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月考一答案
1.(3 分)C 【解析】“广受古代帝王提倡”于文无据。
2.(3 分)D 【解析】文中没有比喻论证。
3.(3 分)B 【解析】原文是“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特有的群众责任观念”。
4、 D 5、 C
6. ①对智慧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②协调各部门机构,制定
统一的标准,实施信息共享。③立足“大交通”理念,实施新交通管理系统,运用先进控制系统,进行
全面管理。(每点 2 分,共 6 分)
7、B(耗子不能得逞的原因不全面,除了老刘的威慑外,还因为车厢里人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耗子传统的扒窃伎俩无法实施。)
8、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使情节更为集中紧凑。
②切入故事情节自然,自然引出退休警察老刘与窃贼耗子。
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推进老刘与扒窃犯之间的矛盾。
9、①心理描写,直接交代了老刘即便是退了休,仍然与危害百姓的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想法。②揭示
了在以扒窃犯为代表的犯罪团伙日趋狡猾的背景下,老刘恪尽职守、嫉恶如仇的性格。③表现了邪不压正
的必胜信心。老刘的高学历徒孙在犯罪团伙中卧底,知己知彼,最终一定会像老刘擒拿耗子一样让耗子
的徒孙们受到惩罚。
10.A(原文标点为: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
牧。)
11.C(“居住的官邸”错,应为“办公行署”,幕府原指出征时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B 项参见
《过小孤山大孤山》页下注释⑤。)
12.B(“他觉得这个决定太仓促”错,其实是李牧怄气。)
13.(1)(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
优待战士。(“日”活用为状语 1 分,“飨”意为“犒劳”“犒赏”1 分,“习”译为“教习”“让……习得”1
分,“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谨慎地/小心地把守”1 分,“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多派
遣”“多委派”1 分。)
(2)(他)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率众假装败逃不去抢胜,
丢下几千人给匈奴。[“纵”1 分,“佯北”1 分,“委”1 分,大意 2 分,主要看是否将“匈奴小入”补充
出合理的省略成分,可以视作“匈奴(派遣)小(股兵力)入”,则省略谓语和将“小”视作名词。也可以视作“匈奴小(规模地)入”,则“小”视作副词。]
【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在代地雁门郡一带,防御匈奴的入侵。他经常根据实际需要
设置官吏,把防地内城市的租税收入幕府,作为军费开支。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
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立规章:“发现匈奴兵来袭击,
要立刻退回营区自保;有胆敢去捕掳敌人的,处以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
退入营垒坚守,从不出来迎战。像这样过了几年,人马物资都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胆小
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怪李牧,李牧依然不改。赵王生气地召
他回来,另派他人接替李牧。
此后一年多,匈奴每次来犯,赵军就出来交战。但是每次都没取胜,损失伤亡却很多,边境地区又
不能按时种植、畜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原职。李牧闭门不出,推说自己有病。赵国一再恳请他复
出,李牧说:“大王一定要戍守边防,就得答应我仍采取从前的做法,我才敢从命。”赵王答应了他的要
求。
李牧再回到军中,法令一如从前。在几年当中,匈奴都是一无所获,但是他们仍然相信李牧胆怯。
边境的官兵每天都受犒赏而无用武之地,都希望有作战的机会。李牧就精心选择了一千三百辆兵车,战
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
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让匈奴活捉去。
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用左右包抄的方法反击匈奴军,大败匈
奴,杀掉十几万匈奴骑兵。灭了襜(chān)褴(lán),打败了东胡,并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了。此后十
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赵悼襄王元年(前 244),廉颇已经逃到魏国之后,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攻克了武遂和方城。过了
两年,庞煖(nuǎn)打败燕军,杀掉其将领剧辛。又过了七年,秦军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斩杀
赵军十万人。赵国便派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军,大败秦军,赶走秦将桓齮(yǐ)。李牧被封为武
安君。又过三年,秦军进攻番吾,李牧击败秦军,又向南抵御韩、魏两国的入侵。
赵王迁七年(前 229),秦国派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和司马尚御敌。秦国用大笔金钱收买赵王
的宠臣郭开,让他做反间的工作,进谗言说李牧图谋反叛。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李牧,李
牧抗旨,赵王派人暗地里乘李牧没有防备就捉住了他,并把他杀了,还撤了司马尚的官职。三个月后,
王翦乘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将军颜聚,最后灭掉了赵国。
14. B 15. 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书信受阻的担忧,有漂泊的孤独,又有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
还有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诗人漂泊在外,夜晚,窗外下起了凄冷的雨,诗人百感交集。他既为久旱逢
雨农人可以耕作喜悦,又为雨后道路泥泞寄信人不能到来而担心。他想到物价要涨,而自己的生计还没
有着落,不免内心伤感。岁暮天寒,心情也随之而变得更加凄凉,自己漂泊他乡不免产生了思乡念家之
情。
【14 题详解】A 项,“表达了对漂泊异地的亲人的生活艰辛的慨叹”错误。由“可堪此夜倍思亲”可知,表达诗人
的思亲之情。根据课下注释“①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
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可知,是作者漂泊异地;C 项,作者想象雨到半夜可能会变成雪,担
心明天柴价会增高。作者是在担心自己明日无柴可用。D 项,“一个‘新’字,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是快要见到家人书信的喜悦之情”错误。颔联第二句“泥深恐阻寄书人”作者担心泥深阻碍送信人,有 A
项也可知诗人是寄信人;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
感情?请简要分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诗题目《夜雨》,可知是夜晚的雨引发的作者情感,
结合注释可知诗人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由此可
推出可能的感情有:在外漂泊的孤寂、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对于生计的担忧。然后结合诗句。本诗首
联写到冷雨潇潇飘洒之间拂去了轻尘,世人僵卧在无人陪伴的空斋之中百感交集。作者漂泊在外,“僵卧
空斋”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颔联“喜”字写出了作者因久旱逢甘霖为农人感到喜悦。“恐”字写出了
诗人对雨后道路泥泞阻挡为自己寄信的人的担忧。颈联作者估计这雨在后半夜会变成雨夹雪,对第二天
柴火要涨价的担忧,即诗人对生计的担忧。尾联“倍思亲”写出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学生自行总
结即可。
16. D【解析】①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文段是在说“书
法”,更强调姿态。②“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典范”被认为是
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第二空处意在强调约定俗成为标
准,故选“规范化”。③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没
有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第三空处指适应
时机而产生,故用“应运而生”。④“含蓄”是指表达得很委婉,耐人寻味。“宛转”是指委婉曲折,话语柔和
曲折,不直接坦率;也形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第四空处意指表达委婉,耐人寻味,故用“含蓄”。
17.C【解析】根据前后文,本句表达的主语应为“汉字”,排除 B、D;先“最小单元”后“最高代表”,
形成递进关系,故选 C.
18.A【解析】“即使……那么……”关联词搭配不当排除 B、D;根据时间顺序,应该先晋代,后唐代,排除
C。
19.A.见:引见。
20.B (A.成人:完美无缺的人;C.说:解说;D.贵:重视)
21.C. (C.宾语前置;A.B.D.定语后置)
22.B (B.状语后置;A.C.D.宾语前置)
23.BA.名词用作动词,架梯子和登上台阶。
C.其:也许大概。 D.骄:轻视 答案选 B
24.C 而:如果,
25.A 病:疲累,倦困
26.B
A.定语后置 B.主谓倒装
C.定语后置 D.定语后置
27.D
ABC 均为宾语前置,选 D
四、范文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2019 年接近尾声的时候,或许我们都没有想到,中国即将迎来一个别样的春节。勤洗手,戴面罩,
宅在家,成了年度关键词,为了生命安全,亲朋好友减少见面,每个人都似乎活成了一座孤岛,被疫情
分隔开来。面对此次疫情——究其原因,这病毒之所以在人身上寄存并继而灾难性蔓延,是因为一些人对
野味的趋之如骛、对野味的饕餮不厌。痛定思痛,我认为:面对野味病毒,我们应当悬崖勒马,敬畏自然,
远离野味已是刻不容缓。于是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我们要为自己无知的行为“买单”。
多少年来大自然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些无知的人类乱砍乱伐破坏野生动物们的家园。殊不知大
自然的威力,台风、海啸、地震、甚至龙卷风……这些都是大自然对破坏自然的始作俑者——人类的“馈
赠”。直到一切真正的过去,人们才开始寻找原因,为自己的无知行为“买单”。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自然中,有许多生物与我们共存,所以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朋友,所以人类再
也不应该把宇宙中的其他部分看作是我们征服的对象,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我们平等的生命。我们应该
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与它们友好共处,共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为我们国家明天的美好添砖加瓦。
科学已经证实,非典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均来自野生动物,那么,在具体行动上,拒绝吃
野味,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理应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不仅疫情爆发期间是如此,全
国疫情解除之后,窃以为也应如此;而在思想观念上,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有所戒惧、有所约束,同
样理应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这是我们自我防护的要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否则,好了伤疤忘了疼,“后人复哀后人”的悲剧难免仍然会上演。拒绝野味,让我们共同为国家明天的美
好添砖加瓦。
此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鏖战正酣,九省通衢的武汉,正拼尽全力!这,是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空寂的街巷,寥落的灯火下涌动的力量,我们清晰感知这是一股闯过难关的信念
和决心,千万人咬紧牙关,他们知道,闯关,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武汉更不是孤军奋战!武汉闯难关
的历程,聚焦这场攻坚战中千百万平凡人会聚起来的非凡力量与宝贵精神。
我呼吁:敬畏自然,拒绝野味,还野生动物以美好家园,还生态系统以平衡,还我们以明天的美好!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