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山西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04030047236041.pdf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第二次考试试题(山西带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7 页 2019-2020-2 高二年级 3 月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如其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道德品质相一致,风格是道德 的外显;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性格、气质、才情、学识、情感等相联系。立身和为文不 可分离;言为心声,风格也应是作者个性特征的自然流露。 单从个性上看,时间是性格定型的关键因素,这种通过时间积淀的性格特征产生的行为 惯性,是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改变的。再从主观上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者在感受、体验、表 现社会生活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个人特征。文风与人的性格特征是一个人生活阅历、社会实践 同一进程的产物,两者互相影响,具有相关性,自然可能导致文如其人的现象。尽管作者所 言之物可以饰伪,但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性。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 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一个人既然要为文,甚至是有些难以使其文不如其人的。在这个 意义上,“文如其人”的确是值得信任的批评戒条。 但是,“文如其人”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文如其人”是一个宽泛的命题,既包 含了知性、气性方面的问题,也包含了情性、德性方面的问题。知性、气性与情性、德性属 于不同性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文如其人”问题上的争论中,混淆了人的气性特征与德 性特征这两个不同的层面。知性与文法的关系、气性与风格的关系,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一 种必然的对应,实然的存在。而情感表达真实与否问题,人品的好坏问题,属于伦理学范畴, 其与文不是必然性相关,而是或然性相关。既是或然相关,就有“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 文、人相悖的突出表现。 此外,文、人相悖还有文、人关系中的外力牵引因素。作品的形成大多出自人与人、人 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不能超绝于世外。由他人、社会所形成的外力一并涌入,往往对作者构 成有形或无形的牵引。政治权力的影响在这种外力牵引场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时代的文 章,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政治开明时期,作者的自由度相对大,没有 或者相对较少约束,这种自由自然可以反映在文章的风格上。在政治严酷时期,作者失去创 作自由,有的作者也不得不俯仰从人、随俗为言,文章中就会出现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现 象,导致言与志、文与人之间拉开距离,产生不同形式的文、人相悖的现象。一种表现是, 作者屈就压力地歌功颂德,投其所好地鹦鹉学舌;另一种表现是,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作者 不敢铮铮有声,只好采取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隐晦方式尽管形式上与违心迎合不同,但在 本质上同样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 (摘编自张世明《文如其人乎:人格观念与中国考据学方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从道德层面来看,“文如其人”是指立身和为文的统一,风格是作者个性的自然流露。 B. 从文风与作家性格特征的必然性相关的角度看,“文如其人”这一说法具有其合理性。 C. 由于文、人相悖,所以情感表达的真实与否、作者的人品好坏,与文章本身并不相关。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7 页 D. 在政治严酷时期,失去创作自由的作者只能随俗为言,文章就会出现言不由衷的现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 文章开篇阐释了“文如其人”的两种不同内涵,并以此为立论前提展开论述。 B. 文章分析了“文如其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论证过程中体现了辩证的思维。 C. 文章对比了随俗为言与隐晦表达两种现象,论证严苛政治会遮蔽真实的人性。 D. 文章主要从个人内在因素和社会外力因素两个层次来分析文、人相悖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 如果混淆了人的气性特征与德性特征这两个层面,“文如其人”的问题可能会无休止地争 论下去。 B. 在政治开明的时期,政治因素对创作的影响较少,作者的自由度相对大,更易做到“文 如其人”。 C.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不能简单地认定“文如其人”而依据文章去推断作者的道德或个性 特征。 D. 文学作品用隐晦方式表达主旨,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更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审美 效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 (德)海因里希·伯尔 在我爷爷的故乡,几乎人人都靠在亚麻作坊里干活糊口,天天吸着轧亚麻茎时飞扬的尘 土,身体受到摧残。孩子都要在放学后去森林里采蘑菇。亚麻作坊是巴莱克家的,森林也是 他们家的。他们还有一间小铺。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巴莱克老爷家给全村订了一条规矩: 哪户人家都不许有磅秤。这条规矩可得小心遵守,谁若违犯了就要被赶出亚麻作坊,邻村也 不敢雇这个人干活。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偷猎者,也从未想过要去买一台秤。我爷爷是第一 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 爷爷十二岁时,巴莱克家族受封成贵族,要送给全村每户人家一份巴西咖啡。在庆祝宴 会前一天,他们在小铺里发咖啡。他们现在叫巴莱克·冯·比尔甘。 爷爷为自己家和另外三户人家取咖啡。使女格特鲁德数了四包咖啡给他,每包八分之一 公斤,由工厂封装好的。格特鲁德要拿一块糖给我爷爷时,发现瓶空了。格特鲁德转身去拿 糖了。那时爷爷看到台秤左边秤盘上,放着一个半公斤的砝码。爷爷把四包咖啡放在右边的 空秤盘上。当他看到黑色的公平针指在公平线的左边不动,放着半公斤砝码的秤盘斜在下边, 半公斤咖啡高高翘起。那时他的心怦怦乱跳,就像他躲在森林树丛后等着传说里的巨人出现 时一样。他从衣兜里掏出几颗小石子儿,在盛咖啡口袋的秤盘里,放上三颗、四颗、五颗小 石子儿,指针总算稳稳地指在黑线上。格特鲁德回来了。我爷爷,脸色苍白的小家伙,站在 一边,不动声色。他只拿了三包咖啡。更使格特鲁德惊奇害怕的是,脸色苍白的小男孩把她 给的糖扔在地上,一边用脚踩,一边说:“我要找巴莱克夫人说话。”但是格特鲁德只是放声 讥笑他。 他把咖啡送给那三家人后,便揣着用麻袋片包好的五颗石子儿,走向茫茫黑夜。他知道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7 页 在布劳高村,在伯尔瑙村都不会有谁家有秤的。他穿过森林,步行两小时来到名叫迪尔海姆 的小城镇,那里住着一个叫霍尼希的药剂师。霍尼希为那个冻僵的小男孩开门。我爷爷解开 他的麻袋片儿,取出五颗小石子,说:“我要把它秤一秤。”这时我爷爷才感觉到自己进了暖 和的小屋子,他的脚已是湿漉漉的,雪融化在他的那双破鞋里。他饥饿疲劳,突然哭了起来。 因为他想起有多少蘑菇、多少野草、多少干草花在那台秤上秤过。这台秤每半公斤就要缺五 颗石子儿的重量。愤愤不平的巨浪袭击他的心头。霍尼希对他说,“五十五克,不多不少。” 我爷爷才停止哭泣。 爷爷又走了两小时路,穿过森林回来,在家里挨了一顿揍,问他为什么不把咖啡拿回来, 爷爷死也不开口。他想起自己的哥哥,他采过很多蘑菇,想起了姐姐,想起了成千上百的孩 子,他们为巴莱克家采的蘑菇、野草、干草花。这一次他不哭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他的父 母、哥哥和姐姐。 元旦那一天,巴莱克一家来到教堂做大弥撒。他们本来以为吉兰登村的人们会向着他们 高呼万岁,欢呼他们荣升。但是人们扭过苍白的脸,怀着无声的敌意盯着他们。年青的巴莱 克·冯·比尔甘夫人看到我的爷爷——小弗兰茨,在大庭广众前问他:“你为什么不替你母 亲把咖啡拿回去?”我爷爷站起身来说:“因为您吞没我的钱足够买五公斤咖啡。”说着他从 衣兜里掏出五颗石子儿,递给那位太太看。爷爷说:“这是五十五克。您家的台秤每半公斤 就缺这些分量。”这位太太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教堂里的男男女女齐声唱起一支歌: “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正当巴莱克一家在教堂里的时候,一个偷猎野兽的人钻进小铺,把台秤和厚厚的皮面大 账本偷了出来。元旦的整个下午,村子里男人都坐在我曾祖父家里算账,按巴莱克家收购东 西的十分之一计算,已经有几千塔勒。但是还没有算完,区里宪兵队的宪兵冲了进来,一边 打枪一边用刺刀乱刺。台秤和账本被抢走了。爷爷的姐姐中弹死了,还有一些男人受伤。 附近的布劳高村和伯尔瑙村也发生了暴动。亚麻作坊停工了一个星期。大批大批的宪兵 赶来镇压。后来,村里的人们又去亚麻作坊做工,孩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但是每逢星期日, 只要巴莱克一家走进教堂,人们就唱起歌来:“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 死亡……” 我爷爷的父母在埋葬女儿后,被迫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他们看到,各地各村地主家秤上 公平正义的指针都是虚假的。他们的老牛破车在泥路上慢慢爬行,车后面牵着一头瘦骨嶙峋 的羊。只要有人愿意,就能听到巴莱克·冯·比尔甘的故事:他们家的所谓公平正义就是吞 没人家十分之一的钱。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讲述。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 小说以“我”的口吻来讲述爷爷小时候的故事,使故事更有历史感,暗示世上违背公平 之事早已存在,而人们的反抗也由来已久。 B.台秤的秘密还没有被公开之前,巴莱克家靠着提供工作岗位、给全村送巴西咖啡等方式, 在民众心目中维持着慷慨和善的形象。 C.小说多次用“巴莱克·冯·比尔甘”来称呼巴莱克家,既突出巴莱克家高高在上的地位, 也暗含其品行与地位不相称的讽刺意味。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7 页 D.村民们用歌声甚至暴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被残酷镇压之后,人们不得不作出妥协,许 多人甚至不愿再听到巴莱克家的故事。 5.小说写到“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请你谈谈小说是如 何具体表现“爷爷的胆量”的。(10 分) 答: 6.“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10 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7 题。(5 分) 秋晚舟泊桐江 赵湘① 严子陵②边水自流,夕阳无语倚松舟。 乍逢风月羞为客,及到溪山识尽秋。 移树断蝉初过雨,立沙孤雁偶随鸥。 乡心旅思何人会,芦草萧萧一笛幽。 注:①赵湘,祖籍南阳(今河南省西南部),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宋太宗淳化三年 进士,官庐江(今属安徽省合肥市)尉。②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畔, 现存严子陵钓台遗迹。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诗人讲究炼字,一个拟人化的“倚”字赋予夕阳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命。 B.诗人面对静谧悠然的秋景,不禁羞于为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颈联采用剪辑拼贴的手法,写人在船中一路看到的风景,写得有声有形。 D.本诗和杜甫《蜀相》一样,都涉及历史人物,借助于描绘古迹,表达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 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 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 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 “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 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 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 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 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 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 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7 页 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 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 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 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 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冢,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②悫:诚实、谨慎。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 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 异也/ B.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 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 也/ C.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 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 D.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 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 也/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 昭仪,为中国古代后宫嫔妃的一种。昭仪始置于西汉元帝时期,当时为仅次于皇后的位 号,位同丞相,爵比诸侯,北魏亦沿用。后世至明均曾设置,地位已经下降。 B. 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招。 C. 谶,指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也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D. 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为世祖。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 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 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 B. 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一家 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 C. 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 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 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 难,最后被贬出京城。 三、语言文字运用(30 分) 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7 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1~13 题。 滴滴涕的化学名称是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1874 年由奥地利化学家蔡德勒在拜耳教授 指导下合成。此后便 ,整整尘封了 65 年。它神奇的杀虫功效直到 1939 年才被瑞士 盖基公司的化学家穆勒发现。作为二战的中立国,瑞士于 1942 年 8 月把滴滴涕的标本和配 方同时提供给交战双方。纳粹德国并未予以足够重视,美国却 ,组织大批科学家在 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紧急攻关。 1943 年 10 月 1 日,盟军解放了意大利那不勒斯,这座城市因纳粹对供水排水系统的破 坏,正陷于伤寒大流行的灭顶之灾。艾森豪威尔将军紧急向华盛顿求援,美国辛辛那提盖基 公司和杜邦公司首批生产的 60 吨滴滴涕火速运达。1944 年 1 月,那不勒斯的营房、街区和 130 万军民普遍接受滴滴涕喷洒,( ),三个星期内 了伤寒流行。在南太 平洋战场上,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阵亡的美军人数不及因被蚊虫叮咬而死的疟疾人数,自 从司令部决定增设专门喷洒滴滴涕的建制后,美军完全 了疟疾和热带病的威胁。此 外,从菲律宾、缅甸、中国前线到纳粹监狱、集中营,到处传来滴滴涕的佳音捷报。 由于功能强大、制造简易、价格低廉、广谱持久、储运方便等优良品质,滴滴涕在所有 杀虫剂中一枝独秀,战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5 分) A.束之高阁 如获至宝 摆脱 控制 B.置之度外 如获至宝 战胜 遏制 C.束之高阁 爱不忍释 摆脱 控制 D.置之度外 爱不忍释 战胜 遏制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外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5 分) A.一举消灭了传播伤寒的元凶,竟然是虱子 B.竟然一举发现了虱子——传播伤寒的元凶 C.竟然一举消灭了传播伤寒的元凶——虱子 D.经过反复筛查,最终发现传播伤寒的元凶——虱子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5 分) A.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阵亡的美军人数不及因蚊虫叮咬疟疾而死的人数 B.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因疟疾而死于蚊虫叮咬的人数超过阵亡的美军人数 C.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被蚊虫叮咬却因疟疾而死的人数超过阵亡的美军人数 D.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阵亡的美军人数不及因被蚊虫叮咬而死于疟疾的人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16 题。 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生活发生了__ __的变化。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物质的极大丰 富,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人们的物质需求有___ _的产品可以满足。但奇怪的是, 在这样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却时常陷入选择的障碍和满足感的匮乏之中。作为当 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所需求的人们。 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外部世界追求速度、效率,但人们的内心却想慢下来;外部世 界都在讲变化,跟不上变化似乎就会被淘汰,但人们内心却渴望那些生命中的永恒。这是当 代人生存的真实状况。 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7 页 荥窖这些年销售得最好的一个系列就是风炉加茶壶的组合。风炉烧的是炭火,煮一壶水 需要两小时。从功能性上讲,这是一个应该被这个时代淘汰的产品,它与讲求效率的“主旋 律”____ 。但为什么人们喜欢它?我想,风炉煮茶也许能让人联想到“围炉夜话” 这四个字,这个场景打动了太多的当代人。( ),也许就是这组产品的当代价值。被这 组产品打动的人,我相信都有这样的觉悟,都有摆脱外部世界那些强大裹挟力量的内心需求。 哪怕有些人买回去也是将其____ ,但它疗愈内心的作用已经显现。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天翻地覆 琳琅满目 相悖 置之不理 B.翻江倒海 成千上万 向背 置之不理 C.天翻地覆 成千上万 相悖 束之高阁 D.翻江倒海 琳琅满目 向背 束之高阁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5 分) A.围炉夜话,不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 B.围炉夜话,促膝长谈,不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面对面交流 C.因为围炉夜话,不是人和屏幕的对话,而是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 D.因为围炉夜话,不是人和屏幕对话,所以需要促膝长谈,面对面交流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5 分) A.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需求的 人们。 B.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我们需要去思考这个时 代人们的需求。 C.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技术、工艺、材料等之外,需要去思考这个时代人 们的需求。 D.作为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在研究材料、工艺、技术等之外,我们需要去思考这个时 代需求的人们。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二学生的你, 又迎来一场特别的考试——大同一中高二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 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以“20 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 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 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