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山东卷01)(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4月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山东卷01)(解析版)

ID:248571

大小:57.6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4-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 4 月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山东卷 01)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报》:2003 年非典开始,我们和“冠状病毒”已经打了好几次交道,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 饶子和: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在 2002 年以前,冠状病毒虽然对畜牧业是一个严 重威胁,但对人类危害尚小,可能会引起人们熟悉的普通感冒。但在 2002 年至 2003 年期间,SARS 冠状病 毒引发了令全球恐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俗称“非典”)疫情。SARS 冠状病毒在自然界的天然宿主其实 是蝙蝠,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偶然原因,该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而引发了重大疫情。虽然此后断断续续有 新的冠状病毒被发现,但似乎并没有引发人类的重大疫情。 在沉寂了 10 年之后,MERS 冠状病毒又在中东地区引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种种迹象显示,MERS 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仍然有可能是蝙蝠,但这次疫情是由骆驼传播导致。2019 年 12 月,新型冠状病毒又在 武汉引发了病毒性肺炎。 这几次冠状病毒疫情,都是本来以野生动物为宿主的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导致的。这提醒我们,保护 好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许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减少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 避免这些天然宿主与人畜的密切接触,这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摘编自李晨阳、丁苏雅《专访饶子和:面对武汉肺炎疫情我们不慌》) 材料二: 为什么新型病毒总是寄生在野生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身上,而这些病毒为什么对于这些动物自身没有 构成严重的危害呢? 杨占秋解释说,病毒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必须寄生于生命体才能存活,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分 布广泛,所以各种生物成为病毒的储存库。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致病性比较弱,而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在 长长的传导链条上通过多次变异,从而变得攻击性非常强,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免疫学专家 22 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生长,很难对它们 进行全面管理,野生动物的防疫工作几乎是很难开展的,所以野生动物会有很多潜在的病原体感染,并且 由于在野外生存,人类也很难对动物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检测。 杨占秋介绍说,“当这些病毒寄生于其他生命体时,并不表现为疾病,因为病毒需要依靠长期寄生在 动物身上来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宿主生病,宿主对病毒也具有相应抵抗力。”但当病毒开始向外传染,在不同的中间宿主间传染时,就容易出现变异,就会产生使宿主致病的后果。 动物经过人类驯养之后,是不是身上病毒的危害性就小很多?杨占秋对此予以肯定。他告诉记者说, 野生动物和饲养动物身上都存在病毒,区别是量的多少。因为饲养动物环境比较干净,或者是人为消毒处 理,不利于病毒生长。有时,同一种病毒在家禽家畜身上与在野生动物身上表现的特性并不一样。因为病 毒要生存,必须适应不同的宿主环境。上述免疫学专家认为,如果对于饲养的野生动物没有进行有效检疫, 那这些动物体内还是可能会有病原体存在,并可能会在人工饲养下不断传播,甚至发生变异,产生对人体 更强的传染性。 (摘编自倪浩、范凌志、任重《野生动物为何易成病毒传染源》) 材料三: 根据新华社 1 月 26 日最新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疾控 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首次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 585 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 33 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此前,国家 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曾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 等。 事实上,除了一些野生动物“老饕”,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野生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 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暴发买单。要知道大部分野味市场的环境都非常恶劣,臭气熏天的宰杀现 场,来路不明甚至带着大量寄生虫和传染病的野生动物,以及死后变质仍然出售给餐馆的野味,这些未经 检疫的食品端上了人们的餐桌,为疫情的暴发埋下了祸根。 对于食用野生动物,法律已有相关规定。2018 年 10 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 二十七条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第三十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 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部法典中“重点保护动物”字样一共出现了 53 次,而对于非 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规定则相对模糊。 我们应认真反思: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代价惨重: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治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 必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费的灰色产业链, 斩断疫情暴发的祸根。 (摘编自孔德明《不能有下一次了!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动真格》)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必须寄生在生命体上才能够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B.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有天然宿主,并且一般不会对其构成严重的危害。 C.冠状病毒要感染人类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 D.冠状病毒有传播性,有的在传播过程中易发生变异而具有强大攻击性。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冠状病毒不仅能够引发普通感冒,而且会造成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 大疫情。 B.野生动物是病毒的天然储存库,保护好其生存环境,能有效地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防止传染病 发生。 C.中国疾控中心针对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检测结果有力支撑了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来源的推 断。 D.饲养的野生动物身上带的病毒少,只要经过有效的检疫,就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不会带来大面积的 疫情。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研究告诉我们,病毒的重大突变只是个概率问题,人类每猎食一头野生动物,都相当于为病毒进入 新物种掷了一次骰子。 B.野生动物是环境质量的标志物、生态质量好或坏,是由生物多样性决定的。有它们在身边,我们才 可以放心地生活下去。 C.几乎所有持有“野生动物繁殖驯养许可证”的商户都会超范围经营,他们都会以此为掩护,做非法 野生动物贸易的生意。 D.已有的法律对于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管理严重不足。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4 分) 5.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有效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黑色地图 北岛 寒鸦终于拼凑成 夜:黑色地图我回来了——归程 总是比迷途长 长于一生 带上冬天的心 当泉水和蜜制药丸 成了夜的话语 当记忆狂吠 彩虹在黑市出没 父亲生命之火如豆 我是他的回声 为赴约转过街角 旧日情人隐身风中 和信一起旋转 北京,让我 跟你所有灯光干杯 让我的白发领路 穿过黑色地图 如风暴领你起飞 我排队排到那小窗 关上:哦明月 我回来了——重逢 总是比告别少 只少一次 (节选自《北岛诗歌集》)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用“长于一生”一句,指出自己这次是灵魂的返乡,因而不会遗憾,他仿佛突然明白了自己永生 的故乡究竞应该在何处。 B.“父亲生命之火如豆”提及回乡的缘由,“我是他的回声”一方面说明生命链条的延续,一方面表 现出诗人对父亲的敬重和孝顺。C.“为赴约转过街角/旧日情人隐身风中/和信一起旋转”,揭示自己回乡的另一个目的,想象自己与牵 挂着的心上人重逢后的温馨。 D.“我排队排到那小窗/关上:哦明月”,诗人再次确认了自己的使命,为自已付出的一切而自豪,“关 上”的“小窗”终将为游子打开。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寒鸦终于拼凑成/夜:黑色地图”运用比喻手法,以“寒鸦”自喻,诗人面对夜这张黑色的地图,感到 无奈和绝望。 B.诗歌第一节写“归程/总是比迷途长”,运用了类似“长亭更短亭”这种中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手法,表 明回归故乡的艰难。 C.“北京,让我/跟你所有灯光干杯”节奏变得明快,诗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叫出了故乡的名字,全诗 由此达到高潮。 D.最后一节的“我回来了”与开头的“我回来了”形成呼应,有中国诗歌回环往复之美;这首诗语言深 邃.凝练,却并不晦涩。 8.为什么诗人说“重逢/总是比告别少/只少一次”?(4 分) 9.有人评价本诗“将现代诗的象征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熔为--炉”,请以第二节为例加以简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 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 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 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①说村中语, 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②,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 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 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 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 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 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 之人,天乎!痛哉! (摘编自明代归有光《先妣事略》) (注)①姁姁(xǔ):温和的样子。②缉纑(lú):将麻析成缕再搓成线。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B.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C.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镇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唐代称王的妾,宋代用为通直郎等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明清则为 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亦通用为妇人的尊称。 B.妣,已故的母亲。古代父死后称“考”,母死后称“妣”。古代墓碑上常刻有“显考”“显妣”“先 考”“先妣”。 C.正德,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一个 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D.聘,指定婚或女子出嫁。本文中表示女子出嫁意思的还有“来归” 12.下面的说法与原文所述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3 分) A.母亲一生共生育了七个子女,所以感到很累,有位老婆婆端了一杯水,泡着两只田螺,让母亲喝。 喝了以后,母亲就不会说话了。 B.母亲去世以后,家中人请画工为母亲画遗像,家中人就让画工照着作者和淑静画。因为他们和母亲 很相像。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家 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D.“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追惟一二,仿佛如 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的痛苦心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2)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14.归有光用往昔生活琐事勾勒的亡母形象,感人至深。请根据第四段内容说明母亲形象有哪些特点。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注】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巃嵷:山势高峻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6.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 , ”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 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3)毛泽东主席有诗云:“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 , ”两句,也 说明了这种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温之下 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 之后, ① 装载着镰刀 、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而是浑 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家人的 战场,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前倨后躬,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 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和 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 ② 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 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 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和年轻人打情骂俏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 起来。 18.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比拟 夸张 排比 B.比拟 比喻 排比 C.夸张 比喻 引用 D.对偶 比拟 引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 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初稿,有多处表述不够得体,请至少找出四处并加以改正。(4 分) 尊敬的××书法家: 您好! 本协会拟于×月×日在新方市东阳宾馆举行书法研讨会,特邀您作为协会顾问出席,请为我市青年书 法爱好者的成长多多进言。现随函寄赠会员的一些大作,望您拨冗批阅,也便于您在会上抛砖引玉。未尽 事宜,请电话求教(联系电话:1234567)。请准时到会。 ××市书法协会谨邀 ×月×日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12 月 16 日 15 时 22 分,指挥员下达口令后,乳白色的长征火箭托举着北斗双星飞向太空。经过 3 个多 小时飞行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随后宣布发射圆满成功。 至此,北斗三号全球系统 24 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成功发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 风说:“这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将为全球用户提供 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09 年正式启动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 据了解,北斗三号由 3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 24 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蝙蝠简称“蝠”,因“蝠”与“福”谐音,故人们以其为福气的象征,其形象频见于建筑装饰、绘画、 陶瓷、雕塑、刺绣等处,民间绘画中画五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 ②蝙蝠依靠超声波在夜间飞行,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能够在夜间安 全飞行。 ③蝙蝠的食性相当广泛,般来说,大蝙蝠类一般以果实或花蜜为食,而大多数小蝙蝠类则以捕食昆虫 为主。 ④蝙蝠身上携带上百种病毒,是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SARS 冠状病毒乃至 最近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可能宿主。 ⑤1968 年,关岛大蝙蝠因为当地人的捕食而灭绝。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蝙蝠写给人类的一封信”或“人类写给蝙蝠的一封信”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1.C 【解析】C 项,“冠状病毒要感染人类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错,根据原文“MERS 冠状病毒又在中东地区引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种种迹象显示,MERS 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仍然有可 能是蝙蝠,但这次疫情是由骆驼传播导致”“这几次冠状病毒疫情,都是本来以野生动物为宿主的病毒从 动物传播到人导致的”可知,并非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选项表达绝对。故选 C。 2.D 【解析】D 项,“只要经过有效的检疫,就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不会带来大面积的疫情”错,根据原文“野 生动物和饲养动物身上都存在病毒,区别是量的多少”“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野生动物,但仅 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暴发买单”“对于食用野生动物,法律已有相关规定。2018 年 10 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 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第三十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可知,饲养的野生动物身上 还是带有病毒的,有传染的可能,且饲养的野生动物的食用要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并非经过有效的检疫, 就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不会带来大面积的疫情,选项表达绝对。故选 D。 3.B 【解析】B 项,“野生动物是环境质量的标志物、生态质量好或坏,是由生物多样性决定的。有它们在身边, 我们才可以放心地生活下去”错,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动真 格”。B 项强调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多样性,不能支撑观点,且根据原文“避免这些天然宿主与人畜的 密切接触,这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常重要”,并非“有它们在身边,我们才可以放心地生活下去”。故选 B。 4.①先摆事实、明现象,表明野生动物携带病毒;②接着析危害、谈必要,明确吃野生动物的危害;③然 后明违法、指漏洞,指出现行法律存在的漏洞;④最后明观点、指做法,即加强立法、执法力度,禁止野 生动物交易必须要动真格。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能力。材料三第一段写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型冠状 病毒,可分析出“摆事实、明现象,表明野生动物携带病毒”;第二段“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野 生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暴发买单”“这些未经检疫的食品端上了人 们的餐桌,为疫情的暴发埋下了祸根”,可分析出“析危害、谈必要,明确吃野生动物的危害”;第三段“2018 年 10 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第三十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部法 典中‘重点保护动物’字样一共出现了 53 次,而对于非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规定则相对模糊”,可分析出“明 违法、指漏洞,指出现行法律存在的漏洞”;第四段“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治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必 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费的灰色产业链,斩 断疫情暴发的祸根”,可分析出“明观点、指做法,即加强立法、执法力度,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要动真 格”。 5.①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避免侵扰野生动物栖息地;②改变习俗,不吃野味;③加强立法执法力度, 禁止野生动物交易;④对饲养野生动物加强检疫。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 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如何有效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原文“这提醒我们,保护好野 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许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减少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避免 这些天然宿主与人畜的密切接触,这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常重要”可概括出“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避免侵扰野生动物栖息地”;原文“事实上,除了一些野生动物‘老饕’,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过 野生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暴发买单”“来路不明甚至带着大量寄生 虫和传染病的野生动物,以及死后变质仍然出售给餐馆的野味,这些未经检疫的食品端上了人们的餐桌, 为疫情的暴发埋下了祸根”可概括出“改变习俗,不吃野味”;原文“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治疫情期 间的权宜之计,必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 费的灰色产业链,斩断疫情暴发的祸根”可概括出“加强立法执法力度,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原文“上述 免疫学专家认为,如果对于饲养的野生动物没有进行有效检疫,那这些动物体内还是可能会有病原体存在, 并可能会在人工饲养下不断传播,甚至发生变异,产生对人体更强的传染性”可概括出“对饲养野生动物 加强检疫”。 6.C 【解析】C 项,“想象自己与牵挂着的心上人重逢后的温馨”错误,“旧日情人隐身风中/和信一起旋转”意 思为爱过的人已经不复存在,只有信像落叶在风中旋转。故选 C。 7.C 【解析】C 项,“全诗由此达到高潮”错误,全诗的高潮是第四节结束处。故选 C。 8.因为诗人曾离开故乡,又回到故乡,当诗人生命消逝,最后一次告别故乡后,将不再回来。表达了诗人 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命的思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 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重逢”比离别少,且只少一次,是指有一次离别之后将再也不会回来;从本句中可看出诗人对于故乡的 眷恋不舍之情,以及对离别与重逢这些人生必经之事的哲理性思考。 9.第二节运用了多个意象,以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踏上归途的复杂情感。①“冬天的心”象征内心的冷峻, 表明自己心里还有着某种疑惧。②“泉水”象征渴望,“蜜制药丸”象征致命的诱惑,“夜的话语”象征内 心的迷惘。③“狂吠”是诗人在回想往事,象征不速之客来临时的纷乱;“彩虹”象征美好的、诗意的事 物,却只能在象征丑恶的“黑市”上交易,表达诗人回乡时的忐忑。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 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解答本题既 要读懂诗的意思,抓住诗歌中描写的物象,分析其中蕰含的诗人情感即可。“象征”是指事物寄托抽象的 情感或思想,“意象”也正是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从第二节来看,“冬天的心”,寓意着心被冰封冷冻, 可见作者内心对自己的归途充满疑虑不安;“泉水”是清甜可口的,“蜜制药丸”却让人想到“糖衣炮弹”, 外表甜蜜,而内在苦涩;“夜的话语”,其中“夜”是黑暗的象征,寓意诗人内心的迷惘;“狂吠”把记忆 拟物化,形容诗人回忆时的纷乱;“彩虹”本来也是美好的事物,象征希望,但在“黑市”出没,显然寓 意着诗人对当时环境的不安。 10.B 【解析】本题句意为: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次遇到阴雨天也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 我心里非常想留在书塾,但是却不能留住。“入学”作“(有光)与从兄有嘉”的谓语,所以“入”前不能 断开,排除 C 项;“意恋恋”作“有光”的谓语,“意”前不能断开,排除 A、D 两项。故选 B。 11.C 【解析】C 项,“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有误,一个皇帝在位可以使用多个年号,且不重叠。基本上明、 清两朝的皇帝是一个皇帝终生只用一个年号,之前的皇帝很多都有多个年号。故选 C。 12.D 【解析】D 项,“‘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分析有误。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的意思是“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先母生前给我聘定的”,所以 这一句“从婚事方面来说明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故选 D。 13.(1)(平时)对待僮仆们很宽厚,即使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难听的话。 (2)先母半夜睡醒,督促我小声诵读《孝经》,如果我能熟练地、一字不错地背下来,(母亲)就十分高兴。【解析】本题第一句重点字词:遇:对待;棰楚:责打;后言:背后说难听的话。第二句重点字词:中夜: 半夜;觉寝:睡醒;龃龉:差失,不协调。 14.①勤劳能干:持家有道,常年忙碌;不辞辛苦,甚至常常劳作到深夜。②崇尚简朴:让仆人将炭屑做 成炭团晒在台阶上;家里的每一件东西都物尽其用。③宽厚慈爱:对待奴仆厚道,公平;即使挨打,他们 背后也不忍心抱怨。 【解析】本题要求“请根据第四段内容说明母亲形象有哪些特点”,可知答案集中在第 4 段,从 “入城,则 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可概括为勤劳能干;从“冬月,炉火炭 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可概括为“崇尚简朴”;从“遇僮奴有恩,虽至棰 楚,皆不忍有后言”可概括为“宽厚慈爱”。 【参考译文】 亡母周孺人,在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夫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 的大姐。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 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又生下有功。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 女时更费力。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 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先母举起杯,把水一口气喝完,失 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亲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 了。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 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长得像母亲。 先母名桂,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 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崇尚简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与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 爱。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 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所,像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 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 小的抱在怀里喂奶,手里还缝缝补补一刻不停,每间房里都整齐清洁。(平时)对待僮仆们很宽厚,即使责 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些难听的话。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 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次遇到阴雨天也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非常想留在书塾,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先母半夜醒来,就督促我小声诵读《孝经》,如果我能热练地、一 字不错地背下来,(母亲)就十分高兴。 先母过世十一年后,大姐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先母生前应允的。过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 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先母生前给我聘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 格外想念先母。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 就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 15.B 【解析】B 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说法有误,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 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诗人物我相谐,心情平静舒适的 情感。故选 B。 16.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 的喜爱之情。衬托。用“鸟语乐”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 从而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 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解析】本诗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 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而行动变得迟缓。从描写的角度看,“鸟语乐”是动景,“溪水 不动”是静景,动静结合;“鸟语”是耳闻之声,“鱼行”是眼见之景,是感官上的视听结合。从描写手 法上来看,以“乐”形容鸟的欢快,衬托环境的清幽,以“迟”写鱼游动的迟缓,其实是把诗人的心境投 射到鸟、鱼之上,移情于景,用了拟人手法。诗句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注意分 点作答,语言通顺。 17.(1)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2)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3)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 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或下句的直接 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 字词:凝,衰,瑰。 18.B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了解常见的修辞种类,一般包括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等;同时要了解这些常见修辞的特点,最后根据文本内容,对照选项一一 进行分析。题中,原文“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运用比 喻,“‘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运用引用,“装载着镰刀 、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 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运用比拟,“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运用排 比,语段中未运用夸张,排除 A、C,语段中未运用对偶,排除 D 项。故选 B。 19.①原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装有农具的辘轳车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人们收获的 渴望和迫切的心情。 ②原文先写车子,再写人,符合观察者视觉的先后顺序,富有镜头感和画面感。 ③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 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词语(动词、形容词、 修饰词等),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结构作用(照应、铺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 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从修辞手法看,“装载着镰刀 、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 小院里走出来”运用拟人手法,用“迫不及待”“走出来”等词将装有农具的辘轳车人格化,更好地表现 了农人们收获的渴望和迫切的心情;从观察顺序看,从实际生活和情理来说,当农人推着辘轳车出小院时, 先看到车子,再看到人,这样的先后顺序符合生活和逻辑的真实,车子与人依次出现,也富有镜头感和画 面感;从结构看,考虑与上下文的关系,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 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生动形象地表现男人和女人面对收获时浑身憋足了劲。 20.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 麦收地里无闲人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有效的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 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 的语句;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题中,第一处,根据上下文“‘夜来南风起,小 麦覆垅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装载着镰刀 、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 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而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这处写关于农人要收割成熟的麦子的内容,可填 写“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第二处,根据上下文“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那 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 的麦穗”,这处写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忙着收麦,可填写“麦收地里无闲人”。 21.(1)“多多进言”改为“多多指导”;(2)“大作”改为“作品”;(3)“抛砖引玉”改为“发表高 见”;(4)“求教”改为“垂询”;(5)“请准时到会”改为“请届时光临”。【解析】本题中,“进言”是臣子向君主提出建议或劝谏,现在泛指向人提出意见(含尊敬或委婉的口气)。 这里不符合语境,可以把“多多进言”改为“多多指导”;“大作”是对别人作品的敬称,这里可以改为“作 品”;“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这里可以改为 “发表高见”;“求教”是敬辞,是请求别人指教的意思。这里可以改为“垂询”;“请准时到会”语气有 些 ,可以改为“请届时光临”。 22.关键信息:①12 月 16 日我国;②“一箭双星”;③再发两颗“北斗星”;④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⑤ 核心星座部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 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 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 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 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 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结合“12 月 16 日 15 时 22 分,指挥员下达口令后,乳白色的长征火箭托举着北斗双星飞向太空”分析,主要讲 12 月 16 日我国 “一箭双星”,再发两颗“北斗星”。结合“北斗三号全球系统 24 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成功发射”分析, 概括为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结合“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09 年 正式启动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据了解,北斗三号由 3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和 24 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分析,概括为核心星座北斗三号部署。 23.【立意指津】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要把握 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本题由多则材料组成,首先正确分析材料,弄清每则材料的含意, 第一则材料讲蝙蝠的文化传统内涵,象征福气,第二则材料讲蝙蝠对人类发明创造的启示,第三则材料讲 蝙蝠的食性,第四则材料讲蝙蝠身上携带病毒,第五则材料讲关岛大蝙蝠因为当地人的捕食而灭绝,这五 则材料从不同的方面让我们对蝙蝠有了全面的认知。整体把握这五则材料,挖掘蕴含的意义,不难发现, 指向很明确,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停止捕食,远离病毒,敬畏自然,行有所止,否则人 类会受到惩罚。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内容行文立意。注意要求,以“蝙蝠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或“人类写给蝙蝠的一封信”为副标题,作文要符合书信格式,开头顶格写对方的称呼(冒号),第二行空 两格写“你们好”(叹号),第三行空两格写书信的正文,可以用几小节来写,最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署 名,再下一行写上日期。 【立意】①和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才有出路。②敬畏自然,行有所止。③停止捕食,远离病毒。④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保护野生动物。⑤与蝙蝠同行共生,让福气绵延不绝。⑥正确认识蝙蝠,避害用利。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