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江西萍乡湘东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江西萍乡湘东中学)

ID:251168

大小:32.3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1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月考卷 第 1 页 2019~ 2020 学年高一年级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150 分钟 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弘扬中华传统勤劳美德 勤劳是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中国人的劳动精神一代代传承,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劳动观念的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劳动的范畴和内涵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延展,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 劳动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是当下国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人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历史基点。 勤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贯彻始终的道德倡导。人类劳动发展分为奴役劳动、谋生劳动、体面劳动、 自由劳动四个阶段。对人类社会劳动的认知和热爱,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多有论及。《大戴礼记·武 王践祚·履屡铭》中写道:“慎之劳,则富。”强调的是财富和劳动的关系。自古以来,对劳动的肯定 和赞美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尚书·周官》中写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古今药石·续 自警篇》中写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意思是人们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 不会缺乏衣服与食物,勤劳能够让人避免饥饿与寒冷。先秦儒家关注的是一种“礼制”,而不是使用价 值层面的劳动致富,也不是精神价值层面的劳动快乐,是一种自然分工的“伦理化”,为中国古人构建 了一种脱离田间生产的劳动价值理论;后世儒家分离了“劳”和“思”两个概念。正如孟子所言:“劳 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荀子在《天论》中所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表达了对勤劳耕 作和勤俭节约的认同。墨家是劳动者的学派,《墨子·非命下》说:“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 得息。”这是中国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思想的萌芽。墨家思想兼容并蓄,形成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必要成 分,是民族振兴、国家进步的精神力量。《清仁宗味余书室全集》中写道:“农夫不勤则无食;桑妇不 勤则无衣;士大夫不勤则无以保家。”佛、道两家对于劳动和农业持消极态度,法儒两家主张繁衍人口, 认为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孟子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民思想,经过长期语文月考卷 第 2 页 的文化大融合,儒、释、道、墨、法等多家思想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勤于劳动”被看作是“修齐治 平”的根本性的道德品质,深深滋养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的精神心田。 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生活本身和精神意境。魏晋诗人陶渊明所作《归园田居·其三》展 现出我国古代人民早起劳作,傍晚收工,期待有好收成的场景,展现出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形象。唐代 诗人李绅写的《悯农》,融洽地将珍惜食物与辛勤劳动结合起来,一直影响塑造着中国人的勤俭节约的 美德。唐代诗人王维的《春中田园作》的前四句展现出了古代人们愉快劳动的情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可见,劳动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劳动的协作性还可以培养人的互助和团结精神。自强不息是古代劳 动人民战胜困难的智慧之源。古代物质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勤劳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积极探索。 到了宋明时期,科技、手工业都变得发达。宋朝时发明了天文仪等多种精密仪器,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 西洋代表了那个时代科技造船业的世界先进水平。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在各个领域:栩栩如生 的兵马俑、巍峨长城、巧夺天工的都江堰、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素纱禅衣、榫卯结构、记里鼓车等等, 无一不是凝聚劳动者勤劳智慧的伟大成果,尽责、乐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这些遗宝成为历史的烙 印和华夏子孙精神的内核。 (摘编自 2019 年 06 月 03 日《光明日报》第 15 版)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用郑和下西洋的事例来表明当时中国造船业世界一流,中华儿女自强不息。 B.文章第二、三两段都大量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D.文章末段用古代劳动人民伟大成果,证明工匠精神也是华夏子孙精神内核。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勤劳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积极探索,在劳动中磨炼了意志,在劳动的协作性中培养了互助和团结的 精神。 B.《墨子·非命下》说“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表明当时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思想比较 成熟。语文月考卷 第 3 页 C.墨家思想能兼容并蓄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振兴、国家进步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力 量。 D.先秦儒家关注的“礼制”,是一种自然分工的“伦理化”,认为脱离田间生产的文化人也能创造劳动价值。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勤于劳动”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性的道德品质。 B.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当下国人就能建立起文化自信。 C.中国人的劳动精神一代代传承,完全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劳动观念和勤劳美德。 D.李绅写的《悯农》将珍惜食物与辛勤劳动结合,形成了中国人勤俭节约的美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蔡元培的富贵 余世存 ①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 ②说蔡先生的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他一生没有置备私产。他亲历清朝、北洋、民国,为 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很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 租居而已。这样的国士,确实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以国事天下事为念。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念兹在兹。 ③蔡元培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他发布了褒扬令,称赞他“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推行主义, 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吴稚晖的挽联是“平 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④蔡元培做官的机会太多,可以过衣食无忧的日子,富贵于他是可望可即之事。但跟一般寒酸文人 不同,蔡先生生性豪放,不拘小节,爱花钱,爱请客。据说妻子为此非常不满,两人经常吵架。儿子证 实,父亲置业并不困难,后来不仅没有置业而且没有积蓄的原因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语文月考卷 第 4 页 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用来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 ⑤一生受惠于蔡元培先生的人太多了。随便即能想到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溟等人,还有众多 的学生、看门人,都得益于蔡先生。甚至到他晚年,仍然如此。有人回忆,先生晚年,旅居香港,生活 极端拮据,仍不忘周济他人。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名叫廖平子,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粮。 廖常将诗作呈予蔡先生,先生知其生活清贫,即赠其法币拾元,每月皆然,数年不断。 ⑥一般的官吏极易为官场习气所染,习惯了当官做吏后,再难以回归平实,难以自食其力。在这方 面,蔡元培的自给自足是中国人中少有的。1907 年,40 岁的蔡元培放弃国内的身份地位,在驻德公使孙 宝琦的帮助下赴德,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后公派留学机会搁浅,但蔡元培没有放弃,决定自费。当时他 还需要抚养妻儿四口,孙宝琦答应每月资助银子 30 两,让他在驻德使馆中做兼职,但使馆只应允照顾食 宿,不提供职务和薪金。为此,蔡元培给当时在德学习的唐绍仪侄子唐宝书、唐宝潮做家庭教师,为他 们讲授国学,每月报酬 100 马克。他还通过同乡挚友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为该馆著文或编译,每月 稿酬 100 元,如此保证留学所需,并维持国内妻儿的生活。 ⑦他自称“好好先生”,但实则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终生都涉足官场, 然辞职之烦扰于他却是家常便饭。 ⑧1898 年,蔡元培时任翰林院编修。传统中国社会,中进士点翰林后,就意味着升官发财,光宗耀 祖,更意味着身系国之重望参与写史之列。但戊戌政变后,蔡元培却选择了辞职。1912 年,蔡元培就任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 月 2 日,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他向袁当面请辞。1917 年,蔡元 培任北京大学校长。7 月 3 日,因抗议张勋复辟,他向黎元洪提出辞职,后复任校长。1919 年,北京市 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工要求政府以现金发薪而罢课,教育部未能及时应对,蔡元培与其他各大专院校校长 联名辞职。1920 年 1 月 8 日,蔡元培再度辞职,直至教育部对教职工所提要求完全承认才复职。1928、1929 那两年,蔡元培几乎月月都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坚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坚辞中 央政治会议委员,坚辞国民政府委员……有人统计,蔡元培一生辞职有 24 次之多,其中为北大辞职 7 次。 ⑨我们由蔡元培的生计及态度可以试图接近这位圣贤的心地。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拿世界各国 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 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 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蔡元培的贡献可谓大哉。恩格斯曾称赞但丁:“封建中世纪的语文月考卷 第 5 页 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我们看 蔡元培在传统与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庶几近之。 (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蔡元培不为官场习气所染,自食其力,公派留学无法实现之时,便放下身段做家庭教师,在驻德公使 孙宝琦的帮助下为上海商务印书馆著文或编译以赚取生活费用。 B.蔡元培晚年生活并不宽裕,却依旧不改乐善好施的品性,在其旅居香港之时资助广东籍诗人廖平子创 作诗歌长达数年之久。 C.蔡元培一生为国家社会服务,地位不可谓不高,但他没有谋私谋家,收入微薄,却常常捐助公益事业, 接济困难亲友、学生。 D.蔡元培不仅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以国事为念的国土,每每遇到学潮、罢工、政变之事,他都能以 实际行动表明态度,追求正义,不为强权荣华所趋。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蔡元培为官期间屡次辞职,有人统计,他一生辞职多达 24 次,从中表现了他人格独立、不怕权贵不 慕功名的品质。 B.作者通过客观的史料、文字资料,介绍了蔡元培的为人和社会影响;在编排、叙述的过程中,又融入 了自己态度鲜明的主观性评价。 C.文章第⑨段指出,以校长身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外,恐 怕找不到第二个。 D.蔡元培为官多年但没有积蓄,主要原因是他把所有收入都捐给了社会公益事业及接济有困难的亲友、 学生了。 6.文章从哪几方面写“蔡元培的富贵”?请简要分析。(6 分)语文月考卷 第 6 页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马灯 鲍尔吉·原野 那年我到坝后,干什么去已经忘了,但脑子里挂记着那盏马灯。我们住在大车店的一铺大炕上,睡 20 多人,都是马车夫。白天,我和主车夫老杜套上我们的马车,拉东西。把东西从这个地方拉到那个地方, 好像拉过羊圈里的粪。那羊圈真是世上最好的羊圈,起出 20 多公分厚的羊粪,下面还有粪,黑羊粪蛋子 一层一层地偷偷发酵,甚至发烫,像一片一片的毡子,我简直爱不释手。并沉醉于羊粪发酵发出的奇特 气味中。 晚上,我们住大车店。 大车店没拉电、客房挂一盏马灯,马厩挂一盏马灯。晚上,车夫们掰脚丫子,亮肚子,讲猥亵笑话。 马灯的光芒没等照到车夫脸上就缩在半空中,他们的脸埋在黑暗中,但露着白牙。不刷牙的车夫,这时 也被马灯照出洁白的牙齿。苇子编的炕席已经黄了,炕席的窟窿里露出炕的黑土。肮脏的看不出颜色的 被褥全在马灯的光晕之外。房梁上,悬挂着一尺左右,像暖瓶一样的马灯。灯的玻璃罩里面的灯蕊燃烧 煤油。花生米大小的火苗发出刺目的白光,马灯周围融洽一团桔黄的光芒,仿佛它是个放射黄光的灯, 马灯的玻璃罩像电吹风的风筒,罩子四周是交叉的铁丝护具。装煤油的铁盒是灯的底座,可装二两油。 蛾子在屋顶缭绕,它们靠近灯,但灯罩喷出的热气流把它们拒之灯外。不久,车夫们响起鼾声,这 声音好像是故意发出的极为奇怪的声音。你让一位清醒的人打鼾,他发不出梦境里的声音,他忘记了梦 中的发声方法。有人像唱呼麦一样同时发出二、三个声音,有低音、泛音和琶音,有许多休止符使之断语文月考卷 第 7 页 断续续。有人在豪放地呼出嚕之后,吸气却有纤细的弱音,好像他嗓子里勒着一根欲断的琴弦,而且是 琵琶的弦,仿佛弹出最后一响就断了,但始终没断。打呼噜的人大都张着嘴,但闭着眼。他们张嘴的样 子如同渴望被解救出来。我半夜解手回屋,背手踱步,在马灯的光亮下视察过这些打鼾的车夫,洞开的 嘴还可以寓意失望,吃惊和无知。他们是够无知的,把这个村的羊粪拉到另一个村的地里。其实,我看 到那个村也有羊圈。那时候,农村里的一切都归公社所有,拉哪个羊圈的粪都一样。就像一家人,把这 个碗里的饭拨到那个碗里一样。车夫们睡姿奇特,如果在他们脸上和身上喷上一些道具血,这就是个大 屠杀现场或者先烈就义图。有人仰卧,此乃胸口中弹,有人趴着,背后中弹。有人侧卧并保留攀登的姿 式,证明他气绝最晚,想从死人堆爬出去报信但没成功。 即使不解手,我也希望半夜醒来到外面看看夜景。夏夜的风带着故乡性,它从虫鸣、树林、河面吹 来,昆虫在夜里大摇大摆地爬,爬一会儿,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月亮瘫痪在一堆云的烂棉花套子里。 我看到夜越深,天色越清亮。接壤黑黲黲的土地的天际发白。可见“天黑”一词不准,天在夜里不算黑, 有星星互相照亮,是地黑了。被树林和草叶遮盖的地更黑,这正是昆虫和动物盼望的情景。在黑黑的土 地上,它们瞪着亮晶晶的眼睛彼此大笑。夜风裹着庄稼、青草和树林里腐殖质的散发的气味,既潮湿、 又丰富。我回屋,见马厩里的马灯照着马。木马槽好像成了黑石槽,离马灯最近那匹马大张着眼晴往夜 色里看。灯亮照亮它狭长的半面脸颊,光晕在它鼻梁上铺了一条平直的路。马在夜色里看到了什么?风 吹了一夜却没有吹淡夜色。那些踉跄着接连村庄的星星就像马灯。喝醉了的大车店老板手拎马灯,如同 拎一瓶酒。他走两步路,站下想一想,打一个嗝。青蛙拼命喊叫,告诉他回家的路,但他听不懂。夏夜, 马灯是村庄开放的花,彻夜不熄。马灯的提梁使它像一个壶,但没有茶水,只有光明。马灯聚合了半工 业化社会的制作工艺,在电到来之前,它是有性格,有故事的照明体,它是移来移去的火,是用玻璃罩 子防风的火苗之灯。它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但很快又变成了文物。马灯照过的模糊的房间,现在被电 灯照的一览无余,上厕所也不必出门了。 (《鲍尔吉·原野散文精选集 河在河的远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大车店挂马灯,马厩挂马灯,醉酒的大车店老板拎马灯,马灯有重要的时代特色。 B.“我”半夜起身解手,得以有机会观察到车夫们的睡相以及昆虫、马匹等的活动。 C.描写昆虫、月亮、青蛙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营造了亲切、祥和的夜间生活氛围。语文月考卷 第 8 页 D.“我”与马车夫们白天拉发酵的羊类,晚上与他们住在大车店一起掰脚丫、聊天。 8.第三段写出了马灯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用意?(6 分) 答: 9.作者在结尾写到“它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但很快又变成了文物”。请根据文意,说明“变成了文物”的 含义,“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 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 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 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 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 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 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 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 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 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 泰益沮。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语文月考卷 第 9 页 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 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 追执之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 兵追执之 C.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 兵追执之 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 追执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兵部”,掌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官署,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B.“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征调兵力。 C.“进士”,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目,到明清时通过最高一级中央政府殿试者称为进士。 D.“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人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 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语文月考卷 第 10 页 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C.王守仁性格温厚,文武双全。张忠、许泰两人轻视他是文人,故意逼迫他射箭,他三次射中靶心,让 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王守仁聪敏好学,苦思潜修。他领悟到要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创立“阳 明学”,学子遍布天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2)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鹧鸪天 陆游①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 通判,始卜居镜湖三山,这首词正作于此时。②玉瀣:美酒。③《黄庭》:道家经典。④元:同“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上阕第一句描写词人的居住环境,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 妙,突出了清幽宁谧的特点,但“苍烟”“落照”又渲染出暮霭苍茫、落日残照的凄凉氛围。语文月考卷 第 11 页 B.上阕三、四句写词人生活的闲适,喝完了玉瀣就在竹林中穿行散步,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 中美景,正是对“丝毫尘事不相关”的具体描写。 C.下阕开头三句表明词人贪恋这种自在旷达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在意,其中的“啸傲”指词人歌 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 D.下阕末尾两句陡然一转,抱怨造物者无情,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全词基调苍凉悲壮, 既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也抒发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15.结合全词,说说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词人形象。(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洞箫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 法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 地暗的景象。 ( 3 ) 韩 愈 《 师 说 》 中 , 从 职 责 上 , 把 教 师 界 定 为 “___________” , 而 把 那 些 童 子 之 师 界 定 为 “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失信”的坏名声普通人都避之唯恐不及,为何美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毫无忌惮地玩变脸?深究起语文月考卷 第 12 页 来,恐怕还是一些身居高位的美国政客,是否错把国家之间的交往当成了纯粹的一场商业投机活动,误 以为国与国之间只有零和博弈。( ),国家的道义形象早已 ▲ 。食言而肥,终会自食苦果。 美国这些政客的每一次 ▲ ,都是对自已国家信誉的又一次 ▲ 和挥霍。美国《财富》杂志的 评论员发出的追问引人深思:即便美方接下来又想和中方谈判,中国人还能信任一会儿说“中国在杀死 美国”,一会儿又说“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很好”的美国政客吗?如今,世人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美国 的公信力大厦根基正被华盛顿一些政客的言而无信蚕食,长此以往,终将 ▲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荡然无存 出尔反尔 损耗 岌岌可危 B.置之度外 尔虞我诈 消耗 九死一生 C.置之度外 出尔反尔 损耗 岌岌可危 D.荡然无存 尔虞我诈 消耗 九死一生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一门心思盘算着如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是这些政客 B.如何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这些政客们的如意算盘 C.一门心思盘算着如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这些政客 D.这些政客一门心思盘算着如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深究起来,恐怕还是一些身居高位的美国政客,是否把国家之间的交往错当成了一场纯粹的商业投机 活动,误以为国与国之间只有零和博弈。 B.深究起来,恐怕还是一些身居高位的美国政客,错把国家之间的交往当成了纯粹的一场商业投机活动, 误以为国与国之间只有零和博弈。 C.深究起来,恐怕还是一些身居高位的美国政客,错把国家之间的交往当成了一场纯粹的商业投机是主语文月考卷 第 13 页 因,误以为国与国之间只有零和博弈。 D.深究起来,恐怕还是一些身居高位的美国政客,错把国家之间的交往当成了一场纯粹的商业投机活动, 误以为国与国之间只有零和博弈。 20.在下面句子后的横线上续写完整的两个分句,结构要和画线的句子相似,内容要能与之衔接。(6 分) 《史记》是一座人物画廊,司马迁像一个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 如生的人物;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省气象台发布的一则预警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 改。(5 分) 受强冷空气影响,12 月 16 日夜里到 12 月 18 日,我省将出现下暴雪和持续低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气温将 达到入冬以来最低值,各地降温幅度好多在 6~8℃,黄河以北有些地段降温可达 8~10℃。望各相关部 门赶紧开展防寒应急处置工作,同时提醒市民出门注意防寒保暖。 答: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武汉疫情爆发后,各地支援武汉,出现了一批批的 90 后白衣天使,他们担起了疫情的重任。所谓白衣天 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者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勇敢奔赴前线,遏制疫情,保护 亿万中国人。 作为高中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题材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字。语文月考卷 第 14 页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