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四月调研试卷(宿豫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四月调研试卷(宿豫中学)

ID:250885

大小:39.3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1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宿豫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寒假调研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 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 ——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 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 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 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 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 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 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 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 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 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 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 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 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 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 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 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 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 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 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 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 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 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 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 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 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 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 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 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 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 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 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 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 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 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 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 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 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 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 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 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 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 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困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 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 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 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 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 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 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 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 地,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键、凿,均是称 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 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 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 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 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 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 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 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 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 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 他便微笑着反话: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 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 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 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 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 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摆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 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 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 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 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 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 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 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 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待了主人公的身 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 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本文善于运用平白如话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 情境,这种平白素淡、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 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5.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6.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万里传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 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 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 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 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 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 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 用之。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 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 人才莫如朋党。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宁宗嗣位,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 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 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嘱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 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 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 “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 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 先生,赐谥文节。 (摘自《宋史·杨万里传》) 7.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 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B.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 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C.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 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D.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 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是古代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职。宰相也叫相、相国、丞相,历 史上各个朝代都设一个宰相,此人地位仅次于皇帝。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弟者之称。四级科举考试依次分为院试、乡试、会试、 殿试,考中者分别称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各朝代有特殊规定,一般是七 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乞休致”是官员自请退职。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 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或褒或贬评价的称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万里虚心求教,正心诚学。在张浚贬谪永州时,他多次拜谒不得见,后以 书力请才拜见成功;他为了终身谨记张浚正心诚学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为人正直,遇事敢言。他任奉新知县时,为张栻被贬袁州一事,他上 疏为张栻抗争,又写信劝宰相虞允文助力,事虽未成,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 C.杨万里慧眼识才,为国举才。任东宫侍读时,宰相王淮问他:宰相第一要务 是做什么?他认为选拔人才最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等六十人,先后被王淮提拔 任命。 D.杨万里沁屈权贵,刚直爱国。韩侂胄当正时,他卧家十五年,仍心忧国事并 忧愤成疾。当听说韩侂胄用兵时,他失声恸哭,表达激愤又留字别妻子儿女,笔 落而逝。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11~12 题。(共 9 分) 春 雨 陈与义 花尽春犹冷,羁心只自惊。 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 扰扰成何事,悠悠送此生。[来源:Z*xx*k.Com] 蛛丝闪夕霁,随处有诗情。 【注】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杰出诗人。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冷”既表现早春季节春寒料峭的特点,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B.国事纷乱动荡,自己一事无成,诗人对国家及个人的状况忧思不已。 C.本诗“春景”“雨景”蕴含的情感与杜甫的《春夜喜雨》截然相反。 D.本诗描绘了从雨到晴的各种景象,寄托诗人的复杂情绪,语言含蕴。 12.赏析诗歌第二联的表达效果。(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 分,一空一分) (1) ,美人之贻。 《静女》 (2)淇水汤汤, 。 《氓》 (3) ,夕揽洲之宿莽。 《离骚》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5) ,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 (6)多情自古伤离别, !《雨霖铃》 (7)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 回顾了“五 丁开山”的传说。 (8)《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用严刑峻法压制百姓得到的结果会 是: , 。 (9)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欧 阳修在《伶官传序》也有类似的句子:“ , 。”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 8 个小题,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停留于观念,其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理念创新必须进入实践领域, 将观念形态 为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才能实现其价值意义,而文化消费 则是实践层面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在逐步进入全 面小康之后,精神文化消费必然成为人们普遍的需求。文化消费表面上看来只是 一种市场行为,受到商业规律的 ,但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其特殊性是 的:文化产品所传递的审美趣味、价值理念,无时无刻不都在 地影响着 消费者,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乃至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对文化消费的考察,就远 不能仅仅局限于从一般商品消费行为去着眼。事实上,( )。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品味、精神风 貌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决定着一个国 家和民族的未来。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转化 制约 显而易见 潜移默化 B. 转变 制约 显而易见 耳濡目染 C. 转变 限制 不言而喻 耳濡目染 D. 转化 限制 不言而喻 潜移默化 15.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物质富足之后需要进行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B. 精神文化消费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 平,而且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C. 精神文化消费不仅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 明水平,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D. 物质富足是前提,之后还要着眼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 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精神文化消费的品位,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显示,更是一个民族审美 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B. 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显现,更是一个民族 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C. 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 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D. 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显示, 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1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萃:聚集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追究、查办 C.秦贪,负其强 负:倚仗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1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 A.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夫晋,何厌之有? D.以其无礼于晋 19.对“以”和“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③不能容于远近 ④而君幸于赵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0.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遭遇,“骚” ——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 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 373 句。 B.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 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 年间的历史。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 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C.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 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 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D.《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于修辞的史学著作,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 丘明所作。《左传》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等各 方面的史实,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 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五、整本书阅读(共 3 题,9 分) 2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 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 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 背景。 B. 古代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 “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 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 为女娲炼石补天余下的石头化成的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C. 贾氏宗族的长房是宁国府,次房是荣国府。贾敬、贾珍是宁国公贾演的后代; 贾政、贾敏(黛玉之母)是荣国公贾源的后代。《红楼梦》主要写荣国府的事。 太虚幻境中有两句判词说:“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明宁府的 罪孽超过荣府。 D.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 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 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22. 下面所列判词内容和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 B.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 C.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 D.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 23.《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有几人前来探望,说出了下面的话,下 列人物语言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1)“怎么下这般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份儿。” (2)“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 心里也——” (3)“你可从此都改了吧!” A. 黛玉 袭人 宝钗 B. 袭人 黛玉 宝钗 C. 袭人 宝钗 黛玉 D. 宝钗 袭人 黛玉 六、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武汉市发生的严重疫情牵动着广大人民的心。武汉的宇文强身在一个 大家族,在除夕的前几天,家人们对于年夜饭有了不同的争论。小强的爷爷说, 。不管怎么说,年夜饭还是要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这是老传统了,亲情不能淡 漠;小强的叔叔说,疫情这么严重,我看要不就取消年夜饭吧;小强的妈妈说, 我觉得年夜饭就从简,家里人一起吃,但互相串门拜年可以改为网络视频或电话 拜年,心意到了最重要。 你作为宇文强的好友,你怎么看?请给爷爷、叔叔、妈妈或宇文强本人写一 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 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月考答案 1.B [解析]于文无据。文中第二段仅提到“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 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多长”,并没有提到“他对古今中外各种诗 歌文体都有正面评价”,故选 B。 2.D [解析]强加因果。由文中第三段“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 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可知,选项中的“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 前人传统”错误,故选 D。 3.D [解析] A 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 无中生有,原文仅说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对杜甫 之前的人进行评价。B 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 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举例的目的是论证“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 得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汇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C 项,“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作者例举“逃避”“被击败” 这二种回应危机的方式的目的是对杜甫“正面担荷”的欣赏和肯定。故选 D。 4.B 题中 B 项,“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错误,原文只说“老黄也 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并没有交代老黄真的 走了。故选 B。 5.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③执拗秩隘,狡黠尖刻。 (答案须有结合文本的分析) 6.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 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同时来表达我的看法;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 开头“我”“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 7.D“除”意思是“(被)授予”,后面应跟官职,而“临安府”是地方,“教授”才是职务,故应在“教授”后断开,排除 BC 两项; “未赴”是说没有赴临安府教授这一职务,“丁父忧”意思是遭遇父亲丧事,这 是两个独立的事件,应断开,且“民逋赋者”是定语后置句,“逋赋”是“民” 的后置定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 A 项。 8.AA 项,“宰相也叫相、相国、丞相”错误,“宰相、相、相国、丞相”四者存 在差别;与丞相(官职名)并非一个概念。“历史上各个朝代都设一个宰相”错 误,宰相在各朝代有时设两三个或更多。故选 A。 9.B B 项,“他任奉新知县时,为张栻被贬袁州一事,他上疏为张栻抗争”错误, 从文中来看,第二段说的是“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 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由此可知, 为张栻被贬袁州“抗疏留栻”一事是在他担任国子博士时。故选 B。 10.(1)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 杨万里因此不被重用。(1)中,“始”,起初;“爱”,喜爱;“其”,代词,他的; “善”,好;“由此”,因此;“见”,表被动,被。 (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怎么能用灭掉郑 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3)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来往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 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11. A(“早春季节”有误,“花尽”“孤莺”表明季节是暮春。) 12.【参考答案】①视听结合,借景抒情(2 分)。②前一句写听到孤莺整天啼叫, 后一句写看到细雨打湿城墙;描绘了一幅孤寂清冷的春雨图(2 分)。③抒发了 主人公羁旅中孤寂无聊、凄凉压抑的心情。(2 分) 13. (1)匪女之为美(2)渐车帷裳(3)朝搴阰之木兰兮(4)艰难苦恨繁霜鬓 (5)冰泉冷涩弦凝绝(6)更那堪冷落清秋节(7)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 栈相钩连(8)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10)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4. A 15. C 本题中,根据文段的对象“精神文化消费”和末句的“决定着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顺序可确定答案。 16. B 本题中,“品味”不能做下面句子主语,递进关系应先“经济实力”后“精 神审美”,还要注意一面对两面的关系。 17D 18D 19C 20B 21D 22B 23C《红楼梦》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宝玉挨打后,人物语言要符合各自的身份 和性格。(1)反映出说话人的奴性,符合大丫鬟袭人的身份。(2)对宝玉微带责 备、有点心疼,又不逾矩,符合薛宝钗的性格。(3)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符合林黛玉的身份和性格。 24.作文 参考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考取进士,任赣州司户官, 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 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杨 万里,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并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诚斋”。 张浚入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授予临安府教授,他还没有赴任, 便遭遇父亲丧事。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不准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 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都高兴地前往官府缴税。 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而大治。时值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交相推 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翰林侍讲学士张栻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 谪守袁州,杨万里上疏进言,要求留张栻在朝,又写信给宰相虞允文,用和同之 说加以劝说,张栻虽然没有留住,但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 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幕僚都以得到一个正 直的人相庆贺。有一天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对 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他说:“宰 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 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献上,王淮依次提拔任用他们。 光宗即位,征召他为秘书监。进宫回答皇帝问题时,进谏道:“国家有一种 无形的祸患,超越职权行事,不是权臣而甚于权臣,扰乱国家,不是盗贼而甚于 盗贼。这就是朋党之论呀!大概想激起人君的愤怒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朋党,挖空 天下的人才也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朋党。朋党之论一旦形成,它的开端在士大夫阶 层兴起,但它的祸患将遍及天下。 宁宗即位,提升杨万里为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到了退休的年龄,他请 求退休。进宝文阁待制,退休。嘉泰三年(1203),皇帝下令进封他为宝谟阁直学 士,赏赐衣带。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 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杨万里因此不被重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 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 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 韩侂胄很生气,改 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 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 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 侂胄对金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 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 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完就去世了。 杨万里精于诗歌,著有《易传》流行于世。光宗曾为他写“诚斋”二字,学 者称他为“诚斋先生”,死后赐谥“文节”。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