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高三第三次在线大联考 语文试题(山东卷)(全解全析答案).docx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3月高三第三次在线大联考 语文试题(山东卷)(全解全析答案).docx

ID:245764

大小:12.8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科网 2020 年 3 月高三第三次在线大联考(山东卷) 语文?全解全析 1 A 2 B 3 A 6 D 7 C 10 D 11 A 12 B 15 B 18 C 1. 【参考答案】A 【解析】B 项, “柳青和路遥对文学主体的坚守和发扬”错,偷换概念,原文为“柳青和路 遥的创作几乎都有着同样的根基和底色, 那就是对 ‘人民性’ 的坚守和发扬” 且 《创业史》 ,“ 和《平凡的世界》 具有了农村题材的文学范式??反拨作用”无中生有,原文为 《创业史》 “ 的价值和意义已远远溢出了它的文本本身??文坛怪象、病象,有警示和反拨作用” 项, ;C “源于中国民众的苦难历史, 表现在路遥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带有强烈感情的关注” 错,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原文为“路遥的作品有一种大悲悯??对于民众创造历史的‘苦 难’书写” 项, ;D “中西方对文学主体性的认知有着明显的差异”错,曲解文意,由原文“以 作者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之所以在中、西文学传统中都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可知。 2. 【参考答案】B 【解析】B 项, “伴随着海派文学对上海的描写越发鲜明而有特征”错,曲解文意,淆乱时 序,原文为“对上海的描写似乎变得越来越鲜明而有特征” 。 3. 【参考答案】A 【解析】B 项, “也直接导致‘上海本位主义’创作现象的产生”错,强加因果关系,根据 原文, “上海本位主义”产生的原因是“海派曾经建立在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之上,1949 年 以后,由于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上海人逐渐建立起一种主客观合一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积 淀了 30 年以后变得固执而胶着” 项, ;C “海派文学是基于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建立的以书 写上海人故事为主体” 错, 偷换概念, 原文为 “海派曾经建立在一种复杂的空间形态之上” , 且“展现上海变迁” “以书写上海人故事为主体”于文无据;D 项, “对弄堂女儿形象的塑造 使其实现了对‘上海本位主义’的超越”错,淆乱时序,曲解文意,原文为“王安忆也正是 从《长恨歌》开始获得了超越这一话语系列的可能” ,是对论据的或然性阐释,而选项则为 必然性阐释。 4. 【参考答案】①选文以“柳青和路遥对‘人民性’的坚守和发扬是其文学创作的根基和底 色”为论点,从柳青和路遥的文学创作实践角度予以阐释论证;(2 分)②选文主体用“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证思路和“总分式”的论证结构,阐释了柳青《创业史》的意义和 价值,论述了路遥对现实主义的追求及对人民苦难的强烈关注; 分)③文本主要采用例 (1 证法和引证法进行论证分析。 分) (1 5. 【参考答案】①材料一从文学流派角度,阐释了海派的作家构成特征、上海“主体形象” 的韵味特征、形成原因及其个案表现;(2 分)②材料二从作家创作的文学形象角度,以柳 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例,阐释了梁生宝和孙少平文学形象的意义,说 明坚守和发扬“人民性”是坚持人民文学主体的时代品格;(2 分)③材料三从文学创作主 体角度,用对比方法,阐释了传统文学主体理论所受到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文学创作主体性 进行重新认识。(2 分) 6. 【参考答案】D 【解析】D 项, “凸显了诗人对生活观察之细致,表达之准确”错,诗歌第二节中用理想在 四种不同环境下的内涵,来表现理想的重要性。 7.【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中,C 项,“借助‘路上春色正好’ ‘理想之马’等借代、夸张手法”错,诗 歌中,“路上春色正好” “理想之马”是象征手法。 8. 【参考答案】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还有顶真修辞手法,尤其是节内排比的运用,使得诗 歌颇有气势,极富表现力; 分)②诗歌节奏感强,全诗分为 12 小节,每节 4 句,不仅朗 (1 朗上口,而且句式整齐,一贯到底; 分)③诗歌富有韵律美,诗歌有几节押韵或近似押 (1 韵,使得诗歌抑扬顿挫,起伏有致; 分)④诗歌节与节之间意义上有关联,形式上环环 (1 相扣,内容上层层递进,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达到音韵与内容的有机结合。(1 分) 9. 【参考答案】①屈原的理想是“美政” 且“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 其“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表现出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 分)即使被逐朝外, (1 依然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且郑重表示, ,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 甘愿为理想牺牲。 分)②杜甫的理想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 (杜甫《奉赠韦左丞 丈二十二韵》, 分)他疾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 )(1 揭露,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同情人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甘愿做自我牺牲,表现出 可贵的文人的家国情怀。 分) (2 (答出“理想”得 1 分,答出其为理想实现“牺牲”得 2 分。 意思对即可) 10. 【参考答案】D 【解析】首先,疏通画线语句文意:武帝曾经召集时贤共同谈论伎艺的事情,人人都有自己 喜欢的,唯独王敦没有什么关心的,神色显得很是厌恶。他自己说懂得击鼓,接着挥起袖子 舞动击鼓槌,鼓声音节与韵律谐和,旁若无人,满座的人都叹服他雄武豪爽。其次,梳理出 句子主干,明确陈述对象及句子谓语。本句中,陈述对象为“武帝” “敦” “举坐”等,梳理 出其关涉的位置,然后结合谓语动词进行判断。其中,A 项, “人人皆有所说”是一个完整 句子,不可断开;B 项, “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与“人人皆有所说”是两个结构完 整的语句,不可混淆妄断;C 项, “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 不能断开,且“惟敦都无所关”与“意色殊恶”是两个句子,不可混杂在一起。 11. 【参考答案】A 【解析】A 项,举例错,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 的通称” ,而非“君王与太子属官” 。 12. 【参考答案】B 【解析】B 项, “王敦力排众议” “并建立不世功勋”错,前者于文无据,后者张冠李戴,原 文为“敦劝彦起兵应诸王,故彦遂立勋绩” 。 13. 【参考译文】 (1)现在威势权力全都在太傅那里,但是选用官吏上书问事,尚书还是按 原来的制度来裁断,太傅这次到来,一定要诛罚人。 (2)他治理和指挥军队,千里之外都能 安定平静,军纪严肃,但是身边的部下却纷乱不能整肃。 【解析】就(1)而言,得分点为“选用” “裁” “诛罚”等词语,每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就(2)而言,得分点为“经略” “指麾” “麾下”等词语,每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14. 【参考答案】①王敦和江统、潘滔、杜蕤、鲁瑶等冒犯禁令在路边望拜流泪以送太子, “时论称之” ;②王敦和堂弟王导等同心拥戴皇帝,用以强盛复兴帝业, “时人为之语曰” ; ③王敦口不言财利,尤好清谈, “时人莫知,惟族兄戎异之” ;④王敦接受左右谏言,于是打 开后?x,把几十个婢妾都赶出去放了, “时人叹异焉”(每点 1 分,答出三点即可) 。 【参考译文】王敦字处仲,是司徒王导的从父兄。父亲王基,是治书侍御史。王敦年少时就 有一双奇特的眼睛,娶武帝的女儿襄城公主,拜任驸马都尉,任太子舍人。到了太子迁往许 昌时,下诏说东宫的官员不得送行。王敦和洗马江统、潘滔,舍人杜蕤、鲁瑶等,冒犯禁令 在路边望拜流泪, 当时的言论称赞他们。 王敦升迁任给事黄门侍郎。 赵王司马伦篡夺帝位时, 王敦的叔父王彦做兖州刺史,司马伦派王敦去慰劳他。适逢诸王兴起义兵,王彦接到齐王司 马?的檄文,害怕司马伦兵力强盛,不敢响应,王敦劝王彦起兵响应诸王,所以王彦就建立 了功勋。惠帝恢复帝位,王敦升迁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离京担任青州刺史。永嘉初年,征 召王敦为中书监。当时天下大乱,王敦把公主当时的侍婢一百多人全都分给众将士,金银宝 物散发给大家,自己独自坐车回洛阳。东海王司马越从荥阳来朝见皇帝,王敦对其亲近的人 说: “现在威势权力全都在太傅那里,但是选用官吏上书问事,尚书还是按原来的制度来裁 断,太傅这次到来,一定要诛罚人。 ”没多久司马越把中书令缪播等十多人抓起来杀了。司 马越让王敦做扬州刺史,潘滔劝说司马越道: “现在把处仲培植在江南,会使他更加放纵自 己横行称霸的心志,这是害了自己。 ”司马越不听从。适逢扬州刺史刘陶死去,皇帝又让王 敦做扬州刺史,不久进升他为都督征讨诸军事、假节。皇帝刚刚镇管江东,威势名声还没有 显赫,王敦和堂弟王导等人同心拥戴,用以强盛复兴帝业,当时人们给他们编了首歌谣道: “王家与司马家,一同分享天下。 ”王敦眉目疏朗,性情简脱,有鉴识裁定的才能,他的学 识通晓《左氏传》 ,言谈从不涉及钱财利益,尤其喜欢清谈,当时的人们都不了解他,只有 族兄王戎对他感到惊异。他治理和指挥军队,千里之外都能安定平静,军纪严肃,但是身边 的部下却纷乱不能整肃。武帝曾经召集时贤共同谈论伎艺的事情,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唯 独王敦没有什么关心的, 神色显得很是厌恶。 他自己说懂得击鼓, 接着挥起袖子舞动击鼓槌, 鼓声音节与韵律谐和,旁若无人,满座的人都叹服他雄武豪爽。王敦又曾经沉迷女色,身体 因此而受损害,侍从们规谏他,王敦说: “这太容易了。 ”于是打开后?x,把几十个婢妾都赶 出去放了,当时的人们都对他感到惊叹诧异。 15. 【参考答案】B 【解析】B 项, “又反衬出陈仕途之险恶坎坷,以实衬虚”错,诗歌写陈章甫相貌堂堂,意 在烘托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形象。 16. 【参考答案】①诗人以“立身何坦荡”显其性格,以“虬须虎眉仍大颡”画其容貌,以 貌衬神; 分)②以“腹中贮书一万卷”的夸张手法写其才学, (1 “不肯低头在草莽”在神态 描写中凸显其志节;(1 分)③以“酤酒” “醉卧” “空望孤云”等细节写陈章甫虽仕实隐, 表述其与官场不合而借酒隐德;(1 分)④“长河浪头”“津口停舟”则以比兴手法,虚实 结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1 分)诗人以艺术的概括,生动地描写了陈章甫光明磊 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 旷达不羁的性格, 抒发了诗人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的深 挚情谊。(2 分) 17.【参考答案】(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曾相识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每空 1 分,句中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18. 【参考答案】C 【解析】①排比: “走近‘未来之城’雄安,走近‘东方巴黎’上海,走近‘天府之国’成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