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清明节测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①为索姆河战役,坦克这种新式武器首次出现于索姆河战役,故选 A
项;②为马恩河战役,它宣告了速战速决梦想的破灭,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排除
B 项;③为凡尔登战役,它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最为惨烈的战役,被称为“凡尔
登绞肉机”,排除 C 项;④为兴登堡防线,其被突破后,同盟国开始瓦解,不符合题意,
排除 D 项。
2.【答案】D 【解析】1940 年 9 月,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希特勒侵略计划第
一次未能得逞,故选 D 项;波斯尼亚首府发生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排除
A 项;华盛顿会议签订《五国条约》,美国与英国处于同等地位,同时日本海军的扩大
被限制,排除 B 项;1936 年“二二六”兵变以后,在军部法西斯的支持下,广田弘毅
出任内阁首相,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排除 C 项。
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德国应毫不含糊地对协约国由于战争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负
有责任’”可知,协约国意图从德国索取巨额赔款以补偿其战争损失,故选 D 项;“重
新划定德国疆界”是协约国分赃行为的表现,排除 A 项;“处置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也
是协约国分赃行为的表现,排除 B 项;“严格限制德国军备”是为了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排除 C 项。
4.【答案】A 【解析】委任统治指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
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而材料“对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
进民族”符合委任统治,故选 A 项;民族自决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
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排除 B 项;
集体安全是指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
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排除 C 项;把前同盟
国的殖民地和领土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说明其处理问题带有明显的偏向性,并非“严
守中立”,排除 D 项。
5.【答案】C 【解析】1916 年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坦克,故选 C 项;1916 年同
盟国和协约国都处于持久的消耗战中,互有攻守,排除 A 项;1916 年同盟国和协约国
互有攻守,排除 B 项;1916 年德国发动日德兰海战,结果德国失败,英国海军依然控
制着制海权,排除 D 项。
6.【答案】B 【解析】材料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很大,说明战争给欧
2 / 5
洲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故选 B 项;因为各国总人数不同,因此不能依据比例大小计
算伤亡人数,排除 A 项;核武器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排除 C 项;依据材料各主
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不能推断俄国的伤亡人数及是否退出一战,排除
D 项。
7.【答案】B 【解析】法国派兵占领德国鲁尔区,从而使自己在国际上陷于孤立,更加寝
食难安,故③为法国,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退出了一战,并且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与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格格不入,故④为苏俄(联),故选 B 项;作为战胜国,英
国在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中获得极大利益,并与法国共同操纵着国际联盟,然而一
战使得这个世界霸主元气大伤,国际地位每况日下,故②为英国,排除 A 项;②为英
国,排除 C 项;④为苏俄(联),排除 D 项。
8.【答案】C 【解析】《凡尔赛和约》在波兰问题上的规定说明分割、限制德国,扶植波兰,
体现势力均衡原则,故选 C 项;民族自决倡言全世界各大小民族,皆可自行决定自己
归属的政府体制、执政政党组织、政治环境与命运等,排除 A 项;集体安全指众多国
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排除 B 项;委任统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
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排除 D
项。
9.【答案】C 【解析】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
联合国问题,故选 C 项;开罗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并未涉及联合国问题,
排除 A 项;德黑兰会议就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
见,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未就一些
关键问题达成协议,排除 B 项;波茨坦会议主要是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
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排除 D 项。
10.【答案】D 【解析】阿拉曼战役始于 1942 年 10 月,瓜岛战役始于 1942 年 8 月,库尔
斯克战役始于 1943 年 7 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始于 1942 年 7 月,故正确的顺序是④②①
③;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11.【答案】(1)背景:协约国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丰富;中国参加
协约国对德宣战。(3 分)
(2)历史贡献: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2 分)为
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 分)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及中国与欧洲
友谊作出巨大贡献。(3 分)
3 / 5
【解析】(1)据材料“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
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可知协约国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据材料“英国和法
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可知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丰富;据材料
“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知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
(2)据材料“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 14 万人左右”可知其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
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据材料“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
线……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可知华工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
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据材料“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
友谊作出贡献”可知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及中国与欧洲友谊作出巨大贡献。
12.【答案】(1)地位: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护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3 分)
意义:顺应并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发展和一体化趋势;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
的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3 分)
(2)说明:国联正式成立时,会员国较少;成员国主要为各战胜国和一些中立国,苏俄
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被英、法所控制。(9 分)
【解析】(1)第一小问地位,由材料“真正第一次将集体安全概念具体运用于整个国际社
会”得出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护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第二小问意义,
由材料“《国联盟约》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规定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第一次将集体安全
概念具体运用于整个国际社会”得出顺应并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发展和一体化趋势,在
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由材料“没有这些努力,这个新的世界组织(联
合国)就不能建立起来”得出为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由材料“从一开始它就缺乏一个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得出国联
正式成立时,会员国较少;结合国际联盟的成员国信息得出成员国主要为各战胜国和一
些中立国,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由材料“创立
它和参加它工作的那些人的努力没有白费”得出国联被英、法所控制。
13.【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英法
美等国之间在欧洲问题上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和平主义倾向高涨。
(每点 2 分,6 分)
(2)影响:它是第一个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性国际公约,
确立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影响后世;但是废弃以战争的做法和没有可行性的制
止战争的措施,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
4 / 5
发。为二战后,审判和惩处德日甲级战犯提供了主要法律根据。(每点 3 分,9 分)
【解析】(1)结合《非战公约》签订的时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以及《非战公约》是
反对以战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主要内容,可知《非战公约》
签订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资本主义
国家中的和平主义倾向高涨;结合《非战公约》签订时法国、英国和美国的态度,可知
英法美等国之间在欧洲问题上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
(2)结合《非战公约》主要内容是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只能以和平方式解决,可
知《非战公约》是第一个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性国际公约,
确立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影响后世;为二战后,审判和惩处德日甲级战犯提供
了主要法律根据;从材料中《非战公约》虽然提出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但是却
没有制定可行的制约战争的措施,以及《非战公约》签订后,德日意法西斯仍然挑起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可知《非战公约》是没有可行性的制止战争的措施,未能阻止第
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4.【答案】(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转折;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德黑兰会议召开。
(答对 3 点得 6 分)
(2)歼灭了德军有生力量;迫使德军两线作战,支援了苏德战场;导致德军内讧,加速
了德国法西斯的溃败;促进了欧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答对 3 点得 9 分)
【解析】(1)据材料“此前,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虽然扭转了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
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转折;据材料“而东线苏德战场上的德国陆军占陆军总人
数的比重,从 1944 年初的 70%下降到 1945 年初的 57%~59%”可知,德军在苏德战
场的人数比重虽下降但仍超过半数,说明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据所学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知识可知,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2)据材料“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德军兵力损失就超过 40 万”可知,歼灭了德军有生力
量;据材料“1944 年 12 月,德军在西线战场上的兵力由原来诺曼底登陆时的 60 个师
增加到了 76 个师和旅,而东线苏德战场上的德国陆军占陆军总人数的比重,从 1944
年初的 70%下降到 1945 年初的 57%~59%”可知,迫使德军两线作战,支援了苏德战
场;据材料“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后,德军隆美尔元帅竭力主张结束战争,同希特勒发
生了激烈争论,部分高级将领还组织了暗杀希特勒的政变”可知,导致德军内讧,加速
了德国法西斯的溃败;据材料“诺曼底登陆后,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也掀起了大
规模的反法西斯武装斗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可知,促进了欧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