的一天”是令人心酸的一天,有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与那个贫穷年代过年对比,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带来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 过大年三十的幸福生活。(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人称的作用的理解。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能够给人真实感,能接近与读者的距离。叙述人称与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也有密切关系,要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
10.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不足”是陈述“岁用” 的状况,故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C、D两项;而及物动词“救”的宾语是“其弊”,中间也不能断开,所以排除A项。故选B项。
11.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汉武帝时开始启用的。
12.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项,“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错,傅尧俞只是告诉王安石世人对于新法的态度。故选D项。
13.(1)否则,只是想着不断地改革,实行了也没有什么好处,聚敛财富的人自己占用,那么天下就危险
了。
(2)如果您能够驱逐那些进谗言的小人,那么母慈子孝的美名就会一并传扬了。
【解析】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1)“徒”“纷更”“殆”译对各1分,大意2分。(2)“诛窜”“声”“隆”译对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傅尧俞,字钦之。本来是郓州须城人,迁移到孟州济源。十岁就能够写文章,不到二十岁就通过了科举考试。石介每次拜访,他都未尝不在家读书,石介说:“你这么年轻就专注于科举考试,不把游戏作为娱乐,是为什么呢?”傅尧俞回答:“我生性不喜欢喧闹嘈杂,没有别的原因啊。”石介大为赞叹,认为他非同寻常。
语文 第5页(共5页)
傅尧俞任新息县知县,经多次升迁担任太常博士。宋仁宗嘉祜末年,任监察御史。衮国公主下嫁给李玮,被家臣梁怀吉、张承照离间,与丈夫不和。仁宗将二人贬到外地,不久,又将这两人召回公主家中,却把驸马李玮调到卫州做知州。傅尧俞说:“公主仗着陛下的宠爱轻视自己的丈夫,陛下却为了公主而放逐李玮,并把两个家臣调回来,这很不合礼仪,会被天下人耻笑,以后您将拿什么来教导其它的女儿呢?”
当时国家缺乏用度,谈论财政的人争相向皇上献上使国家富强的办法。傅尧俞上奏说:“如今经费开支不足,确实不能忽视,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陛下自己应当节俭,削减费用,为天下人做出榜样,不耽误农时,不损害商人,这样国家自然会富裕。否则,只想着改革弊政,即使施行了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聚敛天下财富为自己所用,那么天下就危险了。
英宗即位后,傅尧俞转任殿中侍御史,又升任为起居舍人。英宗同皇太后同时处理政事,后来英宗生病,(政事由皇太后一人处理)英宗的病痊愈以后,傅尧俞上书太后,请她将权力交还给英宗。过了许久,傅尧俞听说内侍任守忠向太后进谗言,傅尧俞上疏太后说:“宫外议论纷纷,传言您和皇上之间有隔阂。我认为最能取信于人的事,莫过于将天下交给别人,也莫过于向天下人显示您的公心。何况皇上凭借着英明睿智的天资,通晓古今,怎能将天下授予他人呢?”如果您能够驱逐那些进谗言的小人,那么母慈子孝的美名就会一并传扬了。于是皇太后还政英宗,并且驱逐了进谗言的任守忠。
神宗即位后,傅尧俞调任庐州知州。熙宁三年被召回京城,王安石和他原先就十分要好,这时正要推行新法,他对傅尧俞说:“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我等你还京已等了很久了,(若能得到你的支持,)我将授予你待制、谏院等(更高)职务。”傅尧俞对他说:“新法世人认为不合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应当赶紧讨论这件事。我平生不喜欢欺瞒,所以敢于以实相告。”王安石为此而怨恨他,只任命他在昭文馆任职,并暂时代理盐铁副使,不久又让他出任河北转运使,又改任江宁知府。之后先后到许州、河阳、徐州任职,两年之中在各地辗转改任了六次。
宋哲宗即位,提拔傅尧俞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任命他为中侍郎。元祐六年,傅尧俞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哲宗和太皇太后驾临哭悼,太皇太后对辅佐的大臣说:“傅侍郎清廉正直的气节,始终如一,真是金玉君子啊。我刚想任其为宰相,他却突然去世了。”朝廷追赠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谥号“献简”。
14.C 【解析】C项“间接抒情”错,应为直接抒情。
15.①视听结合。光下眼见“梧桐疏影”,耳边不时传来秋天蟋蟀乱鸣的声音,使诗句画面立体可感。②以动衬静。以蟋蟀声乱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同时表现了作者的心绪不宁。③借景抒情。作者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融入这凄清之景中,表达因思念而忧伤的情感。(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赏析“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这两句的精妙之处,其实就是分析这两句诗的语言、形象以及运用的表达技巧等
语文 第5页(共5页)
。这两句诗主要写景,那么在答题时,就要重点关注常见的写景技巧,而景物描写一般是为抒情服务的。由此进一步赏析即可。
16.(1)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别时茫茫江浸月 门前冷落鞍马稀
(3)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每空1分,句中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解析】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缘”“鞍”“圜”“孰”。
17.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要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思考所给词语的意义和特征,再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比较。混搭:把颜色、样式、材质等不同的东西搭配在一起。编制: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制成器物。“中国漆与湘西竹编工艺”是两种事物,用“混搭”合适。透露着:正在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表露出:流露出来;显示出来。填空涉及主语是“巴蜀乡音”,从中能让人感受到“亲切……创新”,用“透露着”更合适。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所填词语修饰“的动态短片”,应该用“栩栩如生”。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么样。就: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横线前后是顺承关系,用“就”更合适。故选A项。
1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题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材料涉及的领域;其次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所给语句的差别,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根据连贯的要求,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该段重点谈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创新,而非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故A、B两项不恰当。从上下文来看,陈述对象应该是“它”,而不是“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主客体上看,“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应该去适应“它”而是相反。故选D项。
19.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A项,“通过以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为手段”,句式杂糅,删去“以……为”;C、D项,“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施了跨界融合”,动宾搭配不当,“实施”应改为“实现”。故选B项。
20.①就是有所不为;②都要好礼乐道;③享受精神世界的愉悦。(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段意:面对贫富的现实境遇,我们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第一空横线后面对“贫而无馅”、“富而无骄”的解释可知,这是劝我们不能做某事,横线处填入“就是有所不为’;
语文 第5页(共5页)
根据第二空后面的内容“好礼”、“乐道”可知,第二空是概括这两句的句子,该空填入“都要好礼乐道”;第三空与“超越物质生活”相对应,填入“享受精神世界的愉悦”。
21.关键信息:①2019年6月14日;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③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④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进
行压缩,注意保留以下关键信息。注意字数限制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洁流畅。应点明新闻报道中的时间是2019年6月14日,主要事件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应点出奖项内容为: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最后点明对人物的评价,评价是: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22.【材料审读】材料内容分为三层:第一层解释自然纪录片行业中的“永不干涉”原则;第二层叙述某摄制组通过“间接干预”救出困在冰坑里的帝企鹅的故事;第三层介绍观众关于摄制组的做法的两种观点。据此可知,材料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原则,如何评价适度改变原则。写作时,可以赞同摄制组的做法,写原则可以灵活改变;也可以反对摄制组的做法,写原则不可改变。当然,也可以辩证分析。
语文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