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起始考试试题(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起始考试试题(附解析Word版)

ID:252063

大小:40.4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学年 第二学期  台州市书生中学   起始考高一语文试卷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2020.2 一、语言文字应用(15)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书人拿租来的一桌一椅,说武松在景阳冈(gǎng)打虎,说李逵从酒楼上跳下去,说十 字坡跟快活林,大名府和扈(hù)家庄。 B. 当索科洛夫被新儿子问及这几年去了哪里,为什么皮大衣不见了,他把撒了一撮(zuǒ ) 盐的面包塞进嘴里,然后脑子一转胡诌(zōu)了一个地方:乌留平斯克。 C. 苏艾看见琼珊憔悴的模(mú )样,心疼地喊着她的昵(nì)称,为她弄了一点掺葡萄酒的 牛奶,还拿了一点面包。 D.担架通过那个开阔的场(chǎng)院的时候,我终于又可以平躺了,有人在我的口袋里摸着, 又划(huá)了根火柴,把点着的烟塞到我的嘴里。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秘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 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B. 清早,太阳一上屋沿,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 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C.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 墙,又散落了玉砌雕阑,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D. 我给他买了一条小小的呢裤子、一件衬衫、一双漏孔皮鞋、一顶草帽。当然咯,这些东西 不但尺寸不对,质料也不合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天乐是很多人心中的男神,不仅是因为长得帅,更因为他是个慈善家,他现在还在使用 翻盖的诺基亚手机,却用结余捐建了一所所希望小学。 B. 当下的诗歌作品辐射出一种明晰的信息,当无法从城市汲取灵感的时候,回归乡村,归于 宁静,会让人有一种新的体验。 C. 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中,“精忠报国”“鞠躬尽瘁”“一诺千金”和“负荆请罪” 等,都在当下获得传承与创新。 D. 苍南霞关瑶洞村的这个案例表明,正是那些举报人义不容辞的实名举报,才使得一些“硕 鼠”成了“见光死”,在网络曝光后丢盔卸甲,身败名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舌尖上的中国 3》毁了前两部的口碑,评分惨不忍睹,这恰恰说明哪怕是美食纪录片的创 作也要坚持自己的精神品格,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作品来引领年轻观众的文化品位和审美需 求。 B. 新浪微博数据调查显示,元旦前的这段时间里,由众多新生代男神出演的《回到明朝当王 之杨凌传》最为网友关注,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近 5000 余万次。 C.为了即将到来的“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我市制定、颁发的《市绿化养护技术标准》《市城 市公园管理标准》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市区绿地日常保洁、养护等均由专业单位承包。 D. 纵观现在中国一线的互联网企业,我诧异地发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个企业能否 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5.下列句子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 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B.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 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C. 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有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 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D. 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 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二、整本书阅读:阅读小说《边城》完成以下小题(10) 6.写出小说四个人物的名字(4) 7.写出小说的故事梗概(100 字以内)(5) 三、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10) 耳根的清静 王开岭 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一片清寂, 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 古人真有耳福啊。 耳朵就像个旅馆,熙熙攘攘,谁都可以来住,且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的那种。其实, 它最想念的房客有两位:一是寂静,一是音乐。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 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 唯一的爱情。 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 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对人间美好之音,明人陈继儒曾历数:“论 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 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 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 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耳朵,从未遭遇这 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条件要求耳朵服贴。机械统治 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 我们拿什么抵御嘈声的进攻呢? 耳塞?地下室?使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隙?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 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 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 会滑肠。 人体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辜、最脆弱。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它永远露 天,只有义务,没有权利。但,耳朵总要反抗点什么。它的反抗即生病:失眠、憔悴、抑 郁……科学家做一研究:观察马路两岸的树,噪音污染越重,树越无精打彩,枝头耷拉,叶 子萎靡,俨然一个惊恐的孩子。和人一样,树是有情绪的,是长耳朵的。 为抚慰可怜的耳朵,我淘过一张 CD,叫《阿尔卑斯山林》,采的是纯粹的自然之声:晨曲、溪流、雀啾、疾风、松涛……买回家的那个下午,我急急关好门窗,打开音响,一个人浸泡 到傍晚。那个下午,耳朵在逃窜,我携它一起私奔,向着遥远的阿尔卑斯。弥漫山林的,无 论什么动静,都是“静”。久违的静,亘古的静,伟大的静。 此后,我多了个习惯,每逢机会,便录下大自然的天籁:秋草虫鸣、夏夜蛙唱、南归雁 声、风歇雨骤、曙光里的雀欢、树叶行走的沙沙……我在储粮,以备饥荒。 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 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不是么?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 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功夫。 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无一座城市致力于“音容”,无一处居所以“寂静”命名。 我们几乎满足了肉体所有部位,惟独冷遇了耳朵。 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选自《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有删改) 8. 赏析文中划线句。(3) 9. 作者说:“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你如何理解这种“饿”的?(3) 10.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4) 四、古诗文阅读(15) (一)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 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 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 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 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 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B.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祖父:祖辈和父辈 C.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自从 D.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却:退却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暴秦之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之也 B.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以相属 C.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 赵尝五战于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3. 下列对课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长于析理,表达的是个人对人、事、文 章等的看法。“论”可以分为政论和史论。B. 选文第二段以史实为据,回顾了六国灭亡的进程,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具体论证了“盖失 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 C. “今日”“明日”夸张地说明三国贿赂秦国的频繁,“五城”“十城”都是虚指,说明贿 赂秦国的土地越来越多。 D. 本文行文纵横恣肆,善用对比,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 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 夕安寝”对比气势逼人,富有表现力。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5)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5.“悲恨相续”“谩嗟荣辱”两句对千百年来来此登高的文人进行了批判,容易让我们联想 到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达类似意思的句子: 。 16. 词人在上阙的最后说“画图难足”,请概括一下上阙景象的特点,然后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上阙。 (三)名句默写。(6 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___________,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师说》) (2)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开妆镜也;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 怀古》) (5)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写作(本大题 40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偶得,即偶然间得到。生活偶得,读书偶得……每个人和不同的人、事、物接触时都会 在看似不经意中有所领悟,这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请以“偶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少于 800 字。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起始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书人拿租来的一桌一椅,说武松在景阳冈(gǎng)打虎,说李逵从酒楼上跳下去,说十 字坡跟快活林,大名府和扈(hù)家庄。B. 当索科洛夫被新儿子问及这几年去了哪里,为什么皮大衣不见了,他把撒了一撮(zuǒ ) 盐的面包塞进嘴里,然后脑子一转胡诌(zōu)了一个地方:乌留平斯克。 C. 苏艾看见琼珊憔悴的模(mú )样,心疼地喊着她的昵(nì)称,为她弄了一点掺葡萄酒的 牛奶,还拿了一点面包。 D.担架通过那个开阔的场(chǎng)院的时候,我终于又可以平躺了,有人在我的口袋里摸着, 又划(huá)了根火柴,把点着的烟塞到我的嘴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然后逐项识别字音正误。A 项,冈 gāng;B 项,诌 zhōu;D 项,场 cháng。故选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秘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 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B. 清早,太阳一上屋沿,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 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C.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 墙,又散落了玉砌雕阑,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D. 我给他买了一条小小的呢裤子、一件衬衫、一双漏孔皮鞋、一顶草帽。当然咯,这些东西 不但尺寸不对,质料也不合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然后逐项识别字形正误。考生平时应注意 积累这方面的知识。A 项,秘—谧;B 项,沿—檐;C 项,退—褪,阑—栏。故选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天乐是很多人心中的男神,不仅是因为长得帅,更因为他是个慈善家,他现在还在使用 翻盖的诺基亚手机,却用结余捐建了一所所希望小学。 B. 当下的诗歌作品辐射出一种明晰的信息,当无法从城市汲取灵感的时候,回归乡村,归于 宁静,会让人有一种新的体验。C. 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中,“精忠报国”“鞠躬尽瘁”“一诺千金”和“负荆请罪” 等,都在当下获得传承与创新。 D. 苍南霞关瑶洞村的这个案例表明,正是那些举报人义不容辞的实名举报,才使得一些“硕 鼠”成了“见光死”,在网络曝光后丢盔卸甲,身败名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 项,结余:结算后的剩余。语境是是说古 天乐自己很节俭,却用节省下的钱帮助别人,应用“节余”。B 项,辐射:以波或粒子的形式 发射辐射能的过程。语境是说诗歌“透露”出明晰的信息,应用“透露”。C 项,耳熟能详: 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这里指对精忠报国等典故非常熟悉,能说得很清楚, 使用正确。 D 项,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这里是说举报人为了正义毫不顾忌个人安 危,应用“义无反顾”。故选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舌尖上的中国 3》毁了前两部的口碑,评分惨不忍睹,这恰恰说明哪怕是美食纪录片的创 作也要坚持自己的精神品格,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作品来引领年轻观众的文化品位和审美需 求。 B. 新浪微博数据调查显示,元旦前的这段时间里,由众多新生代男神出演的《回到明朝当王 之杨凌传》最为网友关注,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近 5000 余万次。 C.为了即将到来的“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我市制定、颁发的《市绿化养护技术标准》《市城 市公园管理标准》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市区绿地日常保洁、养护等均由专业单位承包。 D. 纵观现在中国一线的互联网企业,我诧异地发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个企业能否 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全句,然后按照主谓宾 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 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 项,“引领……需求”,搭配不当,应改为“满 足……需求”。 B 项,“阅读量近 5000 余万次”不合逻辑,删掉“近”或“余”;搭配不当, “阅读量……次”。C 项,结构混乱,“我市制定、颁发的《市绿化养护技术标准》《市城市公园管理标准》”中“的”字应改为“了”字。故选 D。 5.下列句子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 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B.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 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C. 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有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 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D. 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 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掌握常用标点的使用方法,熟悉经常设 置的错误点,答题时注意比对。 A 项,两句话都是陈述语气,两个“?”第一个应改成 “,”,第二个应改成“。”。B 项,句内括号(《管子·牧民》)应放到双引号外面。C 项, “.…..”与“等等”只保留一个。故选 D。 6. 略。 7. 7.略 (二)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耳根的清静 王开岭 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一片清寂, 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 古人真有耳福啊。 耳朵就像个旅馆,熙熙攘攘,谁都可以来住,且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的那种。其实,它最想念的房客有两位:一是寂静,一是音乐。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 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 唯一的爱情。 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 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对人间美好之音,明人陈继儒曾历数:“论 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 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 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 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耳朵,从未遭遇这 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条件要求耳朵服贴。机械统治 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 我们拿什么抵御嘈声的进攻呢? 耳塞?地下室?使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隙?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 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 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 会滑肠。 人体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辜、最脆弱。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它永远露 天,只有义务,没有权利。但,耳朵总要反抗点什么。它的反抗即生病:失眠、憔悴、抑 郁……科学家做一研究:观察马路两岸的树,噪音污染越重,树越无精打彩,枝头耷拉,叶 子萎靡,俨然一个惊恐的孩子。和人一样,树是有情绪的,是长耳朵的。 为抚慰可怜的耳朵,我淘过一张 CD,叫《阿尔卑斯山林》,采的是纯粹的自然之声:晨曲、 溪流、雀啾、疾风、松涛……买回家的那个下午,我急急关好门窗,打开音响,一个人浸泡 到傍晚。那个下午,耳朵在逃窜,我携它一起私奔,向着遥远的阿尔卑斯。弥漫山林的,无 论什么动静,都是“静”。久违的静,亘古的静,伟大的静。 此后,我多了个习惯,每逢机会,便录下大自然的天籁:秋草虫鸣、夏夜蛙唱、南归雁 声、风歇雨骤、曙光里的雀欢、树叶行走的沙沙……我在储粮,以备饥荒。 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 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不是么?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功夫。 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无一座城市致力于“音容”,无一处居所以“寂静”命名。 我们几乎满足了肉体所有部位,惟独冷遇了耳朵。 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选自《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有删改) 8. 赏析文中划线句。 9.作者说:“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你如何理解这种“饿”的? 10.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 【答案】8. 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生动的表达耳朵被动的接纳各种声音;为下文写耳朵最喜 欢的声音是“寂静”和“音乐”做铺垫。 9. 因为城里只能听见各种喧嚣的声音,机器发出的刺耳的声音;而耳朵最喜欢的声音是“寂 静”,是大自然的声音;这在城里是很难听到的,所以说“城里的耳朵,多数时候是饿的。” 10.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古人有耳福,能听到寂静的声音,与今人只能听到喧嚣的声音进 行对比,表达对古人的羡慕,对现在社会喧嚣环境的惋惜和不满;将嘴巴、眼睛的有福与耳 朵被虐作对比,表达对耳朵遭受冷遇的同情。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 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 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 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 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 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B.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祖父:祖辈和父辈 C.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自从 D.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却:退却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暴秦之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之也 B.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以相属 C.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 赵尝五战于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3. 下列对课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长于析理,表达的是个人对人、事、文 章等的看法。“论”可以分为政论和史论。 B. 选文第二段以史实为据,回顾了六国灭亡的进程,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具体论证了“盖失 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 C. “今日”“明日”夸张地说明三国贿赂秦国的频繁,“五城”“十城”都是虚指,说明贿 赂秦国的土地越来越多。 D. 本文行文纵横恣肆,善用对比,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 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 夕安寝”对比气势逼人,富有表现力。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答案】11. B 12. C 13. B 14.(1)(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 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2)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 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 国,确实是不得已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5.“悲恨相续”“谩嗟荣辱”两句对千百年来来此登高的文人进行了批判,容易让我们联想 到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达类似意思的句子: 。 16词人在上阙的最后说“画图难足”,请概括一下上阙景象的特点,然后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上 阙。 【答案】1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6. 景象特点:壮丽肃杀,高远开阔。用典:“千里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 练”;比喻:“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 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争相聚在一起。运用修辞使一幅金陵壮美的锦绣江山图生动地展现在读 者眼前。 (三)名句默写。(6 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___________,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师说》) (2)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开妆镜也;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 怀古》) (5)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 (1). 彼与彼年相若也 (2). 官盛则近谀 (3). 蜂房水涡 (4). 矗不知 其几千万落 (5). 明星荧荧 (6). 梳晓鬟也 (7). 早生华发 (8). 一尊还酹江月 (9). 佛狸祠下 (10). 一片神鸦社鼓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