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答案)

ID:242322

大小:208.2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考 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 交答题卡。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 意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述了夏朝帝王“世及”情况:帝禹崩,其子“启遂即天子 位”,“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传子十三,传弟二,回传嫡子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夏朝禹开创了王位世袭制度 B.夏朝的宗法制度已较为成熟 C.夏朝王位世袭以血缘为纽带 D.夏朝的王位传承以传子为主 2.西周初年,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代表周天子镇抚东方徐、奄之民和淮夷。封唐叔虞于晋, 成为河东地区捍卫西周本土的重要屏障。封羌族首领姜姓吕尚为齐侯,是控制东方夷族诸部 的重要封国。材料表明 A.周初封国以军事职能为主 B.周初分封有效防止了地方叛乱 C.周初分封以同姓诸侯为主 D.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周朝的统治 3.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刺史无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 所部郡国。其职级仅为六百石,但出巡时代表朝廷,可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高官和王国相,也 可以监督诸侯王。与此同时,刺史职权虽重却又不能直接处理地方政务。这一制度设计 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B.体现了以小制大的政治智慧 C.表明了“推恩令”势在必行 D.标志着汉代监察制度的完善 4.唐代的科举录取不仅仅依据考试成绩,也很看重士子的名望。所以考试之前,士子往往向达 官贵人或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 “公荐”。材料反映了唐代科举 A.不够成熟完善 B.不利于人才选拔 C.请托之风盛行 D.录取的形式多样 5.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年),朝廷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 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分掌地方财政、司法、军事以及农田水 利等具体事务。路、州、县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宋政府此举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 B.扩大路一级官员权力 C.强化君主专制 D.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6. 元世祖中统元年至中统三年宰相表 ——本表据《元史》卷一一二《宰相年表》改制,民族成分是另加的 据此表可知 A.元初重视吸收借鉴汉文化 B.元初蒙汉政治地位平等 C.元中央机构汉人占据主导 D.元初重视任用汉族官员 7.明成祖时,内阁的主要职责是“进呈文字,商机密,承顾问”。明仁宗以后,这一职责转变 为制度化的“票拟”,代替皇帝阅读臣僚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内阁已开始给人以“偃然汉、 唐宰辅”的印象。这一变化说明 A.内阁对皇权形成制约 B.内阁掌握了行政决策权 C.内阁的地位显著提高 D.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 8.柏拉图说:“这(雅典民主政治)看来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 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于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 政治 A.无法调动公民参政热情 B.无法真正保障公民平等 C.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D.实现了公民的绝对平等 9.在罗马法的原始时期,法律主要操控在祭司手中,而祭司又熟习宗教仪式(宗教仪式一般是 由话语或动作、程序组成)。所以,宗教的仪式特征也反映到早期罗马法当中。由此可知。早 期罗马法 A.不解决实际问题 B.受宗教仪式的影响 C.主要靠祭司推动 D.兼管了宗教和法律 10.1867 年英国议会改革方案规定:降低选举权的财产限制,取消 46 个“衰败选区”。空出来 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选民总数从 135 万人增加到 225 万人。材料反映了此次改革A.使英国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实现了普遍的公民民主 C.工人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加强 D.使议会的职能得到加强 11.1870 年,美国国会出台一项法案,授权总统使用军队以保证《宪法第 15 条修正案》的实 施,这就扩大了总统的军事权。进入 20 世纪以后,权力向总统手中集中的趋势愈益加强。最 后,在威尔逊时代终于出现了“强有力的总统统治”。材料表明 A.政府的行政权力不断加强 B.中央的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C.宪法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D.美国的民主政治发生变异 12.马克思指出,当 19 世纪中期德意志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对抗的那一刻,它发 现无产阶级以及市民等级中所有那些在利益和思想上跟无产阶级相近的集团也以威逼的气势 同它自己形成了对抗。……而且整个欧洲都对它采取敌视态度。”材料说明德意志 A.资产阶级无力控制无产阶级 B.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C.资产阶级无法独立领导统一 D.统一违背历史潮流 13.咸丰皇帝在批准《天津条约》之后,又令桂良等在上海利用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 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宁愿免除关税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这 说明了清政府 A.重视捍卫国家主权 B.仍然固守华夷观念 C.熟悉国际外交惯例 D.重视维护政治利益 14.1861 年 12 月 27 日,英国海军舰队司令何伯命令舰长宾汉照会太平天国,并提出凡是挂有 英国国旗的船只,“得自由航行江上,不受检查及任何其他侵扰”等四项严重损害太平天国主 权的不合理要求。太平天国领导人逐条驳斥并全部拒绝。这体现了太平天国 A.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B.维护国家独立的坚定立场 C.抵抗侵略保卫政权的努力 D.坚定反帝反封的政治目标 15.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凭借其宣传和战场上的有利地位,成功操纵国际舆论把自己划在了“文 明”的阵营,清政府则被贴上了“野蛮”的标签,不仅承受了旅顺大屠杀和割地赔款,而且 没有得到西方国家大多数媒体的理解和同情。这反映了 A.国际舆论决定战争胜负 B.日本顺应了文明的潮流 C.西方舆论霸权影响战局 D.中国的近代化尚未开始 16.晚清时期,“总署(总理衙门)外交”和“地方洋务体制”长期并存。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 清政府谕准各省将军督抚“一律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之衔”,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处置 外交的权力。这表明A.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中央集权受到了挑战 C.符合外交近代化趋势 D.总理衙门的地位下降 17.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联合会在汉口英租界举行,与会代表成份十分复杂,革命派与立宪 派占有几乎相等的席位,另有少数旧官僚和封建士绅。1912 年 1 月 28 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 成立。临时参议员中,同盟会会员 30 人,立宪派不足 10 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A.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原则的切实贯彻 D.革命形成坚强领导核心 18.李大钊在“问题与主义”的讨论中指出:社会改造必须一方面“研究现实的问题”,“一方 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并行不悖的。他同时指出,这种把启蒙与行动统一起来的救国 运动始于五四运动。由此可知,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 A.将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相结合 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据统计,到 1927 年二三月间,全国工会会员由北伐战争前的 120 万人发展到 200 万人,许 多城市的工会组织都建立了工人武装纠察队,直接支援了北伐战争。其中,上海工人的第三 次武装起义,配合了北伐军进军上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反动统治。材料表明 A.北伐战争消灭了军阀统治 B.工人阶级是北伐战争领导阶级 C.国内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北伐战争与工人运动相互促进 20.1930 年底,国民党四中全会决议,地方施政要以“清查户口,兴办保甲”为中心工作,加 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同时蒋介石电令湘鄂城三省厉行保甲。其目的是 A.适应围剿红军和苏区的需要 B.提高行政效能应对日本侵略 C.争取农民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D.与共产党争夺革命的领导权 21.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前两年,中共武装力量抗击了 58%至 62%的侵华日军(不包括关 东军)和全部伪军,作战万余次。1944 年,中共武装力量在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敌后战场, 共计抗击日伪军 110 余万,占总数的 84%,”材料表明中共的抗战 A.对战争胜利有决定意义 B.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 C.使日本的防线日趋崩溃 D.与国民党军队配合密切 22.1945 年 8 月 14 日,苏联同中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几个协定,国民政府 承认苏联在华的既得权益。8 月下旬,斯大林致电中共中央,要求中共交出军队并参加蒋介石 的政府,并说“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材料说明 A.苏联支持国民党奉行积极反共的政策 B.苏联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对华政策C.苏联希望促成国共再次合作和平建国 D.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及对华政策趋同 2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其最重要的依据 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讨论了新中国成立问题 C.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 D.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策 24.有学者指出,建国初的“一边倒”政策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世界斗争的格局中, 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 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由此可见,“一边倒”政策 A.是基于形势的正确选择 B.违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C.未关注意识形态的对立 D.是指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往来 25.1847 年底,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将同盟的目的由“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 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改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 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一变 化说明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B.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斗争理论更加科学 D.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 26.1917 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有人主张“革命护国主义”,即为了保卫俄国革命必须护国,必 须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观点 A.有利于推动俄国革命进程 B.符合《四月提纲》的精神 C.不符合当时俄国具体国情 D.导致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7.新中国成立之初,多边外交活动并不多,在国际社会的许多领域都没有中国的席位。20 世 纪 70 年代,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的多边外交有了突破性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 以后,中国的对外战略开始由“否定性批判转为建设性的逐步参与”,加速融入国际体系的步 伐。材料表明 A.多边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B.多边外交经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C.中国始终积极地参与多边外交活动 D.中国外交原则随国际形势不断变化 28.1948 年 3 月,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五国代表在布鲁塞尔缔结《合作和集体 防御条约》规定:当任何缔约国在欧洲遭到侵略的时候,其他缔约国应给以他们所能及的一 切军事或其他援助。美国也表示将以适当的方式,根据形势的需要,给予这些国家支持。由 此可见,五国缔结该条约的目的是A.遏制苏联 B.拉拢美国 C.加强合作 D.稳定政局 29.有学者指出:当今的世界,无政府状态开始让位于讲求在统一管理和规则之下和平处理, 哪怕是十分尖锐冲突的国家社会……全球经济健康地相互依赖十分重要,视战争为全球经济 繁荣的拦路虎。这反映出 A.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B.相互理解是解决矛盾最好的方式 C.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 D.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30.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的组成情况发生变化。六十年代接纳的 43 个新会员国全都是 第三世界国家;七十年代接纳的 33 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这 反映了 A.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 B.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31 题 12 分,32 题 14 分,33 题 14 分) 3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绅士,是指通过儒学教育和科举考试而取得功名、学品、学衔和官职的人,是 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权阶层。当绅士拜会官员时,无须像平民一样行下跪礼;平民百胜面见绅 士时则必须称其为“老爷”。绅士犯罪,官府不可上刑。如果罪行很重必须惩治,首先要革去 其绅士身份再行处置。绅士还可以根据品级免除自身或家人的徭役,并且对他们求功名还给 予例银或其他津贴。绅士在享有特权的同时也承担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 进和利益保护为己任。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兴修公共工程等事务。还负责 弘扬儒学社会所有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物质表现,诸如维护寺院、学校和贡院等。 ——摘编自张仲礼《中国绅士》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官、绅、民基本利益和权力结构中,无论对于乡民还是对于官府 而言,地方秩序的稳定和利益调节,通常都倚重于绅士阶层。晚清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和体 制变迁,由于绅士逐渐被推向了基层社会权力的中心,出现“权绅”、“劣绅”,形成了绅、民 利益及其关系的冲突和恶化,构成晚清“民变”大潮持续涌动的基本原因之一。另一方面, 晚清绅士的来源和出身已呈多元化趋向,出现了绅与商交互渗透的“绅商”阶层,以及向近 代知识分子的转化趋势,绅士阶层逐渐分化,对近代中国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王先明《士绅阶层与晚清“民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绅士的主要特权和职责。(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绅士阶层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4 分) 32.(1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秦统一后,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其特征是中央政府和皇帝任 免各级政府官吏,这些官吏有任期,依靠薪俸为生。官僚体系下,皇帝是一切国家军政大事 的最后决定者,中央的总负责人,被称为宰相。西汉时,宰相一度是一个人,权力很大,对 君主形成威胁。到唐宋发展成为多人集体制度,皇帝诏令需经宰相会议通过才正式有效。明 清时期专制主义强化,废除了宰相,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但皇帝决策总有许多困难,所以 后来形成的内阁制实际仍然是一种宰相制度。对于人才的选拔,从唐代起形成了科举制度, 通过考试,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最重要的岗位上。为了保证官员认真负责,不营私舞弊, 又设立监察机构。 ——摘编自马克垚《古代专制制度考察》 材料二 19 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猛发展。1832 年议会改革,使工 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增强,推动了整个英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但直至 19 世纪 初,英国政府各行政官吏的选任还依然采用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恩赐制”,多由贵族子弟充任, 买官鬻职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膏粱子弟、庸碌无能而踞高位者有之,身为要官领取高薪而饱 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之,文官素质每况愈下,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政府声誉。1853 年,英 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三项改革计划:一、区分文官类 别,统一规定文官录用的年龄和薪俸标准,量才使用。二、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祛除 恩赐制弊端,选拔优秀人才。三、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 懒。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被采纳并加以实施。 ——摘编自陈有义《试论 19 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6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6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根本差异。(2 分) 33.(1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主流现点认为美国不应该急于承认中国的新政权,并且 居高临下地认为弱势的中国定会有求于它,承认美国在华的既得利益。因此,对中共政权采 取“现望的态度”。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中国为了表明立场,采取了一系列亲苏反美的行动。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特别强调“一边倒”立场。1950 年 2 月,《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签订,它彻底改变了美国决策层对中国的看法,把中国和苏联联在一起,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摘编自李怀录《建国初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原因再审视》 材料二 上世纪 70 年代,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基本态势。苏联不仅 支持越南在 1978 年底侵略柬埔寨,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且在 1979 年底亲自出兵阿 富汗,推行“南下战略”,企图从印度洋侧翼包抄欧洲。苏联的政策同时将中美推到自己的对 立面。一方面,美国新现实主义理论开始对美国外交发挥更大作用,强调美国不仅要有强势 的领导人,强大的国力,更要依赖通过扩大联盟体系和稳定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来维护美国 的西方世界霸主地位。另一方面,中国要开始改革开放就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条件 和国际环境。 ——摘编自倪世雄《中美关系 70 年:理论与实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的原因。(6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6 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2 分)2019——2020 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A A D C B B A A C B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D A B B A A C C B A D D 二、材料题: 31、(1)特权:礼仪上,高于平民,受官员礼遇;法律上,享有一定的司法保护 权;经济上,可免除徭役并享受政府财政补贴。(任 2 点,4 分) 职责:维护家乡地方利益;承担地方公共事务;充当文化和道德领袖。(任 2 点, 4 分) (2)影响:绅士阶层权绅化和劣绅化是导致晚清地方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绅士 阶层对晚清政治活动的参与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绅士积极参加洋务 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转型。(任 2 点,4 分) 32、(1)特点:历史悠久;中央集权;体系完整、不断完善;各机构相互协作, 又互相制约;官吏选任重才能;重视对官员的监察。(任 3 点,6 分。言之成理即 可) (2)原因: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1832 年议会改革的推动;传统官制的落后; 传统官制的腐败;文官素质差,效率低;(任 3 点,6 分) (3)根本差异: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服务于专制皇权,巩固了封建统治;英国文官 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社会的现代化。(2 分) 33、(1)原因:美苏冷战的影响;中美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强势的外交理念; 中国巩固政权的现实需要;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任 3 点,6 分) (2)苏联:军事实力的膨胀,推行扩张主义政策;苏联对中美安全同时构成威胁; 美国:现实主义理论占据上风;为了稳固霸主地位;美遭遇经济危机,国家实力 下降。中国: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苏关系破裂。 (每个角度 2 分,共 6 分) (3)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任 2 点,2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