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
高三历史 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D A C A B C C A C B D A C B A C C D A B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一)“时空”透视古代中国(15分)
21、将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或政治中心)与对应历史阶段作联系(填写字母)(6分)
A ①中华文明起源 D ②儒家文化发源 F ③大一统帝国初建
B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C ⑤士大夫政治确立 E 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2. 按主题“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完成表格(填写数字)(9分)
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东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①
促进东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⑦
3 / 3
促进西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④ ⑥
促进西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② ⑤ ⑧
不符合主题的措施
③⑨
(二)“法国大革命”(20分)
23. 拟写一篇题为“法国大革命”的小论文,收集到如下史料,请你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评估(9分)
A.为大革命后学者的学术研究著作,是研究大革命的二手史料(3分);
B《法国游记》当是作者在大革命期间的所见所闻的直录,是一手史料(3分);
C.油画《马拉之死》创作于大革命期间,可作为研究大革命时期民众反应的一手史料,但作为艺术作品,有较强主观性,需与其他史料互证以获得更能真实的历史信息(3分)
24.根据材料,你认为该漫画作者对英法革命看法如何?你是否认可?简要说明理由(11分)
画面中,英国的优雅安宁和强大(盾牌、法律天平、出海商船)和法国的恐怖暴戾,尸横遍野(叉子上的人头,被践踏的人,上吊的人,妇女另一手拿着匕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法国革命导致社会暴力与动荡的批判,对英国革命带来稳定和平,正义与幸福的肯定(画面描述2分,看法2分)
不完全认可(或基本认可)。(1分)
1792年时,英国已通过“光荣革命”,用一种温和而妥协的方式结束了革命,确立“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政体,政局稳定,并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分)而此时的法国大革命正处于激进的暴力革命阶段,对法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造成巨大危害(1分)但作为英国铜版画,漫画作者忽视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如推翻封建波旁王朝,颁布《人权宣言》等(2分)
三、“冲击—反应”(25分)
3 / 3
25、列举出中国近代一个世纪以来不平等条约四例?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条》等(任意四点,共4分)
26、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人仿效西方的重要史实有哪些?(任三点,共6分)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
27、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冲击——反应”模式?
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0-3分)
能依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形成观点。例如:费正清的“冲击一 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但其认为是西方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其实质是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视作西方入侵, 从而夸大了西方冲击的历史作用,有其片面性等。
评分项二:史实(0-5分)
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史实正确。
评分项三:论述(0-5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西方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西文明冲突和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面对这一冲击,近代中国人通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做出了积极反应。由此可见,“冲击—反应”模式符合中国历史演进的实际。然而,费正清“冲击—反应”模式又有其局限性,是片面的。他过分强调“外因决定论”,违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独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西方冲击虽然催生洋务运动等,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所以,费正清对中国历史的评判和理解是片面不符合实际的。
其他观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评分项四:组织(0-2分)
语言阐述有层次,有逻辑性。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