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联考参考答案
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材料二第一段原文“我国虽然在关键技术领域已具备一定标准化基础,但由于
缺乏顶层设计,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推进机制还待落实。”但是,不能说只要“落实标准化工
作的统筹推进机制”,就能“抢占人工智能新一轮科技主导权”。
2.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材料三第一段原文“软件换脸行为是否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知识产权侵权
仍有待商榷” 。而 D 项认为“软件换脸行为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了侵权。”,不符合原
文。
3.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A 项,“因而不能对疫苗制造、药物研发提供帮助”错,原文为“依靠 AI 算法
对流行病进行建模还需进行可解释性的理论攻关”,不能笼统地说“不能对疫苗制造、药物
研发提供帮助”。B 项 ,“ AI 技术则是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无中生有。D 项 ,“ 使 AI 在疫
情防控治理中无法发挥作用”错,原文说的是“制约了 AI 在疫情防控治理中的融合高效应
用 ”。
4.【参考答案】①AI 的不可解释性无法有效融入流行病学体系;②AI 对于多维数据的处理
能力不足导致大量关键数据重复收集处理,造成资源浪费;③数据采集及整合能力建设滞后,
制约了 AI 融合进程。(每点 1 分,答全得满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可知,本题的答案主要集中在材料四,材料四第段是总写指出“依然
存在着技术自身短板及能力建设滞后等关键问题”,然后“首先”“其次”“另外”三段式分
写,具体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概括每段的段意,便可得出答案。
5.【参考答案】①跨越技术门槛,升级改善智能电饭煲的性能,实现各类智能电饭煲与其他
家居智能产品的互动;②在智能电饭煲的技术和市场方面,建立明确规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③在智能电饭煲的商业考量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严格测试和验证智能电饭煲的性
能,确保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和社会发展的安全。(每点 2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
力。
【解题思路】题干虽以“智能电饭煲”为例,但问题实际要考査的还是人工智能可持续健康
发展的方法。三则材料的内容都涉及人工智能合理健康发展的举措,找出每则材料中与人工
智能持续健康发展相关的信息,对其进行分点概括,并且要准确结合智能电饭煲的例子。
6.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暗含作者的批判之情”错,作者写如今白云寺的情形 4 只是陈述历史的变迁,
没有批判的意味。
7. 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题思路】“使用了现实社会中的例子进行对比”错,这里没有使用对比,只是列举现实中
的例子。
8. 【参考答案】
①高大苗壮,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1 分)
②生命力旺盛侧根蜿蜓屈结,枝繁叶茂;(1 分)
③饱经沦桑,充满厚重与庄严。(2 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主要信息点在第③段,由“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可概括得出答
案第①点;由“树的主根早已穿透锅底,深扎地下,而侧根蜿蜒屈结,满满当当”,可概括得
出答案第②点;由“有一种饱经沧桑的厚重与庄严”,可概括得出答案第③点。
9. 【参考答案】
①“面壁的达摩”“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的《思想者》”用隐喻的手法写铁锅槐带给人的启迪。
②锅与槐的结合告诉了人们心的力量、坚守信念的力量。
③大自然塑造了铁锅槐,它饱经沧桑,是生命的见证,引人思考。(每点 2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解题思路】分析句子的丰富意蕴,通常要与全文的主旨相联系。这句话出现在原文第③段,
作者发表了对铁锅槐的感悟之后,即将离开时回望铁锅槐,感觉铁锅槐“是一个面壁的达摩”,
“是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的《思想者》”,这里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其含意与作者前面所发
的感悟有关,即与本文的主旨有关。据此分析可得出答案。
10.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
【解题思路】“无能复振”的意思是不能再次振兴,“以为朝延无能”是误解,故排除 C 项。“贼
骑不过京西”是主谓宾结构,“不过京西”讲不通,故排除 A 项。“耸动”是动词,“各治勤王之
师”是动宾结构,“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句法混乱,故排除 B 项。答案为 D 项。
1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水利是由工部负责的,工部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12.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同僚纷纷上奏朝廷举荐他”错。原文“同僚阁笔推之”的意思是同僚都放下笔推
举郑畋,让他拟写诏书。
13.(1)右丞郑薰是令狐绹的同党,收集郑畋的旧事审查上奏,不让郑畋进人尚书省。
(2)天色渐晚,岐军四面围拢上来,在龙尾陂追赶并攻击敌人,敌人扔下兵器自行溃逃,被斩
杀的数以万计。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评分标准】(1)关键词“摭”(拾取,收集)、“覆”(审查)各 1 分,判断句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2)关键词“晡”(傍晚)、“委”(丢弃)、“兵仗”(兵器)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14.【参考答案】白敏中、令狐绹相继执政十多年,向来与李德裕互相憎恨,郑畋属于李德裕
一党,长期受到排挤。(3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可根据原文“大中朝,白敏中、令狐绹相继秉政十余年,素与德裕相
恶,凡德裕亲旧多废斥之”进行理解概括。
【参考译文】
郑畋字台文,是荥阳人。十八岁考中进士,出仕任汴宋节度推官。二十二岁时,吏部选官调
职,又因考中书判拔萃科而被任南尉、直史馆事。大中朝时,白敏中、令狐绹相继执政十多
年,向来与李德裕互相增恨,凡是李德裕的亲近故旧大多遭到废黜屏斥,郑畋很长时间不能
担任官职。咸通年间,令狐绹出朝任地方长官,刘瞻镇守北方边塞,征召郑畋为从事。郑畋
进入朝中做了虞部员外郎。右丞郑薰是令狐绹的同党,收集郑畋的旧事审查上奏,不让郑畋
进入尚书省。郑畋又出朝担任从事。咸通九年,刘瞻担任宰相,推荐郑畋为翰林学士,转任
户部郎中。后郑畋升任中书舍人。咸通十年,朝廷的军队讨伐徐州,朝廷拟写的诏书交错纷
杂,郑畋挥笔书写,文思泉涌,一动笔就不需要停下来思考,所言都能切中要旨,同僚都放
下笔推举他(写诏书)。僖宗乾符五年,黄巢从曹州、郓州起兵。乾符六年,攻陷安南府并占
据了它。广明元年冬天,敌人攻陷京城,僖宗离京出行。郑畋搜罗兵车增补士兵,修兵器,整修城池营垒。拿出全部的家财分给士兵,白天晚上都好像面临着强大的敌人。中和元年二
月,贼将尚让、王璠率领五万士兵,想要攻打风翔。郑畋预先知道敌人到来,命令大将李昌
言等人埋伏在要害之地。敌人认为郑畋是儒生,步兵骑兵长驱直入,军队涣散不整。郑畋
带领几千精锐的士兵,在高冈上列阵,虚立了很多旗帜,绵延几里。(在)距离敌人十多里(的
地方),击鼓摆开阵式。敌人不知道朝廷军队的多少,才开始想整兵列阵,后面的军队还没有
到,而李昌言等指挥伏兵袭击敌人,敌人大乱。天色渐晚,岐军四面围拢上来,在龙尾陂追
赶并攻击人,敌人扔下兵器自行溃逃,被斩杀的数以万计。当时京城周围各镇的禁军还有数
万,叛贼黄巢攻占京城后,禁军无处归附。郑畋秉承皇帝旨意进行招抚,各镇将校都聚集到
岐阳。郑畋分发财物来凝聚人心,与他们结盟起誓,约定救助王室。又向天下传布檄文。当
时皇帝在西南,书信传递被阻断,大家都以为朝廷不能再次振兴。等到郑畋发布檄文,各藩
镇受到震动,各自整治救援朝廷的军队,黄巢听说后大为恐惧。从此敌人的騎兵再也没有越
过京西。这年冬天,郑畋突然得病,后来逝世于郡舍,时年五十九岁。
15.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尾联中,诗人看到被贬之地的风光像自己的家乡,在这里就如同在蜀江边的
家乡一样,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16.【参考答案】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前两联选取了“晚照”“乔木”“前村”
“タ烟”“棋声”“虚阁”“早霜”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衬托出诗人平
静自足的心情。②直抒胸臆。诗歌后两联写诗人被贬远地却不怨恨,因为这并不意外。这
里风景优美,如同家乡蜀地,在这里可以找到家乡的感觉,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每点 3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
【高分锦囊】古代诗歌阅读对于考生来说,第一道难关就是“读懂”诗歌。怎样读懂一首诗
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读题目,可从题目中看出诗歌题材和主要内容;②看作者,通过
作者可了解写作背景,知人论世;③抓意象,赏意境,知情感;④看直抒胸臆的句子;⑤看注
释,准确把握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作的背景,把握诗歌情感。
【诗歌鉴賞】《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其一)》写诗人被贬远地后却没有太多被贬
的忧伤,诗作倒更像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晚照”“乔木”“前村”“夕烟”“棋
声”“虚阁”“早霜”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衬托出诗人平静自足的心情。
夕阳的余晖静静照在
乔木上,前村升起炊烟。阁楼上传来清亮的棋声,还在早霜之前,诗人已闻到新酿美酒的味
道。诗人觉得被贬谪到此地,无须怨恨,因为这并不意外。这里的风光像蜀地,这里很像蜀
江边的家乡,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随缘自适、乐观旷达。
17.(1)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1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题思路】(1)根据“六国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的结果”“秦朝统治者爱护六国百姓的
结果”可以推知答案;(2)根据“早起晚睡、日日辛劳”可以推知答案;(3)根据“点明
郭橐驼种树种得好的原因”可以推知答案。
18. 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一处应用顿号,“站起来”“富起来”为并列短语,二者作“从”的宾语。第二处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第三处前后两句并列,并且分句中已用了逗号,故此处应用分
号,第四处根据标点符号用法,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19. 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一空,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又变成大
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从修饰的对象看,应选“天翻地覆”。第二空,唾手可得:形容非
常容易得到。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
来。从语义和对象看,应选“唾手可得”。第三空,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
贬义词。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中性词。语境强调没有顾
忌,不怕法律制裁,故应选“肆无忌惮”。第四空,保证:担保,担保做到;确保既定的要
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作为担保的事物。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
破坏;起保障作用的事物。根据语境,此处用“保障”更合适。
20.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一个句子,“要靠……来托举”与“靠的是……”两种句式杂糅在了一起。
第二个句子,“唱响”与“篇章”搭配不当。A 项,第一句修改正确,第二句搭配不当并未修
改;B 项,第一句修改正确,第二句搭配不当并未修改;C 项,第一句句式杂糅并未修改,
第二句修改正确;D 项,两个句子都修改正确。
21. 【参考答案】
当你感到渺小/却又将高楼竖立在人们面前的那一刻/你是“1”
当你顾不上吃饭/却赶着送餐的那一刻/你是“1”
当你和生命赛跑/却将身体置于危险的那一刻/你是“1” (每处 2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解题思路】首先分析画线句的特点:内容上赞美了每一名教师的奉献与价值,形式上采用
了“当你……/却……的那一刻/你是 1””的句式。然后紧扣每一种从业者的特点,表现其个
体的奉献与价值,用相似的句式表达出来。
22.【参考答案】军队增派医护人员到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抗
击新冠肺炎,根据医院容量和建设进度,首批已抵达武汉。(5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梳理文段,筛选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新闻想要传达的内容。
分析材料可知,最关键的是“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将增派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
击新冠肺炎疫情”,具体地点是“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方
式是“分
批投入支援”,目前“首批力量 1400 人于 2 月 13 日抵达武汉”,将这些关键信息归纳整合,
在题目要求的字数范围内表述出来即可。 23、作文审题解读
1、核心概念:
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2、题目关键字:更。两个概念不是非此即彼的,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
3、情境:
社会生活情境,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个人生活情境,振华中学某班辩论会。
4、身份意识;我(某班学生)。
5、任务指令: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6、思维:辩证性思维。
7、文体意识: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