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七次周测试题及答案(安徽六安二中河西校区)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七次周测试题及答案(安徽六安二中河西校区)

ID:249399

大小:305.6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试卷第 1 页,总 5 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2020 届安徽六安二中河西校区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七次周测试题 一、单选题 24.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 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 才能“以德配天”。这表明 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B.神权王权实现结合 C.德治传统已经确立 D.神的地位发生动摇 25.董仲舒认为“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万物 都是“天意”的安排。这些主张的实质在于 ( ) A.巩固西汉王朝的等级制度 B.创建有别于儒学的思想体系 C.强调“政治大一统”意识 D.推动政府设置“五经”教官 26.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 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 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前不久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 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表明 A.历史的真相无法搞清楚 B.历史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 C.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 D.宋朝的官方史书没有真实内容 27.明初废除中书省后,设通政司,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参与讨论朝 廷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一直受到朝廷重视。此 后,通政司权力日渐式微,至清代“惟掌文书而已”。据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 A.中枢决策过程逐渐异变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28.1863 年到 1891 年西方国家在华主要机器工厂和主要经营内容如下表,这些企业的 创办试卷第 2 页,总 5 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A.说明西方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占据主导 B.表明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 C.反映了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华原料掠夺 D.体现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 29.据记载,从 1862 年到 1904 年间约有几十个新式学堂建立,其中外语及西学堂约 15 个,军事等专业学堂约 30 个。这些新式学堂的设立 A.摆脱了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 B.加强了对新知识分子的控制 C.加速了士绅阶层队伍的壮大 D.适应了近代社会分工的需要 30.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向黄埔军校派出许多党、团员任教官和学员,向国民革命 军和国民军及其军事学校派遣军事干部,担任中下级领导职务,并在其中做政治工作, 发展优秀分子加入共产党,还在一些部队中建立支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武装斗争重要性 B.确立起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C.忽视了对军队的领导权 D.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1.1958 年 7 月 26 日苏联大使馆安东诺夫向国内报告说“195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急剧增长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这个政策在党研究制定和实 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过程中得到了反映。”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苏关系恶化影响了苏联对中国的认识 B.苏联同志对中共的国内政策持赞同意见 C.1958 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政策正确 D.苏联该报告意在讽刺中国大跃进的失误 32.苏格拉底说他一辈子除了考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并且实行正义和避免非试卷第 3 页,总 5 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正义以外,任何别的事情都没有做。柏拉图最重要的理论著作《理想国》主要讨论的就 是正义。亚里士多德更关注什么样的正义是最现实和可能的。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A.试图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B.源于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反思 C.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D.致力于实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33.葡萄牙在征服马六甲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战船和新式要塞以抵御大量当地武装。1568 年,200 名葡萄牙士兵受到了 15000 名当地士著的进攻,最终仍然取得了胜利。从这一 结局可以看出 ( )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已经出现 C.军事技术进步对于欧洲征服的作用 D.葡萄牙的殖民争霸受到了荷兰国的牵制 34.列宁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只要把苏维埃 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就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 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表明当时 A.临时政府已经失去了民众支持 B.列宁对革命形势认识有局限性 C.工兵代表苏维埃实际掌握政权 D.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5.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 顺应了时代及大众心理的变化。下列作品中,与上述音乐作品表达风格类似的是 ( ) A.自由引导人民 B.拿破仑加冕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尼尔卡 第 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试卷第 4 页,总 5 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二、材料分析题 41.(共 28 分)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有关的卫生问题。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共同努力 、 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公共饮水卫生、灌输个人卫生知识、促进医事发展 以及对传染病的防治。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反映时代的发展水平。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 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 18 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 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 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 19 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 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 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 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 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这方面,传教士 倡其先声,他们从母国和故乡的经验出发,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中国出使人员有感 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 ,开始发出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志刚在《初 使泰西记》中,记载了西方自来水生产过程, 称之为“激水机”。中国早期改良派思想 家,也对改善公共卫生问题发表许多真知灼见。郑观应对西方城市垃圾处理称道不已。 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 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 以上海为例,租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而上海华界将租界的一套 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 ——以上材料根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前近代时期,19 世纪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进步的表现有哪 些?(6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条件有哪些?(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6 分)。结合中国近代公共 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10 分)试卷第 5 页,总 5 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它与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它维护现存的制度和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它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 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我们不能像分析学派那样将法律看成一种孤立的存在, 而忽略其与社会的关系。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 制定的,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 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第 1 页,总 7 页 45(12 分). 材料 王安石为推行新法,在照宁年间对官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改革 内容主要是与变法密切相关的官僚机构和人才问题。王安石对一些闲散机构未加裁除,而是 依照循名责实原则部分地恢复其职掌,如兵部原仅管文书,变法中成为推行新法的阵地,可 以“教阅诸路保甲”。同时设置新机构,如制置三司条例司,它名义上是理财机构,实际则 是主持变法的总枢纽,为“中书之外又一中书也”。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对老弱无能者给以 照管宫观等闲差,对反对派对采取调离中央或降黜的方法而极少免官。王安石还主张高薪养 廉,尤其是大幅提高基层官员的俸禄。王安石认为整顿官制要从宫员的培养、选拔的源头抓 起,熙宁四年,王安石下令改革科考内容;力图选拔一批改革人才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熙宁官制改革的背景。(6 分) (2)我们应如何评价熙宁官制改革?(6 分) 46(12 分).材料 《国联盟约》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规定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第一次将 集体安全概念具体运用于整个国际社会”。可是,这个集体安全机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致命 弱点,即从一开始它就缺乏一个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在这最后一次大会 上,对于即将解散的国联,賽西尔爵士断言:“创立它和参加它工作的那些人的努力没有白 费,没有这些努力,这个新的世界组织(联合固)就不能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发挥的积极作用。(6 分) 47(12 分).材料 开元四年,山东地区发生严重的蝗虫灾害。在“天命论”和崇佛思想的 影响下,老百姓对付蝗虫无能为力,在路旁烧香磕头,乞求上天开恩,眼看着蝗虫食禾苗, 不敢捕杀。滿朝文式也都一筹莫展。唯独姚崇上疏积极主张捕杀蝗虫。他引经据典,极力说答案第 2 页,总 7 页 服玄宗,同时提出了灭蝗办法,并派遣御史分头督健各地灭蝗。后又派遣使者去各州县进一 步检查捕蝗情况,并把各州县官吏捕煌的勤惰、政绩大小上报朝廷,以促进州县捕蝗救灾。 姚崇督责捕煌,始终如一,因此捕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仅汴州一州,就捕蝗十四万石,投 入汴渠順流而下者尚不可胜数。在他的努力下,虽然山东连年发生蝗灾,也没有造成很大的 饥荒 ——摘編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姚崇治蝗举措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姚崇治蝗卓有成效的原因。(6 分)答案第 3 页,总 7 页 2020 届安徽六安二中河西校区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七次周测试题答案 24.A 据材料“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以德配天”可知,殷 商强调虔诚的祭祀,而西周强调道德,说明治国理念发生变化,故 A 选项正确;神权王权 结合符合殷商,故 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从殷商到西周的治国理念的变法,没有强调德 治传统,故 C 选项错误;据材料“获得‘上帝’的眷顾”“天神是无私的”可知,神的地 位没有发生动摇,故 D 选项错误。 25.C 董仲舒首先肯定天是宇宙的主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的观点,明确天下 之人要服从天子的统治,这在实际上是强调政治大一统。材料不涉及等级制、“五经”教官, 排除 A、D 项;董仲舒思想属于新儒学,B 项表述错误。故选 C 项。 26.B 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而近代许多史学 家认为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说明历史记述由于受立场和时代的局限性,带有一定的主 观意识,故 B 正确;A 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陈桥兵变的真相,不 能说明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排除 C;D 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 27.A 通政司在明初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大政,明中期逐渐式微,到清代“惟掌 文书”可推理出明清时期中枢决策过程逐渐异变,A 项正确;材料中通政司职权、地位变化, 不能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无关,BC 两项错误;通政司逐渐式微不 能说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 项错误。 28.C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 1863 年之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创办的企业主要涉及原材料生产领域 和打包领域,这是掠夺原材料的表现,故选 C;A 项不符合鸦片战争后到甲午中日战争前西 方国家对华以商品输出为主的史实,排除;B 错在时间不符;材料无法体现列强对华商品输 出数量的变化,D 错误。 29.D1862 年到 1904 年,专门的外语、军事等新式学堂的设立,适应了近代社会分工的需 要,D 项正确;晚清几十所新式学堂的设立不能说明传统体制束缚被打破,不是对新知识分 子控制的加强,AB 两项错误;新式学堂培养的新式人才,不能壮大旧式士绅阶层,C 项错误。 30.A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党员派到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去参与国民革命,表明中国答案第 4 页,总 7 页 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A 项正确;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是在八七会议上,B 项错误;中共将党员派往军校和军队中,不能说明其忽视对军队的领导权,C 项错误;中国 共产党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后,D 项错误。 31.B 1958 年 7 月中苏尚是盟友,材料也未显示出中苏关系的恶化,A 项错误。材料内容 是苏联大使馆向国内报告肯定,而不是讽刺中国正确政策的情况,故 D 项错误,1958 年我 国相关政策指“大跃进”,是一种左倾化的政策,给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破坏,C 项错误, 故 B 项正确 32.B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考、关注正义,主要是源于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反思, 故选 B;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思想自由、公民内部的平等,排除 CD。 33.C【解析】题目材料说明葡萄牙在征服马六甲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式装备和作战技术, 并且葡萄牙人最终取得了胜利。战胜的原因军事技术,故答案选 C 项。新航路、世界市场、 荷兰国的情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予排除。 34.B 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 纲》,指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但是“七月流血事件”证明 和平过渡不可能,这说明当时列宁对临时政府抱有幻想,对当时俄国革命形势认识有局限性, 故 B 正确;材料无法判断临时政府是否已经失去民众的支持,A 错误;二月革命后形成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而实际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 错误;D 项是十月革命的意义,D 错误。 35.D 题目材料说明了 20 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的流行。这是二次大战后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 表现。A、B、C、D 四个美术作品选项所代表的风格依次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 义和现代主义,故答案选 D 项。 41.(1)表现: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由卫生状况糟糕 到有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6 分)。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 物质条件;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资产阶级、市民对文明生 活的追求;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任何三点,共 6 分) (2)特点:起步晚;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发展总体缓答案第 5 页,总 7 页 慢。(任何三点共 6 分)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 社会经济进步尤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进步,都有利于近代 公共事业的发展(任何两点共 4 分)。意义:有利于防治疾病、健全体魄;有利于城市管理 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任 何三点共 6 分)。 【解析】 【详解】 (1)表现:根据“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 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 统的建设”得出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根据“自来水的使用”得出由引用自然水 到自来水;根据“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 欧洲城市近代公共 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得出由卫生状况糟糕到有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条件:根据“19 世纪前后”,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的开展、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 化的进步、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等方面分析总结。 (2)特点:根据“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得出起步晚; 根据“传教士倡其先声”得出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根据“以上海为代表的 25 个租界, 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得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背景:根据材 料和所学,可从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观念、 文化水平的进步等方面总结回答。意义:可从防治疾病、健全体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 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中国近代化等角度分析总结。 42.示例 观点: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 用。(2 分) 我赞成此观点。(1 分) 1953 年新中国政权已经巩固,并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的目标已经 明确,1954 年宪法是在我国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诞生的,是新中国第一部社 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标志着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 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答案第 6 页,总 7 页 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1875 年法国共和派一票定共和,艰难确立了共和体制。为了捍卫共和体制,1875 年宪法规 定了法国的政体、议会、总统、内阁之间的法律关系,限制了君主立宪派的复辟活动,为共 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一点论据 3 分,两点 7 分) 结论:因此,通过了解某一法律产生的背景才更能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2 分)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材料中提取任何一个观点即可,例如:“它与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它反映某一时期、 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并巩固 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 法律的意义和作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试题并没有要求知识的范围,所以史实 选择更加宽泛。 45.(1)背景:变法在即:守旧势力强大:变法人才不足:皇帝的支持;(三点共 6 分) (2)评价:历史地(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辩证地(既要看到进步性、积极面,也要看到 局限性、消极面.)唯物地(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全面地(从多个角度审视)客观地(尊 重历史事实)评价。积极:减小了变法的阻力:为变法培养了人才、建立了渠道;变法策略 务实、灵活:增加了财政负担:为变法的失败埋下隐患;(三点共 6 分) 46.(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推动世界反思、汲取教训;英法美作 为一战的战胜国争夺对世界的控制权力。美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积极倡导; (2)积极作用:增强了国际社会“集体安全”的意识:为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借鉴。一定 程度维护了部分地区的稳定与安全。缺乏普遍性与广泛性,积极作用极其有限; (1)背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推动世界反思、答案第 7 页,总 7 页 汲取教训、英法美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争夺对世界的控制权力、美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 提高并积极倡导等方面回答。 (2)积极作用: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增强了国际社会“集体安全”的意识、为联合国的 建立提供了借鉴、一定程度维护了部分地区的稳定与安全、缺乏普遍性与广泛性、积极作用 极其有限等角度回答。 47.(1)特点:争取皇帝的支持;纳入政绩考核;重视监察落实;有始有终,勤勉如一。 (2)原因:国家力量的支持;姚崇为政勤勉:政治制度的完善;破除迷信思想;坚持不懈。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