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ID:242267

大小:79.3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1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 第 I 卷(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 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 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 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 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 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 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 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 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 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 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 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 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 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 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 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 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 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 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 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 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 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 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 体情感的载体。 B.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 则需要想象参与。C.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 为作品中的意象。 D.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 为美的最高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 B.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 分。 C.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 别。 D.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 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 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 B.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 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C.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 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 D.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9 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 技,将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 58.4 亿元的新高度,观影人次达 1.3 亿。据国家电 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 14.43 亿元。 被誉为大陆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 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 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 5 天,票房逾 14 亿元。这部电 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 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流浪地球》一上映便在豆瓣网 拿下 8.4 的高分,影院排片率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 人民币 53.34 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材料二 国内票房突破 40 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 天来了。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 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往前追溯 20 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 作品,一直不被外界熟知,最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因此当刘慈欣的 《三体》获得“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而《三体》 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诸多投资方争 抢。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虚热:“《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 品,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不流畅、剧 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 王晋康认同中国科幻电影已走入元年,但在他看来,这其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即便 《流浪地球》失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最迟也只再延迟五年。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 是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再次断流。“中国与美国科幻电影之间,是工业化的差距。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 年。科幻电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 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 (摘编自《新京报》:《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流浪地球》表面上描绘末世的凄凉景象,骨子里却含着积 极的正能量。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 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 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投资上,都是中国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流浪地球》与嫦娥 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 《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 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 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 一些差距。我们要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捧杀也不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 一步提升。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硬实力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时候,体现我国软实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隆重上映,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交相辉映。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 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 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 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 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 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与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时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仅仅正月初一 单日票房就超过 14 亿元,实现精彩逆袭。 B.从材料二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巨大发展,乐观地 估计,中国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 C.过去 20 年中国科幻文学很少被外界关注,刘慈欣的《三体》使中国科幻文学发生转 折,并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 D.《流浪地球》传播的向往家园、眷恋故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核心价值观与美国科幻 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春节档国产电影票房与观影人次的增长,既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也说明了 中国科幻电影取得的初步成就。 B.中国电影要想继续走创新道路,就需要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多面向未来思考, 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 C.《流浪地球》中人类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与中国航天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交相辉映, 让人联想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电影《流浪地球》虽然在剧本内容、科学设定、人物表演等方面存在着令人遗憾的 瑕疵,但是总体质量还是被认可的。 6.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综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断桥 蒋寒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 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 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 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 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 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 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 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 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 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 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 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 从自己公司支持 50 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 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 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 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 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 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有删改) (选自《金山》)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 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 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C.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 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D.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 考,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8.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 分) 9.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商隐传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 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 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 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 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 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 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 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 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 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 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 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 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 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 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 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 15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 子 15 岁左右的年纪。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 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 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 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 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 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 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1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5 分) (2)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恨别① 杜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指安史之 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 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3 分) A.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 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 边了。“老江边”的“边”字,悲凉沉郁。 C.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 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D.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包含着 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15.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歌《氓》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 “ , 。” (2)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早晚采摘香草来表现自己精诚修德的两句诗是 “ , 。” (3)屈原在《离骚》中,述说自己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受谴责的两句诗是 “ , 。”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 )。人们用“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来形容这段惨痛的学术冤案。马 老百年后他的墓前有一幅挽联写道: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 国敬重;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 记得卞毓方先生在写马寅初的文章中,曾经写到思想者的命运有三种:一种是与潮流同 步,因而最功利,也最稳当,尽管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转瞬就有可能化作_________。一 种思想超前半步,不乏新鲜,也不乏风险,然而,当卫道士们正要抡起大棒申斥,已被社会前进的脚步裁判为真理。一种是思想领先百家,超越时代,注定要视之为异端邪说,大逆不 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接纳,认识。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 一批的竖子成名,而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疾俗,_________。未来的先知思 想者或许不会再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因为科学越来越昌明民主,环境越来越宽松包容,法制 越来越健全规范。但思想者尤其是领先时代的先行者,注定“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要恪守 真理,仍需要_________的品格,需要耐住寂寞_________的心理定力,及“我不下地狱谁下 地狱”的献身精神。 17.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预见。 B.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C.马寅初《新人口论》证实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D.马寅初《新人口论》正确预见了历史发展。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过眼云烟 慷慨激昂 我行我素 甘之若素 B.明日黄花 慷慨激昂 特立独行 甘之若素 C.明日黄花 慷慨悲歌 特立独行 甘之如饴 D.过眼云烟 慷慨悲歌 我行我素 甘之如饴 19.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注定要被视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来者才逐渐 认识,接纳。 B.注定要视之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 渐接纳,认识。 C.注定要视之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来者才逐渐 接纳,认识。 D.注定要被视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 渐认识,接纳。 20.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 分) 尊敬的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明光中学的学生,叫刘畅。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 的自荐信。北京这座梦想之城,可谓高校林立,但是只有鄙校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 和其他同学一样,我非常渴望通过这次自主招生来实现我一直以来的夙愿。本人学习成 绩优异,特别喜爱写作,并发表了多篇作品。现惠赠文章一篇,期盼能得到您的垂怜。 恳请您务必考虑并接受我的申请,给我一片天空,让我自由飞翔。 明光中学 刘畅 2019 年 3 月 20 日 21.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元宵节和中秋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 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6 分) 一轮明月 千门灯火 一曲笙歌 三秋桂子 春似海 十里馥 两地心 夜如 年 (1)元宵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在你走过的十五六年的岁月中,总会有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让你驻足回首,虽时空阻隔,却仍然能感受到永不褪色的温度。 请以“记忆的温度”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B (A“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 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C“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不准确,原文有“才有可能”的 表述。D 原因分析不全面,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第 6 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 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 2.C(根据第 5 段的论证思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 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与陆游的人生没有关 系。) 3.B(“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错。原文的意思是,“登山则情满于 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况,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 4.C 5.B 6.①电影(文化)发展:为中国科幻作家的培育提供了土壤,促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② 国家形象展示:凸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背景下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世界观 察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视角; ③文化精神展现:突破了中国电影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7.B( “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错误,从后文郭支书的做法来看,郭支书 和乡亲们他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故选 B 项。) 8.①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 ②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 ③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 9.①表达效果上,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情节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 ③人物上,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 ④主旨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 10.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该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 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 句子译为: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 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 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从事”任职的意思,意思紧承下 句,在其前停顿,故排除 BD。“令狐楚幕”,令狐楚幕中的意思,中间不可断,故选 A。 11.B【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 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B 项 中,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 子 20 岁左右的年纪。女子 15 岁成年称“及笄”。故选 B。 12.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 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 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A 项中, “做了朝廷 命官”错,李商隐在令狐楚摩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 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参考原文第一段“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 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故 选 A。 13.(1)开成二年,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2)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没多久 也就病死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 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李 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十 二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 (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 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 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 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 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 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 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 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 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 (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 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 (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做宰相, 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 随去任掌书记。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 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 (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 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 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 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 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 14.B 15.四层含意: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骑长驱 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 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写出三点即可) 16.(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17 .B (分析:根据选段后文语境,论述的对象应该是“历史发展对个人的影响”故排除 C、 D 两项;“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说明马寅初《新人口论》的预见性,“学术冤 案”说明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性) 18.C (分析:明日黄花:比喻已经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过眼云烟: 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根据文义,横线处强调的是思想失去价值或应时作用。故选“明 日黄花”。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慷慨悲歌:情绪激动的放 歌,以书法悲壮的胸怀。由横线前的“竖子成名、愤世通俗” 可知应该选“慷慨悲歌”。 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 己平素的一套去做。根据横线后的“品格”可知,应该选“特立独行”。甘之如饴:甘愿承受艰难困苦。甘之若素:虽然遭受不平,但甘愿承受就像平素一样。“甘之如饴”比“甘 之若素”感情色彩浓厚。故选“甘之如饴”。) 19.D (分析:“思想”与“视为异端邪说”是被动关系,故排除 B、C 两项;A 项前一分句的 主语是“领先百家,超越时代”的思想,后一分句主语变成了“后来者”前后不一致,故排 除 A。) 20.①鄙校——贵校 ②夙愿——愿望 ③ 惠赠——随寄 ④ 垂怜——垂青 ⑤务必去掉(每点 1 分) 21.(1)元宵节:一曲笙歌春似海 千门灯火夜如年   (2)中秋节:三秋桂子十里馥 一轮明月两地心 【解析】 试题分析:夜如年是元宵节习俗,根据对仗结构“一曲”对“千门”,进一步思考“元宵”应 该写“春”,根据对联平仄特点,最后一个字“海”为仄声,在上联,“年”平声,在下联,这样 写出元宵节的对联。同样的思维,三秋是中秋时节,根据对仗结构,“桂子”对“明月”;“十 里”写“荷”贴切,这样最终确定中秋节对联。 22.【详解】试题分析:写作要求:以“记忆的温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是一个富有诗 意的命题作文。“记忆的温度”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温度”,修饰语是“记忆的”, 写作重点是“温度”。在题意的理解上,一要注意中心词“温度”,准确理解“温度”的内涵; 二要注意修饰语“记忆的”。比如有“温度”的话语是温暖人心的话语,它往往与歌颂、表 扬、鼓励、鞭策、提醒等有关,是令人欢欣鼓舞的激动人心的话语,理解这一层意思后,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特别突出“温度”一词,多角度描述,反复渲染,让读者深切地感受 到“温度”的内涵。“温度”的意思是物体的冷热程度。从题目中的“记忆的”来看,比较适 合写成回忆性的记叙文。可以写记忆中给自己“温度”的那些人、那些事,把握了这个意 思,一般来说就不会偏题离题了。另外,记叙文必须“以情动人”,这就需要考生用细腻 的心灵去感受,用形象的文字去描述,用生动的细节去再现,抒写一片真情,力求文章 形象生动感人至深。当然,也可在情节上做文章,将情节处理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如采用抑扬的手法,可先写因误会感觉那话语是多么冰冷,误会消除、真相大白后才发 现那是世上最有温度的话语。这样,文章就会显得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