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二历史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山东济宁二中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04030021561135.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二历史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山东济宁二中附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历史试题 ‎ 满分:100分 时限:90分钟 班级: 姓名: 考号:‎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A.丞相 B.郡守 C.县令 D.刺史 ‎2.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3、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要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秦始皇当时的“中国梦”是( )‎ A.希望皇权至高无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B.开始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君权专制 D.废除丞相和中央及地方官员世袭制,选贤任能 ‎4.“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  )‎ A.隋唐的科举制          B.雅典的民主制 C.罗马的法律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 ‎5.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又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据此可知罗马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是(  )‎ A.疆域的不断拓展 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法学理论的丰富 ‎6.“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 ‎ A.保持习惯法传统 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 C.崇尚自由和理性 D.追求客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 ‎7.一名英国学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说明(  )‎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出现了行政权逐渐扩张的走势 D.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民主闹剧 ‎8.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其称赞的是(  )‎ A.三权分立 B.联邦制 C.中央集权制 D.两党制 ‎9.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10、用“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比喻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十分贴切,因为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恶作剧就能够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而同时产生良好的协作效果。这种政体的核心就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11.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12.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 CHINOISE(中华共和国)”,实现“LIBERTE,EGALITE,FRATERNITE(自由,平等,博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 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3.有人参观了位于南京的太平天国东王府后感叹道:“太平天国幸好失败了,不然洪秀全又是一个朱元璋”。此人的观点(  )‎ A.否认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 B.客观地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具有主观臆断性 D.站在地主阶级立场说话 ‎14.甲午战争时,“‎ 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 ‎15.看民国风景,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民国范儿”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外国传教士的影响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辛亥革命的影响 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17、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中国这头睡狮开始狂吼。资产阶级为之奔走呼号,学生游行示威,火烧曹宅;商人罢市歇业,国人拒买日货;工人罢工停产。连那些封建以来的王公贵族参与到抗议的队伍中来。从上述现象看,五四运动应该属于什么性质(  )‎ A.社会主义运动 B.民族主义运动 ‎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自由主义运动 ‎18.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  )‎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D.以退让求合作 ‎1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 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2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A.秦、汉 B.隋、唐 C. 宋、元 D.明、清 ‎21.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 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 ‎22.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和平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23.根据学者统计,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宣统 任期 ‎2.95‎ ‎4.73‎ ‎2.47‎ ‎2.71‎ ‎2.76‎ ‎2.20‎ ‎1.58‎ ‎1.46‎ 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24.以下对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解读,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 ‎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65年 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25、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 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26.电影《建党伟业》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中国共产党的哪些做法可以印证“毛泽东”的这句台词(  )‎ ‎①进行土地改革 ②团结各民主党派 ③人民政协的建立 ④“文化大革命”‎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2014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28.新中国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诞生,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品格。下列属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独立自主外交方针表现的是(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 A.① B.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9.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支持联合国工作 30. 它“标志着(近代中国)以坚决排除现代思想和现代技术的途径来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后一次努力。”它应该是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 ‎36.(1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 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 ‎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6分) ‎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2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4分)‎ 材料三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 ——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努力?(6分)‎ ‎32.(13 分)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 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 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 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时间 大事 ‎1935 年 5 月 24 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 年 9 月 22 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 年 5 月 26 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 年 8 月 20 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 105 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9分)‎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6 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7分)‎ ‎[来源:学|科|网]‎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