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二历史下学期线上月考试题(山东章丘区四中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二历史下学期线上月考试题(山东章丘区四中附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参考答案 ‎1-5 AACCB 6-10 ADCDA 11-15 DBCDD 16-20 CBDDB 21-25 BACDB ‎26.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可以根据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这些选官制度在选官范围、选拔方式、评选标准的变化来回答。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前两句话分层概括即可。第(3)问,意义可以从人事制度、人才选拔、干部队伍等角度回答。‎ 答案:(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2)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 ‎(3)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27.解析:通过分析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强调的文明含义比较广泛,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材料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作答时就某一阶段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行说明即可。例如,对《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一书进行阐释,首先指明波峰是指秦汉时期的政治,波谷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波峰:秦统一六国,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全国推广郡县制,以皇帝制度为核心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建立一整套的官吏选拔、考核与监察制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承秦制,并进行改造完善。武帝时在中央设立中朝,削弱三公的权力,在地方实行推恩令,设置十三州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在选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儒学之士。可见,秦汉是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一个高峰。波谷: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分裂,连年战争使得人民流离失所。在政治制度上,门阀士族垄断政权,九品中正制固化了士族对政治权力的世袭支配,广大寒门子弟入仕无门。儒学发展遇到危机,玄学、佛教、道教日益流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皇权的独尊和神圣面孔被淡化。由此可见,魏晋时期,国家政治状况跌入低谷之中。最后,对前述内容进行总结。‎ 答案:示例一 ‎ 书名: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来源:Z_xx_k.Com]‎ 阐述:波峰是指秦汉时期的政治。秦完成统一,虽二世而亡,但之后的两汉疆域得到拓展,对边疆加强了管理,维持了近四百年的稳定和统一。同时,秦以皇帝制度为核心,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建立一整套的官吏选拔、考核、监察制度,正式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汉承秦制,不断加以完善。创立中朝,削弱三公,加强皇权。实行推恩令,派遣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察举和征辟制,大量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完善官僚制度。总之,秦汉是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一个高峰。 ‎ 波谷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在政治制度上,门阀士族崛起,九品中正制强化了士族对权力的世袭支配,贵族政治回潮。儒学低落,玄学、佛教、道教流行,在此背景下,皇权的独尊和神圣被淡化。由此可见,魏晋时期,国家政治状况掉入低谷。 ‎ 综上所述,波峰与波谷的书名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 ‎ 示例二 ‎ 书名: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 阐述:集成指明清时期的文化总结。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多集大成者的成就。思想上,基于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及反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伟大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商业、提倡经世致用。这既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也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科技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农学著作《农政全书》等。文学艺术上,古典小说达到高峰,《红楼梦》等文学巨著问世,融各派所长的京剧产生。总之,明清时期的文化集往昔之大成,出现了文化的高潮。 ‎ 转型主要指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思想变革。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向西方学习成为救亡图存之道。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成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技。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潮,引领了洋务运动。19世纪90年代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维新派打着传统思想的旗号,认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才是救亡之道。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终结了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由此可见,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经历了巨大的转型,传统思想越来越受质疑,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 综上所述,该书用集成来描述明清的文化,用转型来概括近代的思想状况符合时代特征。‎ ‎28.(1)法律的起源:荀子认为法律出自圣人;西塞罗认为法律基于自然 ‎ 法律的作用:荀子认为法律的作用是让人拥有美德;西塞罗认为法律的功用是维护正义。(4分)‎ ‎(2)关于法律的地位:中华法系礼法并用,儒家的道德观念高于法律,习惯法影响很大;而罗马法基于自然法,更加重视法律条文。‎ ‎ 关于法律的社会基础:中华法系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法社会;而罗马法基于商品生产者社会。‎ 关于法律的主体:中华法系侧重刑法;而罗马法侧重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法。(6分)‎ ‎(3)罗马法基于商品经济的法律,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的观念。这些观念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罗马法更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3分)‎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