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 2020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D【解析】A“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错,《论语》在唐代是作为儿童读物,清末民初
儒学被先进人士所否定。B刑疏“在当时没有得到认可”错,由第二段“逐渐替代了《皇
疏》。《皇疏》遂于南宋间亡佚”可知。对邢昺疏解进行否定的是清朝四库馆臣。C“存
在不少误读”错,原文是“其中有不少歪曲”。
2.D【解析】错,文章末段作者论述清末人们去向儒学、儒家经典中寻找国家衰败
的根源,是为论证当时《论语》的地位在下降。
3.B【解析】A“所以”错了,二者没有因果关系,明经科中没有《论语》。C“宋代以
来”错了,原文说的是“自宋代理学形成后”。D这并非作者的观点,作者只是在陈述明
清的现状。
4.C【解析】A“政府的监管力量不重要,互联网企业自身的自律以及对用户数据使用的
克制才重要”错,由材料一“互联网企业自身的自律、对用户数据使用的克制同样重要”
可知:监管力量、自律、克制这三者都很重要。B“不合法的”错,据材料二可知,“是
不是合法现在在界定上还处于模糊地带”。D,据材料二“只有明确了用户对于个人数
据的所有权,才能谈得上合理利用数据、合法保护个人信息。”可以明确,此处颠倒了
条件和结果。
5.A【解析】“应严厉杜绝APP索取、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错,需杜绝违规索取、
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6.①增量市场所剩无几,存量焦虑促使互联网行业去挖掘与购买用户的更多数据;②互
联网重要领域几乎被垄断,单个用户毫无办法(每点 3 分,抄原文无概括 1 分)若答
“监管力量不足”也可酌情给分。
7.A【解析】B“对她已生嫌恶之心,因而不愿再用她洗过澡的水”错,天灶只是有了对
干净的追求,对文明的向往。C“天灶是一个还没长大、不太懂事的孩子”错,原因同
上。D“语言通俗、口语化”错,小说纯净、婉约,讲究修辞,富有诗意。
8.天灶的形象:①勤劳吃苦:帮全家人烧水洗澡倒洗澡水;②善良、体贴:让着妹妹,
哄着奶奶;③渴望干净,渴望文明:坚决不肯用脏水洗澡。(每点 2 分,要点 1 分,分
析 1 分)
9.①“清水洗尘”是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天灶想要用清水洗澡
展开故事情节。②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清水是文明的象征,表达了一个觉醒的孩子对
文明的质朴的渴望。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 2 分,要点 1 分,分析 1 分,答”
倔强“可酌情给 1 分)
10. B
11.C【解析】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江左指江南东
路涵盖地区。12.D【解析】 A“被宰辅重臣所期待”错,“郁然负公辅望”是说杨廷和志向高远,心怀
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B“杨廷和非常自责”错,是皇帝下罪己诏,不是杨廷和自责)C
(“守丧期未满就被重新召回朝廷任职”错,“服甫阙,即召至”是说他守丧期刚满,
就被召回。)
13.(1)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杨廷和上疏推辞,
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方,正当;谢,推辞、拒绝;因,趁机;报,回复。
各 1 分,句意 1 分。)
(2)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让人告诫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
阻止。(谢,推辞;审,清楚;俾,使,让;戒,同“诫”,告诫。各 1 分,句意 1 分)
14.D错,作者并非认为应该隐退,结尾振起,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
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
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本词的旨意。
15.①无人理解的孤独;“谁伴我”“空吊影”,自伤孤独。李纲与己志同道合,而天各
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②对故国满目创痍的哀愁;“十年一梦扬州梦”三句,表达
战火后的故国哀愁。③对主和派苟安求和的愤慨;“遗恨琵琶旧语”二句,用杜甫诗意,
说明在琵琶声中流露出对屈辱求和的无穷遗恨与悲愤,以此暗示南宋与金人议和也将遗
恨千古。④对李纲坚决主战的敬仰和支持;“要斩”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象汉代
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王那样对付金人。词中以楼兰影射金国,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
战之士。⑤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气吞骄虏”“风浩荡,欲飞举”指出要凭浩荡长风,
飞上九天,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应怀着气冲宵云的雄心壮志。(每点 2 分,
情感 1 分,分析 1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6.(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7.B【解析】由“宝典”可知应选“厚重”,排除CD;由“风流云散”喻指“原常相聚
的人飘零离散”可排除A。因而,前后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
行动。传递,递过去,辗转递送;传达,传告,使知道
18.C【解析】按句式一致的原则,排除A、B选项,“留传”“流传”都有传至后世之意,
但“留传”多用于有主观意愿。故排除D。
19.A【解析】“戏说、丑化和污化”三个词语有语意上的递进关系;“为历史发展作出
贡献、对建构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着重大作用”不是历史,而应是“历史人物”;有
字前面的状语需要有介词“对”。
20.①是因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地域辽阔 ②但遗憾的是它们都有过中断③而是若干思
想相互竞争、相互补充(每点 2 分,共 6 分)
2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武汉爆发并迅速蔓延到全国,为了抗击疫情,国家多个
部门出台相关措施,许多医生护士主动要求支援武汉。(5 分)22. 评分意见
(一)命题依据
2019 年高考 2 卷实用文写作
(二)审题立意
1.综合论述中考体育加分做法之利弊为佳。若能结合党的教育方针、《中国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理论全面辩证论述问题更好。
2.单一角度论述利或弊为次,但只论述弊者赋分一般不得超过 42 分。
3.注意书信中标题、称谓、礼貌语、落款等的写法,不符合书信格式者酌情扣分,最多
扣分不超过 5 分。
4.行文中要突显“体验”“认识”“思考”“建议”等诸要素,完成指令。
(三)评分标准
一类卷(60-48 分)能综合分析问题,认识思考深刻,体验建议具体。观点鲜明新颖,
材料充分,表达有文采。
二类卷(47-36 分)单一角度分折问题能自圆其说,认识思考一般化,泛泛而谈,体验
建议有所欠缺,字数基本符合要求。
三类卷以下(35 分以下)
论述问题不清楚,思想不健康,偏题离题,残篇,字迹特别潦草等
注:错别字每错 1 个字(重复不累计)扣 1 分,扣满 5 分为止;字数每少 50 字扣 2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
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
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
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
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
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
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
不久因父亲去世,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
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
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杨廷和上疏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
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
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
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
从,武宗只好作罢。
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都不
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
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力劝谏,说:“臣等及满朝大
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
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
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
御批来实现私欲。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派人告诫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
予阻止。
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
职。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
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还可以支付几年。”皇帝感慨地说:“这是杨廷
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