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中学2019-2020高二语文3月线上月考试题(PDF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正定中学 2019——2020 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答案 一.每题 4 分,共 80 分 1.B(“更”,改变,希望您再想想(考虑)别的办法吧) 2. A(“骤”,屡次,多次 ) 3. C(A 项,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B 项,指示:古义: 指给……看。今义: 上级给下级的命令要求。D 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4.A(B 项,“景”通“影”。C 项,“不”通“否”。D 项,“冯”通“凭”。) 5.D(A 项,“郤”通“隙”,“倍”通“背”。B 项,“无”通“毋”;“涂”通“途”。 C 项,“知”通“智”; “生”通“性”。) 6.B(B 项,两个“于”均为介词,比。A 项,通过,经由/依靠,借助。C项,疑问代词,哪里/兼词, 于之,于此 。D项,表推测,大概/表商量希望语气,还是。) 7.A(①⑤名做动/②③名做状/④⑦意动/⑥⑧使动) 8.C(分别为状语后置/被动/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9.B(A 项,《左传》不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应该是《春秋》,《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C 项,舍人,食客、门客。D 项,“卿”是“你”的意思,男女都可用。但习惯上,指男性多用“君”字。 这 里的“卿”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10.D( “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11.C.亡人, 荒无人烟。 12.B.例句与 B 都是被动句式;A 和 D 是定语后置句;C 是判断句式。 13.B.A 项,特地征召;C 项, 财物;D 项,上前进献。 14.C.礼部掌管学校、科举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务,财政由户部掌管。 15.B.A 中的“吊”是安慰;C 项中“绝”是穿过;D 项中“再”是第二次 16.C.都表修饰。A 项,因为 /表目的,用来;B 项,代词,它/助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 项,副词,尚且/副词,将要。 17.D.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 项是状语后置,B 项是定语后置, C 项是被动句, D 项是宾语前置。 18.A.“以五言七言为主”错,应是“以四言六言为主”。 19.D .“知”通“智”,“矢”通“誓”,“女”通“汝”,“希”通“稀”,“莫”通“暮”,“错”通“措”。 20.B.《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二、每题 5 分,共 20 分 21.B 衔应为“怀恨”之意 22.C【解析】第三处,如果在“彧”前断开,则是柳彧将要与汉王谅计事,与文义恰恰相反,由此排除 BD.第七处,如果在“不食”前断开,则语意是“不吃饭,而自称病重”,而实际上,“中恶”与“不食” 都是自称危笃的原因,两者是并列关系,不宜分开,所以应该在“不食”后断开,排除 AD.故选 C. 23.B.“所属各部的正职”有误,正职是尚书。 24.D.“罢免了以和干子为代表的一批不通治政的武职刺史”分析有误,据原文“上善之,干子竞免”可 知,只是罢免了和干子。 【参考译文】 柳彧,字幼文,是河东解地人。年少好学,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 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坚决推辞而没有得到许可,他在朝廷上容色严正,被百姓敬畏。皇上嘉奖他正直,对柳彧说:“大丈夫应当在世上树立英名,不应只是随 波逐流附和众人”。 此时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抵不称职。柳彧上书道:当今天下太平,四海清静,治理百姓,应该任用那 些有才干的人。我看到诏书,任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和干子骑马射界用兵打仗,是他所擅长的,担任某 一职务管理百姓,就不是他所懂得的事了。如果认为应该尊重优待年长者,本可多赏赐他们钱物就行,如 果让他们去举恶劝善,危害实在很大。皇上认为很对,和干子最终被免去了刺史职务。 隋朝建立在长期动乱之后,社会风气败坏,柳彧做了很多纠正的工作。他见皇上勤于听政,众多官员的 奏请,多烦杂琐碎,于是上疏进谏,皇上看后嘉许他。后来因违背圣旨免职。不久,又叫他复职,皇帝趁 机还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因为柳彧家中贫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门替他建房子,于是说:“柳 彧是正直的官员,是国宝啊。”当时他如此被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当时的显贵,官员都怕他,没有谁敢得罪他。曾经因为小罪过,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南台, 杨素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从面进来,看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 “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杨素立即离开座位。柳彧据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问清杨素 的犯罪事实。从此杨素对柳彧怀恨在心。柳彧当时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杨素没有什么办法来中伤他。柳 彧见近代以来,都市百姓每到正月十五日,做角抵之类的游戏,并且互相攀比,以致糜费了财力物力,于 是上奏皇帝请求禁止这种做法。皇帝赞成他的意见。这年,持节巡查考察河北五十二州,上奏并免去贪赃 枉法不称职的长官二百多人,州县官员都肃然起敬,无不震动害怕。 柳彧曾获博陵李文博所著《治道集》十卷,柳彧就将此书送给了杨秀,杨秀又赏赐柳彧奴婢十人。后来 杨秀犯了罪,杨素就用朝廷内臣勾结诸侯的罪名上奏陷害柳彧,将柳彧削职为民,发配到怀远镇。柳彧走 到高阳时,皇上下诏招他回朝。他走到晋阳,正碰上汉王杨谅打算作乱,派人快马招柳彧前去,打算和柳 彧谋划此事。柳彧被杨谅的使者逼迫,起初也不知道杨谅打算造反,但快要进城的时候杨谅造反的表现已 经完全显露出来了。柳彧估计自己无法脱身,就假装得暴病不吃东西,自称病重危险。杨谅十分恼怒,把 他关了起来。等到杨谅失败,杨素又上奏诬陷柳彧首鼠两端,来观察形势的变化,表面上即使没有谋反, 内心里也赞成作乱的人。柳彧被判充军敦煌。杨素死后,他就自己为自己申辩,朝廷下诏招柳彧回京师, 他在路上去世了。 三、选择题每题 5 分,主观题 6 分,共 41 分 25.B 作者用了“拂”字,一个洒脱、利落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说书女的风度,“嬉笑怒骂,愤世嫉俗” 没有体现。 26.D 这个评价太高,词中没有体现。“拍板门锤未易当”这一句带有讥讽,说书人借百年兴亡表达对历 史对人生的感慨,仅仅局限于自己,并没有力量使芸芸众生改变看法。 【诗文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这位女艺人的妆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第一句“短短罗袿淡淡妆”,连用两个复合形 容词“短短”、“淡淡”描写说书女打扮的素洁得体而又不俗。接下去一句“拂开红袖便当场”,作者用了“拂”字,一个洒脱、利落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说书女的风度,给人一种“席上生风”(《醉翁谈录》)之 感。这两句一静一动,把一个举止从容、神情沉着的艺人形象和盘托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 有香”两句,作者连用两个动词,两种比喻,极其生动传神。 词的下片写说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想评论。“由汉魏,到隋唐”并非实指汉魏隋唐,只不过说说书的 内容属于讲史而已,接下来作者有感而发,一反历来把说书看成是卑贱职业的观念,把说书人提到一个历 史裁判者的地位。“百年总是逢场戏”,语义双关:一是指百年兴亡,什么汉魏隋唐,只不过是逢场作戏, 表达作者对人生兴亡的感慨;二是说说书作场,讲古论今,不过是逢场作戏,其间自有说书人一段辛酸在。 最后一句“拍板门锤未易”带有讥弹,百年兴亡不过是逢场作戏,说书人可顷刻间说破,然而仅靠说书人 的褒贬,又怎能芸芸众生领悟其中的虚幻呢? 27.D (“尾联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错误,尾联应为“直接抒情”,不是“以景结情”。) 28.B(此处的“征尘”指路上扬起的尘埃。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 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 29.D(在本项中化妆师的理解错误。原文中,化妆可理解为人们自寻烦恼的行为。不是化妆打扮的意思。 因而化妆师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显然,此项将诗歌的主旨说成是经常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 会使人更苍老是错误的。) 30.B(活泼是散句的修辞效果。复沓则是整句的功能。此项不仅讲将一二两节使用的句式特点倒置,而 且对二者的表达效果分析不当。) 31.D(“献出自己的生命”错,这里表现的是“战斗者”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情感激荡、热血沸腾的高 昂情绪。) 32.(6 分)①“诗人的悲哀”“往日的忧郁”是指为民族遭受的众多沉重的苦难而悲伤痛苦。 ②“应该拂去”暗示着苦难终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③诗人也是民众的一部分,诗人所体现的情感,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借勉励自己来勉励 人民大众。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 3 分,答出 2 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9 分 33.【示例一】对传统文化应批判性继承。传统也不全都是精华,传统国学中有不少内容带有局限性,它 们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到时代环境和作者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已经不适应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对 中小学生显然是不适宜的。如果不加以甄别删除,会使得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内,扭曲学生的价 值观念。 【示例二】经典文本需要有所删减。中小学生处于思想意识的形成期,删减就更有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成 长,才能更好教化人心,提升道德水准。否则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只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 念,腐蚀了孩子的心灵。另外,适当地“去其糟粕”等“活化”处理,更符合现在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 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对于现实意义的教育性更大一些,这样才能使传统得到更有效的继承,让经典焕发新 的生命力。 【示例三】“去其糟粕”同样是学习的过程,学校不宜越俎代庖。若人为地把一个整体的经典割裂开,学 生将无法吸收其精髓,也不知道什么是糟粕。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切割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和误导,使学生 失去自己探究和分析鉴别的能力,最后导致这些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都很差,一旦离开家 长和学校监管,这些孩子没办法选择,甚至失控。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