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一语文下学期在线阶段性测试题(山东省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一语文下学期在线阶段性测试题(山东省一中)

ID:245660

大小:28.9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德州一中新校区 2019 级“空中课堂”阶段性测试(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4 分)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 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 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 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 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 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 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 “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 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 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 “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 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 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 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 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 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 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 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 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 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 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 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 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 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 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 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 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 随了周瑞家的来至 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自鸣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 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府的豪富奢华。 B.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 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C.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 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D.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 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 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2.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分) 3.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 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 二、古诗文阅读( 38 分 ) (一)文言文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 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 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 则宋公祁所撰。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 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 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 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 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 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 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节)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著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 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誓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 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 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 私。呜呼哀哉!尚享 .. ! (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 术之精微, 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仁 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 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 颖水之湄。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岀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 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 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 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 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就学的学员 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 B.省试,明清时称会试,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第一名称为会元。从文中可知,欧阳修是省 试的会元。 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 生集》《范文正公集》。 D.尚享,也作“尚飨”,是指尊崇、高尚的享受,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 逝者的悼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 人;文 风豪健俊伟,令王安石叹服。 B.欧阳修举贤好士。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 陈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众议不合时, 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大川乔岳”般的地位,王安石叹其高远深厚的才识,由衷赞美欧阳修一生的人品功业,情真意切。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4 分) (2)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4 分) 8. 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丙两文的不同。(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0 题。 画 菊①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②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③聊以慰重阳。 注释:①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是小说人物薛宝钗创作的一首菊花诗。②跳脱:本是手镯的一 种,用珍物连缀而成。又作“挑脱”、“条脱”。③粘屏:把画贴在屏风上。 9.下面选项中,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生动地写了如何画菊及菊画的神韵。全诗对仗工整,聚叶与攒花、泼成与 染出、千点墨与几痕霜,都对得十分工整。 B.首联点题,写了画兴大发的原因是写诗之后乘兴而作。颔联写作画过程,把菊叶画得茂密,故说“聚 叶”用“千点墨”。花由好多花瓣集合构成,故说“攒花”。突显了宝钗对中国画技艺的谙熟。 C.颈联写“画”的效果,把实物实景与自己的所画之作融合在一起。尾联则点出了“画”的意义和作 用。 D.“莫认”句:不要错认是真的菊花而随手就去采摘,是说画得神态逼真。“东篱闲采掇”,语用陶潜 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 请结合全诗,对最后一联进行赏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是 , 。 , 。 (2)《红楼梦》“护官符”概括王家豪富的两句: , 。 (3)《红楼梦》的开卷诗是 , 。 , ! (4)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作者把王熙凤面、唇写成这般形状 , ,借以揭示 王熙凤这“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狡黠的本性。 (5)《好了歌》中点醒人们对于“金钱”态度的四句: ,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2.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选出判词对应女子正确的一项( )。 ①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②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③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④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A.秦可卿 王熙凤 香 菱 袭 人 B.袭 人 香 菱 王熙凤 秦可卿 C.香 菱 秦可卿 王熙凤 袭 人 D.香 菱 王熙凤 袭 人 秦可卿 13.以下对“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冷子兴既是古董商人,又是贾府管家周瑞的女婿,既见多识广,又熟悉贾府内情,所以由他来演说 比较合适。 B.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点明了贾府的现实境况以及面临的危机,透露出如今贾府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 了。 C.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因贾雨村而起,目的是告知贾雨村荣国府财大势大,让贾雨村去攀附谋官。 D.借用冷子兴这一旁人之口评价贾府,让读者初步了解贾府五代人物关系,比较全面准确,具有客观性。 14.关于“焦大醉骂”这一故事情节,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贾府主人生活糜烂、礼仪道德沦丧的丑态大白于人世,从侧面反映出贾府这一百年“钟鸣鼎食之 家”在管理上的混乱。 B.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家奴,他曾跟宁国公贾演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将主子救出来,因此便目 中无人,在贾府横行霸道乱发酒疯。 C.焦大醉骂是对贾府走向败亡的暗示。作为贾府忠实的奴才,他恨贾府子孙不争气,不珍惜祖宗积攒 下来的家业。 D.贾蓉让下人把焦大捆起来,往他嘴里塞泥土和马粪,这一处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宁国府后 代们的忘恩负义。 15.以下对《红楼梦》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刻画了 种种人情世态。 B.《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个女性主子,其中年龄最小,辈分也最 小的是惜春。 C.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她贪婪、凶狠、狡诈,设计害死贾瑞,因此王熙凤身上没 有丝毫人性之美。 D.在《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其目的不过是为了给作品增添神秘气息, 吸引读者兴趣。 16. “每日一文”为大家打开了一扇窗,了解时事发展,把握时代脉动,请依据“每日一文”所学, 对下面时事进行评论。要求:150 字左右,观点明确,论证清晰。(6 分) 2 月 9 日,日本舞鹤市医疗支援物资抵达大连机场,包装箱上印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 乡”,这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句诗。曝光后,这句诗迅速传播,掀起讨论无数。同时,这段时间以来, 我们看了多少诸如“今年上门,明年上坟”、“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带病回村,不孝子孙”这 类口号标语。 疫情面前,对于这一句唐诗,还有铺天盖地的“硬核”的标语口号,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 观点并加以分析。 四、写作(50 分) 1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红楼梦》里的芸芸众生,即使是最微小卑屈的人物,都有作者的巧思塑造。他们每个人背负着 不同的宿命悲剧,作者不做嘲讽贬抑,细细写来,充满体谅与悲悯。生命的鄙俗粗鲁,与生命的忧愁不忍, 往往是并列的。请以“我看 ”为副标题,写一篇评析类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以“我看 ”为副标题,选取一位红楼人物评析,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感情 充沛,不少于 600 字。 (2)古典名著《红楼梦》,有人认为它展现的是“青春的王国”,有人认为它写尽“世道沧桑”,也有 人认为它关乎“生命哲学”……,那么你读出了怎样的“红楼”世界?请写一篇“红楼”主题探究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论点明确,条理清晰,结合文本,有理有据,感情充沛,不少于 600 字。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