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度大冶一中高二历史 3 月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著名法学家朱苏力指出:“西周自觉挪用了宗法和血缘关系来建构大国体制,但不可忽视的是,
西周分封了一部分功臣,建立了一些异姓诸侯国,……从当时看,这不过突破了宗法原则,
是例外;但后来的历史表明,这其实是伟大的先例。”此处“先例”指的是
A.向精英政治发展的重要一步 B
.开始摆脱宗法礼制原则的束缚
C.尝试构建中央集权大国体制 D
.分封是对宗法制的创造性运用
2.楚国是活跃在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一个国家。楚国君主的心病是,在周朝的政治体系中他们的封
号太低,与其强大的国力并不相称。第六代楚君熊渠曾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由此可知
A.楚国在军事上已经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 B
.周楚两国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 C
.楚国“不服周”的态度纯属夜郎自大 D.
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在传播中受阻
3.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4.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 106 年)置十三刺史部,九部在北,四部在南。西晋前期 10 州,南
7 北 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 10 道,正好 5 道在南,5 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 23 路,
南方占 14 路而北方只有 9 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这说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
的设置
A.因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而调整 B.随着统治区域不断变化而调整2019-2020 学年度大冶一中高二历史 3 月月考试卷
答案第 2 页,总 8
页
C.因为政治中心南移而不断调整 D.随着经济格局的变化不断调整
5.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
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
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能说明
①出现坊市混杂的现象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 ④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6.北宋山水画作品《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章法处理都呈现出宾主分明,众
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
画面形象。这表明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道家思想受到尊崇 C.理学观念影响绘画 D.艺术呈平民化趋势
7.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 年以前 59
1551-1722 年 113
1723-1861 年 167
1862-1911 年 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8.雍正年间,为筹划西北军事,特设军机房,后更名为军机处。嘉庆十年,有大臣上折称“军机
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
这表明清代军机处( )
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 B.已成为综合性的政务机构
C.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9.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
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
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当时中国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天朝上国的观念
C.不懂得国际公法 D.与英国治理秩序的差异
10. 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
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1.“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
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 年 5 月 24 日)
这说明当时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俄国城市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D.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12.美国哈佛大学中国近代史思想史专家华兹认为:中国近代史上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和马
克思主义同时出现的事实,说明它们是在许多共同观念的架构里运作的。对此,说法正确的
是
A.都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热情 B.都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情
C.都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旗帜 D.都曾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3.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
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
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4.1956 年底,毛泽东在同工商界人士座谈时说:我们政府的性格,“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是
跟工人、农民、资本家、民主党派商量办事的,可以称他是个商量政府”。材料中的“商量
政府”
A.继承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色 B.保障了基层人民直接参政的权利
C.是新中国首部宪法实行的结果 D.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
15.公元前 462 年,罗马平民保民官提出编纂成文法,却遭到贵族反对。由于平民持续不断斗争,
公元前 454 年政府派遗考察团去希腊考察立法。参考两年的考察情况,罗马组建十人委员会2019-2020 学年度大冶一中高二历史 3 月月考试卷
答案第 4 页,总 8
页
编纂出十个铜表法。由于平民仍不满意,第二年在十表以外又制定了两表,作为对前者的补
充。十二铜表法的由来,表明当时 A.罗马人重
视运用法律和借鉴外部文明调整社会矛盾 B.罗马法
以希腊法律精神为标准而获得迅速发展 C.罗马社会
在学习希腊民主制度基础上完善了成文法 D.罗马平
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变得日趋尖锐
16.昆曲《牡丹亭》描写进入阴间的杜丽娘与阴间判官据理力争,终于使自己还魂人间,而且一
鼓作气,让自己叛逆的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与杜丽娘这种追求最为相似的是
A.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彼特拉克说:"关于我们在人间所能希望的
光荣,我们在人间的时候去追求它是对的" C.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
便可以获得拯救 D.康德认为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17.正如卢梭所说,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18 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
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
象上面。材料表明
A.启蒙思想的出现是具有偶然性 B.启蒙思想家没有辩证看到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C.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是缺乏科学根据 D.静态的幻象是社会思想产生的重要因素
18.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的一幅图——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 年),对此时期世
界历史的解读最全面概括的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欧洲人在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
C.工业革命确立了欧洲在世界的霸权地位
D.中国还尚未觉察到来自欧洲扩张的影响
19.下表为美国《邦联条例》和 1787 年宪法部分内容摘录,其在宪政内容上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
《邦联条例》 《合众国宪法》
国家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第一条) 美利坚合众国(序言)
立法机构组成 合众国国会,一院制(第二条)
合众国国会,两院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第条第一节)
立法机构投票
权力
每州拥有一票(第五条)
参议员有一票表决权(第一条第三节)只有众
议院有提出弹劾案的权利(第一条第二节)
立法机构
六年任期,且任何代表不得每
届期限连任三年以上(第五条)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对军队的管理 合众国国会(第九条) 合众国国会(第一条第八节)
铸币权 合众国国会(第九条) 合众国国会(第一条第八节)
两级政府 邦联中央、州政府 联邦中央、州政府
A.联邦制代替邦联制是历史的必然 B.民主共和与州权平等的原则
C.邦联制部分地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础 D.邦联制避免了绝对权力在美国的出现
20.1867 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
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
合。其连接点就是“内阁”。由此可以推断出英国该学者
A.要求继续限制国王权力 B.肯定了内阁权力的扩张
C.极力反对议会权力过大 D.希望议会尽力支持内阁
21.法兰西第三、四共和国时期,在多党体制和议会中心主义的双重压力下,议会倒阁容易,政
府组阁困难,缺乏必要的权力和手段治理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国
A.缺乏民主妥协的精神 B.权力制衡机制作用有限
C.政党的根本属性不同 D.政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答案第 6 页,总 8
页
2019-2020 学年度大冶一中高二历史 3 月月考试卷
22.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列宁形成和提出了利用市场发展经济的思想,提出商品经济和市场
经济只不过是经济手段,而不是资本主义专有的。又提出市场经济可能会给社会主义国家的
经济带来消极影响,要求“审慎”地对其进行掌握和调控。这表明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
A.坚守社会主义方向 B.威胁到了苏维埃政权
C.与意识形态不相容 D.催生了计划经济体制
23.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对其解读最合适的是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
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
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 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 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 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A.战后日本政府解散了财阀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高 D.资本占有结构社会化
24.1960 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4 年,法国与中国建交,1966 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法
国总统戴高乐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他提出了“欧洲人
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这反映了
A.法国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美 B.法国力图对抗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法国恢复欧洲霸主地位的战略目标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25 分):
材料一 15~16 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
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 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
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
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 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
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19 世纪 60 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
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中国是从 19 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
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
然而也应该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映”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
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 19
世纪、20 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
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
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这样,中国
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6 分)概括中西方近
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9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演变,说明“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
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10 分)答案第 8 页,总 8
页
2019-2020 学年度大冶一中高二历史 3 月月考试卷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时代 影响因素 典型姓名
西汉 皇帝追求长生不老 严延年韩延寿耿寿昌车千秋陈万年
东汉 尊儒读经的传统使儒家思
想深入人心
刘备(字玄德)张飞(字翼德)曹操(字
孟德)
詹飒 佛儒道并行,文学昌盛 李义府狄仁房玄龄李白(号青莲居士)
杜如晦(《诗经》风雨如晦)武三思
宋朝 重文轻武,理学发达,以
老唯美
张择端(字正道)石守信包拯(字希仁)
欧阳修(号醉翁,谥文忠)司马光(号迂叟)
清朝 起名立意假托玉器、青铜
器等以避祸 和坤施琅姚鼐田文镜
1949—1976 重大重件 郑建国赵援朝尹互助张超英钟卫星
新时期 思想解放,价值多元 颜开乐田蜜蜜唐林婉儿杨柳娉婷张珍妮
李享(谐音理想)
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又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试
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总结两条关于中国人命名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7.(15 分) 近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货币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币多种多样,成色不一,混
乱的币制影响经济发展,1914 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废两改元”,但由于政局更迭无法落实。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为摆脱危机实行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危机,为国民政府“废
两改元”提供机会。1933 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完成货币简化工作,为法币改革奠定基础。
1935 年 11 月 3 日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概括起来,主要是:垄断钞票发行权;规定
法币性质及流通事项;废除银本位制;规定法币可无限制买卖外汇。
这次改革中国放弃银本位制,以纸币代替金银货币,国家集中发行货币,不仅顺应世界发展
趋势,也有利于保存白银,完成货币的真正统一。币制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
此后,世界银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币制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
和转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国民政府也通过这次币制改革,可以无限制地
发行不兑现的纸币,造成中国延续十几年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值改革的影响。(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