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单 元 测 评 一、1.答案:B 解析:A项中,“凛”应读lǐn,“噬”应读shì;C项中,“挚”应读zhì;D项中,“湮”应读yān,“溯”应读sù。‎ ‎2.答案:A 解析:B项中,“附”应为“负”;C项中,“赃”应为“脏”;D项中,“遐”应为“暇”,“崖”应为“涯”。‎ ‎3.答案:D 解析:“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应改为“难以预料”。‎ ‎4.答案:B 解析:A项中,“眼花缭乱”的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不能用来形容歌声。C项中的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号前面加上“的倡议”。D项中,“防止”与“不再发生”语义重复,可删去“不再”。‎ ‎5.答案:⑤③①④② 解析:根据前面的语境“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分析,可知下面两句话应先写“求真”,再写“求善”,而且根据横线处的“;”可知,这两句应该是并列句,因此可以确定先第⑤句再第③句。第三个横线后是句号,可以推断第三句应该还是要说“真”与“善”的问题,有可能是对前两句的一个小的总结,这样分析可知填第①句比较合适。从后面的语境来看,“同样”“因此”这两个词语很关键,第四、五个横线上的内容应与之对应。由此分析,可知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依次是⑤③①④②。‎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答题时要先看清答题要求,选择“表述有误”还是“表述正确”的一项,再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A项的说法错误。通过阅读名著,可知鲁滨逊是在岛上生活到第26年的时候,岛上来了一群野人。鲁滨逊发现后,用火枪和《圣经》慑服他们,并救下了“星期五”。‎ ‎7.(1)示例:从小爱科学,对科学有浓厚兴趣是许多著名科学家成功的起点。 解析:本题所给的材料都是科学家小时候的事迹,都是他们小时候喜欢科学的例子。组织答案时需要从这个共同点来说明。 (2)示例:农药可以用来消灭害虫 也可以污染环境 解析:能够说明科学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的例子比较多,可以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找,如“网络”“手机”等。解题时,要指明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二、(一)8.答案:(1)咬,文中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停止 (3)既然这样,那么 (4)只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要求我们平时要注重识记。‎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虚词“之”的理解能力。平时要注重积累“之”的多种用法。A项中,“之”是代词,指上文的观点,其他三项的“之”都是助词,译为“的”。‎ ‎10.答案:(1)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吗?‎ ‎(2)和尚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要先大致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再回到文章中,根据语境弄懂句子。具体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然后遵循直译为主的原则,一一翻译。第(1)句要注意关键词“固”“颠”等;第(2)句要注意关键词“如”“果”等。‎ ‎11.答案:求之于上流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要求用原文回答。这类题一般不难,只要我们能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思考回答即可。‎ ‎(二)12. 答案: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由仪器检测分析,人的一切活动都听从仪器指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能力。S先生睡醒之后的每个活动都需要仪器来指挥,每个活动都听从仪器的安排,这一点反映了仪器时代的特征。‎ ‎13. 答案:人做什么事都不用操心,都有仪器提示。 解析:从文章的标题来看,S先生认为的方便,是仪器带来的,生活中的一切都由仪器来指挥,不用自己操心。‎ ‎14. 答案:仪器给人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负担。 解析:1 000多种仪器,每天都需要修理,无形当中也给生活带来了不便,这句话暗示了仪器时代的生活也一样存在问题。‎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5. 答案:结构上,照应前文;内容上,含蓄地揭示文章的主题,暗含着对仪器时代的讽刺,引起读者思考。 解析:每天都有仪器需要修理,否则生活肯定会一团糟,这给生活带来了负担,而S先生仍觉得生活方便,作者这样说带有一种讽刺意味,含蓄地揭示了主题。‎ ‎16.答案:物极必反,简单也是一种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文章通过S先生上班前的一系列活动,表现了仪器时代的生活特征,告诉人们仪器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过分依赖仪器,也使人在生活中成了仪器的“奴隶”,给人带来负担。‎ 三、略。‎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