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238865

大小:1.13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2-1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1月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认为 世间万事万物可以共生共荣。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曾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 叶”,强调一般性、普遍性当中广泛且必然存在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东西方哲学同声相应,揭 示出世界的多样性。 人类文明也不是只有一个色调、一种模式,可以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 而发展。中国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主张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 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 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同样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华 文化发展出“明德慎刑”“礼法合一”的中华法系,并在规范国家运行方面形成完备制度,蔚为大 观的《唐六典》等历代王朝大典即是明证;古代地中海地区广泛的贸易活动,催生出商品交 换规则十分发达尤以民法见长的罗马法。今天,法治已从传统和古典发展到现代,然而世界 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法治现代化道路,法治模式不可能定于一尊。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 法律制度的生成和运作模式具有显著区别。人类法治文明并没有因走向现代化而失去丰富多 彩、流于千篇一律,反而在体现世界性的同时保持本土性,呈现出一幅各美其美的图景。 就拿基本的司法制度来说,人类法治文明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和模式。英美等国的法官可 以找出若干年前的判例去确定某一行为是否违法,欧洲大陆的法官则主要依照体系庞大、逻 辑严密的刑法典定罪量刑。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国情特点、历史发展道路存在 差异,究竟通过哪种途径来实现法治、法治的具体制度如何安排等,并没有统一的建构模式、 实现机制和评价标准。可见,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虽有一定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国家的 具体表现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归根结底源于各国法治“土壤”的不同。不同的国情必然使不同 国家走上各具特色的法治发展道路。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思想,所以中国人民追求大一 统的政治发展格局,形成国家法制统一的文明传统。 法治文明要持续发展,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这既符合人类文明多样性这一客观现实,也 是法治文明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通过照搬照抄别国的法治模式构建起自己的法治文明。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 本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践中走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和 中国人民意愿。这一法治道路既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能够更 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独特优势 和强大生命力。 中国在探索自己法治道路的同时,也为不同法治文明提供交流互鉴的平台。比如,中国 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众多国家参与,这些国家分属于不同法律体系。中国在推进“一带 一路”建设中,努力促进不同法治文明交流合作,倡导各国共同为建立更加公平的多边合作机 制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仅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 中国方案,也以实际行动促进人类法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焕发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2019-06-12 作者 步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段引用东西方哲学家的言语,意在说明在多样性问题上,东西方自古以来都是同声相应的。 B.《唐六典》的出现,表明古代法系建设中的中国,在规范国家运行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备制度。 C.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规律表明,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法治的生成和运作模式会有明显不同。 D.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现实,法治文明的发展规律,这些决定了法治文明的可持续性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 1—2 自然节,虽然并没有涉及法治文明这个中心话题,但是却起到了引出论点的作用。 B.第 5 节承上启下,总结了上文提出的问题,并引出下文对我国有关法治文明建设方面的介绍。 C.第 4 节中,以英美、欧洲大陆法官判案为例,意在说明法治文明的形成没有统一的建构模式。 D.本文属于卒章显志式的论述结构,末段提出中心论点:人类法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焕发光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则与 其相互解释。 B.中国努力促进不同法治文明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使得“一带一路”的倡 议吸引众多国家参与。 C.法治文明的现代性与丰富多彩化、世界性与本土性共生共存,才会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 法治文明和谐图景。 D.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坚持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中国人民提供给世界的一份“中国方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79年的经济改革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个发展阶段的开启。在这一阶段,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化改革和所有制改革促使中国加入了世界市场。最初,中国经历了一段 处于边缘的依附期,当时中国的出口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欧洲的后社会主义 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也进行了较小规模的市场改革,这导致了其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 转向。伴随着高度的私有化和市场化,他们转向资本主义,放弃了党对经济的领导和调控。 他们要么投身于处于核心区域的欧盟,要么像俄罗斯一样,与核心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依存。 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在关贸总协定的框架内存在,后来又与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的世界贸易组 织共存。这是后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边缘国家依附于核心国家的时期。值得关注的是,关贸总 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世界贸易开放上的成功,使得中国靠着核心国家的投资及市场而 跻身“新兴力量”。不过,自1993年以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越来越少,固定资本构成的国内 比例越来越高。人们曾普遍认为,中国会因为与西方主要经济强国的竞争而衰退。到2015年, 中国几乎不再依赖外国直接投资。 (节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2期作者大卫·莱恩) 材料二 中国与美国在贸易、服务及投资领域往来示意图(选编自《求是》杂志2019第12期曾琦制图) 材料三 2019年夏季达沃斯新领军者年会于7月1-3日在大连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领导力4.0: 全球化新时代的成功之道”。在论坛第一天,各界人士围绕多个主题进行了讨论。新京报记者 梳理达沃斯论坛第一天发现,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对外开放、金融科技等成为论坛的关键 词。 在谈到中国经济时,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过去三十年,尝试预测中国经济表现 不好的人都错了。中国经济的大趋势,还是非常强的”。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 为,中国今天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体量、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这是中国最主 要的核心竞争力,面临的挑战是把制造业的质量提高往产业链上游走。 (选自新京报网2019-07-02新京报记者侯润芳) 材料四 央视网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年7月17日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外部再平衡继续取 得进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天发布了《2019年外部风险报告》,对全球经济体外部头寸进行评 估,主要指标包括经常账户余额、实际汇率、外部资产负债表、资本流动和国际储备。《报 告》指出,中国外部头寸已基本符合中期经济基本面,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拉动,而转向内需驱动。经济再平衡取得显著进展。 而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也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态势,其中内需驱动成为经济常态。在不少国外专家及业界人士看来,中国经济发 展态势十分积极。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可以看到部分 高频指标出现稳定迹象,特别是在工业生产领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大幅增长,国内需 求在经济数据中的重要作用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再平衡。 (选自央视网2019-07-19 14:20)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卫·莱恩把新中国第一个发展阶段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化改革和所有制改革时期, 称之为一段处于“边缘的依附期”。 B.大卫·莱恩等人认为,中国会因为与西方主要经济强国的竞争而衰退。所以到了2015年,中 国几乎无法使用外国的直接投资。 C.中国经济等成为2019夏季达沃斯新领军者年会的关键词,与中国今天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 体量、最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有关。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年外部风险报告》与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 都表明内需驱动成为中国经济常态。 5.请就材料二,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中美之间经贸等方面的往来的?(5分)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被中外普遍看好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子弹 刘勇 枪声停下来的时候,三营长李江义满身鲜血地出现在军长面前。 “你还有脸来见我,知道军法吗?”军长的话像铅一样沉重。尽管他非常喜欢这位英勇善 战的指挥官,但他更加清楚,军法是无情的。 昨天也是这个时候,军长命令李江义带领全营官兵去坚守五号高地,无论如何必须把高 地控制在自己手中48小时,否则军法处置。 命令是死的,必须坚决执行。凭着军人的直觉,李江义知道五号高地在整个战役中的地 位。然而,在鬼子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和一次比一次更加猛烈的攻击下,加上敌我兵力悬殊太大,一天的战斗下来,三营的官兵已经牺牲众多,最后撤下阵地时只剩下7人。李江义并未 因为要军法从事而逃跑,尽管他知道失去阵地将会给整个战役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但军人 的责任感驱使他必须把失败的消息报告给军长,哪怕是面对死亡他也必须这样做。 “钟参谋!”军长的声音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有!”一个年轻小伙子立在军长面前,等待接受任务。“把三营长拉出去执行军法!”尽管 军长的话很轻,但意思却是明白的。 “是!”钟参谋答道。 就在这时,李江义突然胸脯一挺:“不用,我自己来!”他整了整破烂不堪的军装,用裹 满绷带的右手向军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尔后迈着军人的步伐向远处走去。 军长用非常惋惜的目光注视着李江义的背影,脸上的表情是复杂的。就在李江义拔出手 枪对准自己脑袋的一刹那,军长有力的大手挥向了空中,洪亮的声音在原野中回响:“慢!”然 后一步一步来到李江义身旁,从口袋里掏出一发锃亮的子弹:“用这个吧!” “是!”李江义一个立正,接过军长的子弹装上枪膛。 军长退回到原处,只见李江义又一次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脑袋,双目紧闭,用食指使劲 扣动了扳机,只听见轻微“啪”的一声,子弹没有出膛。他知道这是一发臭弹。 李江义握着手枪,一步步向军长走来。军长却像钉子一样立在不远处,一动不动,像位 擎天巨人。 “报告……”李江义端端正正地立在军长面前,忐忑不安地望着手中的枪。“这是一发臭 弹。” “不!”军长的大手有力地在李江义肩上拍了一下,“三营长已经死了,你现在是二团长!” 李江义睁大了迷惑的眼睛,他的第一感觉是估计自己耳朵出了毛病,正在他不知所措的 时候,军长那洪钟般的声音又响了:“二团长李江义接受任务,我命令你率一个团在两个小时 内夺回五号高地。听清楚,两个小时!” “是!”尽管李江义还不明白这突然发生的一幕,但有一点他是非常清楚,军长又给了自 己新的任务。 “保证完成任务!”他向军长敬过军礼后,便转身走了。 战斗终于结束了。当胜利的旗帜飘扬在战场的每一个角落时,军长来到了五号高地,此 时李江义已是奄奄一息地躺在战壕里,军长俯身握着李江义裹着绷带的手:“我要给你记功!” “军……”李江义听见军长那熟悉的声音,微微睁开了疲乏的双眼,极力把自己的手从军 长的手中抽出,尔后哆嗦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发子弹,送到军长手里。“给,给……”他的话未说完,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军长望着手中的子弹,知道这是自己给李江义执行军法的那发臭弹,于是便使劲把它攥 进了手心,然后脱帽向李江义默哀。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少有对战争场面的直接描写,而把笔墨集中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是对军长的刻画, 重点采用语言动作描写。 B.文中划线句子,对人物采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及军人 应有的威严礼仪。 C.军长对三营长下达执行军法命令的声音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表明军长是个有血性的军人, 根本不愿意对他执行军法。 D.“三营长已经死了,您现在是二团长”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是军长对李江义的信任,是对他 指挥才能的一种肯定。 8.文章结尾处写到李江义把那发臭子弹还给军长,这一细节有何作用?(6分) 9.人固有一死。本文有三处写李江义面对死亡的情节,对李江义这个英雄人物的塑造作用很大。 请你任选两处,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3题。 (1)雷渊,字希颜,应州浑源人。父思,名进士,仕至同知北京转运使,注《易》行于世。 渊庶出,年最幼,诸兄不齿。父殁,不能安于家,乃发愤入太学。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 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 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高庭玉狱几死。后改东平,河朔重兵所在,骄 将悍卒倚外敌为重,自行台以下皆摩抚之。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不数月,闾巷间多画 渊像,虽大将不敢以新进书生遇之。寻迁东阿令,转徐州观察判官,拜监察御史,弹劾不避 权贵,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箠杀之。至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曰“雷半千”。 坐此为人所讼,罢去。 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 为人躯干雄伟,颜渥丹,眼如望洋,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 惩创,然亦不能变也。为文章诗喜新奇。初登第摄遂平县事,年少气税,击豪右,发奸伏, 一邑大震,称为神明。尝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应,罢去。后凡居一职辄震耀,亦坐此不达。 (节选自《金史雷渊传》) (2)雷渊,崇庆二年进士,授泾州录事,不赴,改东平府录事,以劳绩遥领东阿县令。东 平,河朔重兵处也,骄将悍卒不可制。渊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不数月,家有渊画像。虽 大将亦不敢以书生遇之。调徐州观察判官,拜监察御史,巡行河南,搒掠藏吏,风采凛凛。 蔡下一兵与权贵人有连,时以药毒民家马牛,以小直胁取之。渊捕得,数以前后罪,杖杀之。 老幼聚观,万口称快,然亦坐是失官。 先是,北兵突入倒回谷,势甚张。平章芮公逆击之,突骑退走,填压溪谷中,不可胜算。 诸将议不定,释之勿追。渊请急歼之,主兵者不能用。后闻北兵狼狈而西,马多不暇入衔, 始悔不从渊言。渊学甚博,文甚奇。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 摧折,卒不能变也。 (节选自宋濂《哀志士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 高庭玉狱\几死。 B.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 高庭玉狱几死。 C.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 坐高庭玉狱\几死。 D.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赋进士甲科\调泾州录事\坐 高庭玉狱几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考试共分四级,依次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举人才 有资格参加殿试。 B.《易》,《五经》之一,它既是儒家经典,也是道家经典。《易》又称《周易》;后因尊儒 尊孔,又称之为《易经》。 C.太学,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等学府。入太学学习亦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 学”;管理者称祭酒。 D.豪右,封建社会中的富豪家族。汉代以右为上,故称豪右。与之对应的是闾左;而在一般的 兵车,侍卫在右卫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雷渊在东平做官前,当地骄将悍卒挟外敌自重;其上任后,便扭转了骄将悍卒不可制的局面, 因此受到百姓拥戴。 B.前文概况写,后文详写,叙写了雷渊敢于惩治赃吏,处置权贵手下作恶多端的士兵。其本人 也因此被免了官职。 C.倒回谷一战的记叙,前文对人物描写较为粗糙;后文则写出主战、主和两派人物,从侧面表 现雷渊的军事谋划能力。 D.两文都重点记叙了雷渊的铮铮风骨,嫉恶如仇的秉性。写他遇有不平之事,则慷慨激昂、痛 斥邪恶,较为生动形象。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 (2)时以药毒民家马牛,以小直胁取之。渊捕得,数以前后罪,杖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咏怀 阮籍(魏晋)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 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 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注释:湍濑:水流沙石之上叫作湍濑。扶桑:传说中的神树名,据说太阳每早就从这棵树上 升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诗人与庄周对人生的态度没有什么区别。荣枯不足赖,即视生死 是同一的,没有什么区别。 B.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是说人不能长生不死;死后抛于旷野,也不能逃避乌鸢的啄食。 这表现了庄子的达观态度。 C.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生命并不仅仅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雄杰之士便是凭借着其功名,延续了自己的存在。 D.本诗主题思想与曹操《短歌行》的主题思想有某些相同之处,两首诗都借助对英雄的景仰, 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15.本诗前六句运用怎样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心目中怎样的雄杰士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则》中,孔子向为学者论述了学习的三个层面: , ,这三 个层面间是递进的。 (2)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像王安石在《登飞来峰》所言: , 那 样,高瞻远瞩,不惧眼前困局。 (3)“名师出高徒”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弟子超过老师、老师不如弟子的象 却累见不鲜。对此,韩愈在《师说》一文用 , 两句话作了诠释。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徽派建筑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 在 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 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 博古。 ,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 行、乐舞等生活场景。 ,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这些 木雕,雕刻的细部只是借助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显得更加生动,均不饰油漆。石 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内外。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凤、仙 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 等手法,质朴高雅,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镌刻 题材众多 手法多样 浑厚潇洒 B.镶嵌 品类众多 表达方式 气韵流动 C.镶嵌 题材众多 手法多样 浑厚潇洒 D.镌刻 品类众多 表达方式 气韵流动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 B.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木雕占主要地位C.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的木雕 D.古民居雕刻装饰占主要地位的是木雕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B.木雕均不饰油漆的原因,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C.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这就是木雕均不饰油漆的原因。 D.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只想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20.下面是一首律诗,原有顺序已打乱,恢复后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 ①诸葛大名垂宇宙②志决身歼军务劳③万古云霄一羽毛 ④宗臣遗像肃清高⑤指挥若定失萧曹⑥三分割据纡筹策 ⑦运移汉祚终难复⑧伯仲之间见伊吕 A. ①④⑧⑤⑥③⑦② B. ⑧⑤⑦②①④⑥③ C. ①④⑥③⑧⑤⑦② D. ⑦②⑧⑤①④⑥③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提取3个关键词,组成主谓结构词组,全面表达该 段新闻报道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字)(6分) 5月20日,全球将采用新的国际单位制,“千克”“秒”“米”等7个基本单位全部从实物原器改 为常数定义,这是国际单位制自1963年创立以来最重大的变革。其中,全球砝码量值的源头 ——国际千克原器大K也随之正式卸任。根据新定义,“掌管”千克的是一个以普朗克常数为基 础的公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曰:“知耻近乎于勇。” 马克思说:“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指出:“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 龚自珍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士不知耻“则由 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管子·牧民》篇认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古今圣贤对“耻”的认识,一直是我们思想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依据,知耻也是道德的重要 组成因素。而今却有一些人缺乏羞耻心,令人深思。 某中学近期准备召开一场以“耻”为主题的演讲会。请你就上述名句立意,以该中学高三 18班谭锐同学的身份参加这次演讲,写一篇演讲稿;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