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丰中学2019-2020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选修)(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新丰中学2019-2020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选修)(附解析Word版)

ID:251933

大小:916.4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4-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选修)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 70 分,每题 2 分) 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的多其 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 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蓝巨星属于 A. 星云 B. 恒星 C. 行星 D. 卫星 2. 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条件差②宇宙环境不安全③无大气层存在④温度过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 B 2. D 【解析】 【1 题详解】 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能自己发光,发热,蓝巨星属于恒 星,B 对。星云是由很多恒星系统组成,不是星球,A 错。行星、卫星自己不会发光,C、D 错。 【2 题详解】 围绕蓝巨星运行 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是太阳的 500 倍,太强,①错。 有时吞噬行星,宇宙环境不安全,②对。不能判断无大气层存在,③错。温度过高,不适宜 生命生存,④对。D 对,A、B、C 错。 【点睛】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能自己发光,发热,蓝巨星属于恒星。星云是由很多 恒星系统组成,不是星球。有时吞噬行星,宇宙环境不安全。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温 度过高。 1971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 的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140 年的《淮南子》这部著作中,也 有“日中有踆马”的记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今天看来,日中“乌鸦”其实是( ) A. 耀斑 B. 黑子 C. 日珥 D. 太阳风 4. 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 ) A. 提供光热资源 B. 干扰有线电短波通信 C. 产生极光现象 D. 增强水体运动的动力 【答案】3. B 4. C 【解析】 【3 题详解】 太阳活动发生时,有时太阳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斑点,叫太阳黑子。材料中提到的太阳中间有 一只三趾的乌鸦黑色的乌鸦,今天看来,日中“乌鸦”其实是就是黑子,黑子其实并不黑,只 是比周围的温度低,显得比较暗,古人看起来像“乌鸦”。故 B 选项正确;耀斑是色球表面突 然增亮的现象,与题干描述不符;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 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与题干描述不符;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射出的 超高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与题干描述不符,故 ACD 选项错误。 故选 B 【4 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日中“乌鸦”其实是黑子。当黑子增多时,太阳活动增强,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不 是有线通信;当黑子增多时,太阳活动增强,可产生极光现象,故 B 错误,C 正确;为地球提 供光热资源和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的影响,不是太阳活动的影响,故 AD 错误。综上 C 选 项正确,ABD 选项错误。 故选 C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 图中的北京、新加坡、纽约和巴西利亚四个城市中,位置完全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中纬 度地区三个条件的是(  ) A. 北京 B. 纽约 C. 新加坡 D. 巴西利亚 6. 图中的北京(39°54′N,116°23′E)位于新加坡(1°22′N,103°45′E)的(  ) A. 西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北方向 【答案】5. B 6. D 【解析】 本题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判读与两点之间方向的判断。 【5 题详解】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 20°W-0°-160°E,西半球为 160°E-180°-20°W,中纬度为南北纬 30°-60°,由图可知北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A 错;纽约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中纬度,B 对;新加坡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C 错;巴西利亚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低纬度,D 错。故本题选择 B。 【6 题详解】 从纬度来分析,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北京纬度偏高,故北京位于纽约的北边;从经度来分析, 从北京的 116°23′E 位于新加坡 103°45′E 的东边,两者之间经度差小于 180°,故北京位 于新加坡的东边。所以北京位于新加坡的东北方向。故本题选择 D。 晨昏线即晨昏圈,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完成下列问题。 7. 关于晨昏线(圈) 叙述,错误的是 A. 晨昏线(圈)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B. 晨昏线(圈)上的太阳高度永远是 0° C. 晨昏线(圈)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D. 晨昏线(圈)任何时候都将地球平分 8. 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是 的A. ② ④ ⑥ B. ① ③ ⑤ C. ① ② ④ D. ② ⑤ ⑥ 【答案】7. C 8. B 【解析】 本题考查晨昏线特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是昏线;晨昏线(圈)任何时候都将地球平分;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晨昏线(圈)与经线圈重合;晨昏线(圈)上表示是日出或日落时刻,太阳高度永远是 0°;晨昏 线(圈)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7 题详解】 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圈)与经线圈重合,A 正确;晨昏线(圈) 上表示是日出或日落时刻,其时太阳刚好在地平线上,太阳高度永远是 0°,B 正确;面向太 阳是昼,背向太阳是夜,晨昏线(圈)任何时候都将地球平分,D 正确;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 西向东,晨昏线(圈)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C 错。选 C 正确。 【8 题详解】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图中① ③ ⑤是晨线,② ④ ⑥是昏线。选 B 正确。 9.下图为一条河流沿 35°N 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 北岸受冲刷严重 C. 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D. 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D 【解析】 【分析】考查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转偏向力对地表运 动物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与物体 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详解】 根据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规律可知,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右岸冲刷,左岸沉积,故图中沙坝将 与北岸相连。故选 D。 北京时间 2016 年 10 月 19 日凌晨 3 时 31 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 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 9 月 15 日 22 时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 的首次交会对接。6 时 32 分,景海鹏、陈冬以飘浮姿态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0.位于美国火奴鲁鲁(檀香山)(21°19′N,157°05′W)的中国留学生收看景海鹏、陈冬先后 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直播时,当地的区时是( ) A. 9 月 14 日 9 时 31 分 B. 10 月 18 日 9 时 31 分 C. 9 月 19 日 12 时 32 分 D. 10 月 18 日 12 时 32 分 11. 当天宫二号发射入轨时,与北京日期不同 地区,其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12 B. 1/5 C. 1/8 D. 11/12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 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北京时间 2016 年 10 月 19 日 6 时 32 分,景海鹏、陈冬以飘浮姿态先后进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所以根据火奴鲁鲁(檀香山)经度 157°05′W 可知该地位于西十区,比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晚 18 个小时,计算出当地的区时为 10 月 18 日 12 时 32 分。故本题选 择 D。 【11 题详解】 天宫二号发射入轨时,北京时间为 9 月 15 日 22 时,150°E 的地方时为零时经线,从 150°E 向东到 180°与北京处于不同日期,其范围 30°,占全球的 1/12。故本题选择 A。 下图为 12 月 22 日 a、b、c、d 四城市昼夜长短情况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 下列各题。 的12. a、b、c、d 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3. a、b、c、d 四城市按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acbd B. acdb C. cadb D. dcab 【答案】12. A 13. C 【解析】 【12 题详解】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读图可知,图中 a 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b 出现极夜现象,应位于北极圈及以北地区,c 昼长夜短,位于南 半球的南极圈以北地区,d 昼短夜长,位于北极圈到赤道之间,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a 位于赤道上,线速度最大,故选 A。 【13 题详解】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读图可知,图中 a 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b 出现极夜现象,应位于北极圈及以北地区,c 昼长夜短,位于南 半球的南极圈以北地区,d 昼短夜长,位于北极圈到赤道之间,a、b、c、d 四城市按由南向 北的顺序排列为 cadb,故选 C。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昼长大于夜长。赤道上昼夜等长,12 小时白 天,12 小时夜晚。其它地区与赤道相比,距离赤道越近,与赤道的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所 以根据各地昼长或夜长与赤道昼夜长短的差值,可以判断纬度高低。 下面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秋分(9 月 23 日前后) B. 春分(3 月 21 日前后) C. 寒露(10 月 8 日) D. 清明(4 月 5 日) 15. 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 南半球,向北移 B. 北半球,向北移 C. 北半球,向南移 D. 南半球,向南移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 题详解】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 6:10,日落时间为 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 小时 48 分; 明日日出时间为 6:09,日落时间为 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 小时 50 分。这两 天昼长小于 12 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 12 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 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日,B 正确;秋分(9 月 23 日)直射点位于赤 道向南移动,昼夜等分为 12 小时,A 错误;寒露(10 月 8 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 错误;清明(4 月 5 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夜短,D 错误。故选 B。 【15 题详解】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 6:10,日落时间为 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 小时 48 分; 明日日出时间为 6:09,日落时间为 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 小时 50 分。这两 天昼长小于 12 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 12 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 北移动且接近赤道,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相反;直射点在南半球(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当直 射点向北移动时(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南 移动时(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相反。 赵先生居住在某县城(40°N)乐康小区乙楼(见下图),甲、乙两楼各 18 层,每层 3 m,两 栋楼的间隔为 38 m。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 赵先生发现每年立冬(每年 11 月 7 日或 8 日)这一天正午,甲楼的影子恰好遮挡住自己 住房的窗户,则赵先生的住房正午时被甲楼的影子遮挡的时间大约持续(  ) A. 1 个月 B. 2 个月 C. 3 个月 D. 4 个月 17. 魏先生拟在乙楼购买一套住房,为保证住房全年采光充分,最低应选择(  ) A. 12 层 B. 13 层 C. 14 层 D. 15 层 【答案】16. C 17. B 【解析】 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6 题详解】 赵先生所在的县城位于北半球,冬至这一天正午的物体影子最长,然后逐渐缩短。根据太阳 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判断,从立冬到冬至大约一个半月,此时赵先生的住房正午时会被甲楼的 影子遮挡,相对应的,冬至过后仍会有约一个半月的时间被遮挡,因此赵先生的住房正午时 被甲楼影子遮挡的时间大约持续 3 个月。故选 C。 【17 题详解】 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楼影最长,如果冬至日正午甲楼的影子不能到达魏先生所购住房的窗户, 即可保证全年采光充分。冬至日时,该小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90°-(23°26′+ 40°)≈26.5°。当甲楼某层至楼顶的高度所产生的影长恰小于楼间距(38 m)时,该层即为魏 先生在乙楼欲购住房的最低楼层。假设所产生的影长恰好等于楼间距的甲楼某处至楼顶的高 度为 h,则 h=38 m×tan 26.5°≈38 m×0.5=19 m,每层楼的高度为 3 m,则 19 m 跨越了 6 层楼多(不足 7 层),从楼顶向下数 7 层,为 12 层,该层有部分高度在冬至日正午可被遮挡, 则 13 层为能保证全年采光充分的最低楼层。故选 B。 18.坝上草原篝火晚会是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参与晚会的游客发现,篝火火堆越大,烟气上 升越高。篝火火堆越大,烟气上升越高的主要原因是篝火附近(  ) 的A. 风力大 B. 亮度大 C. 气温高 D. 气压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气流的垂直运动与地面冷热不均有关,点燃篝火,人为制造了同一水平面的温度差 异,会形成小型的热力环流,篝火堆越大,附近地面受热温度越高,气流带动烟气受热上升 幅度越高,C 正确;篝火堆外的四周受热较少,温度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 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的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四周流向气压较低的篝火堆,形成水平 运动的风,不是引起烟气上升的原因,A 错误;烟气上升越高和气流有关,和亮度无关,B 错; 地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 压,D 错误。故本题选择 C。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 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②环节的散失 B. 增强了③环节 C. 增强了①环节 D. 增强了④环节 20. 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 减弱②,保持地温 B. 反射①,降低地温 C. 反射④,增加光效 D. 吸收④,增加地温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 题详解】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 主要原理是地膜对地面辐射是个隔热层,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也就是图中的②,A 对。地 膜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③环节、太阳辐射的总量①环节,也不能增强云层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④ 环节,B、C、D 错。故本题选择 A。 【20 题详解】 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可有效提高苹果品质,其主要的作用 是反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环节,增加光效,利于苹果上色,C 对。与减弱地面辐射②环节 无关,A 错。反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总量①环节,在大气的上界,C 错。反光地膜阻起到挡地 面吸收太阳辐射④环节,而不是吸收增加地温,D 错。故本题选择 C。 21.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 a、b、c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 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 C. 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D. 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可知:地方时为 12 时的 时候,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等量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最短,受到大气的削 弱最少,到达地面的最多,所以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时刻是当地地方时 12 点;地方时 12 时 以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虽然开始减少,但仍然足够用于支出,直到地方时 13 时左右, 地面热量收支平衡,地面温度达到最大值,所以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是当地地方时 13 时左右; 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13 时左右,地面向大气提供的热量最多,13 时以后,大气获得的地面 辐射虽然开始减少,但仍然足够用于支出,直到地方时 14 左右,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大气温 度达到最大值,所以大气温度最高的时刻是当地时间 14 点左右。所以图中 a、b、c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故本题选择 A。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百帕),回答下面小题。 22. 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 O→M→N→P→O B. M→N→O→P→M C. M→N→P→O→M D. N→M→O→P→N 23. 下面图中能正确表示 N 的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的是 A. B. C. D.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 题详解】 读图,根据海拔高度 MN 位于近地面,气压较高。OP 位于高空,气压较低。在水平方向上,由 高压吹向低压,在竖直方向上,近地面高压处是下沉气流,低压处是上升气流。即 M 处是下 沉气流,N 处是上升气流。若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M→N→O→P→M,B 对。A、C、 D 错。 【23 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近地面 N 气压低于 M。N 处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凹,A、B 错。在近地面,N 处 气压低,气温高,等温面向上凸,与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D 对,C 错。 图为“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4. 图中①~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下列能有效缓解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 A. 提高建筑物高度 B. 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D.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 题详解】 读“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可以知道,②③位于近地面,①④位于高空。根据海拔越高气 压越低的原理可知,③气压大于④,②气压高于①。另外,③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②气 流下沉,形成高压,故②气压高于③,所以①②③④气压由高到低顺序为②③④①,最高为 ②,据此分析选 B。 【25 题详解】 提高建筑物高度,会导致城市风力减弱,热量不易散失,加剧热岛效应,A 错。增加市区道路 密度,会导致城区机动车数量增多,交通排放的热量增多,热岛效应增强,B 错。加强城市绿 化建设,会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能力增强,降低热岛效应,C 对。扩大中心城区 面积对缓解热岛效应作用不大,D 错。据此分析选 C。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 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 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 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 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 26.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故 A 错误;晚 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海洋盛行上升气流,故 B 正确; 晚上的山峰与山谷之间,谷地气温较山峰高,故谷地盛行上升气流,山坡盛行下沉气流,C 错 误;城市为热岛,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D 错误。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 为等压线,P1、P2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 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 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7. 若该图表示北半球高空,且 P1 数值小于 P2 数值,则 O 点的风向可能为(  ) A. ③ B. ④ C. ⑦ D. ⑧ 28. 若该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且 P1 数值大于 P2 数值,则 O 点的风向可能为(  ) A. ③ B. ④ C. ⑥ D. ⑦ 【答案】27. C 28. C 【解析】【27 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P1 数值小于 P2 数值,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风向向右偏,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O 点的风向为⑦,C 正确。 【28 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P1 数值大于 P2 数值,⑤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O 点的风向为⑥,C 正确。 【点睛】 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中 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 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 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 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读“低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图中受上升气流控制区域的气候特征是(  ) A. 高温多雨 B. 高温少雨 C. 温和多雨 D. 温和少雨 30. 图中近地面风向为(  )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答案】29. C 30.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学生要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熟悉气压和带风带对气 候的影响。 29 题详解】 图中受上升气流控制区域位于赤道地区,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选择 A。 【30 题详解】 图中位于风带为东北信风带或东南信风带,近地面风向为偏东风,选择 A。 31.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风带由北到南排序正确的是( ) A. cadb B. bdac C. dbac D. cab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a 是南半球的信风带,b 是北半球的西风带,c 是南半球的西风 带,d 位于赤道附近,是北半球的信风,故图中风带由北到南排序正确的是 bdac。故本题选 择 B。 下图为不同季节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图中左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 10°~20°盛行东北信风 C. 20°~30°盛行东南风 【D. 30°~40°盛行西北风 33. 左、右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 左图表示 3 月份、春季 B. 右图表示 7 月份、夏季 C. 左图表示 9 月份、秋季 D. 右图表示 1 月份、冬季 【答案】32. B 33. B 【解析】 【32 题详解】 图示显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示意图,据图可知甲图副热带高气压带位 于 30°以南,故甲图为北半球冬季。根据上述分析,0°~10°N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A 错误;10°N~20°N 常年受北半球的信风带的控制,北半球的信风带为东 北信风,故 B 对;20°N~30°N 此季节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 错误;30°N~40°N 不考虑 海陆的影响,此季节受北半球西风带的控制,即西南风,D 错。故本题选择 B。 【33 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图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 30°以南,故甲图为北半球冬季,A、C 选项错误;图乙副 热带高气压带位于 30°以北,故乙图为北半球夏季,B 正确 D 错误。故本题选择 B。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完成下列小题。 34. 1 月,图中 A 地盛行(  )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35. 当 C 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 A 地高温多雨 B. 正值 1 月份左右 C. C 地形成高压中心 D.B 地寒冷干 燥 【答案】34. D 35. B 【解析】 【34 题详解】图示 A 地位于亚洲的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1 月份,受亚洲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季风。 故本题选择 D。 【35 题详解】 读图,C 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当盛行西北季风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 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北季风,此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A 地寒冷干燥,A 错;正 值 1 月份左右,符合北半球冬季,B 对;C 地形成低压中心,C 错;B 地位于热带,终年高温, 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季,D 错。故本题选择 B。 二.综合题(满分 30 分) 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代表北半球节气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甲图中 A、B、C 三地中,昼由长到短的排列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3)此刻,B 点上可以观测到现象 (填日出或日落),B 点昼长是_ __ 小时。 (4)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是____________,处于晨昏线上 A 点的太阳高度是 _________,C 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 【答案】(1)冬至 (23°26′S,90°E) (2)A>C>B A>C>B A=B=C (3)日落 6 小时 (4)由 23.5°s (23°26′S 或者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0° 昼短夜长 【解析】 (1)甲图逆时针自转,因此是北半球,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代表北半球节气是冬至,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线在南回归线即 23.5°S,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 90°E,故直射 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S,90°E)。 (2)冬至日,全球各地从北向南昼长越来越长,据此判断,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是 ACB。自转 线速度分布规律为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据此结合图中三地的纬度可判断线速度由大到小 排列为 ACB。除极点外,地球上各地的角速度处处相等。 (3)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 B 点此时正处于由白天向黑夜的过渡线上,即 B 点位于昏线上, 此时可观测到日落。90°E 为 12 点,则此时 B 点为 15 点,据此算出 B 点昼长为(15-12)×2=6 小时。 (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太阳直射 点在南回归线,故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处 于晨昏线上的 A 点,也是赤道上的点,正值日出,其太阳高度是 0,C 点位于北回归线,此日 达到全年昼长的最小值,其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 【点睛】 冬至日,全球各地从北向南昼长越来越长。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为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除极点外,地球上各地的角速度处处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 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90°-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与当地纬度 的差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 中最小值。 37.读华北地区某城市 11 月 13 日 20 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 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________(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热岛 由郊区吹向市区 (2)A (3)大于 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解析】 【详解】(1)读图可知城市中心区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此图反映了城市具有热岛效应;在 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由于郊区气温低于城区气温,城区气流上升,郊区 气流下沉,从而可知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形成从郊区吹向城区。 (2)此图所示的热岛效应显示城市中心区气温高于郊区,这是由于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释 放大量热量,气温高于郊区而形成的热岛效应。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会导致气温 降低,不会形成图示效应。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对该效应的影响不是最主要的。城市上 空云量较周边多。据此选 A。 (3)根据上题结论,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而城区由于汽车尾气和工 厂排放的废弃多,导致城市中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因而城区的降水几率远大于郊区。 【点睛】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 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 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 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 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38.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 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 b),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 A 气压带名称________,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________。(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 a 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 b 中________(填甲或 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 (3)每年 2 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 ________。 【答案】 (1). 赤道低气压带 (2). 高温多雨 (3). 甲 (4). 西北风 (5). 蒙 古-西伯利亚高压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影响。 【详解】(1)图示 A 为分布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由于所处低纬,且盛行上升气流,故 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2)图 a 中气压带风带向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如图 b 中甲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盛行西北风。 (3)“倒春寒”是受冷空气影响,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 亚高压),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点睛】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带带和风带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受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欧大陆冬季形成高压中心,夏季形成低压中心。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